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1
学内容:教材第94~96页三角形、四边形、圆、轴对称图形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6~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三角板、圆规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圆的纸片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线和角的知识,线和角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平面图形中的封闭图形。(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些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掌握一些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判断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并能画出一些图形。
二、复习三角形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提问:用线段来围出一个平面图形,至少要用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三角形并画一个三角形)
2.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提问:三角形可以狡什么来分类?(板书:按角分: 按边分: )出示第94页的分类图,让学生说说各是按什么分类的,各分为哪几类三角形。(接按角分板书: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接按边分板书: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提问:谁来根据左边的图,说说这三类三角形各自的特征?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这三类三角形,同时指名一人在黑板上画出三个三角形。提问: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板书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请大家拿出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说明两条边相等和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板书画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说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相等吗?试一试。
3.学生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完成后口答,老师在黑板图上板书。提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指出: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里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要有两条边相等,它就是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5.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6.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
三、复习四边形
1.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板书四边形并画一个四边形)
2.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第95页四边形的图。指名学生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提问: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指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是梯形。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3.做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图形的高。提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四、复习圆
1.复习圆的特征。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圆,井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在黑板上画出圆)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在圆里画出几条表示这样的距离的线段)为什么?
2.学生口答。
请大家看第96页想一想的问题,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口答。
3.做练一练第5题。
学生填充,然后口答。
五、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板书:对称轴)追问: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3.提问:我们学过的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4.做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画出对称轴。指名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说明各有多少条对称轴。
六、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6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判断,然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八第7题。
学生在课本上选择,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八第11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
4.做练习十八第12题。
让学生画在课本上,然后说明各有几条对称轴。
5.讨论练习十八第13题和第14题。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和各自的想法。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8、10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9题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题以及练习十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月饼图、题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单元主题图
1、观察图画,说出图意,列出算式。
2、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相机引入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引入新课
谈话:中秋节快到了,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习惯要吃什么?(月饼)
(1)如果有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多少个?学生口答后,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8÷4=2(个)](2)如果现在有80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同时出示月饼图。
三、探索新知
1、提问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学生回答后板书:80÷4
2、学习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尝试计算。
(2)全班汇报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点拨。
3、巩固练习:口算卡片。
四、学习例2
1、分析题意月饼图,学生观察。让学生明白要把这36个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月饼?
2.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36÷3。
3.探索算法提问:试试看,你能计算出36÷3的得数是多少吗?
(1)小组讨论,探索计算方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讨论结果:①看图分一分。先分整盒的月饼,每组1盒(10个),再分单个的月饼,每组2个。两次合起来每组一共分得12个。②竖式计算。抽生板书:结合分月饼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先分3盒月饼,就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30)去除以3商是10(1个10),就在商的十位上写“1”(表示1个10)。30减30得0,这里不需要写出来。再分剩下的6个月饼,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移下来,去除以3商2,写在商的个位上(表示2个1)。6减6得0,表示全部分完。
4.及时巩固练习竖式计算69÷3=86÷2=48÷4=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五、提高练习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
要求:先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提问:比较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小结
(1)你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
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科整合,引出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教学楼不同楼层拍摄到的广场图片,引出古诗《登鹳鹊楼》,让学生有情感的朗诵。
2.师提出问题:古诗中的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古以来一直被传诵,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3.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索,你知道其中的情理吗?从而引出新课:观察的范围
(板书课题:观察的范围)
设计意图:由学校教学楼不同楼层拍摄到的广场图片,回忆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二、猜想验证,领悟方法
1.利用多媒体出示情境,说:“同学们真聪明,所以有只小猴想请大家帮帮忙。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闻到香味赶来了,但前面有一堵墙挡住了它的视线,小猴也很聪明,于是爬到旁边的大树上去看。小猴现在能看到哪些桃子,请大家大胆猜想。
师指墙角下一点:这个位置小猴子在A点能看见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因为它的视线受到了墙的遮挡。
2.师:它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呢?
3.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引出本节课的'两个要害点“观察点”与“障碍点”,(板书:观察点、障碍点)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在观察点A与障碍点两点之间连线并延长,就可以确定观察的范围。
4.进一步提出问题:小猴还想看到更多的桃子,你认为他该怎么办?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小猴子能看到哪些桃子?观察到的范围会有怎么的变化?先请学生勇敢的猜想,再通过画图来验证猜想。
然后通过比较发现规律: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就越多。说明小猴看到的区域就越大,也就是说,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高低的变化而变化(板书)
5.体验:让每个学生把书本竖放在桌上,然后再把下巴靠着桌沿,抬头,起立。再次感受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障碍点的关系。
6.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的?抽象——画图——比较——发现——应用
那观察的范围是不是只跟观察点的高低有关,还跟什么有关,请大家继续根据大屏幕的提示,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选择一个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成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就越多,这正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着手操作,探究提高
1.出示:汽车由远及近时,观察范围的变化。(科技大楼)
夜晚路灯下笑笑的影子的变化。(生活馆)
2.学生独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3.同桌相互交流。
4.指名汇报,发现规律
①司机离障碍物越近,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②观察的范围随着障碍点的变化而变化。
5.汇总小结
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障碍点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巧设练习,回归生活
1.小猫观察的范围的变化(生物馆)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画一画,再汇报,展现出小老鼠的活动区域。进一步提出:如果小猫不想让小老鼠有这么大的活动区域,它将怎么办?请学生从新设计示用意,让学生感想观察的范围随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日食、月食现象
老师还想带大家去天文馆看一下,先请大家看一个短视频,然后画一画日食、月食现象示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课外作业
(1)日食可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全环食;月食可分为月全食、月偏食及半影月食三种。想一想、查一查月食为什么没有月环食?
(2)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影子的大小、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以鼓励学生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本》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①使学生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②认识计数单位百、数位百位,以及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③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
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数的复习
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再从它往后数5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
四、数的组成的复习。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
(板书该数)
2、你能有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
问:刚才大家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板书:组成。
4、这回小猫也介绍了几个数,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出示:小猫。大象。小兔。让学生在练习纸中做一做。
做完后汇报,其中,小猫: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大1。请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哦,小猫是根据数据数位上的数来介绍的。
除了小猫指着个位和十位以外,我们还认识哪个数位?(百位)
它们这三位是怎样排的?
板书:百位十位个位
(各位上的数表示……十位上的数表示……百位上的数表示……)
写的数是两位数的请举手,三位数的起立,一位数的招手。
5、请个位上的数是7的同学起立。
请十位上的数是5的同学起立。
请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起立。
(能把像这样的数都找出来吗?写一写练习纸上)
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练习,校对。说说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请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小蜜蜂们也排着队出发去采蜜了(出示图片)它们该采哪朵花呢?
你能帮它找一找吗?完成练习。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师: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数,复习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
七、游戏:抢答
在64和66的中间
比79少1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
由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德育渗透:
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方法:
实践体会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许昌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课本P15页例2,及练习四的6—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辨析两次判断单位“1”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香蕉的筐数是苹果的。
2)香蕉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黄牛只数的等于水牛的只数。4)水牛的只数相当于黄牛的。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2。
2、读题,分析题意。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明确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思考:要画几条线段?5/6和2/3分别是谁的5/6和2/3?单位“1”分别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图。
4、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1)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思路: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2)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思路同上。注意认清单位“1”
5、指导列综合算式解答。
6、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和昨天的异同。
7、练习
1)完成课本P15页下的“做一做”。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三、新课小结。
1、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P16练习四6、7。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小学数学教案8
设计说明
1.关注激趣导入。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本设计通过选取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情境引入新课,并追问如果4个班,每2个班都要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因为是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关注问题引导。
对于新课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固然重要,但离开了老师的引导,有时就会徒劳无功。本课时先组织学生动手连一连,再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的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边操作边思考,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的进行。同时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更具时效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卡片硬币若干。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冠军,老师感到非常骄傲。不过我们是抽签决定对手的`,只比了2场,如果4个班每2个班都要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课件出示教材103页主题图,请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提问:小组赛时每2个球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
1.理解关键句。
“每2个球队踢一场”是什么意思?
指名让学生回答。
小结:“甲与乙踢”也表示“乙与甲踢”,与二者的顺序无关。
2.自主猜测。
一共要踢多少场?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看谁能猜对。
(学生猜测)
3.组内探究,并汇报。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自由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老师给予订正、补充和鼓励。
预设
方法一每2个球队之间连一条线,这样就可以表示他们踢过一场比赛了。
方法二把4个球队摆成正方形,按顺序一个球队一个球队地连。
方法三画曲线连,4个球队依次排开。
方法四用①~④代表4个球队,两两一组,写出6组搭配方法,即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
4.怎样做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找,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通过找出题中关键句“每2个球队踢一场”,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了解比赛规则,化难为易,进而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
5.做一做。
(1)完成教材103页1题。
学生实际演示一共要通多少次电话。
(2)完成教材105页8题。
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硬币模拟操作,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结果,和小组成员交流。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三(1)班要从4名同学中选择2名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一共有几种选择方法?
2.老师买来5种颜色的铅笔作奖品,本周玲玲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请玲玲选2支不同颜色的铅笔。玲玲有几种选择方法?
3.用天平称物体,现在有1克、2克、5克的砝码各一个,用这三个砝码可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目的:
1、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 理解凑+法的含义。
4、 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 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 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2、8+9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 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9+1+2 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课后评析:
小学数学教案10
训练目标:
1、理解解决有关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会根据不同的思考方法列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训练重点: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训练难点: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
教具学具:课件、1个红色圆片、10个蓝色圆片。
训练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题目:一排队伍,从前面数小红是第5个,从后面数小红是第6个。这排队伍共有几个人?
2、排队游戏。
3、引入课题。
二、训练准备。
1、课件出示:☆☆☆☆☆☆☆☆☆
2、讨论:两种数法主要不同在哪儿?
3、画一画。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⑴△△△△▲
从右往左数,▲是第5个,请你把盖住的△画出来。
⑵ ▲ △△
从左往右数,▲是第4个,从右往左数,▲是第7个,请你把盖住的△画出来。
4、画完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操作与思考。
1、学生拿学具操作,指名一生用磁铁在黑板上摆一摆。
数一数共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
2、小结:像刚才那样,已知1个物体,1个图形或1个人在排列中的前后顺序数,计算总数时要注意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
四、练习。
1、填空:
① ○
从前面数,○是第9个,从后面数,○是第8个,这一排共有( )个图形。
② 一排图形,从上面数□是第4个,从下面数□是第8个,这排图形共有( )个。
2、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①从左往右数,小花排在第8个,从右往左数,小花也排在第8个,这排小朋友共有( )个小朋友。
②一队动物去参加运动会,小兔的前面有3只动物,小兔的后面有10只动物,这队动物共有( )只。
3、列式计算:
一队动物去观看演出,它们排队进场,小熊前面有2只动物,小猪后面3只动物,小熊和小猪之间排着4只动物,这一队的小动物共有几只?
4、思考题:
⑴有16个同学排队出操,从前面数小刚是第10个,从后面数,小刚是第( )个。
⑵18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到右数明明排在第8个,从右往左数,红红排在第3个,明明和红红之间有几个小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11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接触过1-5各数,他们能够熟练地数数,有的甚至能够疏导100多,从表面上看,他们已经很熟悉这些数了,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对数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数,对它们的用处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没有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对生活中离不开数的价值缺乏体验,还没有对这些数产生较强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双手,跟着老师一起做。我说一句你们跟着说一句。(师生一起做变变变的游戏)
师:刚刚我们变手指是从几根指头变到几根指头的?(随机引出一根指头到五根指头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1-5的认识》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实践探索,合作交流。
1、师: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收获了很多东西,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观察,图中有多少个南瓜、多少朵花?并随机指导三、指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
1、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
(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2、师: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3、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4、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5、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6、:请同学们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数量是5,可以用数“5”表示)。
四、指导认读。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计数器。上面有几颗珠子?
教师: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们再加一颗珠子,现在是几颗啊?(相机做练习)
五、指导书写
教师: 1是从上往下写,稍稍有些倾斜;2像一只小鸭子; 3像小耳朵;4要写得直直的,不能有弯曲的地方。
六、练习
生在方格本上写1~5。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两道题完成。
教学反思:
1~5学生们在幼儿园都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但实践下来发现课堂游戏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多开发一些数学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
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凡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务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现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出示课件。
2、谈话。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进行礼貌教育。)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 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 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
3.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4.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5.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这一段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了肯定自己,又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从中补充、完善了自己的认识。另外,这里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帮互助,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室。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A:出示小动物的位置说住在几楼几室。
B:告诉小动物住在几楼几室学生在电脑上点位置。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动画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三和练习二的第1.2.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汕头到广州有几千米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你是否知道从哪到哪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跑5圈体会1千米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和第4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2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长度,还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小学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53+6=
85-5=
67+9=
20+40+3000=
900-700+80= +60= 80-60+200=
100+400+50= 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72-6= 300+20 900-
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计算:380+55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个
3 8 0
+ 5 1 5 0
9 3 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550-38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个
5 5 0
- 380
1 7 0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15
《分数与有限小数的关系》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中的例3,原教材安排与例1、例2合并成一节课,教学例3时,先把3/4等5个分数化成小数,接着把5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最后发现并归纳出结论。如果按照这样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平淡、枯燥、抽象,无法突现出分数和有限小数的这个关系的规律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灵活性和探究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节课我只安排例3这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一个最简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这个规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分解分母的的质因数及结论中“一个最简分数”的出现不会感受到突然,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掌握住的规律才是“牢固的规律”,才是“理解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性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灵活、熟练地进行判别。
2、 发展性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模式的更新
本节我选用了“猜想――探究――发现――引伸”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以猜想提出为起始,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动”,检验――质疑――发出1――举例――质疑――发现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亲历性”,即知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规律,还学会数学的思想。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