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16 12:02:10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1课时

  一天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

  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

  知道晚上12时既是24时又是0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课

  1、师:上个星期六,我有个外地来的朋友来咱们这儿旅游,他提前一天已经买来了车票,第二天9点到西安我听了很高兴。第二天我一大早起来,9点以前赶到火车站,结果等到很久也没等到这位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猜猜看。

  2、正如同学们所猜,我这位朋友买的是晚上9时到西安,闹了个小误会,那么,一天中究竟有几个9时?你有办法避免这种误会吗?

  3、教师板书:晚上9时 上午9时

  4、师:我知道了,大部分同学都是在时间前面加上上午、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方法来区分两个不同的

  学生说说晚上9时是怎样变成21时的?

  时刻。这种方法教普通记时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记时法,他比普通记时法更简单,它叫24时记时法。

  二、 探究新知

  1、关于24时记时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看书。

  3、自学反馈。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一天有多少小时?

  在一天里时针要转几天?

  新的一天是从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

  4、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天时间是怎样过去的?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计算经过时间?

  在书上找一找,可是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把自己认识重要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反馈。

  四、作业设计

  完成数学书71页的2、3题。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24时记时法)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

  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设计意图】 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

  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

  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

  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

  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

  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师: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点击课件:出现验算的方法。

  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师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理解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3、教学例2(减法的验算)

  师:这时东东的妈妈说了,(点课件),出示: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东东说:应找回13元。

  师这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谁能帮助东东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

  【设计意图】 问学生找的题对不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引入减法验算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

  4、学生小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生汇报减法的验算方法。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之后师总结验算方法并归纳: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边讲边点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减法验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 (1)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师总结验算方法,让更规范的语言归纳减法验算的方法。(2)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来进行,由加法的验算过渡到减的验算,削减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体验出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掌握验算方法。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大家帮东东把问题解决了,那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收获,之后师总结:

  验算加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验算减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师:同学们,以后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一定要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在做加减法的题目时,一定要养成验算的习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四、总结本节内容并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30到31页7——9题。

  师提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过程中,认识射线和直线,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及其联系。了解从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并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2.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会用符号表示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相应的读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一、 感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

  教师打开激光灯,光线射向教室对面的墙壁上。

  提问:在墙上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

  再问:如果把激光灯的发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一条光线可以看作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根据线段的特点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评析:用学生熟悉、喜爱的激光灯射出的光线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及时将具体的生活实例上升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机孕伏与复习了线段的特点,为射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提问:如果把激光灯射出的红色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光线尽头的那个光点吗?(不能)这条光线会怎样?(这条光线会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

  追问:这条光线还能用线段表示吗?为什么?

  讲解:对!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光线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

  出示教材第16页的情景图。

  提问:这幅美丽的夜景图中,那五光十色的灯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线吗?为什么?

  谈话:但图上只能看到这些光线的一部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画出这些射线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

  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有:

  反馈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明确: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射线的例子吗?

  [评析:揭示了线段的概念后,通过光线射向天空,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让学生初步感受无限。同时,让学生在尝试画射线的活动中理解和体会无限延长的含义,感受并理解射线的特点。]

  二、 认识直线在操作中体会

  谈话:想象一下,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怎样的一条线呢?你会画一画吗?

  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有:

  师生共同评价,并通过讨论明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讲解:(指学生画出的直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直线)

  提问:那你会把一条射线变成一条直线吗?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把射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

  小结:直线有哪些特点?

  [评析:在对射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画直线,使学生对直线的认识建立在实际操作和想象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学生将射线变成直线,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射线与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三、 形成概念在比较中整理

  谈话:我们在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板书。)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评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放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在归纳中有效区分三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加深了对射线和直线的认识,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 知识延伸在实践中提炼

  1. 画一画。

  提问:如果老师要你画一条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学生按要求画图)

  再问:如果老师要你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为什么?

  谈话:如果老师要你以一个点为端点画一条射线,你会画吗?试一试从这个端点能画几条这样的射线?(学生尝试画图)

  小结:从一点起能画出无数条射线。

  谈话:如果老师要你经过一点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可以画几条?先想一想,再试一试。

  小结: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提问:如果老师要你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可以画几条?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

  小结: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 说一说。

  谈话:其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你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评析:让学生在画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交流与实践过程中,既巧妙复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又适时归纳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同时,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及时拓展到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3. 想一想。

  出示下图,谈话:小明从学校回家有A、B、C三条路线可以走,你认为小明选择哪条路回家最近?

  谈话:这只是我们凭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如果量一量呢?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

  学生反馈测量结果。

  谈话: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让学生在纸上画两个点,量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评析: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交流,明确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从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

  五、 角的概念在自学中获取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指学生画的从一点引出多条线段的图形),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图,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吗?

  谈话:我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请大家想一想,关于角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再打开课本第17页,自学例题,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对于角,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自学后,组织反馈,并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角?角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

  提问:你能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师生共同评价。

  [评析:由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巧妙地引入角,形象地突出了角的两条边是射线这一关键,使学生对角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六、 练习拓展在辨析中提升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图中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思考,明确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七、 回顾反思在生活中延伸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很多数学知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找一找,看一看,并将你的发现与其他同学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废塑料的危害,小组自主讨论交流,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在学具操作中,会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品的危害吗?你能看图说说图意吗?

  出示“回收废品”情境图。

  二、互动解疑

  1.让学生说一说废品的危害与回收利用。

  从图中三名学生收集的废塑料的数量,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这些问题你能不能解决呢?

  2.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谁能给大家说说吗?

  你提出的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三、启思导疑

  1.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个数吗?列式子计算。

  让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知道是与哪个数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把操作活动用算式记录下来。

  2.看图摆一摆,算一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小红折了42只幸运星,小英比小红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只?

  2.在给希望小学捐书时,一(1)班捐了42本书,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样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书?

  3.计算。 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17

  4.看图提问题,并写出算式和答案。

  (1)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

  (2)小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

  (3)小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

  (4)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

  五、总结评价

  我们请两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谁愿意试一试?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课本7677页内容。两步运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彩色纸条。

  学具准备:

  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之间,找一找,说一说。

  说说一共指的是谁和谁一共。

  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2.解决问题

  可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

  四、巩固练习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学生独立找解题所需要信息,并试着解答。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结合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而安排的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段。首先,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剪纸作品,介绍其艺术特点,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与剪纸的密切联系形成认识。然后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独立或分小组自由进行创作,最后进行交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其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 剪刀 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是它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自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作品。

  2、板书:奇妙的剪纸

  3、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4、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5、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评: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①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其实在民间艺人创作中是有区别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②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分类。学生分类可能很多,只要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而分类。

  ③小结: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有哪些?

  ④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评:剪纸作品既可以根据图案内容分类,也可以根据图案是否对称分类,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2、研究方法

  ①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当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

  ②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

  ③提问:同学们,这样漂亮的图案,你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④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组织学生拿出工具:剪刀和几张纸片。(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事项)

  【评: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验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总结出剪纸与轴对称图形的密切联系。】

  三、作品创作。

  (一)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1、课件出示枫叶图案。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

  ①提问:大家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制作:

  a、一次对折 b、沿外边画轮廓线 c、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④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不足呢?

  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总结:a、对折要整齐 b、画样要美观 c、用剪要(二)二次创作

  1、课件出示62页下方的剪纸步骤。

  ①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的好。

  ②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同学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过渡提问:还有其它的`折法进行剪纸吗?(学生可能会提出沿对角线折或两次对折。)

  2、课件出示课本63页沿对角线折法。

  ①学生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谈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折?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3、课件演示63页长方形纸剪花边叠剪图案。

  ①学生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评:通过尝试创作使学生明确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创作。

  1、出示课件。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阳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第二类阴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第三类阴阳混刻。

  2、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4、展评作品。

  【评:教师简要介绍剪纸艺术的创作分类,学生结合欣赏重新认识剪

  纸艺术的灵活多变,为独立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充分运用合作交流,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知识得到延伸。】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却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前面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中心轴,折痕的两侧是完全对称相同的。

  【评: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规律性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

  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制作完成一组可爱的动物的花边,装饰班里的墙报。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