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2 07:01:47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3篇]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感知其特征,学会识别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普遍存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生活联系,导入

  1. 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看看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吗?

  2. 小组间展示带来的物体,尽可能地说出名称。

  3. 儿童带来的物品如此之多,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4. 因为你们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将一起认识这些东西。(扫描主题:了解这些形状)

  [说明: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创造生动的画面及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探究,领悟经验

  活动一:观察、摸索

  导语:请在桌面上看看、触摸一下这些物体,你有什么感想?

  1、 让学生仔细观察桌面上的物品,初步感知物品的形状。

  2、 让学生用手摸物品,了解物品的特点。

  3、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说明: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品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品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

  活动二:分类、比较

  导语:班级里有几种不同形状的物品,请你们把它们分类一下。

  1、 指导学生将物品分类。

  2、 学生按组讨论分类原因,比较不同物品的共性和差异。

  [说明:通过分类和比较,让学生了解物品的特征,并进一步建立空间认知的基础。]

  三、归纳总结,检验成效

  导语:我们今天学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认识了这些形状物体的特点。你们对它们的认知有了何等的提高?

  1. 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回顾学习效果。

  2. 交流看看其他学生是否也学到了没有自己学到的知识点。

  [说明:通过互相学习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四、拓展应用,开阔思路

  导语:现在,看看我们周围,我们有哪些形状的物品和图形,这些形状和我们学过的有什么相似之处?

  1. 让学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品和图形,并分析其特征。

  2. 讨论当今社会各种形状的物品和图形与数学的联系。

  [说明:通过拓展应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活动一:寻找立体图形的名称。

  首先,教师使用相机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学生分成小组,说出它们是如何将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为了达成共识,全班进行了交流。

  接下来,各小组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桌面上滚一滚和堆一堆,交流各自感受。这样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感知各种几何形体的特点,并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

  活动二:认一认、找一找。

  在这个活动中,电脑将四种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出来,学生需要从中认出它们的名称。接着,四名学生分别戴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头饰,并举起来,其他学生要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来响应。

  教师让学生留意我们教室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同时要求他们想一想哪些地方也出现了这些形状的物体。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形体的'特点,并建立更为广泛的现实情境中的认识。

  活动三:搭一搭、数一数。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根据刚刚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来搭建积木。他们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搭建自己喜欢的模型。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参观和评价,并数一数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这一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自由地发挥个性,同时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几何形体。

  以上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几何形体的特点,并建立初步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发挥创造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1、今天我们结交了新的好友,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朋友,让我们下课后再一起探索!

  [说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方法和掌握的知识点,体会互相合作、积极主动的探究是学习的最佳方式。]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P34-35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3. 通过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探索并掌握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0”的乘法

  1. 让学生口算“0×5=?”,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 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引导他们总结出“0乘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

  二、探索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 解决“130×5=?”这个问题。

  (1)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自己的算法,并注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并学会用较为简洁的`乘法竖式书写方法。对于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的方法,教师应该进行指导。

  2. 解决“402×3=?”这个问题。

  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1和3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习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反馈和交流。

  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主题】

  学习统计表的制作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表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掌握数据整理和简单统计的技能。

  【重点难点】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素材、学生调查表、班级统计表。

  【情景导入】

  1.引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这就需要进行统计。

  2.启发思考

  学习统计表的'前置知识: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整理归纳】

  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

  老师提出班级希望和另一个班级建立联系,要求同学们整理设计一份调查表,用于了解对方同学的基本情况。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设计了调查表并进行了实地调查。

  接着,老师引导同学们制作统计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同学们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了班级统计表的制作。大家互相交流数据,讨论问题,最终完成了完整的统计表。

  【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练习书本上的例题,做好各种类型的统计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统计表的定义和制作方法,掌握了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技能。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加深我们的应用能力,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你在本节课中获得了什么收获?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节课的练习。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题为统计与概率(1)。

  以下为本课时内容:

  (1)统计表

  (2)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