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 ÷ 数量 = 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
1.出示例3: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1)请学生自由出声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 ÷ 3 = 25(元)
b.买5个要用多少元?
25 × 5 = 125(元)
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检验这道题.
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 6个、9个、 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
2.将第三个条件改为“200元”,问题改为“可以买多少个书架?”成为例4.
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 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③学生独立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0÷25=8(个)
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
200 ÷(75 ÷ 3)
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改为“400元”、“800元”、“1000元”,问题不变,应该怎样列式?
3.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
①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订正:
①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0 ÷ 2 = 35(千米)
b.7小时行多少千米?
35 × 7 = 245(千米) 70 ÷ 2 × 7
②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1750 ÷ 50 = 35(时) 1750 ÷(250 ÷ 5)
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例3、例4和试做(3),每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 C.300 ÷ 5 × 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这样计算,1600千克大米够吃几天?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2.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要糊154个纸盒需要多少个同学?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到底有多少解法
活动内容
用多种方法解答“归一应用题”.
活动目的
学生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活动过程
1.出示讨论题: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千克,照这样计算,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多少千克?
2.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解答;组间可进行比赛,看哪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3.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正归一法:先求每千克花生可榨油多少千克? 200÷500×1500
(2)反归一法:先求要榨1千克花生油需多少千克花生? 1500÷ (500÷200)
(3)倍比法:先求1500千克花生是500千克花生的多少倍? 200×(1500÷500)
(4)列方程,解:设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x千克..1500÷X=500÷200
(5)假设法:假设1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千克,那么,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1500千克,再根据实际÷500即可.200×1500÷500
4.集体交流探讨,达到共同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童话激趣,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的中间(25.6),再跳到2和5的中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
师:(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它怎么搬家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观看动画:
1.(动画)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它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4.00)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4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数点又往左再搬到了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师: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山羊快餐店从一个客人都没有,到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兴隆。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回来后,快餐价格的具体变化。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归纳:
小数点向左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时,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填书本上40页的试一试 )。
试一试
小数点向右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 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实践应用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综合应用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1、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85 2850 0.0285 0.00285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扩大__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___移动___ 位。
3、小山羊要去进货,途中要经过一条小河,你能帮它过河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
六、教学反思
1、创设快餐店的情境,为新知识的探索提供了理想的自由拓展的平台。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如:当学生观察发现四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移动时,相邻两个数是10倍关系,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乐意继续探索下去。
3、给学生提供讨论、合作、交流的平台。如:学生获取了小数点向左移动时会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索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搭建了学生联想的舞台,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放飞,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认识,又使学生的思维获得了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1、喝过可乐吗?知道可乐的来历吗?
2、今天我们带来了一组饮料,一种是苹果汁、一种是蜜糖水,来配一种饮料。
出示配制表。并要求:不要太贪,配起来之后不要喝完,每个人品一点,再留下一点样品,作好记录。(板书:配 记 品)
学生小组工具:苹果汁、蜜糖水、量杯、配制表、纸杯若干。
饮料配制记录表
类型 数量 品评
第一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味道最好的是第 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二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三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请代表向大家推荐自己配的饮料
师记录: 苹果汁 蜜糖水
(1)20ml 20
(2)30ml 20
(3)20ml 10ml
(4)30 30
(5)30 30
(6)30 30 ——看来30:30还是最受欢迎的
(7)30 20
选一个研究一下:
用质量代表苹果汁,用水量代表蜜糖水
按20、10的配法,总量是30。如果要配60的话,怎么配?
(我认为总共是3份,质量占2份,水量占1份。现在是6份,一个占4份,一个占2份,实质还是2份1份)
(两个30合为一个60)
要配90的话,怎么配呢?
假如要配少一点,配15的话,怎么配?
假如要生产的话,怎么告诉厂家配制的方法?
生1:告诉他,如果水是1,汁是2。
生2:告诉他,汁是水的2倍。
生3:告诉他,汁与水的比是2:1
生4:告诉他,水占汁的1/2
生5:告诉他,汁的'量比水的量多1倍。
生6:水量是汁的百分之五十。(板书到生4边)
生7:水量比汁的量少一倍
生8:汁是总量的2/3。水是总量的1/3。
师:汁的量是水量的2倍,你怎么看出来的?
……
师:都在变,就是倍数关系没变
再问:2/3、1/2是怎么来的?
再问:汁量和水量的比是2:1,是什么意思?
汁量是2份,水量就是1份。
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具体怎么变?
把10看作1份,20就是2份。………………
60和40的配法是不是按刚刚的方法配的?为什么?
变的过程中关系不能变。
那么60和40按生3的写法就是几比几啊?
3:2 怎么想的?
把这些叫配方。
2比1通常写成2:1,这个号和冒号不一样,叫比号。前面叫前项,后面叫后项。
比可以用多种写法写,可以写成2/1。指着说各项。
写3:2,再改写,再说各项。
把自己配方写成几比几。再按这个配方去配。
走出自己的位置,去品尝一下其它组的饮料,猜猜他们的苹果汁与蜜糖水的量的比是几比几?
了解生活中的比
出示(有图):
(1)桌子与椅子的数量比是1:4
(2)婴儿头长与身高的比是1:4
(3)这种棉麻混纺布中棉与麻的重量比是1:4
选一个比向同伴解释它的意思。
(1)生用倍数关系、份数、分率去解释,师即时理出头绪,小结方法。
(2)假如婴儿的头长是…………厘米,身高多少厘米?
如果是4米呢?生疑,师指出不切合实际
再请一个学生上台,看看是不是1:4
又指出1:4不能随便用。
出示划船图:
看划船图你能写出哪些比?
1:6 1只船,6个人
1:1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1:1
1:1 西湖与船的比是1:1
1:2 划船的人与坐船的人的比1:2
4:6 划船浆的支数与人数
1:1 左右两边划船人的比
1:4 让同学猜一猜 1 船与船浆的关系 船与坐船人的比
所写学生揭示答案
在生活中有哪些(比如衣食住行、家里、学校里……)地方有比?
手与头 2:1
衣与裤 1:1
砌房时水与泥土 1:2
爸爸与妈妈 1:1
手与脚 1:1
师引:黑板长与宽的比大概是多少?(2:1、3:2)
倒底哪个对,量一量看。
拉一学生,你们看我和这个同学体重的比是多少?
(3:1、4:1、)
哪个对呢?我是60千克,生是25千克,几比几?
晚上睡觉时,床和我的比是1:1
……
生活中的比是无所不在的。
出示:我国有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先秦古籍《考工记》记载了各种器物铸造的器物——
火药 ——配制黑色火药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它们重量的比是15:2:3。
看看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板书:生活中的比
有什么感受。
(好几个学生提到比例,师问:你们头脑中的比例到底是什么意思?指出生活中的比例和数学中的比例不一样)
还想了解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将教科书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
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教师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让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2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倍.)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3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倍.)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又怎样呢?(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0倍.)
我们现在再倒过来观察,第3栏与第4栏比较有什么变化?(第一个因数缩小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缩小了10倍.)
那么,第2栏、第3栏与第4栏比较呢?(第一个因数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
根据上面的观察、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让学生适当讨论,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很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例1.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列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借助加法算式启发学生想:加法中的各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着重让列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3.55表示什么意思?(5个13.5)
还表示什么?(求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教师:我们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13 . 5
5
教师: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变成了什么?(13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13 . 5135
55
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教师在整数乘法下面写出积(675).
13 . 5135
55
67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3.5变成1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因数扩大了10倍.)教师依照教科书例题的形式,用彩色粉笔画出从13.5到135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新的积怎么样?(缩小10倍.)教师用彩色粉笔画出从675到小数乘法竖式积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缩小10倍.
要把67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13.55的积应该是多少?(67.5)
教师在小数乘法竖式下面积的位置上板书:67.5
教师: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67.5元)教师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名称,板书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小数看作整数,小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9.7614)
同学们能根据例题的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因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整数.)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并按照下面的问题顺序回答:读算式;说出是什么数乘什么数;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3.做练习一的第3题的前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使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提醒全班学生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与练习中因数的小数位数的不同情况,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3题的后四道题,第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学具盒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样摆?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p.13、14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检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