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

时间:2024-03-25 16:24:16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

  28橘颂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

  【教学构想】

  《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是《楚辞九章》中的一篇。整首诗节奏感强,文辞优美,但语言较为深涩,而且还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模式进行: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疏通文字,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作者思路、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精读全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意思,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在讨论、交流时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重要实词,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2.掌握诗歌朗诵技巧,通过朗诵逐步理解诗歌主旨。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把握橘树的精神,理解作者借对橘坚贞品质的赞美所体现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重要实词,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把握橘树的精神以及作者所体现的人生追求。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本是一大遗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他遭谗被疏时,以南国的橘树作为自己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咏物名篇一一《橘颂》。

  2.介绍屈原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

  (通过教师的导入和介绍,可以渲染气氛、加强体验、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l.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注意语气。

  2.由学生提出应该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且进行范读。

  3.同学们根据朗读标准进行点评,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3.全班齐读。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文中的词句,为疏通文意做准备)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查找工具书,试着理解课文,疏通文意。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字、词、句划出来,在小组讨论时解决。

  2.分小组讨论,逐段翻译课文。四人一组,由一人负责翻译全文,其他三人边听边记下和自己理解不一致的地方。

  3.在讨论时,学生将阅读所得、所感以及困惑提出.与小组同学进行相互交流。

  4.全班探讨问题,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提出小组讨论时难以理解的句子,共同解决。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

  5.学生反复诵读,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直至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课后练习所提出的问题。

  (将课后练习作为作业让学生思考,是为下一节课分析课文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师出示重点词句,学生解答

  1.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相关文章:

鄂教版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08-26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机器人》教案09-30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6篇)09-30

小学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31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09-02

川教版教案01-11

苏州园林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14

沙漠奇观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6

口技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18

外婆的手纹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