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案

时间:2024-03-20 19:10:37 博耿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面》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面》教案(通用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面》教案(通用11篇)

  《一面》教案 1

  《一面》简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感知课文,明确记叙要素

  2、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3、初步体会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①: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可用悬念法,及先学课文第二部分,引起对事件的好奇心,后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各记叙要素,并据此简述事件,同时谈谈自己对各人物的认识。

  2、重点②: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3、难点是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三、教学过程 :

  导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你能对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印象吗?如果有一个人你只见过一次,以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你在多年后还能描述出他的样子吗?(视学生的情况而定过渡语)有一个叫的阿累先生和鲁迅先生只见过一面,而他却深深地记住了鲁迅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一面》这篇课文。

  (一)明确目标

  (见上)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写作背景(见预习提示和教师用书)

  2、介绍作者基本情况(见素质教育新教案)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齐读课文第二部分,明确: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

  记叙什么事?表达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师生讨论)

  过渡语:如果说这篇课文我们上到这就算上完了,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吗?(引出对事件的.关注)

  2、学习第一部分,完成学习目标①、③

  ⑴全班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表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句子。

  ⑵请一至两位学生说出记叙要素,并根据要素简述课文内容。

  ⑶请一至两位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看法。(揭开目标3所遮住部分)

  过渡语:在这个事件的叙述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引出学习目标②的学习)

  3、学习对鲁迅的三次肖像描写,归纳人物肖像描写方法

  找出三次肖像描写处,边明确问题边归纳写作方法:三次描写有什么不同?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描绘的?

  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征来写? (写作方法1:抓住人物特征)

  可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吗?从哪些描写可看出?(方法2:体现人物性格、精神)

  三次描写的顺序怎样? (方法3:按一定顺序描写)

  结合事件内容归纳: 方法4:有必要时可反复写

  方法5:不一定面面具到

  (四)肖像描写片段练习

  利用刚才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出你的同桌或教室里任何一个人的外貌特点。(生写,师巡视。)

  5分钟后,师检查写作情况。请几个学生读出自己的作文片段,师生共同评其优劣。

  (五)总结、拓展

  (根据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说总结语)

  (六)布置作业

  思考: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我”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要求划出并简评。)

  附:板书设计 一 面

  阿 累

  时间:1932年秋的一天中午 地点:内山书店 人物:鲁迅、“我”、内山老板 事件:(略) 主题:体现了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为革命事业甘愿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

  《一面》教案 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

  鲁迅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

  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

  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2、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⑴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⑵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⑶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3、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4、引导思考:

  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5、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6、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⑵真情朗读:

  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四、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五、探讨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

  (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一面》教案 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启发教学为主,读、说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教材分析:

  《一面》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教师可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稍作介绍。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鲁迅三次外貌的描写,抓住“瘦”的特点,连同“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这三次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品格。课后,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搜集鲁迅先生关系青年成长的故事。

  学生活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学法指导,课件设计:

  采用默读,观察、练说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分析能力,和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通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一面》教案 4

  教学要点:

  1、检查旧课作业;

  2、研习第二部分;

  3、总结课文

  4、讨论练习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旧课

  “揣摩、运用”第五题,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

  二、研习课文和第二部分

  1、集体有表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一层: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

  第二层: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已。

  3、阅读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明确: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讨论、小结:

  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讨论,小结:

  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朗读、背诵第二部分

  方法: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让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要求当堂能背诵,最后检查背诵情况。

  四、总结课文

  1、师生共同归纳中心。

  明确:本文叙写“我”偶然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赞颂了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踏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的革命意志。

  2、教师归纳写作方法。

  (1)成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文章中心。

  例如,对鲁迅外貌进行三次集中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

  (2)对比和衬托的运用,抒情和议论的结合,也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例如,“团软得像一团棉花了”与见到鲁迅先生“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的.对比;用工人所受的虐待与歧视和鲁迅先生“正直而慈祥的眼光”对比,用阴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来反衬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五、练习

  体会“揣摩、运用”第四题。

  六、布置作业

  1、预习《一件珍贵的衬衫》。

  后记:引导学生理解本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法?

  七、板书设计

  预习题:

  1、熟读课文。

  2、查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3、解释下列词语:

  赫然:这里是很鲜明的意思。

  优遇:优待。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轻轻地摸了又摸。

  颓唐:精神不振作。

  抖擞:振作。

  打眼:引人注目。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一面》教案 5

  学情分析

  文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本班学生阅读面窄,要启发学生深入讨论,小事中所表现出的鲁迅的伟大品格,将所见之“小”与鲁迅的人格之“大”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背景,作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4、深入探究,体会重难点

  (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5)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5、详析课文,加深理解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惊喜。“《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6、课文延伸,升华情感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7、布置作业找一部鲁迅写的小说来读,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一面》教案 6

  第一课时

  1. 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短暂的邂逅,但由于时间短暂,有时会形象模糊,有时会踪迹全无,而那留在记忆深处,往往都是人生的精华!那么今天,我们就用心感受一下,作者阿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去倾听他向我们讲诉那异常珍贵的一面吧。

  2. 鲁迅逝世前四年,即1932年,怀着对无产阶级的坚定信念,他写了一系列,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的诬告。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36年10月19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作者正是怀着这种悲痛的心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的情景。

  3.速读全文,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a)本文记叙的顺叙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顺序;表时间的词: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

  b)本文记叙的是谁见谁一面?为什么以“一面”为题?

  (A、阿累见鲁迅先生一面;

  B、一方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突出主题,表时间的短暂,却能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可见鲁迅精神感人之深。)

  c)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事件。

  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个中午

  地点:内山书店 人物:鲁迅先生、“我”、内山老板

  事件:鲁迅先生荐书、赠书

  起因:“我”到内山书店等车、躲雨

  经过:“我”渴望得到鲁迅译得《毁灭》,却无钱购买

  结果:鲁迅低价卖书并赠书给“我”

  3.小结。

  作者阿累当时只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一个普通汽车售票员,可鲁迅先生却能够亲自接待并低价卖书、赠书,可见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爱护。这正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真实写照。同学们课外收集有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方面的故事。

  板书:一面

  鲁迅 低价卖书并赠书 阿累 受到巨大精神鼓舞

  关心进步青年 化悲痛为力量 继续前进

  第二课时

  一、引言。

  同学们,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去世,使人们陷入了巨大有悲痛。纪念鲁迅的层出不穷。那么在浩如烟海的纪念中,为什么只和鲁迅见过一面的普通工人所写的这篇能如此感人之深呢?作者是怎样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的呢?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叙述者、鲁迅先生、“我”、内山老板):

  1. 找出文中特写镜头:

  (A、书店全景:空荡无顾客,两个人用日本话谈笑,冷窖;

  B、书架一角的近景:架上横排一列中文的《毁灭》;

  C、一本书特写:书上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 本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鲁迅的崇高形象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其中对鲁迅三次肖像描写,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找出文中对鲁迅肖像描写的三段,比较其异同。

  (A、刚走进门不久:外形:瘦瘦的 年龄:五十岁上下 衣着:穿一件牙黄的长衫

  嗜好: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轮廓描写

  B、老人走出来时:“瘦得叫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脸色黄里带白;头发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隶体写的“一”字————近观外形瘦削而精神钁铄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形象。

  C、鲁迅贱卖赠书后惊异:细致刻画长衫的质地“羽衫”,烟嘴一头已经熏黑——崇敬)

  3. 齐读三次肖像描写:文中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文中渗透着“我”对鲁迅怎样的感情?

  (瘦,但精神很好。突出他整个生命献给人类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渗透着“我”对鲁迅先生无限热爱,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4. A、当我醒悟到眼前赠书者不是别人,而是一位伟人时,文中怎样描写我欣喜若狂的心情,又是怎样写鲁迅的回应的?

  (没有过多的对话却胜似千言万语。一个是兴奋的“结结巴巴”快要跳出来;一个是“微笑”“默默点了点头”,显示出慈父般的安详和温柔。)

  B、作者为什么“结结巴巴”?为什么“向四周望一望”?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

  (“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站在身边,一种深切的感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于用语言表达。“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险恶,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表现“我”对鲁迅由衷的敬爱之情。)

  5. 老人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当认出鲁迅后,“我”由衷的爱戴、崇敬、激动、狂喜。作者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是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这些称呼有何深刻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同志:志同道合

  朋友:亲密无间

  崇敬热爱 父亲:崇敬热爱

  师傅:效仿学习

  战士:奋战不息

  6. 读38段,理解:

  “带着体温的银元”:劳动所得,虽少却很珍贵

  “他的手多瘦啊”:鲁迅忧国忧民,操劳一生,自我牺牲

  “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被崇高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感动

  “恭敬地鞠了一躬”:由衷感激和崇敬

  7. 齐读第二部分:

  A、难忘的一面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了牙”“昂着头”?

  (“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获得了精神的支柱,也就更加坚强起来。)

  B、怎样理解我们不愿恣情悲痛?为什么不是恣情悲痛的时候?

  (○1表示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2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顽强战斗。进一步显示“一面”给“我”的精神力量。)

  C、文尾中“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对鲁迅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不能自已”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三、小结。

  本文语言极其平常,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全文求真意,毫无雕饰的痕迹。既有“理”,又有“情”,从一件平凡的小事,深刻提示了鲁迅永远和广大群众在一起的主题,从而使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一面

  同志

  崇敬 朋友

  爱戴 父亲

  师傅

  战士

  以小事,抒真情

  《一面》教案 7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研读课文第1至17节。

  2、体会语句中流露的情感。

  3、分析课文中第一次外貌描写。

  重点难点

  1、把握记叙的要素,注重对人物身份分析。

  2、体会我的矛盾心理及对鲁迅的感情。

  3、分析第一次外貌描写。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情景体验,揣摩心理。

  教具准备

  投影胶片

  一、简介单元教学要求,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单元我们学习了景物描写,看到景物,能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当你看到人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人的外貌,在第三单元我们将要学习外貌描写,用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有个名叫阿累的人曾见鲁迅一面,就写了一篇《一面》文章,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曾当过汽车售票员,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后从事写作和翻译。1936年,《中流》月刊要出纪念鲁迅逝世的专号,向他约稿,写下这篇文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朗读生字。

  2、概述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围绕“一面”写了哪些内容。划分段落。

  四、研读课文1至2节

  1、指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2、讨论为什么强调“我”的身份,及“我”疲惫程度。

  明确:突出鲁迅对普通青年工人的关心,和鲁迅书对我的影响之大。

  五、研讨3至于7节

  1、学生默读3至于17节。

  2、简介当时政治背景,讨论:内山老板是日本人,“我”为什么还去内山书店?

  明确:“非日本”“西装同胞”“受着这样的优遇”的含义;

  “非日本”:指口音、语调不完全像日本人,更指那种友善之态不像一般的日本人。含有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唾弃及对同情中国的'日本人士的肯定。

  “西装同胞”:(见课文注释)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大众立场。

  “受着这样的优遇”:“优遇”指“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写内山,也是衬托鲁迅。

  3、找出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第一次的描写,明确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其中有哪些词语是相互照应。(“阴天,暗得很”“模糊辨”与“一亮一亮”照应)

  4、讨论第五节环境描写的作用。

  5、找出描写“我”对鲁迅书的感觉的句子。分析其中的感情色彩。

  明确:“赫然”:字体鲜明醒目;鲁迅先生伟大形象引人注意。

  “得到了保证”:“我”是个追求光明的进步青年,了解鲁迅,对鲁迅无比信赖。

  “书也太好了……摩挲着那本书”的含义:对鲁迅高度肯定信赖,阅读鲁迅的书是身体和精神的愉快的享受。

  6、讨论“我”为什么会有“窘相”,联系上下文分析为什么要着力表现“我”的“窘相”。

  明确:充分衬托鲁迅先生对一个普通工人的体贴关怀。

  六、总结本课内容。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预习下文。

  2、完成“思考和练习”三1、2。

  3、用“赫然”“殷切”“踌躇”“摩挲”各造句。

  《一面》教案 8

  一、单元及知识回顾:

  这周复习,上周我们学习了第几组课文这一组的主题是什么?(板书:鲁迅)那么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先生有了怎样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汇报,不许与别人重复。(开火车来进行,不想说可以说“过”)

  二、揭示课文题目:

  师: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还有一句话可以做为鲁迅一生的写照,那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于有这样一个青年(板书:青年),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

  三、释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1、(写事或通过事写人的文章)如果让你以《一面》为题写一件事,你将如何去写?如果塑造人物形象你会采取什么办法?

  2、这是阅读课文。这样的课文应如何去学?(借助连接语,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读懂课文)

  四、回顾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体会含意深刻的句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你已掌握了哪些体会含意深刻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语;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又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下面我们就运用以上的方法学习本课。

  五、读衔接语,明确要求:

  读,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六、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1、第一遍读文应该解决什么问题?(读正确,读流利)

  2、因为全文篇幅较长,所以老师直接检查读文。大家一边听读音是否正确,一边思考第一个问题。

  3、正音。读准读读记记中的词语。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理清文章的.思路:

  那么文章除了具体写我和鲁迅一面之交的经过,还写了什么?(影响)因此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板书:印象、影响)

  八、再读课文,解决第二个问题: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反复朗读,体会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交流画出的句子。(六句)

  3、让我们六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看看鲁迅留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板书:瘦)

  4、鲁迅先生为什么会这么瘦啊?

  (针对学生体会句子的方法,给予小结、鼓励)

  师小结:直到逝世前三天,鲁迅先生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逝世前两天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他是被工作拖垮的呀!

  5、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瘦但很有精神 板书:精神)

  6、是的,瘦但却有精神。你能通过朗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吗?选择印象深刻的一处。(师生交流朗读情况)

  7、小结:所以说,刚才我们所读的描写外貌的语句,既写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8、读了写外貌的句子,请你再快速阅读其它内容,看看你对鲁迅会有哪些新认识。作一下批注,再和同学交流。(对劳苦大众深切关怀;谦逊;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希望;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小结:只是和作者的一面之交,不但给作者,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那么,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指板书小结)

  九、回到全文:

  1、题目《一面》怎样理解?

  2、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十、作业:

  鲁迅的精神一定又一次震撼了你的心灵,课下再读关于鲁迅的书籍,进一步认识这位伟人。

  《一面》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2、揣测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同学阅读有关阿累、《毁灭》、《铁流》和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鲁迅一生中做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年轻的汽车公司售票员阿累,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在他的眼中,鲁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阿累眼中的鲁迅。

  板书课题:

  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和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提问。

  (只要同学说出自身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同学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

  2、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这六处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为什么他如此瘦?

  4、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以上问题小组进行深入讨论以后,再全班交流。让同学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xxx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5、熟读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写下自身的感受。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里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3、这一面对作者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结合课文谈谈自身的感受。

  (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同学谈出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并积极鼓励,让同学敢于大胆发言。)

  归纳: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实地推荐他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笞作者不时进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胜利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形象,表示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3、研讨: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

  (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一面》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于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怀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这一部分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揪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揪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3、仔细阅读三处外貌描写,思考:

  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这三处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通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暂的一面当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谦虚;那“微笑、点头”蕴含着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同时,“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笞着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正是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记住这难忘的“一面”。

  五、拓展写作,布置作业

  1、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2、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一面》教案 11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教时。

  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三写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课文为借鉴,结合作文,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要求预习、掌握字、词。堂上检查正音、正字、释义、(详见“教学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辨形可以安排选字填空练习,释义是口头回答。

  三、划分段落层次。

  (一)确定自然段。

  1、教师指导:独立成节的一段文字最末一个标点符号如果是冒号或者是破折号,那么划分自然段时,应该将下一个独立成节的文字一起划为一个自然段。

  2、学生标自然段。全文计35个自然级。

  (二)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1自然

  段,“一面”的印象。第二部分:32——35自然段,“一面”的力量。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个层次:①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事体和人物;②4——14自然段,写“我”渴望得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购买的矛盾心里;③15——31自然段,写鲁迅低价卖书和赠书。

  四、指导学习课文。

  (一)学习1——3自然段。

  1、提示:这一层首先交代了时、地、人、事,引导学生分别划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以至于“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这是旧社会汽车工人生活的写照。“摇晃”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工人辛苦颠簸的生活。

  2、借助注释简介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内山完造,日本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朋友。1913年他来到上海,当过日本药房职员,后来开设内山书店,与鲁迅交谊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经多次访问中国,1959年在北京病逝,遗体葬在上海。著有《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花甲录》和记述中国见闻的随笔集数种。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提示,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笔墨写鲁迅肖像。在写肖像之前,首先写书店里“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说得很快”、“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气氛和谐而又活跃。文章由朗朗的笑声写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为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印象当然不甚清晰,却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轮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提问:作者是抓住人物怎样的外貌特征,勾勒出鲁迅的大致轮廓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摘要板书:“瘦瘦的”、“五十上下”(以上总写大概的印象)、“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再从衣着、嗜好写印象)。

  (二)学习4——14自然段。

  1、这一层,写了作者翻检书籍和内山老板的殷勤接待,写了“我”渴望买书却又力不从心的矛盾心理。先看,翻看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作者觉得怎样?翻到《毁灭》一书时,“我”的心情又怎样?为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翻到《毁灭》时,马上记起杂志上介绍过“是一本好书”,又见到“鲁迅译”三字,“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可见鲁迅著作的感召力,鲁迅是为劳苦大众说话,和劳苦大众心心相通的。

  2、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将第5自然段删节过的文字与原文比较,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毁灭》?”加上这一句,更显出“我”的惊喜之情,作者又是在翻检过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作过比较之后,此时,尽管“秋风”“细雨”(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扭”字,很形象,把风雨人格化了),“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我”却就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地窖里遇到了阳光一样,惊喜之情,无可言状,“《毁灭》?”句正表达了我的这样一种心情,表达了“我”渴望读到鲁迅的书的一种急切之情。“赫然”表达了对鲁迅的无比敬仰,“……便……立刻……”,又表达了惊喜之情。

  3、请大家说说这里的“忽然”一词的作用。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作者对社会科学杂志不合意,“秋风”“细雨”又令人冷得扫兴,通过“忽然”一转,又是另一种感情,这样不仅使前后文贯连了起来,而且突出了作者想得到《毁灭》的渴望和对鲁迅的崇敬的心情。

  4、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对鲁迅崇敬的心情。

  5、指名朗读第6——14自然段,体会内山老板对“我”热情接待的感情。内山老板是鲁迅先生的朋友,我们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这样同情中国、同情穷苦工人,内山老板确是值得我们敬爱和感激的“先生”。

  6、引导学生找出反映“我”渴望看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买书这种矛盾心理的词语、句子。词语:“窘”、“踌躇”、“摩挲”,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注释;句子:“……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下一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

  除常规作业外,可加下面标点训练:

  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不看课文,作后自对):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上黑板,摘要出第一次写鲁迅肖像的主要词句。

  二、继续指导学习课文。

  (一)“我”正踌躇,老人出来了。文章又一次集中笔墨描绘了鲁迅的肖像,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二写肖像的第16自然段,并与一写肖像作比较。学生齐读节16自然段。

  (二)指定学生上黑板摘要写出二写鲁迅肖像的主要词句,教师整理、修正(板书要求参考板书设计总表有关部分)。

  (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分析:这段肖像描写,文字虽然不多,却是十分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却很好的形象特征。作者与鲁迅面对面观察更为仔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孔,次写头发,再写胡须,就像电影中逐渐放大的脸部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最鲜明的外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写肖像只是突现了“瘦瘦的”“穿一件牙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的外表特征;二写肖像,从瘦入手着重写他的精神特征。“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反映了“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接着通过“但是”一转,由“一根根精神抖擞”的头发、“很打眼”的浓黑的胡子,写他“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完全是个战士的精神状态。(要求学生在有关词语下划线。)

  (四)集体慢速朗读第16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最鲜明的外貌特征,描绘出鲁迅精神状态的肖像写作特点。

  (五)第17自然段写作者仔细观察后的深刻感觉,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印象。请同学上黑板作这方面的选词填空练习(出示小黑板):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安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按摩)(严厉、严肃)和——(慈祥、慈爱)交织着的——(抚摩、抚摸)似的。

  (六)要求学生在16——23自然段中分别找出人物肖像描写(通过人物外貌的描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通过人物语言,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用人物行动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用人物的所想所感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心理描写)的有关文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①肖像描写集中在第16自然段。②语言描写:“你要买这本书?”“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这种诚恳的劝告,充满了感人肺腑的挚爱。③行动描写:“他看了我一眼”、“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这样的诚恳、热情,这与平素见到的“西装同胞的嘴脸”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心理描写,集中在第17、第21两个自然段。本文较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七)讲读第24——31自然段。

  教师范读。简析:通过对话描写,说出了鲁迅的赠书。鲁迅的赠书使作者大为感动、振奋,平添了力量,恢复了勇气。在这基础上,三写鲁迅肖像。我们看,三写鲁迅肖像与前两次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边归纳边板书)第三次肖像描写,既写外貌,又写精神,是前两次肖像描写的综合。这是它的主要特点。同时,对烟嘴和长衫写得更细了: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牙黄羽纱的长衫”作者所以一再写这些特点,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对鲁迅的崇敬心情和使读者对之不断加深印象。(要求学生将第三次肖像描写与前两次相同的和不同的,分别用双线和单线把它们划出来)当作者想起这正是哪本杂上的一段访问记所写的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请同学们回答,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激动的心情。学生回答,明确:“您就是——”,“——”这里表示由于十分高兴激动而说不出话来:“结结巴巴”、“喜欢得快要跳起来”;“一定是他!”“一定是他!”的重复;两个“蹦”字。鲁迅的表情是“微笑”、“点头”,显得那样的安祥、慈爱,充满了对穷苦工人的信赖和关切,对青年一代的鼓励和希望。

  指名朗读第30自然段。启示体会用词: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集体朗读,要求将第27自然段和第30自然段中“这一来不会错了……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连起来读,进一步体会通过肖像描写突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的作用。“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用时间的停顿突出“瘦”,与上文的顽强呼应,显示了鲁迅的精神状态。

  (八)结语:“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孩子般天真的笑声,使人想见先生性格的爽朗;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带着奖励似的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于细微处见精神,鲁迅的品格是多么伟大!“一面”的印象有着无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三、布置作业:

  (一)课本“思考和练习三”。

  (二)预习思考:课本“思考和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作业(一)”,答案参见前两教时的有关内容。(教师归纳时,出示板书设计总表)。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一)集体慢速朗读第32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在“历尽……”“受尽……”“艰苦”和“虐待”的情况下,能“咬紧”牙,“哼都不哼一声”,“总是昂着头”?这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思考、议论,明确:这力量是从“一面”来的,是“一面”给了作者这样巨大的精神力量。因为“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提问:在这一段里接连用了一系列动词,从表达思想内容来说,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回答,明确:这一系列词都是写“我”在种种艰苦和非人的待遇面前怎么能咬紧牙关,昂首挺胸的,充分显示了“一面”给人的巨大力量。

  提问学生:“历尽”与“受尽”的位置在文中能否对调?明确:不能。互换后动宾搭配不当。

  (二)学生自由默读第32自然段 加深理解上述内容。

  (三)齐读第34、35自然段。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同时也进一步写了“一面”的力量,决心“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四)集体朗读第二部分。

  三、课文小结与当堂巩固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一面》教案】相关文章:

一面的教案03-03

一面优秀教案08-26

一面语文的教案设计02-12

一面语文的教案设计(5篇)02-13

一面语文的教案设计5篇02-13

一面的作文08-11

一面的作文11-12

第一面作文07-09

我是一面墙作文08-06

匆匆一面作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