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百分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少关注农业中的成数,贸然地与数学知识、课本中的百分数内容联系起来,欠缺知识间的沟通,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特作如下设计:
1.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复习旧知,达到与新知间的贯通。本节课在学习新课之前,设计了三道复习题,其目的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把分数和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巩固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法。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2.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于有百分数的应用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而是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成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2 1.36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百分之几?
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农业收成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另一种表示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成数。
(板书课题:成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索新知
1.成数的意义。
师: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增产两成”“减少一成”等描述,这里的“两成、一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成数。
(1)质疑:什么是成数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3)教师明确: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4)举例说明:“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二成五”就是十分之二点五……
2.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1)课件出示:把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三成 三成五 七成 九成四
(2)小组探讨,找出改写方法。
(3)指名汇报:先把成数改写成十分之几,再改写成百分数。
3.教学例2。(理解成数的含义,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3)节电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4)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板书解题过程:
350×(1-25%)
=350×0.75
=262.5(万千瓦时)
答:今年用电262.5万千瓦时。
师: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掌握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再出示实际问题,很自然地就能把成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百分数问题。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学习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
钟表,课件,教具
学习过程:
环节学案
回顾旧知
1、物体的运动有( )和( )。
2、平移和旋转都只改变图形的'( ),不改变图形的( )和( )。
自主探索
1、钟面上指针旋转的方向就是( )方向;相反的方向就是( )方向。
2、钟表上旋转一周是( )度,12个时刻将它12等份,所以每份是( )度。
3、从8时到10时,时针绕旋转点( )方向旋转( )度,从11时到15时,时针绕旋转点( )方向旋转( )度。
4、旋转三要素指( )( )( )。
合作探究
当横杆升起时,横杆绕旋转点( )时针旋转( )度;当横杆落下时,横杆绕旋转点( )时针旋转( )度。
达标检测
基础性作业:
课本29页练一练1、2题(看课件)。
一棵小树被扶起种好,这棵小树绕点O( )方向旋转了( )度。
提高性作业:
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拓展性作业:
如图,点P是线段MN上一点,将线段MN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度。M P N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
教学内容:
税率与折扣
教学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答税率、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采摘节的情景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彩虹谷看一看吧。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彩虹谷景区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
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1153%=3.45(万元)
答:应缴纳营业税3.45万元。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
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看下面的字母,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SOS EMS m2
(SOS:求助信号;EMS:中国邮政快递;m2:平方米)
字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说明它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及解方程等知识。(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
⊙回顾与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用字母可以简明地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多方便。
(2)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整理:
①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
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③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④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3)常见的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预设
生1: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s=vt v= t=
生2: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a=bc b= c=
(4)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预设
生1:加法交换律:a+b=b+a
生2:加法结合律:(a+b)+c=a+(b+c)
生3:乘法交换律:a×b=b×a
生4:乘法结合律:a×b×c=a×(b×c)
生5:乘法分配律:a×(b+c)=a×b+a×c
(5)常见的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有哪些?
预设
生1: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生2: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2
生3:平行四边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生4: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l~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
将例题写在小黑板上,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凭条和取款凭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如果你家中有一些暂时不用的钱,将怎么办?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当有学生说要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时,接着提问:
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呢?多让几个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指出: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你们知道利息是怎样计算的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利息的知识。板书课题:利息
二、新课
出示例题:小丽1998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99年1月 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 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 5.67元,共105.67元。
先请学生读题,然后教师再说明:题目中有存定期一年表示什么呢?一般来讲,储蓄主要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额存款等方式。所谓活期存款是指储户可以随时提取的一种储蓄方式,定期存款是有一定期限的一种存款方式。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的等等。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即小丽在银行存的 100元在一般情况下要在银行存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提前提取。
教师:在银行储蓄要弄清三个概念:本金、利息和利率。小丽在银行存入100元,也就是说她的本金是100元。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做本金存款到期时,小丽到银行取回105.67元,银行多付给小丽5.67元,这是100元定期一年的存款所得到的利息。
板书: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这5.67元的利息是根据什么给小丽的呢?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据利率计算出来的。板书:利率就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这是由银行规定的。利率有按年计算的,也有按月计算的。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67%,也就是说如果存100元,在银行存一年可得100元的5.67%的利息,即5.67元的利息,再加上本金100元共105.67元。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199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定期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年利率是5.67%,二年期的年利率是5.94%.三年期的年利率是6.21%。五年期的年利率是6.66%。
按照上面的利率,如果小丽存300元钱定期存款二年,到期时她应得利息多少元?提问:
二年期的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5.94%是什么意思?(到期取款时每100元可得5.94元的利息。)
小丽的本金是300元,到期时她每一年应得利息多少元?(300元的5.94%。)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005.94%
二年应得利息多少元?学生口述,教师接着板书: 2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可以得到的利息是35.64元。
想一想,存款的利息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她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335.64元。)
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和取款的凭条。
三、巩固练习
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共同订正。
订正练习一的第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活期储蓄每月的利率是0.1425%,表示什么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步说出: 280元每月可得利息多少元?6个月的利息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四、作业
练习一的第1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认识生活中的折扣现象,理解折扣的含义。
2、能把折扣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并能准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3.在探索解决“折扣”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感受折扣在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折扣问题。
【教学难点】
能应用“折扣”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孩子们!五一和国庆期间,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的手段,你见过哪些促销手段?(降价,打折、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
(2)、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大家看,(出示课件) 你认为打折之后去购买商品,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打折有关的数学问题——折扣。(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师:对于折扣,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知意义 。
(2)、会运用
刚才有同学提到他的理解,那是这样吗?在这节课中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好,让我们进行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折扣的意义
1、任务呈现:请大家自学书97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有困难的组内互相帮助。
(1)什么是打折?
(2)几折表示( )也就是( )
(3)八折=( — )=( )% 九五折= ( — )= ( )%
(4)八折表示什么?九五折表示什么?
2、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后完成,如遇到困难可以组内互相帮助。
3、展示交流
(1)明确”打折”的含义
打折就是商店降价出售,几折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
(2)明确“九折”“八五折”的含义
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百分之九十。
八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谁是谁的85%呢?谁能说一说八五折的具体含义?
(3)及时巩固
也就是说,折扣都可以转化成百分数,是这样的吗?那你能不能很快地将下面的折扣改写成百分数。你能说说这些折扣的意思吗?(课件出示图)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描述。
七折 六五折 八八折
(4)小结
同学们,我们说了这么多折扣的意思,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现价是原价的85%(或十分之八点五)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折扣知识,下面看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折扣知识帮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任务二:用折扣解决问题(例题4(1))
1、出示例4的第(1)题: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小结:孩子们,你们听明白了吗?他是把折扣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解决的。看来呀,关于折扣的问题我们只要把它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就能顺利解决了。看来这道题没有难倒大家,好,来道难点的。
2、任务呈现
幻灯出示例4的第(2)题: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2、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3、展示交流
是啊!九折就是便宜了一折,我们是说打九折销售,在国外有些国家就说成降价10%。说法是不一样但意思一样吗?六折就是便宜了几折,八五折呢?
4、比较上两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刚才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都已知了原价的折扣,求现价和便宜了多少钱,在解答方法上我们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折扣问题的应用题其实就是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可以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去解答。
5、同学们!通过这几次的购物经历,老师发现大家理解了折扣的含义,其实关于折扣还有很多的小奥秘。如果商场打折你最想让他打几折呢?也就是折扣数越小越好,刚才有同学提到0折,其实0折并不是不花钱,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上网查一查。
看这道题,同一款米奇书包,在A店打八折,在B店打九折,如果是你,你会到哪个店去买?
那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书包的原价,你还会这样选择吗?A店原价95元,B店原价80元。想想看你要去哪个店去买?非常好,大家都拿出笔来开始计算了。
小结:同学们灵活运用折扣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不错。看来我们在购物时,不能仅看折扣,还要看这件商品原价,当然我们还要注意这件商品的质量、你是否需要等等,不要被商家的促销手段所蒙骗,做一个理智地消费者。
好,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检测一下吧?
三、检测导结
1、七折=( )%=( — ) 95%=( )折。
2、九五折表示现价是( )的( )%。
3、一件衣服打六八折销售,就是便宜了原价的( )%
四、解决问题
一个书包原价100元,现在商店打八八折销售,买这个书包现在要花多少钱?便宜了多少钱?
2、结果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订正。
3、反思小结
折扣是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一个例子,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非常广泛,这些知识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希望大家能做个有心人!可不要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打了“折扣”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那么小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希望通过本节课对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你们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板书课题:分数(百分数)的认识]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师: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师:分数与除法有着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生2: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2.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1)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
(2)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1)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师:什么是约分和通分?
预设
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1)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①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末尾添上百分号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数化成小数。
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数化成分数。
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例如:85%==
(2)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预设
生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
生2: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质因数2以外,还有质因数3。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自学内容】
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
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学生尝试独立求比例尺。
(2)汇报交流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求比例尺。
(1)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2)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比例尺是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1:500000)或(线段比例尺)
2、求实际距离。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0c,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2)学生尝试独立列比例解答。
(3)汇报交流
解:设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厘米。
=
=5000000
5000000c=50
(4)你觉得在求实际距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3、求图上距离
(1)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你会画操场的平面图吗?
(2)学生尝试画操场的平面图。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画的?【根据图纸大小确定比例尺,可以是数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线段比例尺,根据所确定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再画图,画图后还要标上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练习八第1题求比例尺。
2、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3、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系统地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培养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阅读以下信息:
A、我们折了36颗红星,还折了28颗蓝星。
B、我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
C、我们有24m彩带,用 做蝴蝶结,用做中国结。
(1)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2、口答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友情小提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与除法意义都分别相同。只有小数、分数乘法(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四则运算的方法
1、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什么?
3、有什么相同点?
☆友情小提示:
①整数加减时,数位对齐;
②小数加减时,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③分数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通分。)
4、分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友情小提示: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联系获得探索数学公式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了解圆锥的.特点,探索并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的高和圆锥体积公式中Sh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具学具: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型容器,一些沙子。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主持学生指名叫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主持炫我两分钟,使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引入本节所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
1.教师先出示一个圆柱形容器,提问:如果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怎么办?
2.出示问题情境
最近老师家准备装修,准备了一堆沙子,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和我一起解决好吗?(出示沙堆图片),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工人告诉我要用6立方米沙子,我不知道我准备的这些沙子够不够?怎样计算这堆沙子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谈话、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求知欲望。】
三、探究新知
尝试小研究一(课前):了解圆锥的特点
1.观察圆锥形的物体或图片,它们有哪些特点?
我的发现
2.圆锥由1个( )面和1个( )面2个面组成,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 ) 。
3.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用字母( )表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1
设计说明
本课时教学的是图形的旋转,它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方面:
1.创设游戏,激趣引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将旋转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顺利进入对旋转知识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突出旋转的三要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
3.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现由直观向抽象的转化。学生讨论后独立完成画图操作,既使学生对旋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同时通过作品展示,为学生创造了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钟 方格纸
学生准备 方格纸 三角尺
教学过程
⊙创设游戏,引入新课
1.做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向后转,向右看,向前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这些简单的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躲在这里面呢!你能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图形的旋转。
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汇报:风扇扇叶、陀螺、旋转木马、钟表指针的转动等)
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有很多,我们就从大家熟知的钟表开始研究吧!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从游戏出发,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观察钟面,明确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意义。
小组活动: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说说时针、分针和秒针是怎样旋转的。
(时针、分针、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秒针1分旋转1周,分针1时旋转1周,时针1时旋转1大格)
汇报总结:时针、分针、秒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
2.从实物到线段,认识旋转的特征。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汽车进公路收费站的情境图。
出示问题1:汽车进入公路收费站时,横杆打开时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画横杆旋转的过程。
课件演示横杆逆时针旋转90°的'过程。
出示问题2:汽车通过后,横杆关闭时又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画横杆旋转的过程。
课件演示横杆顺时针旋转90°的过程。
教师相应板书: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示来表示横杆的打开和关闭。
(2)再仔细观察并想象横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①想一想,横杆在旋转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旋转中心相同、旋转方向不同、旋转角度相同)
②物体旋转前后,什么没变?什么变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没变,位置和方向变了)
③要想把一个旋转过程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尝试练习。
课件出示线段旋转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线段的运动过程,你能说说图中的线段是怎样旋转的吗?
(这条线段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提问:旋转前后,线段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线段的位置和方向变了,线段的长短没变)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观察时钟以及横杆的运动过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观察这些实物是怎样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横杆的旋转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比较、想象和交流,获得对物体旋转的基本特征的认识,进而找到准确表达物体旋转过程的方法,完成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建构。
3.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画一画”。
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2)组织学生讨论画法。
(3)独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点、线的位置变化,确定旋转结果的正误。
(5)小结:在画线段的旋转时,首先要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然后借助三角尺画图。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878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 :
探索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规律字母化,也就是如何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
教具准备:
一张很长的.纸条和一根绳子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复习
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数学规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出示乘法表
师:我们的乘法表中也有很多的规律,先请你们填完这个乘法表,
你们会填吗?(师指导怎样填),生做在书66页上
填表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规律?和同学说说汇报展示
2、找规律,填一填。
师:比一比看谁在两分钟内做得最多?
(1) 2,4,6,8, _____,12, 14,
(2) 1,3,5,7, _____,11,
(3) 8,11,14,17,_____,23,26,
(4) 1,8,27,64, _____,216,
(5) 1,4,9,16,25, _____,49,
(6) 3,6,9,12,_____, 18,21,
(7) 1,3,6,10,15,_____,28,
(8) 6, 1, 8, 3, 10, 5, 12, 7, ( ) , ( ),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说明填的理由和依据。
师:填什么数?为什么?
师:象这样的数列你认为一般有哪些规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课件)
师:如果不是数列而是图形你还会观察它们的排列规律吗?
六(2)班同学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按下面的规律在教室里挂上气球。
第20个汽球是什么颜色的?第48个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2,练习十一第2题。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理解折线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1.小组探讨、交流。
出示教科书第68页两幅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这两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谈感受。
学生可能会谈到:
A和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第一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很快,第二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较慢。
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两幅图看起来虽然不同,但它们所描述的统计数据却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两图不同,原因在于绘图时采用的单位不同:左图1格代表50元,右图2代表100元。
小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2.
2.补充练习。
四、总结概括
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2.谈你的收获。
(本课注意事项:从折线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时,特别要注意标准是否统一,以免影响到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
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如果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
(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如“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举的事物,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例2。
(1)认识方格图。
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图。
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数对表示图中各场馆的位置。
提问1:我用了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
【大门在示意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数对(3,0)来表示】
你们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熊猫馆(3,5)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
(3)根据数对标位置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和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不但会用数对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还会描述坐标图上的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运用
1、小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老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要在3秒内起立。
2、做一做。(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是表示第几行。
五、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
横排叫做行从前到后
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剪刀、线绳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引出圆柱。上下一样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书:圆柱)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师: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
3、拿出你准备的圆柱形物品,举起来,大家互相检查,看看你们准备的都是圆柱吗?(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不符的,如果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预设:铁皮水桶、烟囱……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圆柱
拿起你的圆柱,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圆柱有多少个面?再用手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
(1)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滚一滚。
(2)集体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圆柱。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说)
预设;
2、我发现了圆柱有三个面。(师: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个面)
3、我发现了圆柱的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师:同意吗?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圆完全相同呢?有没有办法验证一下?(指名说)教师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并板书:2个底面相等)
4、我发现了圆柱还有一个面,(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和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并板书:曲面)
5、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高),那圆柱有高吗?(有)谁来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圆柱的高?(指名说)
那你们认为一个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而且它们的长度怎么能样?(相等)
(3)刚才通过大家认真的观察,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圆柱有两个(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它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
6、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圆柱)形状的茶叶桶,教师指圆柱的各部分学生说名称?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
(3)那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什么形状?(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的想一想
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与茶叶桶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①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②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这就是我们一起推导出来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来,一起读两遍,记住它。
如果说我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三、实践应用
1、这个茶叶桶,如果让你求它的侧面积,我们需要哪些数据?指名测量,并计算。
2、29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有一些认识了吗?你都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那根据这个图形,你也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吗?大家课下动手去试一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6
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学伊始,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锥,并让学生举出成活中的圆锥,这样,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锥。并通过测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2、通过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圆锥形实物、圆锥形教具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
(2)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3)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4)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5)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
(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
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四、复习了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板书:(完善四边形的关系)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2、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五、综合练习。
1、判断。
(1)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
(2)平角是一条直线。( )
(3)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的三个角也是直角。( )
(4)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
(5)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
(6)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选择题。
(1)直角的两条边是( )
①直线②射线③线段
(2)等边三角形是( )
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3、下面这个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梯形?
六、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能够说出哪些包含关系的图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8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用具:
课件、圆柱体的纸盒、剪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师傅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 (将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课件演示: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 )形,也可能是( )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9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2.知道并能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和高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我们还可以往下继续分割,无限分割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所以用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
3.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
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二、探索体验
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
2.课件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①是怎样拼成的?
②观察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③演示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
3.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课件出示要求:
①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试着推导。
4.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汇报师结合讲解板书。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 ‖ ‖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呢? v、s、h各表示什么?
5.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
6.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①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12厘米
②底面半径2厘米,高5厘米
③直径10厘米,高4厘米
④周长18.84厘米,高12厘米
三、课堂检测
1.判断
①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 )
②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
③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柱体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
⑤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一定相等。( )
⑥一个圆柱形的水桶能装水15升,我们就说水桶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 )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的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
(杯子的数据从里面量得到直径8cm,高10cm;牛奶498ml)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后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3.一个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2米,半径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生活中的数学
一个用塑料薄膜盖的蔬菜大棚,长15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
①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平方米?
②大棚内的空间大约有多大?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两生板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如果要测量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测量哪些数据比较方便?试一试吧?
六、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 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27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4-22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4-25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01-09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4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1-05
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01-04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5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