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09:42:28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地预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收集数据,组织讨论,作出决策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教材分析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十一国庆节过后举行一次秋季运动会,大会开赛在即,班里要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2)如果你是本班的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运动会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3.分析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4)和(5)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扇性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清楚即可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4.引出概念:

  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7.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时、分的知识,初步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3、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钟表,能准确地读出、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重点:

  认识钟表,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出示主题图:我们赢了。

  引导学生描述这一情境,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师:你会认这个时间吗?“你知道有关时间和钟表的哪些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边总结,边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及12个大格、60个小格。

  2、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1时、1分的时间概念。以及时分间的联系。

  3、借助钟面拨一拨,说一说,初步了解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感悟

  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①认读整时。通过几组整时的图片的认读,引导学生总结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时整。

  ②、认读几时几分。(播放课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区分时针、分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是几时几分。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③、两种记时方法

  师先把学生认出的时间用汉字记时法写在黑板上,再问:你还有不同的记时方法吗?

  注意:几个较难的时刻记录

  9:05、10:00、8:12等。

  四、实践应用

  巩固,并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应用意识。

  1、CAI出示:P65—1、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认读时间,并说出小朋友在做什么。

  渗透按时作息的教育。

  2、P65—2、找朋友游戏。

  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并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宣布游戏开始。

  指导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同学一人拨钟面,其他人说时间,或写时间,再轮换角色。

  教师设疑

  有几种情况,如

  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8;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在两数之间。……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P44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5~106页“节约用水”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视频,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优美的水声。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水)

  教师:老师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水”的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宝贵的水资源)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或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预设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是啊,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很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水的珍贵。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教师追问: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水声引入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连续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活动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昨天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我们新世纪小学有多少个水龙头?(100个)如果每个龙头都漏水的话,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下来要浪费多少升水?(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这样漏一天,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漏水的水龙头情况?

  教师: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看来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大家认为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学校的水龙头漏水量?(预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师:那我们选一个统计量来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平均漏水量约为0.05升,那么,一个水龙头一天又将漏水多少升呢?100个水龙头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完成1号学习卡的任务。

  3.建立直观印象。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为72升,你知道72升水有多少吗?我们的矿泉水桶的容积为18升,一天漏水的体积相当于多少桶矿泉水的体积?

  教师: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一所学校的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使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教师:同学们,单单我们一个学校的一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就是26吨水啊!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使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教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水的'信息(如果1个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如果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这些水可以造多少吨纸?如果水电厂平均每20吨水可发1度电,这些水可以发多少度电?一吨水的水价按2.5元计算,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学所需资金约30万元,这些费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同学们自己选一个问题计算,各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答案。)

  教师:谈谈你看到计算结果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计算、统计等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冲击,进一步激发学生重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四、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教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老师相信大家也会节约用水的!接下来,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要和大家分享的?(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结合计算结果,联系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五、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地球总水量、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之几等),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并了解我国缺水现状以及水的用途。其次是了解各自家中、学校的生活用水情况,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

  课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组图片,令学生感悟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有关地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相关的资料与数据,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触动。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通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探究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进行约分。

  教学难点:

  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1/4+1/5 2/15+1/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同学们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

  二、试一试

  1.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笑笑的方法是找公倍数,最后进行约分,淘气的方法是找最小公倍数。比较后发现,找最小公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计算的正确率会高一点。其次,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独立完成,反馈。第一题结果要进行约分。

  3.森林医生。

  先观察,说一说三道题目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计算,改正。

  4.应用题。

  读题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5.解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这两个数量关系,找到X在题目中所表示的量,再进行解方程计算。

  6.拓展题,第8题。

  重点交流学生估计的方法,再计算验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知道埃及人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自己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7-13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