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6 08:40:30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学数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小学数学教案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在编口诀和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例题场景图。

  认真观察一下,你能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重点引导学生讲清: 画面上有5只船,每只船上都坐了5个人。

  二、 编写口诀

  1. 根据大家了解到的信息,我们来填一填表格。

  出示表格:

  船的只数

  人数

  指导学生填一填。

  1只船上坐5人,

  2只船上坐几人?10人是怎样算出来的?

  3只船呢?15人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说明: 让学生借助直观把船的只数和人数的变化联系起来,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积作好准备。]

  2. 提问: 1只船上有5人,是几个5?(在表格上面板书: 1个5)那么2只船上的人数是几个几相加呢?3只船呢?(依次在表格上面板书: 2个5相加,3个5相加)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10

  15

  20

  25

  3. 根据几个5相加你会写出乘法算式吗?指名回答。

  板书: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4. 提问: 看了这些乘法算式,你知道我们今天要编写的是几的乘法口诀吗?(板书: 5的乘法口诀)

  1个5是5,就可以编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板书: 一五得五)根据我们以前编口诀的经验,你会编一编5的其他几句乘法口诀吗?先想一想你会编哪一句,再来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口诀板书完整。

  [说明: 运用学生已有的编口诀的经验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编写5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学得主动,而且能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

  5. 你会把这几句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吗?

  先让学生各自轻轻地读一遍,再指名读。

  6. 提问: 根据前面的学习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那老师出几道乘法题,请你选择合适的口诀来计算,好吗?

  教师出示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用哪句乘法口诀来算,再贴在相应的口诀后面。

  引导学生观察: 一句乘法口诀能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为什么五五二十五后面只有一道乘法算式呢?

  7. 记口诀。

  (1) 口诀是很有用的。你能把这些口诀都背出来吗?

  指名背一背,再全班背一背。

  (2) 你在读口诀、背口诀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发现: 下面的一句口诀比上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多5,上面的一句口诀比下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少5。

  (3) 现在同桌对口令,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5的乘法口诀都记牢了。

  [说明: 以各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又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些口诀中的规律,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三、 想想做做,巩固提高

  1.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比一比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关系。

  2.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花坛里的花开得有点奇怪,你知道为什么54和45这两朵花开在一起吗?

  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有什么用?

  你会说出另外3个花坛要用的乘法口诀,并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吗?

  3.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并及时进行评点。

  [说明: 利用校对的机会让学生对别人进行客观评价,既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又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 几只小兔在草地上尽情玩耍。天黑了,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帮小兔吗?要求学生先连一连,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四、 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会了什么?你知道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吗?

  口诀是我们共同努力编出来的,请小朋友把它们牢牢地记住。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除法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主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各种型号电池及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识各种型号电池。

  2、针对5号电池。

  引:现在老师手中这节电池的价钱是250,缺什么?应该是250什么?如果用角做单位呢?元做单位呢?(板:2.5元)2节5号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5元)5节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12.5元)

  二、探知。

  出示教材中情景图一。

  1、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问题,独立列式。(口答得出“每节5号电池2.5元”)

  2、尝试竖式计算(找不同计算方法板演)。

  3、小组交流算法.

  4、根据元角分知识引导算法。

  针对除得余数为1后引:个位商2后,余数1不够商了怎么办?得数中的“5”是怎样来的?如果余数不是1而是10该多好呀!商2后还剩下几元,1元也就是多少角?

  5、再次思考后全班内交流算法。(巡视中把各种竖式让学生板演黑板上)提问:为什么要加小数点?

  6、同桌互说算法。

  7、初步感知算理。

  引:此题之所以余1后仍然可以计算是因为什么?如果抛开元角分,这道题你还会计算吗?我们知道数的本身也有计数单位,每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你可以做了吗?来试一试。

  出示情景图二

  1、估算每节大约多少元。

  2、尝试竖式计算。(注意出错地方)

  3、找学生说算法。(有用计数单位回答的表扬)

  4、重点用计数单位分析算理。

  5、小组内讨论交流。

  6、让学生说注意问题。

  三、巩固。

  1、数学诊室(改错题若干)。

  2、把没做完的题补充完整(教材中的做一做)。

  3、选择题。(练习中的题若干)

  四、: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l.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写出比例,判断几个数是不是成比例;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 3 :5 24 :40 (2) : 7.5 :3

  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说明3 :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 ,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

  3 :5=24 :40(板书)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 : 和7.5 :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板书: : =7.5 :3 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 :2○3 :6 0.5 :0.2○5 :2

  1.5 :3○15 :3 :2○ :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 1.5 :3和15 :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 :6=5 :( ) 0.8 :( )=1 :

  如果学生有困难,启发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写以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填这个数?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向学生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看开始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 完成练一练。

  指名4人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并说明可以用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判断,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3.做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提问练习情况并板书,让学生说明为什么。

  4.做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提问:哪一个比和 :4组成比例?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简后两个比相同)

  5.完成练习六第3题。

  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鸡的只数用x表示,那么母鸡的只数可以怎样来表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哪个数量看做一份?用线段图来表示我们先画梨树,桃树的棵数有这样的几份?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 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 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到今天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那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2—5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重点: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请你任意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板书:倒数)

  三、新课教学

  1、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请看:,那么我们就说是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

  是的倒数,也就是说和互为倒数。

  和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呢?2和呢?

  2.深化理解

  提问:①什么是互为倒数?

  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不能说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②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却为0。1可以写作,1与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

  3.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师设疑: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①出示例题

  例:写出、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

  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能不能写成,为什么?)

  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②深化

  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学生试做)

  四、训练、深化

  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出示课件一下载)

  2.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出示课件二下载)

  3.判断

  ①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②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③0没有倒数。()

  4.提高

  会填了吗?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

  练习六2、3

  七、板书设计

  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90练习十三第4-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提高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比较、抽象及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难点:

  理解、归纳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进行圆的有关练习

  二、练习指导

  1.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 )

  (5)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

  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生口算,校对得数

  3.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1)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

  (2)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

  (3) 学生试画最大的圆。

  (4)全班交流

  ① 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

  ② 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③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

  5.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生填空,交流填法

  问: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生思考,说说自己的发现

  交流:为什么这样测量圆的直径?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出: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先说出对称轴的条数,再画一画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小猫吃鱼p28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开放题的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连环画做题

  (1)生独立做题。

  (2)说说4幅图的意思,理解被减数是怎样在变化的。

  三、练习巩固

  1、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开放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搭一搭 》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冊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的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并能由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本课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是重点,。能根据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有具体图形观察,比较形象直观,而由形到立体图形则比较抽象。

  学生分析:

  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障碍: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有的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立体图形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结合直观图形、深入浅出的分析。

  动机兴趣: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教学手段:

  1、采用情景教学法;

  2、“摆——画——议——讲”结合法;

  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充分运用了教具、学具、课件等手段,直观形象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激趣促学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2、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

  此问题的出示,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复习的同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3、导入,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

  1. 师:老师搭好了一个,看看你能摆好并画出来吗?指名演示。集体订正。

  2.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三个面的形状。

  3、交流汇报

  师:有没有小组摆得 不 一样的,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上面:左面

  4、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小组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 出示3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搭一搭。

  这个过程也就是根据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况进行推理调整的过程。

  2、再出示2个方向的平面图形,让学生猜一猜有几种。再搭一搭,验证。

  3、归纳小结。

  三、尝试应用,深化认识

  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给出两个方向(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块?最多可以有几个小立方块?搭一搭。

  重视课本问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总结反馈

  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 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块)

  用乘法算: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