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背影》教学设计21

时间:2021-09-30 12:08:34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背影》教学设计21

背影

《背影》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3.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先由学生讲述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再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后,抽取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流露的父子情深,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及示教学突破

   ◆重点

   1.对父亲背影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2.体会文中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3.分析本文的剪裁,感受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特点。

   ◆难点

   作者的写作极其“诚实”,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教学突破

   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用了多个动词,这些词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我对父亲的怜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加以分析。另外,对作者的心理作深入探讨就会体会到作者是在“诚实”的写作,这正是这篇文章感人的重要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2.对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应有所了解。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导入  课文,介绍背景资料 1.叙述事件,进入新课学习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一、导入  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同学们,一个月的寒假刚刚过 去,大家一定和父母亲人们在一起 渡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感受到了 浓浓亲情。请大家回忆一下,你父 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 呢? ‘ 抽学生讲述。2.师:很好,刚才大家讲了让自己最感 动的事。本课描写的是“背影”,是 让作者望而泪下的父亲的背影。它 到底是怎样的呢?3.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情况及作品背 景。 1.积极思考,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踊跃发言,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事, 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2.听了教师的话,均感到好奇:背影有 什么好写的呢?看着背影就能落 泪,可能吗?对新课学习产生兴趣。 3:仔细听教师讲述,作相应记录。

  

   二、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抽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 出感情。2.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人物、事件、地点。 1.分段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感 情基调。2.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2)不能理解的词句。 (3)自己认为感人的地方。 (4)写背影的语句。

  

   三、深入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常常出 现在开头或结尾。这篇文章的文眼 是什么?2.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我、父 亲、我和父亲之间还是我的家庭困 难?3.师:文章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请试着概括一下。 ’ 4.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 况下见到的?5.与学生共同理清文章脉络,将内容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 1.生:是课文第一句话,“我最不能忘 记的是他的背影。” 2.生:文题是背影,写父亲的爱子之 情,还有我对父亲的眷恋。 3.生:一共写了四个。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4.生:父亲买橘子的背影。 一 5.讨论发言,理清文章脉络。

  

   四、本课小结

   本课由学生讲述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导入  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了感情基础。随后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知晓了文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理清了文章脉络,对文中渗透的浓浓爱意有了较为切实的感受,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课末板书设计 参考

   背 影

   朱自清

   开篇破题惦记背影(思念父亲)l事情经过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望父买橘)6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父子分手)结尾抒怀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重点研读第6段 1.感受文中朴实语言所饱含的深情2.阅读理解2、3、4、5段 2.进一步感受父亲对“我”体贴入微的关怀3.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