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时间:2024-07-10 16:05:4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练习十七第4—9题。

  教学目标:

  1、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要求学生记住7的乘法口诀。

  3、带着练习用口诀计算和巩固两步式题的练习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7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7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令。

  二、指导练习第4—9题。

  1、第4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数量关系的抽象认识,要使学生真正明白7的6倍就是6个7,5的.4倍就是4个5。

  2、计算。

  5=□ 5=□

  2=□ 4=□

  7 × 4=□ 6× 3=□

  7=□ 7=□

  6=□ 6=□

  7×6+7 7×4-4 7×2+7

  7×7-7 7+6+7 5×7+5

  3、指导练习第7—8题。

  三、练习作业。

  四、板书:倍的认识

  分别说出是几的几倍,并计算。

  5=□ 5=□

  2=□ 4=□

  7 × 4=□ 6× 3=□

  7=□ 7=□

  6=□ 6=□

  教学后记:本课主要是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口诀熟的很容易。

  第六课时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80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4×7 7×2 3×6 5×6

  6×4 3×3 5×2 7×3

  7×4+7 5×7+5 6×6+6 3×5-3

  7×4-4 6×3+6 4×4+4 5×6-6

  2、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1)7的5倍是多少?(表示()个())

  2)4的3倍是多少?

  3)6个4相加得多少?

  4)7和5相加的多少?

  二、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

  1、出示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

  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

  0 8 16 24 32 40 48 ……

  3、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书上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并和同桌交流。

  二八( )三八( )四八( )

  五八( )六八( )七八( )八八( )

  4、随意抽一句口诀,指名学生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5、指导学生齐读8的乘法口诀并背诵。

  6、组织学生用对口令背8的口诀。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81页1~4题。

  2、独立完成81页5题。

  3、背诵8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性学习:

  1、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3×8=24 6×6=36 24=□×□

  36=□×□ 24=□×□×□×□ 36=□×□×□

  六、板书:8的乘法口诀

  0 8 16 24 32 40 48 ……

  二八( )三八( )四八( )

  五八( )六八( )七八( )八八( )

  教学后记:

  利用数轴来显示一个8一个8加下去,加深理解了8的口诀的初步形成。同时用加法算出相应的结果,为编制口诀做准备,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其实还可以把数轴竖起来,为统计的条形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埋下伏笔。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82页练习十八6~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主题图的含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巩固。

  1、完成82页第6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七题。

  1)先在书上练线,找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答案。

  2)根据所选的算式说出相应乘法口诀。

  3、引导完成8~9题。

  1)了解题目的意思。

  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

  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5)学生自行独立解答。

  6)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

  4、解答第10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自行解答。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法。

  三、拓展学习。

  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

  39=□×□+□ 61=□×□+□

  39=□×□-□ 6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8-16=8×□ 5×7+21=7×□

  四、板书:8的乘法口诀练习

  几个几相加

  教学后记:

  强化8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了解和记忆。巩固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乘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在本课都体现得较好。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5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7的乘法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3= 6×5= 7×1= 7×0=

  二、合作探索

  1、完成第5、7、8、12题,以多种方式巩固乘法口诀的练习,变换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记忆看见的兴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口诀、记忆口诀,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完成口诀。

  二七( )三七( )六七( )

  四七( ) ( )七三十五( )七四十九

  3、第4、9、10、14、15题都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除15题外,每道题目都是以情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解答。第15题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寻找条件与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看谁算得快。

  7×2= 5×7= 6×7= 7×5=

  4×7= 7×7= 7×4= 6×4=

  7×3= 2×7= 6×6= 5×6=

  6×5= 7×6= 3×7= 5×5=

  5、接龙背口诀。1—7的乘法口诀。

  6、指导第15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四、随堂练习。

  五、板书:7的乘法口诀练习

  二七( )三七( )六七( )

  四七( ) ( )七三十五( )七四十九

  教学后记: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诀越来越多,学困生压力很大,有个别的甚至干脆想自己放弃。

  第三课时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盒里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摆小棒游戏。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等情况。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5个4、6个4呢?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指名学生回答。

  三、学习效果测评

  1、指导尝试练习。

  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倍的认识

  2个4 4的2倍

  3个4 4的3倍倍数就是份数

  4个4 4的4倍

  教学后记: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操作,从1个4到2个4,再到3个4的等,逐步明确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的概念。尝试解答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继续巩固和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求该类问题所用的方法。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和孕伏。

  第四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77页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教学重点: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算练习。

  6×7 5×6 7×4 3×5

  4×6 5×5 6×3 2×6

  7×2 3×7 7×7 2×4

  6×6 4×4 5×2 3×6

  2、回答。

  4个6可以说成6的( )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 )倍。

  5个4可以说成( )的( )倍。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3)指导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根据教师指向的问题,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交流,找一种方法表示扫地的人数和擦桌子的人数。

  指名小组汇报,全班进行交流,画出线段图。

  三、学习效果测评

  引导完成教材78页1~3。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4个6可以说成6的( )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 )倍。

  5个4可以说成( )的( )倍。

  线段图:7×2=14(人)答:擦桌子的有14人。

  教学后记:

  复习引入,巩固倍的概念,为新知做好铺垫。尝试着让学生自行解决,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用直观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93)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安排如下表。2.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8的口诀之后,只在练习中以情境的方式,说明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9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情境图中,由学生自己组织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教学目标】

  知识点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目标: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目标: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

  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书中的线段图是为学生思考问题做帮手的,不宜要求太高。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时数】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2、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单元课时安排:

  大约14课时

  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决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具盒里的7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要算出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有多少天?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呢?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动手,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试试看能编几句就几句。(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诀等。)

  2、最后整理出7的乘法口诀。

  师生交流:

  1、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根据七巧板的图案,写出了哪些乘法算式?编出了几句口诀?

  2、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内容。

  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7×1=7 7×1=7一七得七

  2×7= 7×2=二七( )

  3×7= 7×3=三七( )

  4×7= 7×4=四七( )

  5×7= 7×5=五七( )

  6×7= 7×6=六七( )

  7×7=七七( )

  3、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老师指着一个图案问:

  拼一个图案用了7块七巧板,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样编?

  摆两个图案要几块七巧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是什么?

  4、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七巧板的块数?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5、拼6个图案需几个七巧板?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所用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6、“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个算式?对应哪句乘法口诀?

  7、哪句口诀能很快算出摆7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一个算式?

  8、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呢?

  学生活动:

  1、拍手读7的乘法口诀。

  2、你最喜欢哪一句口诀?不知道四七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3、熟记口诀。

  同桌拍手背四人小组背开火车背集体拍手背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抢答游戏。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看图写算式。

  3、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下课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能用到7的口诀的具体事例?

  五、随堂练习

  六、拓展性学习

  □+◎+□=45 □=( )

  □+◎=35 ◎=( )

  ◎+○=45 ○=( )

  七、板书:7的乘法口决

  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7×1=7 7×1=7一七得七

  2×7= 7×2=二七( )

  3×7= 7×3=三七( )

  4×7= 7×4=四七( )

  5×7= 7×5=五七( )

  6×7= 7×6=六七( )

  7×7=七七( )

  教学后记:

  通过前面2、3、4、5、6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去编写,并且学生交流自己熟记口诀的方法,知道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更有利于掌握口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6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课桌有多长(第1课时)总课时2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01-20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04-30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篇03-1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篇)03-1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篇02-24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篇)02-24

二下数学第六单元教案04-25

二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04-25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11-15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通用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