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16 11:01:3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习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教材处理】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蓝精灵》。)

  1. 谈话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积极准备着呢。你们喜欢用什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方案一】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活动一:全班参与收集数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陈老师想给大家买这四种颜色的气球,你瞧气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的气球下面。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磁铁,把他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上,分小组上讲台,全班参与,提高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活动二: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上面这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师:现在请你拿出我们的记录表,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上面的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的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时,让学生评价记录方法是否简便)

  师(小结统计方法):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欢的气球颜色,都很有创意,而陈老师发现画“√”,画“○”,还有用“正”字表示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便,美观。

  师:如果再完成一张统计图,刚才画“√”和写字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插入课堂休息环节:拍手游戏)

  3.活动三: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表现很不一般,那陈老师有个问题,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每种气球下面写下人数)

  师:你们表现可真棒!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画统计图。(在黑板展示统计图)

  师:每个格子就代表一个同学的意见,喜欢红色的同学有10个,我就在这个统计图上涂上10个格子。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横向的统计图,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内的组员先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个小组先完成统计图就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是长方形的直条,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从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问:(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XXXXXX名同学.

  (2)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多,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颜色的气球要买多些?

  师(小结):现在陈老师就知道该买什么颜色气球多一些,谢谢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的活动体现我们公平并关注多数人的愿望。你们是用什么知识来帮助陈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师:统计知识真了不起,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思考,要注重个性思维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和记录。因为创新意识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其独特的想法与构思]

  三、感受本课,说说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用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进行决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进行统计呢?下课找一找。

  【方案二】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板书:买气球)

  师:售货员阿姨说只剩下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气球,陈老师不知道要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调查一下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请你在纸上写下你最喜欢的颜色,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种颜色哦!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小组长收集纸条,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现在陈老师手中有你们写的答案。可是我不知道到底哪种颜色喜欢的人多一些。我来念,你们拿出记录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帮陈老师统计一下。

  (教师边念边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沪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

  二、教材简析

  加倍与一半,是一年级上册整理与提高中的一部分,需要一年级上册前期知识的铺垫,同时也为后面二年级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数的含义是基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许多类似的问题,但从没有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过思考。

  “加倍与一半”隐含着集合的思想,而其中的“加倍”为二年级“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作了前期的孕伏;而“一半”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二年级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另外,加倍的题可以用来推算出许多与它相邻的加法题,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之前所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

  在这部分教材内容中,首先以小胖吃小笼包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入了加倍与一半,向学生初步介绍了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在求出实物的加倍与一半的过程之后,通过小熊猫的话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加倍与一半。

  其后,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求加倍与一半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加倍与一半的内涵。在此过程中,从刚开始的具体实物过渡到了半抽象的点图,并经历了点图的加倍与减半,最终过渡到抽象的数的加倍与减半。在此表格中,“2”的加倍为后面进行了示范,“3”则由学生按照示范初步尝试,“4”则由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其加倍过程。而“10”和“12”则是求其一半。

  紧接着,通过求部分数的加倍与一半的过程,逐渐体会其可逆的关系。

  最后,教材中设计了一些关于求数的加倍与一半的练习,并在其中隐含了可逆关系,对学生予以强化暗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加倍、一半的含义;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会求一个数的加倍、一半;体会求一个数的加倍及求一个数的一半之间的可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加倍与一半的变化过程,操作小圆片摆出对应圆片数的加倍与一半,比较加倍与一半之间的关系等活动,建构数的加倍与一半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悟数学的价值;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加倍、一半的含义。

  难点:体会求一个数的加倍及求一个数的一半之间的可逆关系。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小圆盘、小圆片、大小盒子、湿巾、小棒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神奇的盒子。先看这个大盒子,我往里面放进3张湿巾纸,请你打开盒子数数现在有几张湿巾纸。(3到6)板书

  现在我再往小盒子里放进10根小棒,请你打开盒子数数现在又有几根呢?(10到5)板书。

  这两个盒子里到底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习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加倍

  1)调动原有知识

  师:今天早上老师吃早饭的时候在早餐店点了一份小笼包,一份有4个。可发现吃不饱,就又点了一份。(出示媒体)谁能根据这件事编个故事,列一个数学算式呢?

  (板书:4+4=8)

  师:这个算式里有什么特点呢?(两个加数一样)

  师:两个加数4分别表示什么?(原来小笼包的只数、增加的小笼包的只数)

  2)初步感知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加倍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添加的只数和原来的只数有什么关系呢?(相同)

  师:是的,又点了一份小笼包,也就是添加了相同只数的小笼包。

  像这样加上同样多的数的过程就是求一个数的加倍(板书:加倍)。跟我一起念:加倍。

  师:现在谁来说说什么是加倍呢?

  师:谁能说说4的加倍是几?你是怎么求的?(4的加倍是8,4+4=8)

  追问:为什么是4+4?(加倍就是加上相同的数)

  师:(指着板书4+4=8)我们就说4的加倍是8(板书),谁能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

  3)进一步理解加倍、求一个数的加倍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现在你能发现这个大盒子有什么奥秘吗?(手指3到6)(加倍)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3+3=6)媒体呈现

  追问:你的第二个加数3是怎么来的?

  师:所以,3的加倍是几呢?请你说完整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人合作,挑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数,摆出相应数量的小圆片。

  师:请你们添加小圆片,使小圆片的数量加倍。

  师:你们先摆了几片,又添加了几片,一共有几片(算式是)?也就是X的加倍是X?(3、4组板书算式)

  2、探究一半

  1)调动原有知识

  师:前天早上老师吃早饭的时候在早餐店,老板一下给我拿了6个大烧卖,我马上对老板说只要一半就好。你觉得老板会拿掉几个烧卖,我最终又能吃到几个呢?

  师:你是怎么想的?

  2)初步感知一半的意义、求一个数的一半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什么是一半呢?(请2-3人)

  师:一半就是把它对半平分,分成两份一样多的,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一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另一个知识,一半。

  师:所以,我们是怎么求出6个烧卖的一半是多少的呢?(生说出后动画演示对半平分的过程以及算式3+3=6)

  师:(指着算式)我们就可以说,6的一半是3,3是6的一半,谁能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

  3)进一步理解一半、求一个数的一半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师:现在你能发现这个小盒子有什么奥秘吗?(手指10到5)(一半)

  师:你能说说10是怎么变到5的吗?

  追问:为什么10对半平分后就得到5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所以,10的一半是几呢?请你说完整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人合作,再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数,摆出相应数量的'小圆片。

  师:请你们减少小圆片,摆出小圆片的一半。

  师:你们先摆了几片,又减少了几片,一共有几片?为什么减少这么多的小圆片?也就是X的一半是X?(3、4组板书算式)

  师:小朋友们在摆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提示:是不是所有小圆片都能摆出它的一半?)

  师:是的,只有双数的小圆片才能摆出它的一半。

  3、探究加倍与一半的关系

  师:请你们同桌两个人合作,再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数,摆出相应数量的小圆片。摆出小圆片的一半。(请2组不同的答案,并在板书算式,用在算式上箭头标注思考方向)

  师:请把现在这些小圆片的数量加倍。(再请刚才两组交流)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打开书完成57页第二题,看看加倍与一半到底有什么关系?

  师:是的,加倍与一半就象向前走一步和向后退一步,是正好相反的关系。看,黑板上的算式,我们正着看,就是加倍;反着看,就是一半。

  师:根据这一个算式(手指某一之前书写的算式),你能得出什么几句关于加倍与一半的话吗?(X是X的加倍,X是X的一半,X的加倍是X,X的一半是X)

  (三)巩固练习

  1.求数的一半、加倍,用数学语言说一说,体会可逆关系

  2.超市购物,结合生活认知

  师:在超市购物时,有些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加倍与一半,你知道吗?

  师:什么是“买一送一”,什么是“打对折”呢?

  师:请找到以下商品价格间的加倍与一半:一块橡皮的价格是3元,一把剪刀的价格6元,一筒铅笔的价格是12元。

  3.数的多次加倍、一半,及混合

  师:小伙伴们邀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你能顺利找到它们的家吗?

  我的门牌号是5的加倍;我的门牌号是1的加倍再加倍;我的门牌号是8的一半、一半再一半;我的门牌号是6的一半的加倍。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什么是加倍,什么是一半;怎么求一个数的加倍与一半;加倍与一半的关系)

  八、板书设计

  加倍与一半

  3+3=6 5+5=10

  6是3的加倍,3的加倍是6. 10是5的加倍,5的加倍是10.

  3是6的一半,6的一半是3. 5是10的一半,10的一半是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前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教材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5+0= 4-1= 3+2= 5-4= 3-0= 3-1=

  2+2= 1+2= 3-2= 0+3= 4+1= 5-2=

  相机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图1:师:左边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会列式吗?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请学生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5是怎样得出来的?)

  图2:右图小鸟们在干什么?你能自己列式吗?

  图3、4减法同上

  2、练习五第2题。

  导入:小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出去玩,但是半路上走散了,你能帮每只小鸡找到它的家吗?

  (1)课件出示第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你打算先怎样做?

  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五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

  (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左边两题你发现了什么?中间的两题呢?右边的两题呢?

  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

  2、练习五第4题。

  (1)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2)教师示范提问:有三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

  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后进行交流。

  (3)仿照老师的方法,根据图上画的,同桌互相说说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4)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

  3、练习五第6题。

  师: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算式写的又好看又整齐?

  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时间不够,可安排作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五

  1. 4+1=5 3+2=5 4-1=3 2-2=0

  3. 5 5  3 5  4 4

  教学反思:

  加、减法含义、计算及实际应用,都是小学教学中最基础的知识。特别是口算内容,掌握得好与不好,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使学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

  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的题目,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意识和口述题目及表述计算过程的能力。

  加强同学间的交流,让学生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课本第95页第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后面的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相互交流。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计算情况。

  (1)指名学生回答。

  (2)集中分析错题的错误原因。

  2、比较大小。

  (1)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解决问题

  老师有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需要大家解决,有信心解答嘛?

  1、第7题。

  观察图: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完整地说说意思。

  学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2、第8题。

  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题目要求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你知道是哪两种果树吗?苹果树有多少棵?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3、方框内的题目。

  三、拓展练习

  1、在( )里填数。

  ( )+7=14 ( )+8=15 ( )+8=11

  5+( )=14 7+( )=13 9+( )=18

  2、明明今年7岁,丽丽比明明大4岁。丽丽今年几岁?

  3、人们排队上公共汽车,小刚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5个人。排队的一共有多少人?

  4、亮亮在看一本故事书,上午看了8页,下午看了7页,亮亮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明天亮亮应从多少页看起?

  5、三盘苹果,第一盘有5个,第二盘有8个,第三盘有10个。妈妈要拿两盘苹果,最多可以拿多少个苹果?最少可以拿多少个苹果?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后解答,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知识?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计算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把7凑成十,也可以把9凑成十,或是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去想。此时要启发学生比较:“怎样能很快想出得数?”“怎样算简便?”“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道加法题的得数相同?” 在综合练习时,除了巩固8、7加几的凑十方法,要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的层次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即可。但我也适时结合儿歌,举例优化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十数,加零数。也可以运用交换加数,得数一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中应用简单的推理和知识的迁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教学内容:数射线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射线” 。观察数射线排列的特点。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看图编故事。在故事的情境中,在数射线上演示数的增加与减少,看数射线上的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教学难点:

  看数射线上的数,比较数的大小。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结束了。看,动物运动会有开始了。上海动物园的动物们也参加入了各项比赛中。瞧,小熊来练习跳远呢。今天我们小朋友也来当当裁判员,你们愿意吗?

  要求:想一想,说一说,裁判怎样知道哪个运动员跳得最远,成绩最棒?

  小丁丁说他有一件法宝,有了它就能做最公正的裁判员,看,出示数射线它的名字叫“数射线”(板书)今天我们也来认识它。

  二、学习新知

  1、情境

  (1)要求:仔细观察数射线,说说在上面看到些什么?再和你的同伴轻轻交流结果。

  (2)交流归纳: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归纳板书:有方向,有起点,有单位长度。

  (3)小结:小朋友找的真不错,在数射线上,从起点0开始,沿箭头方向数顺次越大,单位长度是相等的。

  2、继续情景:第一回合的比赛马上要开始了运动员们排好了队,小裁判们,你们准备好了没?看第一个上场的是——

  出示:书上“小熊图”

  (1)要求: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回答多人次后出示句式

  (小熊)从(0)起向(右)边跳,跳了(3)次,每次跳(1)格,用数(3)表示它的.跳远成绩。

  要求:看着图把句子补充完整,比比哪个裁判说得最好。

  小熊虽然长得笨重,但是很努力,我们通过数射线的箭头所指,清楚的看到它跳到了3,为它鼓鼓劲加加油。接着上场的分别是兔子和袋鼠,同时出示兔子与袋鼠图

  出示图

  (1)要求;先仔细看图,然后用刚才的句子说说图意,(2)根据数射线的特点把缺的数找出来,看看谁的本领大。(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整结果,可以强调提问:方格中为什么填这个数?)小结:现在的单位长度为1所以按从左到右顺次大1的思路马上可以标上所缺的数,使数射线完整。比赛进行得真激烈呀。

  前几个运动员跳的成绩都是最后一个箭头所指的那个数,这回还是不是呢,请各位裁判仔细看数射线把缺的数标上。(根据生回答完整结果,强调提问:为什么跳得越远数却越小了呢?)小结:数射线的特点是沿箭头方向数越大,那么箭头方向相反,数就越小了。

  (4)为什么它跳了6格箭头指的却是3呢?(依学生实际而定)

  小结:小老鼠从9起向箭头的反方向跳跳了3次共6格,由于方向不同,起点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看最后箭头所指的那个数

  (5)裁判评分,说说谁是第一回合的冠军,用手势表示

  3、比大小(出示书上的数射线)

  第二回合的决赛开始了,比赛规则是从起点运动员们同时起跳,看谁跳得远。

  看数射线说说老鼠与兔子的比赛结果,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兔子跳了2格,老鼠跳了1格,所以可以用小于号表示,写作“〈”

  (2)板书:1〈2 2〉1这是猫裁判给出的结果,分别是哪两个运动员在比较,看数射线后说说比的结果并检验裁判给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3)说说在数射线上怎样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好办法?

  小结:数射线上沿箭头方向,越往右数越大所以数射线上右边的数比左边大。

  (5)(出示书22上直接比大小的题)要求:直接比大小。

  三、小结:

  总结;通过今天的比赛请你找出最后的冠军。

  由于大家有了数射线的帮忙,都做了一次最公正的裁判员,最后请大家再来说说数射线的特征以及使用使需要注意的问题。比比谁最了解数射线的知识。

  作业设计: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数射线

  方向,起点,单位长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第2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5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

  减号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让学生用“原来、走了、还剩”叙述了图中表示的情境,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以下三点:

  1.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

  2.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

  3.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同学们,你们想参加吗?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二、新授:

  1、我们先去聪明屋,看看那里的题你会不会做。

  2、出了聪明屋,我们再去智慧山瞧瞧。

  请同学们把3座山峰上的3个数字加在一起,看谁先找到好方法,最快算出来。

  通过此题是学生能熟练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加深理解。

  3、接下来我想实现同学们的一个梦想,你们喜不喜欢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呀?你想不想把它摘下来呀?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的梦想成真。大家看前边的黑板,我们把它看作蓝天,上面贴着12颗小星星,星星上都有数字。我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人摘左边的星星,另一个摘右边的星星,然后把两颗星星上的数字加在一起,谁愿意来摘星星?

  (一)教师指导操作:

  1.学生分别摘下两个数字星星。(数字是几不限制)

  2.教师列出算式,例:(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例:先把8凑十,8凑十需要2,把6分成2和4,8与2凑十,10加4得14)

  注:前三道题教学方法同上。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摘数字星星。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写出计算过程。(同上)

  3.找另一个学生到前边判断上一个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画上

  4.提问:

  你还能说出几道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算出得数,说说你是怎样做的?(8+4,7+9,6+7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8加几,7加几,6加几的加法,同学们可真够棒的,只用了一节课就学会了还几页书上的知识。我们学会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凑十呀?(好算)

  完成书后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 8〇18 15〇15

  11〇12 10〇20 9〇6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

  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求出未知加数。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

  2、今天数学课,智慧爷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带来了一个盒子。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

  问:图中盒子里如果装满苹果,可以装几个?

  已经装了几个?

  还差几个?

  (2)进行说明:同学们,盒子里可以装10个苹果,我们已经装了8个,还有几个没有装的。(教师边说边板书:8+()=10)

  (3)如果不是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几个没有装,所以我们把没有装的,也就是不知道的这个数用括号括起来,表示不知道的意思。

  (4)这个算式就读做:8加几等于10。

  (5)通过图我们知道了还有2个没有装,也就是8加2等于10。(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8加几等于10呢?小组讨论。

  (6)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

  讨论后形成如下板书:

  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8和2合成10,所以8+(2)=10。

  10-8=2,所以8+(2)=10。

  (7)思考:6+()=10,小朋友可以怎么想?

  发表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

  2、延伸。

  (1)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在黑板上写上4+()=10

  3+()=7()+5=10  7+()=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第2题。

  (1)看书上题目,明确要求:先画满10个图形,再填空。

  (2)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形填空。指名说出每一行画了几个图形,()里填了什么数。

  2.完成第3题。

  (1)谈话:信鸽在天上飞呀飞,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要让小朋友帮个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

  (2)学生用铅笔引路,在书上进行连线。汇报交流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3.完成第4题。

  (1)谈话: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白兔。瞧,小白兔正在拨萝卜呢。(课件出示图和题目)

  (2)学生独立在书上方框里填数。

  (3)汇报交流。

  (4)提问: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8和2合成10,所以8+(2)=10。

  10-8=2,所以8+(2)=10。

  4+()=10 3+()=7

  ()+5=10  7+()=10

  教学反思:

  教材把“求未知加数”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是为后面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的。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一件事自始至终有个交代的责任心,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

  第1课时 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

  难点: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模型,图形卡片,积木,实物,每组一个袋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物体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4、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反馈完善,深入感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图片,连一连。

  2、想想做做第2题。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3、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正方圆柱球

  教学反思: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经历对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7课时 6、5、4、3、2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9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课前准备:

  6、5、4、3、2加几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卡片出示前面学习的加法题,学生口答得数并选几题说说怎样算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兔家做客,和小兔一起学习6、5、4、3、2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

  讲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提问:你能帮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计算6+5的思考过程。

  (4)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并板书各种不同算法。

  (5)谈话: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谁来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

  2、教学“试一试”。

  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书上第94页的“试一试”。

  6+6= 4+9= 5+8=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计算,完成后请学生任选一道题说说是怎么来做的。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这些加法。 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写得数,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将得数写在书上。

  (2)教师出示本题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5、“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读题,然后完成列式计算并交流。

  6、“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每题加法算式后写出得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涂色。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5、4、3、2加几

  6+5=11 6+6=12

  4+9=13 5+8=13

  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9、8、7加几的学习、探究经验,对理解和掌握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也就比较容易了。因此在教学时,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知识,采用这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这个反馈过程是学生有条理地内化认识的过程,又给学生掌握算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97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 再整理、归纳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应用加法表和减法表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加法表、减法表、苹果图、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 教学加法表和减法表。

  1、 做第1题。通过一图四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从每道算式的算法中加深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方法的理解。复习时可想让学生看清图意,自己列出算式计算,把算式对比着看一看,体会联系。然后相互交流,把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一听。

  2、 第2题和第3题是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整理好后,再观察有什么规律。复习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算式、找规律,然后集中交流。但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有序观察,明白了规律,就要表扬。

  三、 计算练习。

  做第4、5题。这是加、减法的混合练习,但这时还不要对计算速度提出过高的要求。

  四、 综合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

  1、 做第6、7、8、9题。看图列式。这些都是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时,都要先弄清题意,再列式解答,然后在同伴中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在做第9题时,答案不唯一,能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可以先假设苹果的'个数,再根据苹果的个数算出梨的个数。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这可能引起争论,应当鼓励,使学生在不同的结论的碰撞中,逐步领悟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要注意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五、 课堂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4

  教学内容:

  数学教科书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0---9这几个数字朋友,今天它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2、数字故事:星期天,数学乐园里来了许多数字宝宝,1来了,2也来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9走到1对面,对1说: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又走到0面前说:你更小,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这时1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

  3、10究竟是多少?它比骄傲的9多几呢?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师:今天10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但是它藏在我们数学书59页的主题图中,想找到它吗?那就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59页,仔细地观察主题图,看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从主题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3、数小棒。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1是1个十。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4 ~ p38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

  (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来,拿到球的小朋友举高点!

  9、操作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好啦!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物体的形状,现在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摸一摸它们的面、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指名汇报,如果有必要可伺机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兄弟长得太像了,老师都把他们两搞混了,哪个小朋友能干!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呀?”教师拿出模型让学生区分两者)

  再拿出一个圆柱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和小组小朋友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10、教师举物体,全班一起说是什么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东西放回篮子里)

  11、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瞎子摸鱼”,教师找个学生示范,请一个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学生摸摸后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小组内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们太聪明拉,一下子就猜对拉,现在我们换个玩法,这回是老师说物体形状的名字,请你摸出一个这个形状的物体来!”(小组内再一次玩“瞎子摸鱼”的游戏)

  12、联系生活:游戏好玩吗?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再继续玩好吗?

  (教师出示室内图)现在请大家看,这里有幅图,画的是哪里呀?(家里)那有什么东西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形状?(指名回答)

  那么你们在家里、教室、学校、大街上还看到过什么东西是这些形状的啊?(先指名说,在和小组小朋友说)

  四、课中休息:

  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叮当整理了百宝袋!小叮当高兴得唱起了《小叮当歌》,我们一起唱好吗?(教师放歌,学生跟着边唱边跳)

  五、巩固练习:

  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

  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搭起来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经典)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03-1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7

【热】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0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02-0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推荐】01-2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