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时间:2024-05-18 16:36:03 诗琳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1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

  复习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例题1]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x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

  二、讲授新课: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kw=1000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kw×1h=1kw·h

  =1000w×3600s=3.6×106j

  即:1kw·h=3.6×106j

  [例题2]

  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三、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习3、4。

  2、预习下节实验:

  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⑵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⑷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如何连接?

  ⑸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⑹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⑺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2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准备回答问题

  功 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总结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课本上刹车的例子,体会生命的可贵。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 观看马拉车,举杠杆,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做了功,有的没有做功。得出一个设想。

  做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分组做课本上动滑轮的实验,在设计一个定滑轮的实验

  总结学生的结论总结规律:

  功和力和在距离有关,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不会变的

  物理学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讲解焦耳的生平和对科学的贡献 学生观看并思考。做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总结共性,在实验中得到乐趣,体会经过验证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结论。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想想议议 结合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来想想为什么要强调"在力的方向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功和功率

  功

  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 3

  一、说教材

  电功和电功率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而不少学生在理解时经常混淆这两个物理量。复习时应重在理解,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节课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巩固对电功、电功率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总结知识点,对知识系统复习;再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步骤和解题关键;最后采用“一题多问,系统复习”的方式,使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相关知识,消除解题的畏难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节复习课的复习内容和中考考纲要求,制定的目标如下:

  1、知道电功和电能,能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说明;能运用W=UIt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原理,能对“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3、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4、能列举说明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意义。

  5、通过对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自编物考题,小组内解答物理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重点:知道电功的概念、公式;理解电功率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并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

  难点: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电功的计算;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从本节内容特点和复习巩固的目标出发,这节课主要采取讲练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考情回顾——考点扫描——典例精析——考场演练——命题预测

  首先,考情回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真题再现所要复习的内容,我采取的是通过播放“物理大师”视频,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进入到电功和电功率的复习。

  接着,对知识考点进行梳理。

  一是电功:①、定义及其单位;②、公式(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③、测量,电能表。

  二是电功率:①、定义及其单位,②、公式(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③、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④、电功率的测量。

  第三部分是典型例题的分析,主要有四类,一是电能表的相关计算,二是动态电路分析,三是电功、电功率的理解和计算,四是实验突破: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分析解题步骤和解题关键。

  第四部分是实战演练,也就是变式训练。在物理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任何综合题总是由几个简单的知识点构成。电功和电功率就比较典型。教学大纲指出:要掌握电功、电功率的概念,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电功、电功率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由于涉及到欧姆定律及串并电路的特点,所以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表现为“上课能听懂,公式能记住”但就是做不出来的现象,这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抓住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白炽灯入手,采用“一题多问,系统复习”的方式,让同学们自编物理题,在小组内解答问题,使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相关知识,消除解题的畏难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复习完本课时内容后,教师请学生就这节课的复习之后,有了哪些收获或困惑与大家一起交流。最后,分层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完成教学。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功》教案12-18

初中物理教案:功率11-18

物理功率教案12-30

初中物理《功》教案 7篇12-19

初中物理《功》教案(通用13篇)09-27

初中物理功率教学反思03-15

功的物理教案12-27

初三物理《功率》教案08-25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12-05

功率优秀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