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30 09:05:0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

  2、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训练。

  3、熟记成语与儿歌。

  4、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

  5、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认清笔顺,按笔顺写字)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指名认读,注意学生读音是否正确。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回忆一下每个字的笔顺,遇到自己记得不熟的字,画上一个五角星,多练习几次。

  学生自己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以同桌为单位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监督。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用心去记这些字,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掌握了。

  2、出示:数笔画填空。

  瓜:第四笔是()

  桃:第八笔是()

  爷:第三笔是()

  奶:第:四笔是()

  坐:第五笔是()

  指名学生填空,集体订正。

  3、出示:按笔顺写字。

  指名学生按笔顺写字,集体评议。

  4、小游戏:对口令。

  游戏规则:(1)生甲:斗怎么写?

  生乙:斗这样写:点,点,横,竖。

  (2)由学生任意抽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师:这次字词句学习分三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一读。

  4、师:读了小题目以后,我们知道每部分学习都是围绕“丁“的他的伙伴们展开的。

  二、指导

  1、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题目。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谁会读这个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谁会读?

  3、依次转动字盘,分别让学生说出丁和谁交上朋友?指名认读“灯、盯、钉“。

  4、出示词语:丁丁、电灯、盯着、钉子、叮叮当,认读词语。

  5、师: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由这组字编的儿歌。

  学生自由读儿歌。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读正确。

  6、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师:看懂了图画,小朋友们你们再去读读儿歌,想想儿歌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又是什么。

  指名回答。

  7、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很有趣。

  讨论:“电灯“的”灯“为什么用火字旁?

  “盯着”的“盯”为什么用目字旁?

  “钉子”的“盯”为什么用金字旁?

  指名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丁在这些字里表示读音,它和不同的部首组合以后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像这样的有规律的汉字,我们把它称作形声字。

  三、拓展练习

  1、师: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

  出示:包子水泡饱满跑步怀抱

  肚皮披风疲劳山坡破坏

  少年沙子吵闹炒菜抄写

  小朋友你们先自己读一读,想想每个字的意思。

  讨论:它们分别用哪个字作基础字,与不同的部首组合而成?

  2、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作基础字的形声字吗?

  3、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师:这次读读背背学习分两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一读。

  2、指导。

  (1)学习成语歌。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这个小朋友从小就学写毛笔字,你看他已经能写二年级才学的一些复杂的字了,他可是从练习写基本笔画开始的呀!

  (2)出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师:你怎么看出他很认真?

  师:这个小朋友他今天练习一个类型的字,明天再练习一个类型的字,还不忘记复习前几天写过的字。

  3、出示: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练习:学生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情况。

  4、学习儿歌。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生借助拼音试着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问题:

  “花儿”指什么?

  “风雨”指什么?

  (3)同学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呢?

  (4)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好象小一个下雨的早晨,打着小伞去上学,谁来读一读?

  (5)练习朗读、背诵。

  (6)检查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2、指导。

  (1)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今天,我们学写“同、问、网”3个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且框口朝下的字应按什么顺序书写。

  (3)出示:同

  3、练习。

  (1)练习描写“同”3个,仿影1个。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

  (1)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问题。

  (2)进行纠正性练习。

  其余两个字教学方法相同。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汇报讨论结果。

  三、拓展训练

  1、请三人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组织学生发言。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有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教后记: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书写较美观。

  2、能够熟记成语与儿歌。

  3、嫩够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书写美观。

  4、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明白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但较难付之于行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出示课后题1/(2))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句。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

  (2)讨论、交流。

  6. 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一、复习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体进入学习二—四段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板:神机妙算

  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3.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

  1.默读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1)指名读第三节。

  (2)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

  板:知周瑜心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1)比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

  (2)齐读此句。

  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

  齐读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这句句子。

  (1)“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科的相符。)

  (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相符吗?(相符)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3)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师:(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诸葛亮曾担保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不见动静,直到(引读)——

  2.指名读6-7节,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

  板:四更时候(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1)板:大雾弥漫

  (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引)——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

  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

  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板:识天象

  (3)齐读小黑板上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1)看。(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2)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

  六、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虚实”是指什么?

  “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

  用“~~~”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节)

  3.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4.现在你们看事实与诸葛亮的预料又一一相符,这就可用上刚才我们学的一个词?(果然)请根据这一内容用“果然”造句。

  5.诸葛亮能预料得如此之准,就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6.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7.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

  这不禁使我们想到诸葛亮向鲁肃借草船时说:“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排在两边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让敌人看不清虚实……

  六、学习“晓地利”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板:顺风顺水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1)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

  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晓地利

  4.齐读第9节。

  八、学习第四段

  1.学习了借箭经过,我们看到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弥漫,应称是识天象;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应赞为晓地利,从这三方面看,诸葛亮其无傀为“神机妙算”,难怪周瑜最后也自叹不如。

  2.齐读第四段。

  九、复习复述

  你能不能以“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为中心句把二—四段进行简要复述?四人一组讨论准备。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知人心、识天象、晓地利,按事物的规律办事,他的神机妙算也就表现于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3天内造好0万枝箭的命令,企图暗算诸葛亮。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鲁肃了解诸葛亮造箭的情况,还给诸葛亮设置造箭的障碍;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暗暗作好借箭的准备。

  3、(6-9)诸葛亮善于识别天象,正确估计曹操的行动,利用大雾的掩护,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万枝箭。

  4、(10)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自叹不如诸葛亮。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三、完成课后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用多种方式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有直接心理描写,又有间接心理描写;既有错觉、幻觉的运用,又有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感人至深。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中想开去,让学生在深挖文本的过程中 ,真切地感受,做到入情入境。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揍打、魁梧、倒霉、后脑勺、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的能力。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四、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二)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景观以及对两岸的恩泽。在抒发对黄河之爱的同时,还警醒人们要爱惜黄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学写解说词。

  教学构想: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要引导学生感受拟人句比喻句的作用应该把爱国情思迁移到环保进而引入亮点教学:教育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

  教学准备:

  黄河及其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吗?请交流黄河的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X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汩汩gǔ北麓lù 湍急tuān 穿梭suō 塑造sù 枢纽shū 气势磅礴pángbó 沟壑hè 步履lǚ 积淀diàn 清澈chè 繁衍yǎn

  2、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

  三、课外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布置一次展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输入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地上悬河”现象,如河南省开封市。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作业设计

  写一篇关于黄河问题的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发源

  黄河之水天上来重要性

  危机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复习内容:阅读练习

  复习重点:审清题意,明确一句完整的话的要点。

  复习难点:正确解答并认真检查,留下审题检查的痕迹。

  复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们会照样子说一句话吗?

  二、明确复习目标

  例1:力力画画。(谁、干什么)

  例2:妈妈是工人。(谁、是、职业)

  这样的句子我们首先要给出一个主人公(谁),再说他在干什么或者做什么的,两者都说清楚了,句子就完整了。像写这样的句子,我们最好写我们会写的字。

  三、词语

  谁:我们你们他们它们人们我你他它小文小方小力小马小羊小牛女儿儿子女生小朋友小宝贝

  时间:今天明天今年明年上午下午中午白天

  地点:竹林山头工厂森林

  职业:工人木工工头会长

  在干什么:开门打水扫地打伞看星星开灯扫水打毛衣看月牙

  看天看白云看大山看田地看牛羊

  四、练习

  1、用上以上的.词,说一句话:谁在干什么?

  2、用上以上的词,说一句话:谁是什么?

  3、把词语连成句子:生日是今天爷爷的

  找关键词:是在会

  标出排好的序号

  连词成句

  检查

  五、

  在做这样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做,尽量写自己会写的字。注意结合题目要求去检查,修改。

  六、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