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教科书P96-97页的内容,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 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了解一些数量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读中感悟 :
(1)出示:到20xx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776 万册。
到20xx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 有14398万公顷。
(2)学生读一读, 师:画线的四个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样?
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 。
像2709和1999 表示准确的数量 准确数
像43776万和14398万表示大约的数,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而只是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生活中再认识
师: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 见过或听过?(或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数,请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和同桌说说这些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回忆,交流 。
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 时,就用近似数 。
3、读数,判断近似数
过度: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组数据,你能读出这些数,说说哪些是近似数吗?
出示信息,要求读出,并说明哪些是近似数(或用想想做做 第1题)
①《中国昆虫名录》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20069种。
②20xx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万到 600万种。
③江阴市实验小学共有学生4502人。
④20xx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苏州东方水城7天来共接待境内外游 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6亿元。
指名读题 组织交流
二、探索求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
下面是某市20xx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总计(人) 男性(人) 女性(人)
970889 484204 486685
先把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分级,它们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吗?
2、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
(板书:四舍五入法)
什么叫四舍五入法呢?请你自学书P96页下方的一段话。
交流,老师解释。
例如 48 4204 通过分级,我们知道大约有四十几万,然后看万位后一位,千位上是4,比5小,四舍去,所以
(板书 480000
48万)
同样,486685怎样取近似数? 学生说,老师板书。
970889呢? 自己坐在作业本上。注意格式。
3、以万或亿作单位
(1)对着前面判断的信息,提问这些近似数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万或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有什么好处?
以万或亿作单位的由于实际的需要、为了读写方便
(2) 出示:283000 1970000000它们选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集体讲评,说思考过程 。
(3)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得出:相同方法相同四舍五入,不同前者用0占位,后者省略尾数后用万或亿作 单位 。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97页的想想做做,师指名回答,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收集一些近似数,在班级里交流
六、作业设计:
1、省略下面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再写出近似数。
705 385 1994 3208 9775
2、用亿、作单位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8340000000 20680000000 980000000
七、课堂作业
完成相应的《三级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
3.小数乘小数的验算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小数除法
单元要点分析
1.小数除以整数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第三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
2.一个数除以小数
2.练习课
3.求商的近似值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用观察来完成各题的商。
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循环小数?请举3个例子。
2.小数分为几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10.
(1)出示例题10: 1÷11
2÷11
3÷11
4÷11
5÷11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1÷11,则计算器上显示0.090909091.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0.090909091是一个近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符号,所以我们要把近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0.0909。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2)观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五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分析:
1÷11的循环节是09
2÷11的循环节是18
3÷11的循环节是27
4÷11的循环节是36
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循环节也扩大2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
(3)根据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1)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
3×7=21
3.3×7=22.11
3.33×7=222.111
3.333×7=2222.1111
(2)观察:第一个式子中,两个因数的位数和是多少?积的位数是多少?积是由那两个数字组成的?积的小数在哪里?
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式和第四式。
(3)根据前几题的规律,得出后两题的结果。
3.3333×6666.7=22222.1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1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较短时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还不够了解,对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也比较陌生。因此,本节课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年历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推理、发现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平年、闰年的来历,记住各月的天数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年历卡、探索记录卡。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
老师的邻居家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今天过生日。同学们看(课件播放小明吃蛋糕的场面),小明吃得多开心呢!突然,小明想到了一个问题。(课件配画外音:妈妈,别的小朋友8岁能过8个生日,可是,我为什么只过了两个生日呢?)
是呀,小明已经长到了8岁,可为什么却只过了两个生日呢?同学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就能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年、月、日)
[说明: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小明过生日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中设置悬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自主探究
1、从生活经验引入
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那谁来说,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汇报。)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的放矢。]
2、验证一年有12个月
刚才有同学说一年有12个月,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请同学们任选一张年历,快速地数一数,一年有多少个月?
3、探究每个月有多少天
⑴看来,一年确实有十二个月,那每个月有多少天呢?请同学们一边观察年历,一边在探索记录卡上把每个月的天数写下来。完成后,把你们小组的探索记录卡合在一起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填卡、交流、汇报发现。)
⑵(课件出示1997年--20xx年每个月天数的汇总表)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每个月都有31天。(课件闪烁31)。我们把每个月都是31天这样的月份叫做大月。4月、6月、9月、11月每个月都有30天。(课件闪烁30)。我们把每个月都是30天这样的月份叫做小月。二月因为它非常特殊,有时是28天(课件闪烁28),有时是29天,(课件闪烁29)。所以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我们叫它特殊月。
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那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很快地就能记下来?
①拳头记忆法。②顺口溜记忆法: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八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③歌谣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⑷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月份,是大月,请男生站起来,是小月,请女生站起来。
(卡片出示1月、9月、7月、8月、11月、2月。)
[说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织学生先分工,后合作。让学生先分工把不同年历上每个月的天数记在探索记录卡上,再合作把四个人的探索记录卡制成汇总表。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观察汇总表,比较,交流、发现规律,使每一个学生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发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快乐。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关于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4、探究平年和闰年
⑴刚才老师出示2月份时,为什么你们男生女生都不站起来呀?根据2月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请看汇总表,根据2月份的天数,快速地说出1997年-20xx年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课件出示答案。)仔细观察平年、闰年的排列顺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⑵刚才,我们是根据2月份的天数,来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的。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一年2月份的天数,老师也能很快地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不信你考考老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吗?
⑶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快速判断卡片中的.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卡片出示:1949年、20xx年、1997年、20xx年、1900年)
在判断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时,学生会出现争议。这时出示1900年的年历,让学生看到1900年的二月有28天,是平年。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时间小精灵给大家作以介绍。
(课件演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有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应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四年就比准确时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就在这一年的2月份多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日,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因为在设置平年时,是把5小时48分46秒当作6小时来计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下去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历法又规定,凡遇到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这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说明:关于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学生已经知道2月份是个特殊月的基础上,先揭示2月份天数和平年、闰年的关系,再借助汇总表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然后,通过教师创设的小悬念,使学生理解判断平年、闰年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年份除以4。最后,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平闰年判断方法的理解、记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探究一年有多少天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那谁知道平年一年有多少日?闰年一年有多少日?
三、应用拓展
1、解疑: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小明长到了8岁,却只过了两个生日了吧?谁来说为什么?那谁来告诉小明,他下一次过生日要等到几岁?小明还想知道,当他长到29岁时,一共能过多少个生日?
[说明:在帮小明解决了为什么长到8岁,却只过了两个生日的问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两个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时间小精灵也要考考同学们。
⑴时间第一关:辨一辨。。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出示320÷3,你会列竖式吗?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完成后说出计算过程。
2、还记得整数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吗?
从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除到哪位商写在那位上,不够商1就商0。
3、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来研究小数领域的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小数除以整数是在学生学会整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新内容,算理与计算方法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对这一知识的复习时非常必要的)
二、探究新知,探索算法
1、冬天来了,天气比较干燥,我们都要多吃水果,瞧,妈妈买了好多水果呢!(出示例题)从表格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单价,可以根据那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你会列式吗?(师板书三个算式)
(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就创设了妈妈在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并且出示购买水果的情况表,让学生的除法计算学习置身于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求知的。这里的情景与计算教学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对学生探索计算方法时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一激活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孩子体会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为下面竖式算理的探索活动买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2、我们先来求苹果的单价。
比较刚才9.6÷3与320÷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①每千克苹果是多少元?谁知道?
②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a、把9.6元分成9元和6角
9÷3=3(元) 6÷3=2(角) 3元+2角=3元2角 3元2角=3.2元
b、9.6元是96角 96÷3=32(角) 32角是3.2元
c、9个1除以3等于3个一也就是3,6个0.1除以3等于2个0.1,也就是0.2,3加0.2是3.2
d、9.6表示96个0.1,吧96个0.1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32个0.1也就是3.2
e、列竖式。(利用小数的组成和小数本身的计数单位(9.6可以分成9个一和6个十分之一,9个一除以3得3个一,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2个十分之一,3个一和2个十分之一合起来是3.2))
③刚才有些同学们利用元、角、分间的进率还有小数的组成算出了苹果的单价,除了这样我还发现有同学是用竖式计算的。请那位同学汇报一下计算的过程。
a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呢?(先算9个一除以3等于3个一,3商在个位上;再算6个十分之一除以3等于2个十分之一,2商在十分位上)
b那小数点呢?你为什么将小数点点在这里?(指名回答)
(指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问:同学们认真观察小数点点在这里也就是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了?(对齐)谁愿意再来说一遍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点“3”和“2”的中间也就是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这位同学非常了不起,自己用竖式计算出了9.6÷3=3.2,现在你也会用竖式计算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用竖式是怎样计算的。请一生完整地把过程说一遍,课件演示。强调小数点对齐。
④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整个的计算过程。(边板书竖式,边回顾)9.6÷3先算? 3商在?计算时为了避免漏掉小数点,通常我们在算出商的个位上的数之后,就在商里点上小数点。接下去再算?2商在?)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曾说:“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因此我就这一环节我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在小组里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积极的思考,主动探索,说出的理由百花齐放。足够的探索空间使学生真正的研究知识本身的特点,学生的这些想法正正是为竖式计算的探索活动“蓄势待发”,在学生充分地说明理由后再说竖式的写法,学生对竖式每一步的理由,每部分的意义就清晰明了多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整个活动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探索算理本身中去,真正地提高探索发现的价值与有效性,也为后面学习12÷5和5.7÷6的计算奠定了丰厚的算理基础。)
3、下面我们来研究香蕉的单价。
①估算香蕉的单价应该在什么范围之间?
②估算对吗?让我们用竖式算一算(巡视后,指名板书竖式)。
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算的。
12个一除以5得2个一,还余2个一。在整数除法中,算到这儿就行了。但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小数除法啊,算完没有?该怎样继续除下去呢?(停顿,生答:添0再除)
④0添在哪里?(2后面)
添0后的20表示20个?(20个十分之一)
这个0在什么位?(十分位)这样添0的根据什么?(小数的基本性质)
⑤能继续往下算了吗?(生口述,师板书)
⑥2.4元的确是在估算范围之内。
⑦小结:这题与以前学的整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出示:有余数,添0继续除)
4、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橘子的单价。
你认为橘子的单价会在什么范围之内?(学生估算)
是吗?让我们用竖式来算算。(指名板书)
②反馈:5.7÷6,除数6是一位数,看被除数的前一位,5除以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
③小结:,通过这题我们又发现在小数除法中,个位上不够商1,该怎么办?(出示:个位不够商1,商0)
5、检验:
刚才我们分别求出了苹果、香蕉、橘子的单价,做的对吗,可以怎样检验?
指名说,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检验的?(单价×数量=总价)
下面我们分工合作,第一组检验苹果,第二、三组检验香蕉,第三组检验橘子。它们的单价对吗?那我们就可以将答案填入表格中,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及时检验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6、比较:
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来观察这3道竖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①都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异:①直接计算;②有余数,在后面添0继续往下除;③个位不够商1,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
(设计意图:通过3道例题的教学,学生在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常遇到的情况基本在这里讲到了,,这里的教学能从一般到特殊逐步使学生掌握计算过程中的具体技巧,突破难点,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对3题式子的比较,初步领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再次探索,理解算法
1、过渡:学到这儿,老师有理由相信我们五(4)班的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地进行计算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来“试一试”吗?
①在书本第73页上独立完成试一试。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集体交流。提问: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计算到被除数的十分位还是不够商1,怎么办?
比较两题与例题的异同。
2,观察例题和试一试,在小组说说: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
①预设:(①都是从高位算起;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③除的时候不够商1就商0)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就是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小数除以整数,首先是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算,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学生齐读)
小结:小数除以整数,先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你认为在计算时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问题?
四、巩固内化,熟练算法
1、P73改错过渡:相信同学们能正确而熟练的进行计算。
P76/2 : 4.26÷3 0.735÷7 2.76÷6 6÷8
2、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手指课题齐读),现在你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了吗?在计算的过程中该注意什么?提醒大家要注意,个位不够0补位,余数添0继续除。
六、开放练习
厨房准备了72.72千克的香蕉准备放在一些盘里面,你认为可以准备( )几个盘,每个盘里分得( )千克。
七、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9.6÷3=3.2(元) 12÷5=2.4(元) 5.7÷6=0.95(元)
八、作业设计
1、计算: 4.26÷3 0.735÷7 2.76÷6 6÷8
2、改错3、实际应用:厨房准备了72.7千克的香蕉准备放在一些盘里面,你认为可以准备( )几个盘,每个盘里分得( )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 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21、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 “吨”,掌握 1 吨 =1000 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用 “吨” 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3.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第一个到,请你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课件演示测体重的过程。)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四个好朋友也从河对岸赶来体检,可到了小桥边,它们却停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到了桥边,小马准备和大家同时过桥,可小熊指着桥边的提示牌说:“限重一吨”。于是它们犹豫了。同学们,你给出个主意吧!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们过桥好吗?
二、感知探究
课件出示情境图
1 、猜一猜:一头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质量和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体重各是多少?
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课件演示)
3 、试一试
(1)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
(2)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课件出示
1 桶油质量是 100 千克,这样的10 桶油正好重1吨
1 袋面粉质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约重1吨
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 )人大约重 1 吨
一头水牛重 350kg , ( )头水牛约重1吨
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1 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书)教师强调: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5、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 1 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6、解决问题:它们能否同时过桥(出示情境图)
(1)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
(2)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小组讨论)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3)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评价。
三、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 )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 )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三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 吨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平移现象,知道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3、了解平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画出物体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
衣服、方格纸、写字板、鸭子图、房子图
学具:
方格纸、鸭子图、房子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和电视里的老师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好吗?(播放课件)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移动吗?
(生齐答)
师:谁愿意用动作来演示一下移动?
(学生演示,教师给予鼓励)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播放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参观了商场,你知道电梯是怎样移动的吗?
(生:直上直下)
师:下面我们接着看。(播放课件)
师:谁能说说缆车是怎样移动的?
(生:朝着一个方向向前移动)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说对了吗?(播放课件)
师:推拉窗是如何移动的呢?
(生:左右移动)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电梯上下移动、缆车向前移动、推拉窗左右移动,像这些运动就叫平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移。(板书:平移)
(播放课件)
二、新授。
1、认识平移。
①(出示写字板)
师:这上面有平移现象吗?谁能指出来?
(学生回答并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找到了没有?(播放课件)
②(出示两件衣服)
师:你们观察到上面有平移现象吗?
(学生回答并演示)
(播放课件)
师:请接着看。
③师:熨斗上下、左右移动是平移吗?说说理由。
(生答)
师:向不同方向没有规则的移动叫平移吗?说说理由。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下面接着看。(播放课件)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生答)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们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
象?(播放课件)
3、教学例1:看看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格?
(出示房子平移图)
演示房子向上平移5格的过程。
请小组内的'同学利用学具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反馈。
师小结:平移时,找准一个点,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只要数到
相应的位置,结果都一样。接着往下看。(播放课件)
4、练习。
①给帆船涂颜色。
师:给向右平移4格后的帆船涂上颜色,同学们,快动手吧!涂完后各小组的同学相互看一看,你涂对了吗?
交流反馈。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涂得怎样了?(播放课件)
②分别画出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师:这道题要求同学们画出它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后的图形,比比看,谁的速度快?
交流反馈。
师:接着往下看吧!(播放课件)
5、拓展。
师;请同学们用老师给你的这只小鸭子画出一排小鸭子,你能行吗?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并绘画)(播放课件)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画得怎么样了?(播放课件)
三、小结。
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答)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很好的运用平移现象。
板书设计:
平移
(房子平移图)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