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题西林壁》

时间:2021-09-30 18:49:41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备课教案

学 校:南郊小学

授课教师:徐 凯

年 级:四年级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一课时

课 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九课《题西林壁》

教学目的: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 难 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 时:一课时

教 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一、 ?

9、 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 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 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