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路径]
(一)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
2、激趣。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朗读。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 表达。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5、 活动。学生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二) 导学流程
设计(一)
1、导入 :展示杨利伟出征时的一幅照片,从而导入 。
欢送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5时30分摄. 人民网记者 廖文根
2、读课文,了解内容,积累词语。
(1)快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随后师生交流。
(1) 理清课文结构。
(2) 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3) 第二部分重点写的是什么?
4、 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送行的场面的?(点面结合)
(2)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热烈而庄重)
(4) 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杨利伟?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勇敢、自信)
(5) 杨利伟行军礼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
5、朗读课文
(1) 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找出议论抒情的语句。
(2) 师生共同讨论议论抒情句的含义作用。
(3) 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6、布置作业 :描写一个场面,要写出场面的特点,注意点面结合。
设计(二)
1、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为了这一天,多少航天人付出了心血!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做为中国第一位飞天宇航员,杨利伟倍感光荣和自豪;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杨利伟深感责任重大。杨利伟的出征意义非常,记录下他飞天前的出征经过,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2、放人们欢送杨利伟的录象,学生欣赏。
3、学生根据所看内容,口头描述送行的场面。
4、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a) 课文是怎样描写送行的场面的?(点面结合)
b) 找出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理解含义及作用。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展示杨利伟胜利返回地面的照片,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片说明,说出杨利伟此时的心理活动。
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7、作业 :各同学收集航天资料,自办一份以航天为主题的手抄报;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的多媒体。科技课展览。
[背景链接]
杨利伟: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新华网2003-10-15 13:42:58)
新华网酒泉10月15日电(记者 贾永、曹智、奚启新)随着“长征”二号F型火箭把“神舟”五号飞船推向200公里之外的空间,38岁的杨利伟成了第一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北京时间15日9时,杨利伟乘坐乳白色的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按计划,他将于16日6时许在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在这次约60万公里的旅行完成后,他将成为中国日行最远的人。
飞船准确入轨后,地面指挥中心收到了杨利伟从太空传来的“一切正常”的消息……
笼罩在中国航天员身上的那层神秘面纱是杨利伟出征前才揭开的。此时的他与另外两位航天员一起,在高清洁度的玻璃房中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
闪光灯不时打在他们的脸上,杨利伟神情平静。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有信心完成中国载人航天的首飞任务。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介绍说,杨利伟头脑冷静,有着过人的心理素质。
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他幸运地同其他13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15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他的家乡辽宁绥中县,早年的伙伴还清楚地记得他儿时的梦想就是飞行。
1983年9月,杨利伟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空军某部飞行员。直至1998年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身高1.68米,大学文化,中校军衔。他有一个8岁的男孩,爱人张玉梅是位于北京郊区的中国航天城的一名工作人员。
“通过5年的学习和身体、心理、技术训练,这些航天员均已具备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宿双宁介绍说,“杨利伟的学习和训练都是最好的之一。”
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航天员们掌握了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宇宙航行学,火箭与飞船的设计原理、结构、导航控制、通信、设备检测以及航天医学方面的知识,并在与真实飞船相同的训练模拟器上按照航天飞行程序进行无数次从发射升空、轨道运行到返回、着陆的模拟飞行。
“学习远比大学时严得多,而训练强度也比当飞行员时高得多。”杨利伟回忆。
如果飞船返回舱由于意外原因没有落在预定的着陆区,在地面搜救队一时不能赶到现场提供救援时,航天员必须积极自救。救生技能训练成了航天员训练中的最重要一环。宿双宁介绍说,中国已掌握了航天员海上、沙漠、丛林等各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1】相关文章: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解读05-15
神舟飞船作文08-30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105-01
神舟飞船手抄报内容12-04
解密神舟七号飞船04-29
解密神舟七号飞船05-01
从神舟系列飞船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05-02
1.《窃读记》教学设计04-27
为什么神舟飞船总是选择在酒泉发射05-01
空间环境对神舟飞船轨道衰减影响分析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