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统计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图中直条的高度,在提供的表格中准确绘制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自学例2。(15分钟)
1.出示如书本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自主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导学单:
①这幅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②认真观察,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完成p89统计表
③比较:复式统计图的优点。在小组里说一说。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男生中,男生成绩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哪两个等级的人数较为接近?女生呢?
(2)哪些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较大?哪个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不大?
(3)从整体看,是男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的成绩好一些?
(4)回答上面为题,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归纳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复杂,表达的信息也 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丰富,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两类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则更加直观、形象。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90页练一练。
(1)分组调查后全班交流汇总,完成统计表。
(2)交流制图方法及格式要求。
(3)独立完成统计图。
(4)小组交流:
仿照例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2.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点拨:
可以先比较每支球队5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再比较每场比赛中两支球队的得分差,最后从总体上对两支球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
3.创编题
这个统计图缺少了图例,请你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为什么?
四、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有关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分析、推理、概括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3.4+1=13.5的竖式,错在那里?(相同数位没有对齐)
为什么1不能和4相加,而能和3相加?(计数单位相同)
(评析:整数、小数、分数加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引入部分抓住该特点进行复习,为自主学习分数加法做了铺垫。)
二、新授
1、今天学习加法,你想到什么?(分数加法有哪些情况?分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2、出示例题:一张纸,先用去,又用去,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如何列式?你认为分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
像这样分母相同的分数就是同分母分数。(板书:同分母分数)
你能说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加法式子吗?要求说最简分数。
4、这些算式中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板书:分数单位相同)
5、还能举其他分数相加的例子吗?(学生说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式子。)
前一类是同分母分数相加,这一类是什么呢?(异分母分数相加)
6、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数加法。
你想先研究哪一类分数加法?为什么?
研究方法:
(1)先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做?试做两题。
(2)小组交流,统一意见。
(3)归纳计算法则。
7、汇报
(1)结果是多少?全班校对。
(2)你们如何证明结果是对的?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说明,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引导学生用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说明,解释计算过程中分子相加的意思)(3)有补充或问题吗?
(4)计算法则是什么?
有什么要补充的?(能约分的要约分,结果是假分数并且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
8、为什么分母相同,分子可以直接相加?看书统一书写格式。
9、在学生所说的.习题中练习2题
10、下面研究哪一类?
异分母分数相加,如何计算呢?
用刚才的方法学习
11、汇报
(1)汇报结果,全班校对。
(2)如何证明结果是正确的呢?
(引导学生从自己理解的不同情况加以说明)
(评析: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做出说明,可能是用图形、可能是直接说理,通过交流来理解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加的道理,这样既培养了数学交流的能力,也对下面归纳、理解计算法则做好了准备。)
(3)计算法则是什么?
有问题或者补充吗?
为什么要先通分?为什么要化成同分母分数?
12、在学生所说的习题中练习2题
三、巩固练习
1、如果进行速算比赛,你愿意做什么类型的分数加法?
口算下列各题:
1/5+2/5 3/7+2/7 1/6+2/6 1/8+5/8 1/4+3/4 7/9+3/9
2、异分母分数单位相加8题
做了这8题,你发现什么?
四、全课总结
你觉得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收获)
思考题:
8/15=( )+( )
你会怎么填?怎样想的?你认为有多少种填法?
把想法在小组中交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P36页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的6-1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积累小数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分析,感受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本质。
教学资源:有关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2.5是()个0.1,0.25是()个0.01,0.34是()个0.01,0.4是()个0.01,0.7是()个0.1,是()个0.01。
2、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8角4元3角2元零5分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6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问:三角尺和练习簿,哪个贵一些?
生答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交流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比较:
(1)用元、角、分作单位说说两个数量的实际钱数,然后再比。
(2)出示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从涂色部分直观地看。
(3)从小数的意义看,0.6是多少个十分之一,也就是多少个百分之一?0.48是多少个百分之一?再作比较。
试一试
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说思考过程。
全班交流。
*明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
三、巩固反思:
练一练
让学生填一填再说说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联系具体数量多少了比较逐步过渡到直接观察小数有关数位上的数来进行比较。
2、练习六/6——11
第6题在书上独立填一填,说说思考过程。
第7题
先指导学生完成0.1和0.08,说说怎么找0.08的位置的。
其余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师将每个数的位置标出,让学生校对。
*明确:一个数在直线上的点的位置越往右,这个数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第8题直接填在书上,集体交流,说说怎么比的。
第9题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问题。
第10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
第11题
先让学生用1、2、3和小数点任意组成一些两位小数,再引导学生思考:用1、2、3和小数点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小数?怎样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四、质疑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例7、例8,完成练习十九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4.003 3.996
3、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27×0.45(保留三位小数)
4、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要先计算出整个积的值,然后看比要求保留位数多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二、新授:
(一)教学例7
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动物名称 海狮 海豚 飞鱼
速度(千米/时) 40 50 64
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
40÷60=0.666……(千米)
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
说明: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重复出现“40”,商重复出现“6”。像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这道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40÷60≈0.67(千米)
(二)试一试。
用计算器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每分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50÷60≈ 64÷60≈
(三)学习例8
1、组织学生阅读例8,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看书自学
2、指名说说这道题,为什么结果是6个?
3、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根据生活实际,最多只能买到6个足球。
5、完成试一试,学生板演。
6、独立完成练一练后,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1、2题
1、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0.1818……≈ 1.290290……≈
0.5656……≈ 6.74949…… ≈
2、用四舍无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2.7÷1.1
16÷23
2.7÷0.46
四、作业
完成练习十九3-5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5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发散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独立完成P3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千米)1956—1142=814(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巡视学生练习情况,集体校对。
做口算练习第一页上的1。
二、情境引入
学习有关奥运的知识。
(出示贺年卡)谈话:这是老师在假期收到的贺年卡,你认识它吗?(福娃)
说说有关“福娃”的知识
三、四则运算练习
1、提问:
你想了解更多奥运知识吗?
正确计算结果就有答案了!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1。没有括号的计算题。
出示:
2630—867+133
581—31×18
做完自觉复习
2。有括号的计算题。
(158+125)×2
196÷(712—698)
456÷19×83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3。小结计算顺序并练习。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齐读奥运知识
2、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3、你们还想了解吗?
33×(225÷15)
944÷(105—89)
1210÷(89+21)
2112÷(16×3)
134×16÷67
1300×(700÷10)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做完自觉复习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齐读奥运知识
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四、课堂总结
归纳: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比较、概括、类比迁移的数学思维能力,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学难点:
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出示书上的'挂图,交流预习作业
(1)获得哪些信息?
(2)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0.28×0.28=
2.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掌握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10分钟)
探讨0.28×0.28=
(1)学生尝试练习。
出现什么问题?(不够四位)怎么解决呢?在小组内讨论,找出方法。
(2)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3)说说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追问:你怎样点上小数点?“0.28×0.28”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
2.总结方法。
归纳:计算小数乘小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识。(预设12分钟)
基础题:“练一练”
1.集体交流,重点指出: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提醒学生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要先点小数点,然后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简化。
专项题: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直接根据每栏中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得小数位数。
先示范比较表中第2栏与第1栏的因数,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分别等于第1栏的两个因数除以10,所以积应该等于720除以100.
整合题:练习十二的第6、7题
第7题要求说说列式时所依据的数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7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3分钟)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xx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10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
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
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
导学要点:
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
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
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自学例2。(6分钟)
1.自学。
导学单:
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
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
2.全班交流:
+8844.4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
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
如果把这5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导学要点:
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上的负字)。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练习。(15分钟)
1.第2页练一练。
表示正数的圈里有0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2.练习一的第1、2题。
第1题:以0℃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第2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练习一的第3题。
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正、负数可以是些怎样的数?可以写小数和分数吗?
写正数和负数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
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画法,评讲时展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图中的几个温度,哪些比0℃高,哪些比0℃低?-5℃与-10℃相比,哪个温度高一些?
5.创编练习。
电梯现在停在6楼,如果升到9楼记作+3,那么-2表示( )。
①电梯下降到了2楼
②电梯下降了2楼
③电梯下降了4楼
④电梯上升到8楼
电梯是以几楼作为正负分界的?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资源: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练习七/6—8)
1、第6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比较,填在书上。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比的。
xx明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
2、第7题
出示: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0.6 0.506 0.056 0.065 0.56
(1)读读各数,说说怎样比较。
引导学生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根据比较的结果把这些小数按大小分成三组,再分别比较其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这五个小数的大小顺序。
(2)让学生按此方法尝试排列。
(3)交流排列情况。
0.056<0.065<0.506<0.56<0.6
3、第8题
(1)让学生看清要求后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2)交流,注意格式及符号、单位。
(3)把改写成的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表示的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二、探索与实践
1、第9、10两题,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测量可以与体育课结合。
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如肉、禽、蛋、蔬菜、水果的价格等。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课上进行交流,说说活动中的体会。
2、第11、12、13三题,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搜索,课上进行交流。
相关数据:
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0075.696千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11594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0643万人。
三、思考题:
出示:(1)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
(2)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先看第1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哪些。
问:你能有条理地列出来吗?
板: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
※再看看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xx讨论:
你还能找出大于0.11而小于0.12的小数吗?
有没有大于0.111而小于0.112的小数?
想想,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轴有条理地写出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0.1和0.2之间还可以有很多的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等,从而体会到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无数个。】
三、评价与反思:
要注意以下两点:
1、适当解释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要关注理解这部分学习内容仍然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尽可能说出自己的困惑,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后记: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P93~94练习二十第3~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学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难点: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三角形的'面积的练习。通过这节课的练习,第一要让你们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第二能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要看一看,比一比,哪些同学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学得扎实,学得灵活?
二、指导练习
1.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吗?(练习二十第3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三角形面积。
2.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引导分析:要求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
(2)学生讨论后交流。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6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自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8题。
(l)学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理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2)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三、巩固拓展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12厘米和l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读题,弄清题意。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底和对应的高。
(2)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猜测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多少。
(3)学生讨论、交流,共同解答问题,然后组织汇报。
2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9*题。
(1)教师出示题目。
引导观察,要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相邻两边的长度。
(2)学生独立解题。
(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3.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引导学生观察:A点是中点,把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平均分成两部分,即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两部分。
(2)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阴影部分面积和大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大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组内交流解题方法,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通过抓不变量解决图形面积问题
下图中三角形ABD的面积是20cm2,BD的长为5 cm,DC的长为3 cm。求三角形ADC的面积。
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尝试解答。
思路导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三角形ABD的高,也就是三角形ADC的高。
三角形ABD的面积
BD边上的高→这个高也是三角形ADC的高
BD的长三角形ADC的面积
DC的长
规范解答:h=2S÷a S=ah÷2
=2×20÷5 =3×8÷2
=8(cm) =12(cm2)
答:三角形ADC的面积是12 cm2。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教材第93~94页练习二十第5、7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47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正确熟练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练习进行查漏补缺。
教学难点:
保留小数位求近似数的时候,出现连续进位情况的时候的处理法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热身(预设5分钟)
快速完成以下练习
在中填上“>”“<”或“=”
3.72○3.27 0.45○0.405
2.4○2.04 9元8角○9.08元
另附书本第六题。
分类题(根据数字2在各个数中表示的意义,将下列小数分类)
2.08 0.27 4.26 6.52 12.25 9.602 203.02
二、自主整理(预设5分钟)
(一)根据导学单快速自学和本课相关的知识。
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教师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再次明确相关概念方法。
学生整理后马上组织小组内交流,不再安排另外板块进行知识点交流。
导学单:
1.小数的性质是: 。
2.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的方法是
3.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时候,我碰到了哪些困难?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三、基本题练习(预设8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
其中第2题在交流后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比较两个月的水费、电费情况。
2.完成书本第47页第7-8题
独立填写在书本表格中。
第七题提醒学生单位“亿公顷”不写,森林面积保留一位小数时,十分位上的“0”不能省略。
四、综合练习(预设10分钟)
1.9.546精确到个位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精确到0.01是( )。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批改。
集体交流。
2.把257258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3.把321865000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再保留两位小数是( )亿。
第2、3题学生改写并写出近似数后,提醒学生计数单位“万”“亿”不能漏写;改写后,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的,应该按照小数的性质省略不写。
4.一个数由5个百和5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读作( ),精确到十分位是( )。
5.把3.2万元改写成“元”作单位是
( )元 A 3.2 B 32000 C 320000
6.把0.9改写成用“千分之一”作单位的数是( )
A、0.009 B、0.900 C、9.000
“千分之一”作单位就是保留三位小数。
提高题: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后是3.10,这个三位小数在( )和( )之间。
想一想:原来的数是多少?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学反思:
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苏教版国标本28—29页)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熟悉、现实的素材,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2、能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推理思考。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小数和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昨天老师到学校新开的文具店逛了一圈,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文具价格
(师出示:橡皮、本子、信封等价格)
师:谁能把这些单价读给大家听听?
(师指导生朗读两位小数)
师:读的时候小数部分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师:这两个小数和我们以前学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师:今天我们就要继续来认识和研究小数的有关知识。(师板书)
二、自主探索,教学新知
1、初步认识两位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师:谁能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以上商品的价格吗?
(师趁机板书:3角 5分 48分
0.3元 0.05元 0.48元)
师:其实0.3元就是1元的几分之几?
(师继续板书:3/10)
师:能你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生:把1元平均分成了10分,1角是1/10,3角就是3/10。
师出示思考过程:
1元是10角 把1元平均分成了10分 1角就是1/10 3角就是3/10。
师:按照这样的思路,你知道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呢?0.48元呢?
师: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中的成员说说。如果有困难,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提示卡,必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
提示卡:1元是( )分,把1元平均分成了( )份,取了其中的( )份,所以1分是1元的——
0.05元是( )分,把1元平均分成了( )份,取了其中的( )份,所以0.05元是1元的——
0.48元是( )分,把1元平均分成了( )份,取了其中的( )份,所以0.48是是1元的——
师生交流:
2、教学例2,进一步认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1)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元、角、分又一次认识了小数,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把尺子会带给我们什么知识。(师出示一把米尺)
师:观察这把米尺,你知道了什么?(师课件放大出示)
预设1:这把尺每一大格代表1厘米;预设2: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
预设3:一共有100个大格;预设4:一共有1000个小格
师:这把尺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每份长1厘米,1厘米会用米来作单位表示吗?
师板书:1米是100厘米 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 11厘米是1/100米
1/100米是0.01米
(如果出现冷场,师提示:1厘米就是几分之几米,就是零点几米?)
师:你会把4厘米和9厘米改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吗?
师根据生的回答依次板书:
1厘米 4厘米 9厘米
1/100米 4/100米 9/100米
0.01米 0.04米 0.09米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0.01,即1/100。
师:你会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其它的厘米数吗?每人任意挑选2个,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
师:能把你们交流的说给大家听听吗?(师依次板书)
师:说了这么多,类似的还有吗?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
师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2)认识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师:刚才已经有同学发现了,在这把米尺上,还平均分成了1000小格,每一格就代表1毫米,1毫米你会用米来作单位表示吗?
师板书:1米是1000毫米 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0份 1毫米是1/1000米 1/1000米是0.001米
师:按照这样的思路,你能把7毫米和15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吗?
(师依次板书:)
1毫米 7毫米 15毫米
1/1000米 2/1000米 15/1000米
0.001米 0.007米 0.015米
师:谁愿意第一个和大家交流?
师:观察这些分数和小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3)概括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师:谁能把这两次的发现合并成一句话?
(师出示,生齐读)
三、巩固强化,拓展运用
1、画一画
下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涂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并在括号里写出小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9/10对应的小数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0.9表示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10份,表示这样的9份。(师出示)
那0.07表示什么意思呢?
0. 07表示表示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100份,表示这样的7份。(师出示)
师:0.52呢?
※同桌练习
(1)0.8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 )份,用分数表示是( )。
(2)0.45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这样的( )份,用分数表示是( )。
(3)0.137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用分数表示是( )。
2、写一写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数,你能把它写出来吗?同时用手势告诉老师,这是一个几位小数。(师依次出示)
零点九 零点四六 零点二八 零点三零零
师:0.9表示说明意义呢?0.28呢?0.300呢?
3、连一连
3角 3/100米
3厘米 23/1000米
8分 0.30元
23毫米 0.08元
7角8分 0.18米
18/100厘米 0.78元
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23毫米,为什么用米作单位时要在小数点和2之间加个0?
四、全课总结,谈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小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师:最后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名字叫“一个小数点和一个大悲剧”。
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一个人驾驶着“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的返航。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科马洛夫无论怎么操作也无法使降落伞打开以减慢飞船的速度。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帮助排除故障,但都无济于事。经请示中央,决定将实况向全国人民公布。电视台的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联盟一号’飞船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不能减速,两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宇航英雄科马洛夫遇难。”
永别的时刻到了──飞船坠地,电视图象消失。整个苏联一片肃静,人们纷纷走向街头,向着飞船坠毁的地方默默地哀悼。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是否被这悲壮的场面所感染了!“联盟一号”当时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让我们记住这一个小数点所酿成的大悲剧吧!让我们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科学,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吧。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师:是呀,今后我们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科学,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准备:
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方法:
练习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6的因数有( );8的因数有( )
师:说说怎样可以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二、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出示例3,指导操作。
⑴要求:分别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为什么?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A、 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正好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12÷6=2 18÷6=3(长方形的长、宽都能被6整除)
B、 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12÷4=3 18÷4=4……2(长方形的长不能整除正方形的边长)
⑵讨论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问 :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18和12的公因数)
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4不能整除18)
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出示例4,自主探索。
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
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
③先找出8和12的因数,再从8和12的因数中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
4、完成“练一练”
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
三、展示台(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才艺展示(练习五第1题)。
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2、技能展示(练习五第2题)。
学生审题并在书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实践演练(练习五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我能行(练习五第4题)。
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5、侠客风采(练习五第5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后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3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300-120+25×4
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
计算300-(120+25×4)
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明确: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组织反馈与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先出示左边的一组题,比较第一、二小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比较第二、三小题,说一说小括号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2)出示右边的一组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反馈评价。
3、做练习十一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以及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4、做练习十一第7题。
学生自由读题,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整理条件和问题,在小组里讨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列综合算式解答。
反馈不同的解题方法。
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和列式的.依据。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
出示教材P2例1主题图
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4和8。
3和5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3、反思总结谈谈收获和不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教材P3—5,练习一:6~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负数
二、教学新课(27分)
(一)教学例3(11分)
1、情境引入。
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
盈亏(元)+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1)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2)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3、试一试
(1)根据题中数据独立完成。注意正确读写正、负数的指导。
(2)完成后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二)教学例4(16分)
1、出示情境图。
从平面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1)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可能会到什么地方?
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2)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3)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如果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分组汇报。
4、试一试:
分步出示数轴:
(1)画出直线后,标出表示0的地方;
(2)向右等距离标出1、2等点,向左等距离地标出-1、-2等点;
(3)学生填出空格中的数;
(4)从0开始,分别向右、向左按顺序读一读各数;
(5)—2接近2,还是接近0?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
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什么?
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学生回答及说出想法。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练习。(8分)
1、练习一第7题。
独立完成填空,再说说想法。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用到正数、负数的例子吗?
2、练习一第8题。
从存折这一页的记录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完成后汇报,集体讲评。
3、练习一第10题。
在这张表中的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
再说说每站的上下车人数。
这里的0表示什么?
4、阅读: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1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2分)
练习一第9题。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盈利用正数表示
亏损用负数表示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的数学教案01-23
五年级数学教案09-29
五年级教案数学教案12-27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01-14
五年级数学教案01-20
五年级小学数学教案02-06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08-29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2-28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范文10-1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