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12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按照“图形间的规律—数字间的规律—数组中的规律—找规律解决问题”这一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在细节上又注意以下几点:
1.知识点、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掌握。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层次清晰,难易适度。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找规律的相关知识。(板书:找规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找规律的知识呢?
(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找规律相关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为下面的复习作铺垫。
⊙复习整理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两方面的知识。
1.复习图形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2)提问:这组图形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你能继续画下去吗?
预设
生1:这组图形是按照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生2:如果要继续画下去,应该接着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再画出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
(3)如果只出示
这一组图形,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排列规律吗?(引导学生说出不能找出规律,只有三组以上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才能确定排列规律)
(4)提问:如果用数字表示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该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完成)
(5)巩固练习。
□△△△□△△△□△△△________________
(6)教师小结。
图形、数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颜色、形状及其他形式为一组重复排列,就称之为有规律的排列。
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数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3691215________
(2)仔细观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所给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加3得到的)
(3)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4)教师说明:这组数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一列数叫等差数列。
提问:你能根据等差数列的特征,自己写出这样排列的一组数吗?
(引导学生自己写出一组等差数列,并说明自己写出的数列的排列规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2、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六、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平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3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学生独立表演。
②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学具
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刚才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迎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具体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
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
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如果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
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
(二)摆一摆。
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
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整话。
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
(四)笑一笑。
1、师:我们胜利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
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
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
4、学生诚实评价自己。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5
设计说明
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和等差数列的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十分抽象,结合这一点,本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1.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在复习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成果展示,通过展示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有规律的图形的美,明确这是我们自己运用学过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设计出来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学习新知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扶放结合,认识规律。
例题的讲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根据图形的规律找出数字规律,第二个层次直接抽象出了数字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几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每一层次的讲解都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层次的题意,然后根据题意去发现规律,最后根据发现的规律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喜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或正方形、卡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展示成果,激励引入
1.成果展示,复习旧知。
(1)看一看:课件呈现学生课外收集的利用重复规律形成的美丽图片。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规律美吧!
(2)想一想:这些图片漂亮吗?图片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3)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规律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
2.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师: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才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找规律,但今天学习的规律要比上节课的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展示一些学生收集的有规律的图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简单梳理与复习,同时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数形对应,感知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教材87页例3的第(1)小题上面的四组图形。
(1)说一说:你们能找到这些图形的规律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选代表汇报。
(2)摆一摆: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出这几组图形吗?或者利用手中的笔将这几组图形画出来吗?
(3)想一想:摆图形与画图形时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很麻烦?那你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把这样的规律表示出来呢?
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将每组图形相对应的正方形的个数用数表示出来。
(4)如果按这样的规律再往后摆一组图形,应该摆几个?为什么?如果让你按这样的规律再表示出几组,你是愿意摆图形,还是愿意写数呢?
(5)比一比:我们今天找到的规律与上一节课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的排列规律是一组图形或数的重复,而今天学习的这些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动态演示与教师的引导,利用图形与数的结合,注重图形与数的一一对应,让学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能初步抽象出等差数列的一般规律。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课件呈现例3第(1)小题下面的四组图形。
师: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能发现下面这些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2)比较:这一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与上面的那一组一样吗?
(3)小结。
相同点: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
不同点:上面一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这一组是依次减少相同的`个数。
(4)简单介绍等差数列:像这样,后一项是前一项加上或减去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这样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并且通过比较、概括,发现这两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有了全面的认识。
3.独立学习,认知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3第(2)小题。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看看哪个同学先找到规律,并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代表汇报,教师配合板书。
(3)比较、归纳:这两组等差数列的变化规律:都是依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4)让学生直接在教材上填数。再进行简单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层层过渡与递进,学生已经完全能借助方法的迁移,顺利地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研究过渡到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完整地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4.适时反馈,巩固认知。
(1)完成教材87页“做一做”1题。
(2)你能自己设计一组这样的数列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2、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准备:
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
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书课题:找规律)
2、教学例1。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
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完成第8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7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找规律》课例点评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中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物体的循环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墙面图案纸、正方形白纸。
2、学生准备:彩笔、四个圆、四个方、四个三角形、四颗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老师说一个词,你来做动作。拍手。
生:拍手。
师:跺脚。
生:跺脚。
师:再按顺序我说拍手-跺脚-拍手-跺脚。
生:拍手-跺脚-拍手-跺脚。
师:小朋友你们接下去该怎么做呢?
生:大部分同学猜拍手。
师:你们猜的真准,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猜的?
生1、我听老师是按拍手-跺脚-拍手-跺脚这样说的,所以我猜是拍手。
生2、我发现一次拍手之后,再跺一次脚,所以按照这样的规律,我猜是拍手。
师:说的可真好,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做的也很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顺序变化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点评: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是新课标理念之一。本课一开始就设计选取了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体建构有关数学知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得到发展,同时运用肢体语言来创造规律,使身体运动智能也有所提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8
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力目标: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练习:课件出示冰箱图,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课件出示小树图,学生填空。
2、前、后。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说一说各位同学的前后
完成“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看图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2、说一说,指一指。
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人和物的位置关系。
3、摆一摆。
4、看图说一说,回答小动物们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利用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规律。
1、师:上课之前,先贴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奖品智慧花吧。老师要把它奖给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和学习快乐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吗?(有)哇,盒子里有好多呀!
老师贴两朵花。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
你猜老师接着会贴什么颜色的智慧花?(生猜师贴)你猜对了吗?
2、再猜、再贴;再猜、再贴。预设学生一定会越猜越准。追问学生原因。
3、师边与孩子一起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分组的虚线。红、黄,又是红、黄,还是红黄。
师揭示课题:像红黄这样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跟老师学读一遍)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齐读:找规律。
(二)探究发现规律
第一次探究:找一找
(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一群小学生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2、师: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同桌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得多。
3、汇报交流:谁愿意第一个来试试?
(生说到哪种事物便点击课件使之放大)
(1)我发现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
(2)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
(3)我发现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再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
(4)我发现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
师在学生汇报每条有规律的排列事物时,可有意识地提示孩子可让自己的表达简单些。在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了规律的排列情况后,都追问孩子们接着往后排下一个应该是什么?
4、师:我们找出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队伍它们排列的规律。像灯笼的一紫一红、小花的一绿一红、彩旗的一红一黄、小朋友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一黄一蓝,我们都把它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齐读)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次探究:摆一摆
摆学具
师:小朋友找规律找的很不错,老师摆一个规律看谁能接着摆(摆例2第一个规律)。啊!你们真厉害,我再来一个(摆例2第二个规律)。
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
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第三次探究:涂一涂
师:孩子们,还能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涂出漂亮的颜色吗?小朋友们翻书89页看例3,独立完成涂色,教师注意订正。把学生涂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追问这样涂的原因,并表扬涂得漂亮的同学!
师:有些同学涂得真漂亮,看谁涂得又对又漂亮。(完成89页的“做一做”)
第四次探究:练一练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谁找能找出生活的规律吗?(出示练习一)
师:你们还想不想再来一个呢!好的,来一个难点看谁能战胜。(出示例3)
(三)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吧!(出示练习)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今天晚上“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的还有哪些?下节课汇报自己找到的规律。看谁能找到生活的规律,成为小小发现家。
(四)活动总结。
师:是呀,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我们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分别是:
1、引入规律
2、发现规律
3、应用规律
4、欣赏规律
5、创造规律。
回顾整节课,感觉在教学教程中都能得以体现:
一、合理情境与恰当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否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对学习感到兴趣,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上课伊始,我设计了“大头儿子生日,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为他开生日Party”的生活情景,引出规律。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这里学生对摆放水果以及学生表扬的掌声初步感知规律的美,掀起了探究规律的欲望。此情景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且有探究性,学生当然跃跃欲试了。而且我还让这开生日Party情景贯穿本节课教学的始终——“去参加生日Party的入场劵、生日Party中创编规律动作的展示、送礼物给大头儿子(教学做一做——涂花片)以及帮大头儿子完成生日愿望等。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好奇心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年龄特点,教学中我将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猜一猜,做一做,涂一涂,摆一摆、画一画等并用声音、动作或图形符号来表现规律等活动,努力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问题探究与自主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改变了教材静态呈现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过生日的具体情境中有目的的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紧接着又设计了“猜、做、涂、摆、画”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以活动为主线搭建探究平台,刺激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点拨者、激励者。事实也证明: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获得了发展。如:猜出颜色变化有规律的入场卷、创编有规律的动作、涂出有规律漂亮的花片、摆出有规律的卡片、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围裙。这就提醒我们: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差异,从而在互动交流中学会自我完善、自主建构新知,学会学习。
三、联系生活与运用创造让学生体会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现行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之一,没有价值的数学,即使人人能够接受也不应进入课堂。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认识和研究主题图中的排列规律——创造有规律的排列——寻找身边有规律的现象——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系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活动,力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有规律排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学时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自已设计一些有规律的动作,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欣赏规律,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规律为大头儿子实现愿望——送围裙给妈妈,在围裙中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这样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力量,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才会越来越强烈。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因为还没有在大班级里上过课,有点紧张。二是我觉得受40分钟时间和大班型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跃举手了,面对着一双双挥动的小手和一声声急切的“老师,请我”,老师我却无法一一满足他们渴望被提问的小小愿望。三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不敢大胆的放手,每组只限定了三种颜色大概十二个卡片,可以多给出一些有颜色的卡片。四是我在讲“一组”和“重复排列”的时候觉得花去的时间较多,自己都有点懵了。再者在涂色过程中,更是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学生拿出彩笔慢,又花了较多时间去找所需彩笔的颜色,导致设计中的部分环节不能得以充分展示。
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
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课前谈话,感知规律:
师:今天在这里上课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啊?
(预设:学生:教室大,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座位进行了调整)
师:今天的座位安排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2.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数目中间的物体数目
夹子手帕
兔子蘑菇
木桩篱笆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二、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3.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三、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2.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①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比()多1个。
②这根绳子被打了6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①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我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②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③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④机动练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计划在校园主干道一边按照一一间隔的规律来摆设鲜花美化校园。(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三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你们要是做美化设计师还是挺称职的。课后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学的规律来设计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室。
四、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1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
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
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
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始。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
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二、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灯笼、小花中还藏着数学秘密呢。请大家仔细观察,把你发现的秘密说给同桌同学听。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刻,在此创设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2、观察,同桌交流
3、发现规律,汇报:
那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彩旗:一黄一红
①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
②谁和他发现的一样,再说说。
老师把你看到的贴出来,一黄一红、一黄一红、一黄,问:下边贴什么?贴个蓝的行吗?为什么?接着说下去,一黄一红,一黄一红……评价:他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③把老师贴出的一齐说说,师打节拍生读。
④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老是这样)问:哪样?什么意思?总是这样,就是重复。
⑤追问:谁在重复?老师圈圈,画竖虚线,用手指黑板,一组一组出现,就是重复。
师小结:彩旗是按照一黄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你们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谁来完整的说说彩旗是按什么重复排列的。
(训练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完整的话语)
(2)灯笼、小花方法同彩旗教学方法一样。(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
灯笼是按照一紫一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后面两个呢?小花是按照一绿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问:中间两个呢?指一组生接着往后排。
注意要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达出灯笼、小花的规律。
(3)小朋友队伍:看,这些孩子在自己布置的教室里练习舞蹈呢!你从小朋友的队伍里发现了什么秘密?(抽生说并表扬生:你的规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师:他们是围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为开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为开始呢?(一女一男)
小结: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刚才,通过观察,你们不但从彩旗、灯笼、小花中找到了他们颜色上的排列规律,从小朋友的队伍中找到了性别的排列规律。
(4)不同颜色数量不同
如果这样布置教室呢?
你觉得有规律吗?读出来。问:你是按什么不同找到规律的?后边该是什么色的灯笼?
(5)形状不同
如果这样布置教室呢?规律吗?读出来。问:你是按什么不同找到规律的?后边该是什么?
(6)观察比较,这两组图形都有规律,有什么不同?
小结: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颜色的变化,还要注意到形状的变化,甚至还要注意数量的变化。
4.那再和前面的小花、彩旗、灯笼比一比,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看起来,规律不是单一的,同一形状,不同颜色重复排列有规律,不同颜色,数量不同重复排列也有规律,同一颜色,形状不同,数量也不同重复排列还有规律,那我们就说,只要不断重复排列就有规律。
三、操作中创造规律
1.接下来,想不想自己动手摆一摆,创造出新的规律。
听清要求: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出更新的一组规律。我们看看谁摆出的规律又漂亮又与众不同。
2.同时指名到黑板上摆规律。
汇报展示:
(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拼摆出规律的图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这个环节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四、练习中巩固规律
导语:你们能够创造出这么美的规律,下面快来判断判断。
1.判断,这是不是有规律的排列?
讨论、交流
评价:你们可真会交流。
2.快想一想,这三组图形如果每组按规律排下去,哪组第6个是红色的?
学生猜,老师问: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或问为什么?)
五、作业中运用规律
看书88页例1我们讲过了,例2说一说,89页例3和下边的做一做涂色。
六、生活中欣赏规律
1.我们身边有规律的事物很多,谁能说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p88~8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找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并按照规律继续画图形,学会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难点:
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对了。六一儿童节,学校要举行一场文艺晚会,为了给晚会营造气氛,晚会那天要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于是把会场设计的工作交给了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完成,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给我们设计了两张效果图(小猪队、青蛙队),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2、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你觉得哪一张比较好?为什么?
生:比较整齐,它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学习例1(出示主题图)
(1)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师:其实老师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对设计的效果图,请仔细观察,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师:这些彩旗有什么规律?最后一个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旗?它们的规律是什么?
2、汇报结果
(1)找出花的规律(一绿一紫的规律)
师:这些彩旗的规律是什么?
生:红、黄
师:完整地说,应该是这一排彩旗的排列规律是按照红黄红黄排列的。
(2)找灯笼的规律(一紫一红的规律)
(2)找人物的规律(一男一女的规律)
3、教学例2
引导按“多层观察”找规律。从形状上看,有没有变化?从颜色上看,有没有变化?颜色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呢?如果分组,几个为一组?(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
4、教学例3
5、P89做一做
涂上合适的颜色
6、教学例4
三、练习巩固
教材P89页做一做
四、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吗?比如:我们教室里哪里可以看到规律呢?同学们身上的衣服花纹有规律吗?斑马线有规律吗?地板瓷砖花纹呢?
(出示生活中常见到的规律图片)
师:它们的规律是什么?
生:……
五、能力拓展
你能找到下面一组图形的规律并接着画下去吗?
六、创作规律:
师: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找规律,那么你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规律呢?
1、你能用动作或声音或图画来自己创造一个规律吗?
2、争当设计师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这张纸上(先准备好的纸张),课时这张纸太白了有些单调,你能给它添加些有规律的花边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相关文章:
《找规律》数学教案02-11
数学教案:找规律08-02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03-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01-18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01-19
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03-20
中班数学《找规律》教案02-18
中班数学找规律教案03-25
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精选10篇)11-17
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