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31 07:55:38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图片、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齐说愿意。

  师出示速算题:

  ①35=5-2=323=

  ②8-8=72=10-5-2=

  ③10-3=54=324=

  ④46=8-5=7-2-3=

  生速算出答案。学生每正确算出3道题都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听!是什么声音?(放天鹅的叫声)原来这几只美丽的白天鹅飞起来了,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实在是太美了,蓝蓝的湖水水平如镜,雪白的云朵映于其中。一阵微风吹来,湖面微微荡起波纹。湖边是碧绿的青草,色彩绚丽的小花。它们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尽情嬉戏,无忧无虑地游玩……(边电脑演示边放录音,教师讲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教者能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这时天空中又有几只天鹅飞过,看现在的场面,你能叙述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吗?

  [由旧知导入新知,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新、旧知的“异”与“同”之中,主动地去思考,为学生自觉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共有几只天鹅?

  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该怎么办呢?

  生:把原来的4只和飞来的3只合并起来列式是43。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生:再减去2只。

  师:从几只里减去2只?

  生:从原来4只加上3只的总数里减去2只。

  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生:加减,有加有减,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师: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他们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呢?

  (出现连续的电脑画面)谁来说一说?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生:列式为4-23。(师板书)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

  完成书上第75页做一做。(摆小棒,补充算式,再计算)

  看书质疑。

  师: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出示第76页的第1题画面)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投影出示)

  在○里填上“>”、“<”或“=”。

  9-32○716-4○49-75○582-5○5

  64-9○99-32○982-1○743-1○5

  师:大家帮助小猴子解决了问题,听,它在谢你们呢!(放猴子的叫声)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原来是森林里开了一个运动会,小猫、小狗、小鸭和小鸡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吗?(电脑演示)

  [运用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切实的帮助。]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题纸上,集体订正。

  全课

  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学会了加减混合,而且帮助森林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通过电教媒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中喜欢做游戏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说明

  “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我在设计上体现了“教—扶—放”的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为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利用旧知,铺路搭桥

  课伊始,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因此通过这一知识的复习及53-210-53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体现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性,采取各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 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例2的教学。同时教师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律,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练习题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生动有趣的电脑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课始终穿插着电脑画面,如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森林运动会等。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在森林中完成例题和练习。大森林里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例题和练习题。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到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上课伊始注意力集中,下课之时仍能兴趣盎然,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评析

  全课借助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没有局限于知识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会必需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整时的认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小红什么时刻起床了呢?

  生:7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师:现在小红都上学去了,丽丽还在睡觉,现在又是什么时刻了?

  这时,有部分同学已认识了半时,能说出七时半了。

  导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认识半时吧。

  三、观察发现,获得新知

  1.教授8:00—8:30

  ① 分针的位置

  师:(课件出示8时的钟面)这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认的?

  师:大家仔细观察,分针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再看一遍,看仔细了,分针所在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以前指着12,现在指着6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多请学生说一说分针现在所在的位置,有助于学生对半时的记忆)

  师:当分针指着6时。我们可以用几时半来表示。那到底这是几时半呢?再接着观察时针的变化吧!

  ②:时针的位置

  师:(课件出示)时针所在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的时针指着几呀?(时针之前是指着8,现在指着8和9的中间)

  师:你说的真好!还有谁能说?(多让学生说一说,从而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准确的认出半时)

  师:是呀,指着8和9的中间,那这是8时半,还是9时半呢?(有人会说8时半,有人会说9时半)

  师:过了8没有?到了9没有?既然过了8没有到9那就是几时半哦?

  师小结:既然过了8没有到9那它就是8时半。

  ③:半时的两种写法

  师:说着说着,8时半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中间,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

  师:8时半时,分针指着几呀?(6)时针过了几呀?(8)就是8时半。(边说边把相应的文字贴在黑板上)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全班齐说。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先用汉字来写8时半(学生书空)

  师:再用电子表的形式来表示,8:30(强调:它和我们学过的整时不一样,我们用两个0来表示整时,用30来表示半时)怎么读呢?听清楚了,8时30分。(齐读8时30分,书空8:30)

  小结:8时半和8:30都是表示当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8的这个时刻。

  三.知识巩固,动手操作

  1. 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三个钟面)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分别是什么时刻?并说出你是怎么认的?(同桌合作讨论)

  生汇报。

  2. 动手拨一拨

  (课件了出示三个不同的时间)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件的时间,分别拨出三个不同的时间,请拔的时候注意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动。

  四.联系生活,讨论合作

  1. 师:经过上一次的迟到,丽丽也不敢迟到了,丽丽学会了每天都是按计划做事的,什么时刻做什么事情。看看,她现在是怎么合理安排时间的。(课件出示做一做丽丽的作息时间图)

  先请学生说出第一幅丽丽上学图的时刻及认钟方法,课件出示两种写法。

  2. 师:请你完成书第93页的做一做,根据钟面写出相应的时刻。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五.拓展应用,升华总结

  1、出示课件趣味故事,小猪的一天。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录像。

  (1)商场外景镜头。

  (2)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3)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①柜台物品;②售货员正在摆放文具;③显示摆放结果。

  2、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分析:

  本节课室是学生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复习课。本节课通过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并通过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是学生明白这些图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在网络图的构建过程中,从单个图形,连成串,再连成片,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留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而不是分散的记忆。最后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教学目标 :

  1、回忆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弄清图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2、通过整理知识网络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知识网络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本课采用先整理后练习的复习模式 。

  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课在回忆整理应用的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引导和点拨,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回忆。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想到哪个说哪个,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回忆推动过程时,采取了先让同桌交流的方法,这是因为我分析学生可能会想到不同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能人人动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边说,我一边用课件演示,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演示这个过程,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回忆,以便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记忆面积公式。

  (二)构建知识网络图

  构建知识网络图是课前我比较担心的,我不知道学生会把知识网络图构建成什么样子。虽然课上在我的引领下这样比较好控制,但是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把这项工作放在了课前,先让学生在家里整理好,这要就避免了学生之间相互模仿,无法体现个性;再通过课上的回忆让学生自己修改,使学生逐步学会整理归纳的方法;最后同学之间交流,完善知识网络图。在这个环节,面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图,只要有道理我就会给予肯定,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个体差异,增强自信心。

  (三)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用了羊村村长领着大家去羊村参观这一情境,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想去羊村参观就得闯关成功,这三关分别针对不同方面:第一关针对的是我们班的学困生,这些题让他们回答,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关考验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面积公式,针对的是中等学生;第三关是对学生在面积计算中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做题正确率。

  闯关成功后,计算玻璃的面积,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块玻璃是一个组合图形,既可以用分割法计算,又可以用添补法计算,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画一画,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制作了课件进行演示,直观形象,针对学困生降低了难度。

  (四)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第1题和第题较为简单,学优生做完后,给出了一道思考题,这道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

  (五)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并利用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制作了知识网络图,还运用所学帮助羊村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这里懒羊羊代表羊村谢谢大家,带给大家一首好听的歌,请大家伴随着歌声下课。

  总之,我认为要想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有效性,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练习题的准备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新《课标》所说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二年级】

  课内知识:368-199等于多少呢?

  课外趣题:按数字规律填出下图中空缺的数:

  【三年级】

  课内知识:操场上的学生们进行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队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人?还剩多少人?

  课外趣题: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四年级】

  课内知识:(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等于多少?

  课外趣题:若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 )项。

  【五年级】

  课内知识: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约数。

  课外趣题:把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数,则再把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数为止。将1—20xx这20xx个自然数都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0xx个数中,2和3哪个多?

  【二年级

  1.368-199等于多少呢?

  解答:原式=368-200+1

  =168+1

  =169

  2.按数字规律填出下图中空缺的数:

  解答:本题的规律为上面两个数的和等于下面两个数的乘积,因此应该填7。

  【三年级

  1.操场上的学生们进行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队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人?还剩多少人?

  解答:每行每列都有8个人,而这一行一列必有一个人是重复的,所以减少的人数是8×2-1=15(人),8×8-15=49(人)

  2.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答:第一个去掉的数是18×7-19×6=12,第二个去掉的数是19×6-20×5=14,这两个数的乘积为12×14=168

  还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18-(19-18)×6=12 19-(20-19)×5=14 12×14=168

  【四年级

  1.(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

  解答:原式=(1680×8+6+3+9+1+11+5+7-2)÷8

  =1680×8÷8+(6+3+9+1+11+5+7-2)÷8

  =1680+40÷8

  =1685

  2.若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 )项。

  解答:在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则原数列的第10项之前共插入了3×9=27项,故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10+27=37项。

  【五年级

  1.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约数。

  解答:(7257,4018)=(3239,4018)=(3239,779)=(123,779)=(123,41)=41

  2.把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数,则再把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数为止。将1—20xx这20xx个自然数都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0xx个数中,2和3哪个多?

  解答:一个数除以9的余数就是它数字和除以9的余数,因此按照题目中的操作办法,每个数最后都会变成它除以 9的余数。连续9个自然数除以9的余数都互不相同,20xx÷9=223……2,说明这20xx个数中除以9余2的有224个,余3的有223个,所以在最后得到的20xx个数中,2比3多。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