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教案

时间:2024-05-22 08:13:01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小学数学课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小学数学课教案

小学数学课教案1

  教学内容:

  P63—P64例1、例2,P65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第1、2、 3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将你最感兴趣的一次买东西的经历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3、请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买东西的经历。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演示彭远小朋友的自我介绍。

  师:让我们看看彭远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课件演示:他用10元钱到超市买了1支钢笔,用了3元4角,一本笔记 本用了1元8角)

  师:从刚才的动画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

  师: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彭远一共用了多少钱?

  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多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本笔记本的多少倍?

  ……

  师: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是我 们会解决的,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 索怎样解决像问题3那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⑴师:彭远小朋友用10元钱买了一支3元4角的钢笔和一本1元8角的'笔记 本,还剩多少钱呢?你能帮助彭远算算吗?可以自己独立想办法 解决,也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商量讨论解决,如果遇到困难,也 可以请老师参加讨论。

  ⑵学生独立探究或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交流探究成果

  师板书:第一种:10元-3元4角=6元6角

  6元6角-1元8角=4元8角

  第二种:10元-1元8角=8元2角

  8元2角-3元4角=4元8角

  第三种:3元4角+1元8角=5元2角

  10元-5元2角=4元8角

  师: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 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可 是多种多样的!

  三、内化加深,学会应用

  师:彭远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非常高兴。同时他也非常感谢和 敬佩小朋友。

  师:刚才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帮助彭远解决了问题。那么,这两个问 题你能解决吗?

  ㈠、学习例2

  1、生独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结余。(指导理解“结余”的意思)

  2、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学生上台板算。再集体订正。

  ㈡观察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小朋友要 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活动:

  P65第1、2题。(生做在作业本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1、2、3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课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学生知道1时=60分。

  3.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和1时=60分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刚才早读下课是几时吗?(8:00)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一节的上课时间是?(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8:15)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引出8时多)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学生反馈,教师用课件演示并板书。(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时”

  (1)引导学生观察时针

  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2.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感受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并教育学生要有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些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

  4.认识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让生思考4个问题1、分针和时针有没有一起走?2、分针走了多长?3、时针走了多长?4、谁花的时间多?)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找板书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再把时间写在每个钟面的下面。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再说一说第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完成后,两人为一小组,

  相互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边说边用小闹钟把时间拨出来。

  3.练习十五第2题。

  先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连线。

  五、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下课铃响,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8:55)

  师: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优点有:

  1、导入自然,很好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情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旧知,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2、在提问8:15分时引出8时多,为后面学生学习接近整时的.时间提供了有利的重要条件

  3、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4、在教学9:05记法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又注重学生与生活实际的沟通,使学生乐意接受。

  5、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6、4个问题问得好,使学生能较好的推导出“1时=60分”

  本堂课的缺点:

  1、4个问题最好提到前一张课件。

  2、教师还是讲了多了些,认识时间时,教学学生怎么看时间,还讲得不够,还要让学生多讲讲。

  3、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会看几时几分,不要让学生拨出时间,最好下一节课再拨。

小学数学课教案3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 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2+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 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r h

  师:如果圆住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四)解决生活问题 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则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小学数学课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生3:我用纸把它盖住折出边角痕。

  ……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汇报: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面目全非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天花乱坠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生2:……

  4、师小结(略)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同桌合作给信封袋里的图形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动手拼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一拼,拼完后说一说你拼了什么图形?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小学数学课教案5

  《数学》第一册.

  教学内容 准备课,数一数.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培养儿童爱祖国,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了,高兴吗?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学生在学校应该怎样做呀?下面,龚老师领着你们到另一所小学,看一看那里的小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天正在做什么,愿意吗?

  请小朋友们看投影.

  二、讲授新课

  1.观察画面

  提问: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有什么?

  通过初步观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老师、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的'教育.

  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认真观察画面.了解他们的数数能力.同时注意使用方位词语,使学生对上、下、左、右等方位有初步认识.

  提问:

  (1)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有几个老师?有几面红旗?有几个足球?还有数目是1的物体吗?

  板书:1

  (2)请小朋友们往下看,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浇花?用手指一指,数一数.在这你还看到了什么?数目也是2的?

  板书:2

  (3)请小朋友们再看看图的左边,有几个小朋友正在给教师敬礼?有几个小朋友正在给老师鞠躬?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指一指,数数.

  板书:3

  (4)请小朋友们再往上看,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正在踢球?指一指,数一数.

  板书:4

  (5)小朋友们再看图的左边有几棵向日葵?边指边数.

  板书:5

  (6)小朋友们再看一看向日葵的右边一共有几棵大树?指一指、数一数.

  板书:6

  (7)小朋友再看图的最下边,有几朵黄花?有几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看谁找得最快?

  板书:7

  (8)咱们再往上看,牌上有几个大字?谁认识这8个字?

  板书:8

  (9)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板书:9

  (10)再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人?边指边数.

  板书: 10

  (11)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图上还有我们没数过的东西吗?

  这所学校我们看完了,小朋友们说这所学校好吗?喜欢我们自己的学校吗?

  下面,我们休息一会儿,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儿,高兴吗?歌曲的名字是《美丽的校园》,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3.小结.

  刚才,小朋友们看图数数非常认真,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黑板上的数,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数的呀?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们是按着从小到大的顺序数的,这样数不会数丢图上的物体和人.今后小朋友们在数数时也应这样按从小到大或者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数,你们想试一试吗?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共有多少人?

  2.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你的铅笔盒里有几支笔?你有几个本?

  四、布置作业.

  这节数学课小朋友们做得非常好,看图数数也很认真,小朋友们愿意上数学课吗?请小朋友们回家数一数你们家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好吗?今天这节数学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教师抓住画面的各个部分,引导学生观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教育,与此同时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爱劳动等好习惯.

  在观察的同时,教师采用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等方法,初步了解孩子的数数情况,在教学时除了数插图里的事物,还引导同学数身边的事物,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充分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教案6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1  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

  方法二:18≈20  22×20=440

  方法三:22≈20  18×20=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请学生谈收获。

小学数学课教案7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0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____?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习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色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色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 ××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色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色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①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条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变一下“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贴上)谁来读题?谁说说条件和问题?

  我们来画线段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和刚才的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谁来分析这道题?会解答吗?

  ①16-3=13(盒) 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 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29盒。

  (3)这道题你会做了,我再变一下,你们愿意做吗?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默读一遍,小声说说条件和问题。

  能自己分析吗?试试看。

  请你打开练习本,在本上解答,不写小标题(找1人写在黑板上)。

  订正:谁做的读一读,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对比:

  我们看看刚才做的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②问题相同,第一个条件相同;③都用两步计算;④第二步方法相同。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处?①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为什么?算式跟原来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条件用了两次。

  (5)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已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种题就用两步解答,所以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练习

  (1)一把椅子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4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谁来读题,自己小声分析一遍。在练习本上解答。

  订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

  (2)再看一道题:

  学校有长跳绳18根,短跳绳的根数是长跳绳的2倍。____?齐读,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①短跳绳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有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绳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绳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③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④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几根?要求“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条件相同,问题不同,解答的步数一样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

  刚才你们在分析这种应用题时,有的愿意从条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从问题入手分析,哪种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确解答就行了,今天的这种应用题和原来学过的结构不同,有一个条件在解答时用了两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正确判断用几步解答。

  5.作业

  (1)打开课本第100页,这就是今天咱们学的新知识,回家看看书。

  (2)课本第101页第1~4题。

小学数学课教案8

  一、教学准备

  (一)课标研读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深化对数学课程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探索数学课程应承担的立德树人具体任务与路径方法,形成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育人观。

  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性质,领会课程理念,熟知课程目标,明晰课程内容,弄清学业质量要求,明确课程实施建议。

  把握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理解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要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全面落实。

  (二)教材分析理清教材的基本结构、编排特点和逻辑关系,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强化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保持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建构起数学学习主题统整下的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加强课时教学内容研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含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和关联,挖掘知识背后所对应的思想方法和承载的核心素养。

  拓宽教材研读视角,倡导参阅不同的教学材料,围绕拟定的课时目标,结合教学现实,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

  (三)学情分析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因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适时进行分层教学。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调查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解决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矛盾提供依据。分析学习活动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为找准教师组织、引导教学的发力点和提高教学预案设计质量提供保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始终把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作为课堂学习的高阶目标在教学中给予落实。要把“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能全面反映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保持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整体一致。

  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内容特点规划单元教学目标,再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体现目标要求的阶段性。

  教学目标设计要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要充分发挥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的指导作用,在整体分析所学内容本质和学生学习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

  教学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用好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素养要素,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服务“四基”“四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具体目标的达成。

  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段和课时任务分解要合理、有体系;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无误。教学容量适当,难易适度,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体现现实性与挑战性。

  内容呈现要有层次结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数学知识的结构与关联,要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处理好“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关系。

  教学方式:

  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构建、选择与运用。善于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出发,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开放式教学,开展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不断改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倾听、阅读、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表达、练习等过程,通过实践、思考、探索、感悟、交流、运用等获得数学“四基”,发展“四能”。

  坚持“以学为中心,以教促学”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而教,让学习与思考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教师的教要全力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活动设计要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数学知识获取和素养形成双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生发展的“再创造”过程,促进素养培育的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

  注重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设计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能够基于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开展学习评价,并能运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教学、调整预案,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平。

  资源开发对于课前能够获得的资源,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精选或深度加工、设计,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欣赏数学、应用数学,使之能更好地为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服务。

  教师要在解读教学内容、调研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疑难、易错点或模糊不清的认识,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新颖想法等,并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二、教学实施

  新课导入有效导入要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触发学习动机,引出学习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知识、思想、方法、生活经验,为学生有意义地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复习旧知、问题提出等方式导入教学。有效导入应具备真实性、学科性、联系性、精准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点。

  新课学习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学习,应注重数学思想的把握,体会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及其蕴含的核心素养,厘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探索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进行基础知识学习。

  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关注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把课堂教学内容置于完整的教学体系中,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整体性,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知识、从不同层次理解知识。

  注重数学基本技能的操作程序和步骤,经历数学技能形成过程。基本技能训练要适量、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落实。

  重点难点突

  组织引导学生在发现探索、归纳概括、表达交流、迁移运用等学习活动中突出教学重点。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出现的错误,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举出恰当例子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在反思总结、不断改进中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典型例题解析

  倡导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讲授式等方法进行例题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进行例题学习,引导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完善例题解决方案与解答过程,发挥例题学习的示范作用。

  通过展示交流、反思评价、质疑问难等活动,分析归纳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总结提炼解题方法,使学生感悟典型例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优化问题解决策略,积累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落实“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目标。

  学习活动设

  学习活动设计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与课程目标保持高度一致。除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显性目标外,还要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表达等学习活动。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学习活动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3)学习活动设计要突出数学学科特征,凸显数学本质,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学习活动环节紧凑、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随堂自测反

  (1)随堂巩固练习要适量、适度,难度适中,形式多样。自测反馈任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素养的检测。

  (2)课堂反馈要及时、全面,并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整教学目标或调控教学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要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利用,及时进行教学指导。

  (三)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要条理化、结构化,通过回顾课堂学习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脉络,逐步学会学习。

  凝练升华课堂中的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和学习方法,对课堂学习表现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促进“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

  (四)作业设计以反馈和诊断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作业任务设计。作业内容除检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外,还要对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及表现进行检测与评价。

  要创新作业内容与方式,设计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增强作业的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作业批改不仅要关注结果,关注答案是否正确、问题是否解决,还要关注作业完成的过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

  (五)教学反思基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加深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理解,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引发对教学的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教学效

  (一)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服务引领学生学习,教学过程真实、有序、有效,保持教、学、评高度一致。“四基”目标扎实落实,“四能”目标得到发展,“情感态度”目标教育及时,创新意识得以培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

  (二)教学过程评价学习行学生呈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交往互动等课堂学习状态。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中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习惯、对待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与科学的探究精神得到提升。

  教学行为:

  教学准备充分,能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把握数学本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能通过观察学生反应、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手段了解学情,并能及时调整教学、顺学而教。运用恰当的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合适的探究问题,内容讲解精炼准确,示范引领规范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以充分体现。

  (三)核心素养发展

  1.核心素养发展是高层次的课堂目标追求。课堂上以教学内容为主线,以素养发展为目标,通过操作、演示、观察、列表、推理、想象、建模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获得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领悟数学核心思想,培养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形成理性思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以学业质量标准和教学目标达成为依据,构建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维度层次化、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监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和诊断数学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激励学生课堂学习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口头测验、课堂练习、书面作业、动手实践、活动报告、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反馈,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及时发现学习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教案9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有意识的把数学内容和问题寓于各种各样的情境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然而,在多种的情境创设中,很多人是为了情境而情境,下面就以几个案例片段谈谈自己的一点感触。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上“克和千克”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曹冲的故事……(播放一段长达10分钟的FLASH)听了这个故事,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生1:大象很重。

  生2:曹冲很聪明,很爱动脑筋。

  ……

  案例二: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

  反思:

  这两个教学片断的导入都采用了创设相应情境的方法。但是我们认真比较和思考后发现,它们反映出来的情境创设却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觉得教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是不是再自然一些,有效一些呢?

  一、情境的形式和内容尽可能地简单实在自然一些

  进行教学设计时,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创设实在的真实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等。但不论哪种情境,一旦花哨、造作就会造成课堂的累赘。

  在案例一中,老师花了十多分钟,用了一个故事的情境导入新课,而且还加了动画的形式来吸引学生,但是这个故事和今天学习“克和千克”并没有多大联系,因此给人的感觉是生搬硬套,实在有浪费时间的嫌疑。而第二个案例,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去思考彩球的排列顺序,而是通过一个问题的形式导入,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一种求知欲,又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他的情境的创设是自然的,有效的。

  二、情境的`创设要具有有效性

  “情境”不是让学生为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但在课堂实施中,有的则因为对情境、材料考虑不同,问题指向不明,常常给课堂带来了被动的局面。创设教学情境是重要的,但关注的焦点应该落在情境是否有效,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如案例一中,教师让学生看了故事后,说说感受是什么?由于主题情境的入手点较多,学生可能会从很多方面去想,但要从数学角度出发,看出“克和千克”来,还是很吃力的。从效果上看是低效的。在第二个案例中,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促进了进一步的学习。

小学数学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弄懂算理,并提高联系的速度。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点

  能快速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

  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课堂内容

  一、归纳整理,形成系统。

  1、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20以内不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计算能力。出示练习四第3题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向学生提问。

  (学生高兴紧张地回答老师所出示意的'计算题。)

  师:同学门刚才表现得很好,现在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

  2、出示练习四第5题:请两队同学上台分别拿着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然后请同学们把算式卡片与正确的得数排在一起。

  (学生高兴的做游戏。)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四第4题挂图:师:大家看这幅图,你们知道了什么?哪位同学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

  (学生思考做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会做吗?

  2、A:出示练习四第7题:师:大家从这幅图中知道什么?

  (学生说意图)

  B:分组讨论: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想法)

  C:你们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

  D:你们能根据刚才所提的问题算出得数吗?

  (学生算得数)

  三、拓展思维。

  出示练习四第6题,师:谁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

  (学生说题意)

  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来比赛一下,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比赛做题)

  四、练习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小学数学课教案11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课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

  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小学数学课教案12

  教学内容:三角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方法:引导、指导、迁移类推

  学习方法:发现、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一、动中悟,创设情境

  提问引入新课

  (点明分类应按一定的标准进行)

  1、出示幻灯,让学生对三个角进行分类。

  (分为锐角、直角、钝角)

  2、出示幻灯,让学生观察,引入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3、根据三角形的特点指出每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

  (学生逐一说说看)

  4、猜猜看,它们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5、汇报分类结果,教师整理收集(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三角形的知识,自己观察三角形并找出角的特点,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自己找到按角给三角形分类的办法)

  二、探中悟,学习新知

  1、要求学生拿出题卡一,用手中的学具确定每个三角形中角各是什么角。

  2、仔细观察,尝试着按角的不同分一分,并按编号如实记录在题卡二中

  3、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4、思考:按边怎样分呢?

  (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按角分类的认识,又引入了按边分类的教学)

  三、学中悟,自主探究

  1、出示学具,师生一起动手折一折。

  2、学生汇报看到的结果,共同探讨研究。

  3、归纳总结特点(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及方法,教师加以点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忆中乐,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感悟从中获得的乐趣。

小学数学课教案13

  一、课标解读: (一)数与代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二)空间与图形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三)统计与概率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四)实践活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一)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三、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5、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十多个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增优补差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教案1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

  2、 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 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1、 小红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 接着观察主题图,你发现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别往3个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A、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B、 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C、 教师小结

  3、 动手操作,比较多少

  (1)4人小组,每组两个不同的.瓶子;

  (2)提问:请你猜一猜那个瓶子里装的饮料多。

  (3)动手试一试。

  (4)各组演示比较的方法,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

  学生观察后,说出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演示汇报。

  三、 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 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 出示教材p19第4题

  (1) 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 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3、 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

  四、 全课总结

  通过小红的生日聚会,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小学数学课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的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

  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与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未完成的一些轴对称图形。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把你见到的美丽的图片收集起来。

  2.你能找出哪些是由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图片吗?

  二、自主学习新知: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创作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玩中学

  1. 看一看:

  出示课本p22四幅图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2. 说一说: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把这个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②上面那幅图案是轴对称的.?

  3. 画一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未完成的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给出图形的对称图形。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画法,班内进行汇报。

  (3)认真观察原有图案的构图特征,看看它是由哪一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2、设计图形

  (1)在原有的图案的基础上继续画下去。

  (2)把画好的图案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看,互相进行评价,选出最好的在班内展示。

  三、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说说自己的收获。

  四、检测达标:

  1.基础达标:

  (1)做课本p23的“画一画”1.2题。

  2.巩固提高

  完成23页“练一练”第1题。

  将树叶平移或旋转,在格子纸上绘制你喜欢的图案。

  五、拓展迁移

  完成23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用“附页2”中图5提供的一只蝴蝶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设计一幅图案。在绘制之前,先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动手设计。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课教案12-30

小学数学课件教案02-21

小学数学课教案05-21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01-20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05-15

小学数学课教案15篇12-30

数学课的教案03-01

数学课教案02-07

数学课时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