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上册教案

时间:2023-01-14 18:13:23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音乐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上册教案15篇

音乐上册教案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二、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三、能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形象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

  一、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

  即兴创编歌词,并会演唱和表演。器乐的演奏运用。

  教学难点:

  铝片琴在歌曲伴奏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各种动物头饰、铝片琴、碰钟、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请小朋友们课前自己制作一个最喜欢的动物头饰。

  老师准备一件小羊羔的衣服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体现引入部分:

  1、老师与学生一起随着歌曲《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提问引入: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小朋友们还会唱其它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吗?(自由表演唱,培养学生自信演唱的能力)

  2、感受新课部分:

  变魔术引入新课:请一位小朋友协助老师,其余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事先让这位小朋友穿上小羊羔衣服和头饰,不让孩子们看见,其他孩子闭上眼睛,老师说:“一、二、三变”,小羊羔从教室外咩咩叫绕场一周。

  老师引导小朋友看着小羊羔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用听唱、模唱法学会《我有一只小羊羔》。

  A、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B、采用适合学生演唱的调高进行听唱教学。听唱教学中可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C、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跟着音乐做自由律动,编创动作,表达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1、认识碰钟、铝片琴,学习敲击的正确姿势。

  2、为了使学生很容易用铝片琴敲出旋律,减少技术负担,老师先在铝片琴上分别贴上“1、2、3、5”四个音,用“数字谱唱法”学习。

  3、2 12 ∣ 33 3 ∣ 22 2 ∣ 35 5 ∣

  3、2 12 ∣ 33 33 ∣ 22 32 ∣ 1 — ||

  二、用铝片琴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伴奏

  1、老师示范用铝片琴敲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用“数字谱唱法”把歌谱分成四组接龙,用铝板琴演奏自己的音乐部分,小朋友轮换着玩一玩打击乐器。

  2、分小组进行编创歌词:请小朋友们戴上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每个小朋友在组内编唱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歌《我有一只xxX》。分小组展示成果(唱、奏、演结合,培养学生自信地唱歌,与同学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

  3、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方法:每组推荐几名小朋友分别敲铝片琴和碰钟,为歌曲伴奏,其余小朋友围着本组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歌,大家可唱的不一样,让小朋友尽情地表现自我,角色可以轮换。欣赏《我的小绵羊》并小结。

  4、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类不同品种的羊的图片,边欣赏边听歌曲《我的小绵羊》,让学生感受除今天学习的《我有一只小羊羔》外,还有许多关于羊的'歌曲。

  5、让学生了解羊全身都是宝,如:羊皮鞋、羊毛衣等,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讨论,从而教育学生:小动物对人类有很多贡献,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从而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对表现乐曲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热情。

  课后反思:

  一堂课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号召孩子们课后与小动物交朋友,正是本课情感教育目标的实践环节

音乐上册教案2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田野里生活着哪些“农作物的小卫士”吗?(生答)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因为有这些小卫士,所以庄稼才能生长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小卫士吧。板书课题:花蛤蟆

  (二)新课教学设计

  1、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

  3、第三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和着节拍打节奏。

  4、教师按节奏教学生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

  5、教师用手风琴带学生学唱歌曲《花蛤蟆》。

  6、学生随琴学习歌曲《花蛤蟆》。

  7、学生齐唱歌曲《花蛤蟆》。

  8、教师指导学生唱好歌曲《花蛤蟆》。

  引导学生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师生互动设计

  学习前倚音:

  1、教师采用听辨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前倚音。

  2、学生体验前倚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即前倚音使花蛤蟆的叫声及蹦跳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要求:倚音要唱得自然,不能生硬。

  3、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倚音,看看谁唱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分组表演;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花蛤蟆动作和神情的练习。

  (2)、学生进行动作表演(要求表现出花蛤蟆蹦跳的`神情和比较准确的节奏感)

  2、歌曲接龙

  (1)学生之间进行接唱练习。

  (2)学生唱会唱或感兴趣的旋律。

  (五)随堂练习设计

  1、音乐小知识

  学习本课接触的音乐知识:|

  小节:| |

  小节线:|

  终止线:||

  (1)请学生讲述小节线与终止线的区别,并做练习。

  (2)请学生数一数《花蛤蟆》这首歌有多少小节。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庄稼小卫士”一起进行了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棒,因为我们和小卫士们是好朋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1、 回家把歌曲唱给父母听或好朋友听。

  2、可以听一些有关动物的歌曲,丰富音乐知识。

  九、板书设计:

  花蛤蟆

  小 节:小节线:|

  终止线:||

  十、教后反思:

  《妈妈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听辨音的高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音乐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3.发声练习。

  4.节奏练习,强拍上弱起的节奏练习。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1)前5小节构成一个乐句,歌曲在强拍上弱起,紧接着又将第二小节第二拍的音延长至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又形成了第二次的弱起小节,这三处巧妙的设计打破了二四拍的工整格式,使歌曲一开始就呈现别具一格的特色。

  (2)学生自学第1—5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后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4)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注意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三、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1.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2.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训练技能,激励发展,听、唱、想、做。

  五、总结下课

  六、教学评价

  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音乐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1、欣赏《布老虎》(管弦乐合奏)

  2、欣赏《舞龙》(民族打击乐合奏)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

  2、感受并说出乐曲两个主题的情绪,随音乐用动作模仿表演布老虎的形象。

  3、感受《舞龙》欢快、热烈的情绪。

  4、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打击乐器演奏、动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布老虎》

  教师出示布老虎实物或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布老虎的形状等特点,然后提示学生聆听音乐时,应重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布老虎的不同形象。

  2、初听乐曲

  (1)完整聆听乐曲。

  (2)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

  3、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②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威武”主题。

  ③学生用“梆”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浑厚“的声音,表现布老虎威严的样子。

  ④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

  (2)欣赏第二乐段。

  ①聆听第二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②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温顺“主题。

  ③用“噜”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柔美的声音表现布老虎温顺的`样子。

  ④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

  (3)欣赏第三乐段。

  ①聆听第三乐段,请学生说说听出了哪段旋律。

  ②教师总结:在这个乐段里,出现了“威武”和“温顺”两个主题,而且这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布老虎不同的音乐形象。

  ③复听第三乐段,用图示表示老虎两个主题的进行。

  4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乐曲,学生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2)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5、导入欣赏《舞龙》

  (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一种我们在节日里经常看到的“舞龙”,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在节日里人们常用舞龙的方式来欢庆节日。

  (2)教师播放视频,介绍舞龙。

  6、聆听全曲

  (1)聆听乐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乐曲中了哪几件打击乐器。

  (2)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为主演奏的乐曲,同时加进了吹奏乐器,为乐曲增加了热烈的气氛。

  7、复听乐曲

  (1)请同学们分辨主,听出了什么样的节奏?教师可提示第一课《花蛤蟆》中的几种节奏。

  (2)教师总结:乐曲的节奏非常复杂,有几种经常出现的节奏,如“XX”“XXXXX”“XXX”“X。XXXXO”。

  8、编创《舞龙》

  (1)师生根据乐曲中的节奏,合作编创自己的打击乐合奏《舞龙》。

  (2)学生演奏师生合作编创的节奏。可分组演奏一种节奏,也可全体一起演奏。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演奏:水桶代替大鼓,用鼓棰或手掌敲击;桌子代替小堂鼓,用筷子敲击;铁制铅笔盒或铁盒代替小镲,用小棍敲击;用拍手代替大锣。

音乐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1、演唱《蚂拐歌》和《青蛙合唱团》

  2、音乐活动《鸡崽和鸭崽》

  3、演唱《大母鸡,花公鸡》,听赏《母鸡和公鸡》和《劳动最光荣》

  4、演唱《走路》和活动《谁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做一些儿歌游戏等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初步感受多声部音乐,并能完成简单的两声部教学任务。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关心动物、热爱劳动的感情。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4、认识打击乐器“响版”,并能为儿歌和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能初步分清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并能按节奏念准《青蛙合唱团》和《鸡崽和鸭崽》,能初步感受和体验声部的'交织。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大母鸡,花公鸡》、《劳动最光荣》和《走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谁能根据我的提示最先猜出答案,谁就是小赢家!”(猜青蛙)

  2、“对了,就是我们的小青蛙!你们知道柳州话的青蛙怎么说吗?(蚂拐)”恩,不仅仅是我们柳州,这也是西南地区的方言。”

  3、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蚂拐歌》

  三、感受歌曲

  1、跟着音乐按节拍拍手。

  2、初听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并说说听后的感觉。

  四、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五、学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组唱

  6、分男女声唱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蚂拐歌》

  三、音乐游戏《青蛙合唱团》

  1、认识音符:师出示,“X”和“X X”,让学生分辨认识。

  2、为“X”配上声音:跳,为“X X”配上“呱呱”,

  3、把书上的节奏谱连起来读,师先示范,边读边用响版伴奏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小青蛙跳跳大青蛙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4、请生跟读

  师指导学生分清楚X X和X

  6、生完整的读

  7、创编歌词,“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也填进我们的节奏中,试着读一读”

  8、生创编成果展示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听,这是谁的叫声?(老师学公鸡、母鸡叫)”你们也来学一学好吗?”

  “大母鸡和花公鸡的本领可大了,你们听……”

  三、听范唱

  1、生听,说说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2、复听,学学公鸡和母鸡的叫声

  3、出示课题

  四、感受歌曲

  1、跟音乐节拍拍手

  2、用不同的掌声来表示公鸡和母鸡

  五、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3、分角色读

  六、学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组唱

  6、分男女声唱

  七、表演唱

  八、小结

  第四课时

  一、用欢快,天真的感情演唱歌曲《大母鸡,花公鸡》

  二、学习儿歌《鸡崽和鸭崽》

  1、聆听、分辨、模仿(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请学生听一听辨一辨、学一学)

  2、新课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儿歌(一手拿小鸡的手偶,一手拿小鸭的手偶,)

  (2)、游戏《鸡崽和鸭崽》,(师范读,请学生分别扮演小鸡和小鸭,跟老师一起表演)

  (3)、分角色学习儿歌(师指导学生学好十六分音符及后十六分音符,咬字的清晰及节奏准确)

  (4)、交换学习

  (5)、分角色读一次

  (6)、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一起表演《鸡崽和鸭崽》

  三、创编、模拟组合

  1、播放录音,小组讨论(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动物的叫声放进儿歌中,看谁编的最棒)

  2、创编成果展示,师生互评

  3、小节下课

音乐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放马山歌》;音乐知识:延长音。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2。歌表演《放马山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4。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音乐知识:延长音。

  七、自我评价

音乐上册教案7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老师你好”为主题。选取了歌曲《老师最理解我》听一听《我爱米兰》、《四季啊!我在想》和玩一玩《献给老师的礼物》三个部分来体现小学生们对老师所建立的深厚情意,通过歌唱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促进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2、在聆听中辨别不同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3、能用充满自信的感情来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舞表演,体验师生同乐的愉悦。教学重难点:

  1、学唱《老师最理解我》;

  2、能用饱满的情绪进行歌唱。

  教学准备:磁钟、三角铁、响板、电子琴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你们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板书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二、新课

  1、发音练习:1234567

  doremifasollasi

  2、节奏练习:

  三角铁:×―――11

  碰钟:×-1×-11

  响板:×××1×××11

  3、学唱歌曲

  ①播放歌曲让学生初听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②用自己语言表达一下对老师的感谢,然后再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③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④跟琴分句演唱歌曲,注意音准把握;

  ⑤学生随琴自由划拍祝唱歌曲,找出难点;

  4、采用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三、进行歌曲表演

  老师和学生进行对唱的方式演唱,将每句的前半句由老师唱,后半部分跟琴演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唱了《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且进行了歌表演,同学们表现的很棒。愿你们带着对老师的爱,好好学习吧。

  第二课时

  一、解题直接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挑选出来米兰作为歌曲的主题呢?从而板书课题。

  二、听一听《我爱米兰》、《四季啊!我在想》。

  1、老师讲解“米兰”有关知识

  2、用课件展示“老师平日工作的情景图”让学生在边欣赏图画中,边聆听歌声,感受歌曲中的情绪。

  3、让学生讨论听了这首歌后表达了什么感情。

  4、听的过程体会四季中我要为老师做点什么?

  5、学生试着跟着音乐的感觉表演或创编。

  三、玩一玩

  1、通过以上学习,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歌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

  2、用《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填写祝愿老师的歌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听,也玩一些对老师赞美和爱的歌曲,那么你们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呢?下去后想一想。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到郊外去”展开歌唱的,通过唱一唱《采山》让学生体验身处秀丽的山林时无比喜悦的心情,通过听一听《缆车》、《出发》和《郊外去》,让学生感受用音乐描写的异常有趣。而玩一玩则是在欢乐的野游中,渗透着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目标:

  1、能够轻松愉快地演唱歌曲,并把握好节奏,唱准音。

  2、在学唱《采山》这首歌曲中逐步认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立劳动观念。

  3、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欣赏《缆车》,激发其动感和即兴创作的欲望。

  4、在聆听《出发》时感受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特点,以及作品中少年儿童生活的情趣和特色。

  5、欣赏《郊外去》让学生感受到郊外游玩的心情,并了解钢琴的演奏方法,音色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到劳动最光荣,树立劳动观念。

  教学准备:磁带、远教课件、电子琴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家里都帮助家人做过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山里的孩子爱劳动的歌曲《采山》。

  二、新课

  1、老师简介歌曲的内容和演唱形式。

  2、播放远教课件,让学生初听《采山》的旋律。

  3、老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公段,并且出示音符认读。XO

  4、试着打以上的`音符节奏。

  5、跟着范曲进行小声练唱《采山》,反复地听。

  6、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做以引导、解释,要体会出演唱用什么样的情绪。

  7、学生跟琴分组唱、个人唱、集体唱《采山》。

  三、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创编动手,对歌曲进行表演演唱。

  2、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创编节奏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采山》这首民歌,希望同学们把它唱给家人听一听,并且要发扬这种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歌曲,引出课题

  学生演唱《采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那么我们在外,还会玩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吧!

  二、新课

  1、播放《缆车》让学生欣赏,初显感知此曲旋律。

  ①老师简介《缆车》;

  ②再次复听学生哼唱为辅,从而体会坐缆车的愉快心情。

  2、试听《出发》体会歌曲表面的情绪。

  ①老师对作品进行简介,了解《出发》的几个组曲;

  ②复听,体会音乐表现是哪两种情景?

  A、号声响了集合B、车子在原野上奔驰

  3、欣赏《效外去》从中感觉大自然的美景。

  ①让学生回忆一下去郊外春游的情景;

  ②让学生带着春游愉快心情欣赏此曲,感觉大自然的美好。

  三、课堂练习

  学生各自抒发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这课我们欣赏了一些外国的歌曲,并且从中体会到不同音乐所带来的听觉感受,激发了我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演唱、聆听了一些优美的歌曲,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本节课我们运用这些音乐来玩一玩吧!

  二、新课

  1、初听《去野游》感觉领悟;

  2、老师对《去野游》进行简单介绍;

  3、打开书从中学习一些乐理知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来认识下面的音符;X-二分音符二拍X四分音符一拍X八分音符半拍

  4、复听《去野游》体会四拍子的节奏。

  三、课堂练习

  打开音乐书15页,学生练做习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去野游》从中认识了一些简单的音符。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丰收的喜悦”为主题,选取了秋收季节繁忙景象。选了歌曲《采爹秋》、民乐合奏《喜洋洋》、《丰收锣鼓》、钢琴曲《快乐的农夫》以主歌曲《锣鼓歌》等音乐素材作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中感受勤劳和自信换来丰收成果。教学目标:

  1、准确在演唱歌曲,解决歌曲中装饰音“”

  2、初步学习乐器—口琴吹奏法。

  3、在听一听感受民东合奏、钢琴曲,乐曲中所描绘人民在丰收季节喜悦、欢乐的情绪。

  4、在玩一玩中感觉歌曲中锣鼓的节奏、韵律的美,在“玩中求学”。

音乐上册教案8

  案例描述:

  一、导入:

  师: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生:雨!

  师:你们喜欢雨吗?为什么?

  师:下雨的时候,你们在雨中玩些什么?

  师:雨有许多许多,有绵绵细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阵雨等等,你喜欢怎样的雨?为什么?

  师:当天空下着小雨时,发出怎样的声音?(滴答滴答)

  雨越下越大,这时候你觉得雨声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声音变大了,哗啦啦啦)

  师:你能用身边的东西或肢体表现大雨或小雨吗?

  (学生表现得很棒!)

  师:你们瞧,有一个小朋友正在路边踩雨玩呢!你们想不想加入他?

  (生初听音乐边律动)

  二、教授新课

  1、出示课题《踩雨》

  2、复听歌曲,熟悉旋律,说说听后的感受。

  3、用视唱法学唱歌谱,并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

  4、完整唱歌谱。

  5、跟伴奏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跟唱第一段歌词。(提出注意点,并正确演唱)

  7、自学第二段歌词。

  8、学生说说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一个少年儿童在夏日的雨天里,踩着雨花玩耍的.情景,塑造了活泼、轻松、可爱的形象。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才能体现出歌曲的意境。

  三、创编与活动

  提出要求:发挥想象,创设情境,表现儿童在绵绵细雨中踩雨的情境。

  1、生小组讨论合作(多种形式表现)比一比哪组表现最棒!

  2、小组展示,、表扬。

  四、、作业

  师: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家们用他们的笔,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各种各样的雨景,他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学过许多关于雨的歌曲,回去以后搜集一下,下节课交流,看谁找到的关于雨的歌曲最多!

  反思: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告诉我,现在的音乐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和交流情感,并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运用、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我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欢乐。

音乐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对陕西民歌《脚夫调》的欣赏与学习,激发学生喜爱民歌,感受民歌那“原生性”的质朴美。

  2、知识目标:通过聆听、演唱、交流、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并了解陕西信天游的风格特点,了解本曲节奏方面的基础乐理知识。

  3.德育目标:通过对陕西民歌《脚夫调》的欣赏与歌词的理解,揭示了万恶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启发同学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陕北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歌词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歌曲一开始,连续向上四度的音调,既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又表现了他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下句“为什么我赶脚人儿(哟)这样苦命?”旋律一起即伏,大幅度向下的音调,表现了表现了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惆怅无奈凄凉无比的心情。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2.难点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且掌握节奏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讨论练习等方法,完成此次教学内容

  教学教具:

  地图,大歌谱,视听音响设备.电脑等教学设备。

  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个别回答问题,让其发挥独创精神。

  2.启发学生自己探索,通过歌唱表演的方式给予表现机会。

  3.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加强师生交流。

  预期教学效果:

  在创造性教学中,同学们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大部分同学都在兴趣中学习音乐知识及课堂内容。通过师生互动,创造性表演,学生能过在情境教学法中掌握知识和内容。所以我的预期教学效果力争达到100%

  教学过程:

  1.导言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心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山西民歌的情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陕西民歌的音乐风格。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首民歌。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回答哪一首是陕西民歌?

  A《太阳出来喜洋洋》

  B《小拜年》

  C《脚夫调》

  D《脚夫调》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陕北信天游《脚夫调》

  2.知识内容

  ⑴师:(出示地图)请问有谁能找到陕西省呢?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古城西安

  教师介绍陕西省的地理知识和人文景观。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省会是西安,陕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她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这里有我国的古城长安(今西安)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⑵师:通过介绍,我相信大家对陕西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再一次聆听这首民歌,请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答,陕北信天游《脚夫调》的特点?

  (高亢有力、激昂奔放)

  教师介绍陕北信天游风格和特点。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脚夫调》流行在绥、米一带,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的西北民歌的特点,

  ⑶出示大歌单,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授音符的时值及小切分,三连音,和后十六等节奏型的打法。

  ①师:因为音乐来源生活,同学们能否在生活中需找音符的时值呢?

  例:4分音符时值——走一步

  8分音符时值——钟表滴答

  16分音符时值——小鼓

  3.德育教育

  通过几个例子对比,同学们应该感受新社会的美好和这来之不易的今天,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建设我们的家园。

  4.创造性表演

  通过节奏型的掌握和多次聆听音乐,相信大家已经熟悉了本曲,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脚夫调》我做指挥并提供歌谱和各种道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分成两组:

  A、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

  B、歌唱学生齐唱这首歌曲。

  通过表演环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且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体验歌曲,使学生在幽默和欢快中感悟歌曲的内涵,从而达到熟悉歌曲,掌握知识点和审美教育的目的。

  课堂小结:

  首先让同学们自己回答学到了什么?老师再做点评。

  今天我们欣赏了陕西信天游《脚夫调》,让我们了解、感受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陕西信天游的风格特点和本曲节奏方面的基础乐理知识。通过大家的互动表演,能熟悉这首歌曲,进一步的了解到这首歌的内在精神,启发同学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音乐上册教案10

  【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案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教案过程】

  (一)组织教案:课堂礼仪,检查出勤,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刘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案情景。

  (三)、讲授新课:

  1、赏画:油画《开国大典》

  2、讨论:★从画面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身临其境假象,我们置身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感觉如何。

  3、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感受氛围。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

  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师生共同交流)

  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③、聆听引子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感受: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

  进行性主题的感受: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

  ⑤、分别用不同的节拍4/4和2/4,唱一唱两个主题,加强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⑥、听赏再现部。

  思考:你能感觉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请用手势示意。

  请学生听辨出东方红主题,并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示意,强化学习的目标,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⑦、完整听赏《红旗颂》。

  5、课堂小结:

  比较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

  相同点: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不同点:

  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6、布置作业:

  课后唱背红旗主题,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歌词并演唱出来,下节课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

  红旗颂

  一面用鲜血和精神凝结的旗帜在飘扬

  飘扬在一个用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地方

  就是这面旗帜摧毁了旧时代的腐朽

  就是这面旗帜迎来了新中国的朝阳

  就是这面旗帜埋葬了屈辱

  就是这面旗帜揭开了中国崭新的篇章

  从此

  一个民族告别了被压迫奴役的历史

  昂首阔步走向了新时代的万里康庄

音乐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德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声音,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二、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初听前教师可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应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使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合唱《歌声与微笑》。

  二、歌曲表演《西伦达》。

  教学过程:

  一、聆听合唱《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1、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提示: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能否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

  4、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三、小结,下课

音乐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唱歌《快乐宝贝》,并进行律动表演;活动:你唱歌我来和。

  教学目标:

  听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re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过程:

  一、跳房子游戏;

  复习音符doremi

  二、唱歌《快乐宝贝》,

  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教师演唱或录音)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remifasollasi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三、音乐表演《快乐宝贝》

  1.教师讲解《快乐宝贝》的故事情节

  2.讨论表演《快乐宝贝》片特点,

  可以分为:歌唱组、表演组、伴奏组、制作头饰组等,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3.进行音乐表演

  四、补充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演唱形式

  五、活动:

  你唱歌我来和。

  六、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音乐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充分的聆听和参与,学生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

  2、在参与体验活动中掌握“回旋曲式”的结构。

  3、初步辨别音乐会序曲和歌剧序曲。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品中各主题的音乐特点并加以表现。

  2、感受、体验、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一段无声视频,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如果让你创作,你会用怎样的音乐来表现?[从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情绪去考虑]

  3、出示两段音乐,让学生来选择最符合这个场面的音乐?

  4、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卡门序曲》。

  二、感受欣赏:

  A段欣赏

  1、聆听音乐,感受旋律的节奏和力度?

  2、出示谱例,认识顿音以及熟悉这条旋律的节奏型。

  3、第二次聆听,通过音乐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场面?热闹、欢腾的场面

  4、引导学会模仿军叉演奏(多次播放音乐配合)

  5、随着音乐一起用军杈演奏来加入这个热闹的.场面(播放音乐)

  B段欣赏

  1、聆听B段主题,对比A主题音乐情绪有变化吗?

  2、出示谱例,看到顿音和圆滑线的同时出现。利用钢琴的弹奏让学生感受两者的区别。

  3、学生用“啦”来感受旋律的形象。

  4、问题:这条旋律符合人群中的哪类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用三角铁,用铃鼓来表现。(没有乐器的同学空手演示)

  C段欣赏

  1、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斗牛士上场。老师表演斗牛士

  2、聆听C段主题,同样的旋律出现了2次?2次的音乐情绪有对比吗?为什么?

  3、2次聆听,感受演奏形式的不同?

  :弦乐表现的流畅帅气,管乐表现的威武、雄壮。

  4、3次聆听跟着老师用不同的手势来表现音乐

  5、这条旋律来自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歌剧中的这首作品。

  6、我们也一起把歌词填进去请同学们来唱一唱。“斗牛勇士,准备起来,斗牛勇士,斗牛勇士”(引导学生演唱时候的情绪,力度,气势)

  7、再次用手势来感受这条旋律的形象。

  4、练习

  闭上眼睛,用耳朵听辩三段旋律(用我们的手指来表示你听到的乐段)

  5、完整欣赏,听完后说说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

  生:ABACA。

  6、回旋曲式

  三、拓展:

  1、欣赏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卡门序曲》,感受乐曲有不同地方吗?

  2、简单介绍歌剧情节

  3、了解序曲的概念:

  w歌剧、舞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常与该剧音乐有关,并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w标题性单乐章的器乐曲,与歌剧、舞剧无关,专门在音乐会上演出,称为音乐会序曲。

  四、

  漫主义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浪漫主义音乐只是音乐艺术殿堂中的一束奇葩,只要我们敞开心扉走进这扇大门,音乐就会给我们无穷无尽美的享受。

音乐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音乐的作用,体会人类对动物的爱。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初步学习抓住重点词语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听音乐《蓝色的多瑙河》

  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聆听音乐《蓝色的多瑙河》。听完你有什么感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蓝色的多瑙河》是世界著名的圆舞曲,非常优美、优雅。不仅人欣赏它,白鲸也欣赏它。白鲸和刚才播放的蓝色多瑙河乐曲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这一课。

  二、学习生字词

  1。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读一遍。

  2。师: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了。每只鲸鱼宝宝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字词,一起和这些鲸鱼宝宝交上朋友吧!

  3。指导易写错的生字。(慌、区)

  三、感知课文

  (一)体会白鲸遇险前的“快乐”

  1。读第2、3自然段体会白鲸遇险前的“快乐”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群白鲸不仅聪明,还是一群贪吃贪玩的小调皮呢。不信,打开书读读课文2、3自然段。

  2。再次品读,渲染快乐的氛围

  师:瞧,它们多快活啊!我发现咱们班也有几只快活的鲸鱼宝宝。

  3。指名读2、3段

  师:真羡慕他们啊!你们也想当快乐的小白鲸吗?

  赶快加入吧!

  4。师:白鲸们真是太逍遥了!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板书:追鱼)

  你看见这群贪吃贪玩忘记回家的白鲸,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二)体会白鲸遇险后的“绝望”

  1。可惜白鲸听不到大家的忠告,他们遇到了危险。(板书:遇险)

  这是怎样的危险呢?(两天以后,突然来了一股寒流,海面转眼变成了冰雪的世界。白鲸回去的路被冰层堵住了。)

  2。哪些词语说明寒流来的快?(抓住“突然”“转眼”等重点词语理解)

  3。这时白鲸的心情怎样?找出表现白鲸心情的'两个词语。(着慌,绝望)

  什么意思?为什么着慌?为什么绝望?

  4。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天气越来越冷,白鲸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小,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白鲸会怎样呢?(又冷又饿,困死在楚科奇海)

  5。如果你是白鲸,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后悔当初太贪玩,贪吃,没有想后果)后悔也晚了,他们绝望地叫起来!你听到他们在叫什么了吗?(救命啊!)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谁能把这样的理解送到句子中,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过渡:现在你就是这群被困白鲸中的一个,如果没有救援的话,你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三)拯救白鲸,体会“奇迹”

  后来白鲸又是怎样得救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营救现场吧!

  1。默读5。6自然段,根据内容填表。

  白鲸得救的经过:

  第一次营救:猎人发现白鲸后____,人们________,还_____。可是_____,人们没有办法,只好__。

  第二次营救:________开来了,开出了_________。可是_______。就在白鲸和人们都绝望的时候,一个船员想到_______,白鲸终于得救了。”

  2。全班交流

  ⑴一共有几次营救?

  ⑵学习第一次营救,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猎人发现白鲸后马上报信,人们纷纷赶来凿冰抢救,还带来好吃的。”

  ⑴“纷纷”什么意思?(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⑵“纷纷赶来”是怎样赶来?

  ⑶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有这么多人赶来,说明人们对白鲸怎么样?

  ⑷请你找找这句话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你感受到人们对白鲸的关爱?

  ⑸小结:看来,人们对白鲸的关爱真是无处不在啊!

  3。完成填空:可是刚凿开的冰马上又冻上了,人们没有办法,只好请求援助。

  小结:第一次营救失败了。但是人们没有放弃。

  4。完成填空:直升飞机和破冰船开来了,开出了一条长长的通道。可是白鲸一动不动,就在白鲸和人们都绝望的时候,一个船员想到放古典乐曲吸引白鲸游出冰区,白鲸终于得救了。

  小结:白鲸终于得救了,第二次营救成功了(板书:得救)

  5。孩子们,听,优雅的古典乐曲响起来了,让我们在这音乐声中再来读读5、6自然段吧!(配乐齐读)

  6。学完了课文我们不禁感叹,白鲸的营救过程真可谓是一个“奇迹”?为什么说是“奇迹”呢?学生交流,你能把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四、深化拓展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群可爱白鲸中的一个,你会对营救你的这些人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参加营救白鲸的人,看到白鲸在蔚蓝的大海上越游越远,你最想说什么?

  五、结语:有了这些充满爱心的人,白鲸得救了,有了这些可爱的白鲸,大海更加美丽,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和动物就是在这样的真心真爱的连接下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

  六、板书设计

  喜爱音乐的白鲸

  猎人:马上报信

  人们:纷纷赶来

  政府:直升机和破冰船

  追鱼——遇险——得救

  【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学中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本分。

  成功的地方是:

  1。字词的教学。本节课,我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教学。课上既有集中检查识字情况,又有在学文的过程中理解品味词语的意思。

  2。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

  3。重视以读为本。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学生从能读到会读,再到有感情地读,读出了层次,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足:我觉得还有些地方落实得很不够深入:

  1、让学生自己读了书以后,对于读懂了什么,应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抽学生汇报,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很有帮助,可这节课我没能很好地体现;在引导学生自渎、感悟、体验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书,应该注重读———评———再读,可我没能很好地把握好时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后,本来打算配上音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可由于自己课堂上语言不够精练,浪费了时间,就没有实现这一环节。

音乐上册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1、 插旗子

  2、 拾贝壳

  3、 放风筝

  4、 选一选、打一打

  二、教学总目标:

  1、 了解学生对本学期欣赏曲的熟悉程度。

  2、 了解学生对×-、×、×节奏的掌握及运用。

  3、 测试学生在本学期熟记并背唱其中两首歌曲。

  4、 测试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及伴奏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插旗子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观察几面旗子上写的歌(乐)曲的名称,回忆并试着唱出歌(乐)曲的片段或主题。听教师播放歌(乐)曲,学生在自己课本的小旗子上涂上颜色,后出示答案,学生互相查对,给予成绩评定。

  2、拾贝壳

  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编创节奏,要求编创的节奏有结束感,然后学生自由练习(每个学生都自编一条节奏,力争与他人不同,采用一人编创,小组同学齐模仿的形式进行),最后小组评定每个人编创的节奏,找出优点与不足。

  3、《我喜欢》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说一说 唱一唱:

  我喜欢一个人唱的歌( )( )( );

  我喜欢和一二个好朋友一起唱的歌( )

  ( ) ( )( )

  我喜欢和大家一起唱的歌( )( )

  ( ) ( )( )

  我喜欢演奏的乐器( ) ( )

  ( ) ( ) ( )

  我喜欢表演的`曲目( )( )

  ( )( )

  我喜欢听的音乐( )( )

  ( )( )

  我最拿手的节目是( )

  ( )( )( )

  四、总结;

  课题《音乐宫―――自我测评》 15-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说一说 唱一唱

  (1)齐唱

  1.

  2. 表演者:( )小组

  (2) 独唱

  1.

  2. 表演者:( )

  (3) 对唱

  1. 表演者:( )

  (4) 表演唱

  1.

  2. 表演者:( )

  (5) 轮唱

  1.

  2. 表演者:全班同学

  (6) 谁的耳朵最敏锐?

  听辨三个为一组的节奏型,其中有二个是相同的。

  指出相同节奏型的排序(每组拍打三次)

  例:x xx .xx x .x xx(答案:一.三相同。)

  (7) 谁的反应最快?

  X .x .x .x .x .x .这些音符,哪几个组合在一起,它的时值等于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有几种组合的形式?

  例: x x = x

  二.总结:

【音乐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上册教案(通用22篇)05-15

小学音乐上册《可爱的动物》教案(精选10篇)07-07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2-02

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案02-23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09-17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2-16

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02-05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1-26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