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22 18:14:3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六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例1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及怎样求出总数等内容和理解。

  通过例2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的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并能应用原始数据和表格计算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均数。

  出示例1

  问:要求七个班的平均人数,该怎样算?让学生自己算出结果。

  想一想:如果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算?让学生自己解答。

  通过计算让学生总结出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2

  学生想:要求五年级平均每人做多少个,必须先求出( )和( )

  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让学生总结求较复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

  完成137页的“做一做”

  复习统计表

  出示137页的例题。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看看计算的结果对不对。

  完成138页的“做一做”

  第二课时

  复习统计图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归纳整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加深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初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统计图反映情况较为合适。

  教学过程:

  复习

  回答

  你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出示某电子仪器一厂和二厂在三个方面的统计图。

  回答四个问题

  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和快?

  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综合上面的分析,你认为哪个厂的生产搞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把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概括和总结。

  让学生看书或出示140页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表。

六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在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在超市看见了这样的两瓶果汁饮料,如果是你,你会选购哪瓶呢?为什么?

  2、生生交流昨天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生汇报)。

  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的百分数,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让学生说说每一个百分数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点。

  (3)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2、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师: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一种数比较相似,那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先让学生讨论)

  下面的信息中哪个分数能化成百分数。

  ①六(1)班的同学中,男同学人数占 ;②一支铅笔长 米。

  结论:

  练习: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对不对?为什么?

  3、自学百分数的写法。

  生汇报自学结果,再让学生尝试写百分数,教师示范。

  三、练习

  1、练习十八第3题。

  2、做“做一做”的1、2两题。

  3、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100%是不是最大的百分数?

  4、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我们班所有同学都表现得很好,你能用百分数来表达老师这句话的意思吗?

  5、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发百中( ) 百里挑一( )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熟练掌握解答方法。

  3、学会分析统计表中包括的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编制和检查一个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本节课整理和复习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三项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题关键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统计表包括的内容及数量关系,掌握编制、填充、检查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编制和检查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1、教师提问导入。

  同学们,记忆是智慧之母,你们谁的记忆最好呢?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在小学阶段都学了哪些统计知识?都是在哪册书上学的?

  2、学生汇报。

  在第十册的第一单元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数;

  在第十二册的第四单元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归纳整理。

  (一)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说明:统计知识在生产、工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认真学好统计知识,提高统计能力。

  (二)整理复习求平均数。

  例1。某初级中学七个班的`学生人数如下:

  初中一年级: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级: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级: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学生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独立解答。

  3、教师提问: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必须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数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

  4、启发思考:求平均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先求出一组数的总数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几份。用总数量除以要分的总份数就等于平均数。

  5、练习。

  在一堆小麦中取样五次,每次测得小麦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这五次测得的小麦千粒重平均数是多少?

  6、学生独立解答例2。

  振华小学六年级学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每人做6个。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多少个?

  7、思考:结合两道例题的解答过程,能试着概括出一个关系式吗?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三)整理和复习统计表。

  1、指导看书。

  2、教师提问:统计表中横向有几栏,纵向有几栏,分别表示什么?

  制作一个统计表,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分析统计表中各数据之间的关系,根据已填的数据,把空缺的数据填满。

  4、教师说明:统计表的内容是根据统计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在编制和分析统计表时关键要弄清各栏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5、练习。

  (1)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测验的成绩(单位:次)

  25、33、31、28、13、36、30、29、32、21。

  32、29、25、30、19、27、31、35、26、28。

  根据上面的成绩填写下表,再算出这班女生测验的平均次数。

  参加测验人数:XXX总次数:XXX平均次数:XXX

  (2)下面是育新小学六年级两个班学生上学期体育成绩统计表。

  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②两个班各有多少人?(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

  (四)整理和复习统计图。

  1、指导看书。

  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反映了某市电子仪器一厂、二厂两个方面的情况,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的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你认为哪个厂的生产搞得好?为什么?

  2、比较【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3、练习。下面是某班上学期美术成绩统计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哪些内容?解答求平均数问题和编制统计图表的关键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口述解答求平均数问题的关键和方法。

  2、口述统计表包括的内容,检验统计表的方法。

  3、口述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五、布置作业。

  1、甲乙两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用了4.5小时,返回时因为逆水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2、李小春、王芳、张强三个人的平均体重是43千克。其中李小春重44千克,王芳重40千克,张强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根据下面的统计图,编制成一个统计表。

  4、某地去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教案4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

  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全册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圆柱和圆锥11课时 比例7课时 确定位置4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 30课时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课时

  纳税问题 1课时

  利息问题 1课时

  打折问题 2课时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3课时

  整理与练习 2课时

六年级数学教案5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分数连乘的简单实际问题,拓展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每个条件分别是以谁为单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说说可以列成什么数量关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理解题意。

  83

  这里的9和4分别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分别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三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二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2)画图分析。

  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所做绸花的朵数。

  可以怎样表示二班做的绸花朵数?

  怎样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呢?

  (3)讨论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样算?

  讨论交流,汇报方法。

  2.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作业。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第7题。

  要求四年级去了多少人,先要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五年级去了多少人?怎样算?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完成第8、9题。

  理解题意,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六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2、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分数、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黑板出示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百分数。

  0.12 1.8 5 0.07 0.109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小数。

  106% 0.8% 34% 200%

  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引导讨论。

  师问:你会用百分数表示上面的分数吗?

  (3)师根据学生发言评点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分数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方法二: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2、教学方法一。

  师问:分数可以怎样改写成小数?

  指出:在除不尽的情况下,一般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教学方法二。

  (1)师:有时候,也可以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例如:3/5=60/100=60%

  (2)像这样很容易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哪些?

  (3)这种方法有没有局限性呢?引导学生思考。

  (4)引导归纳: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和局限性,同学们要合理善用。

  4、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再归纳。

  师:根据以上学习,说一说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师:分数化成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

  (1)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先将分数化成父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2)不能的,用除法先将分数改写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3)除不尽时,要保留三位小数;

  (4)百分数化成小数,要注意运用约分和通分。

  2、完成练习十四第16题。

  独立完成、评价。说一说“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四第17题。

  先分别说一说:4/7和9/11改写成百分数的过程,125%和0.6%改写成分数的过程。

  4、完成练习十四第18题。

  提醒学生:能化简的要先化简。

  5、完成练习十四第19、20题。

  指名分别说一说每组中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P15-P18)

  教材分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圆柱、圆锥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观察情境图中的物体,形成直观表象。

  2、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积累感性认识。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4、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5、揭示课题。

  谈话:通常我们先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然后再研究它们的表面积、体积等。随机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分类、举例,使学生对圆柱、圆锥整体上认识,形成初步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由物到形,由生活走向数学,引导学生对照模型想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观察圆柱,发现特征。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探究特征。

  4、研究圆柱的高。

  5、总结圆柱的特征:刚才我们研究圆柱时,由表及里,运用先看,再比一比、量一量、摸一摸等方法,知道圆柱的特征。

  6、研究圆锥的特征。

  7、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整体感知圆柱,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对圆柱的表象的认识;通过举例认识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前面有了对圆柱的特点的学习,圆锥的学习全部放手,让学生不仅受获“渔”,而且要学会运用“渔”进行“捕鱼”,同时,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比较异同。

  让学生对比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一:相同处。它们的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的;都有高。

  预设二:不同处。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2、想象拓展,建立联系。

  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从圆柱的底面开始,把上底面缩小,再缩小,再缩小(手势表示)最后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从这看出,圆柱和圆锥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使学生深化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让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联系,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作铺垫。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下面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1)先指出图形让学生说是什么图形,个别的说说原因。

  (2)上边一行左数第四个、下边一行左数第二个,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既不是圆柱又不是圆锥,进一步明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教师指圆柱上的一条高),猜想一下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剪一下看看是什么图形。

  预设一: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预设二:得到一个正方形。

  引:展开后的这个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指学生多说,并大屏幕展示。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沿着圆锥的顶点和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斜着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先想一下,再指生剪演示。

  拓展作业:如果圆柱也这样斜着剪,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剪剪看。

  3、将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小旗快速旋转。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能形成什么图形?

  (1)教师先让学生想象转动后的图形。

  (2)课件演示旋转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目地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有用”。而第三小题的出现,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了推动作用。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说吗?

  1、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3、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回顾、梳理所学新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

  课件、黑板条。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1.观察生活中的数(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师: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生1:有整数、小数。

  生2:有负数。

  生3:有分数、还有百分数。

  2.理解数的含义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数在信息中的含义吗?

  生1:1722表示词典的页数,是一个整数。

  生2:8848.13m表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一个两位小数。

  师:对!珠穆朗玛峰可是世界第一高峰!接着说说吧!

  生3:-25℃表示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很低,是一个负数。

  师:南极洲处在地球高纬度区,那里常年冰雪,所以是世界最冷的地方。

  生4:3/5表示把我市全年的天数看作5份,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其中的3份。

  师:嗯,你分析的很不错!

  生5:40%表示羊毛含量占围巾成分的40%,60%表示化纤含量占围巾成分的60%,他们都是百分数。

  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衣物上面会注明成分含量,一般都会用百分数表示。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

  生1:还学过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

  生2:还学过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评析】:首先让学生对所学旧知进行一个整体回顾,从而能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由于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让学生在一组生活信息中寻找熟悉的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含义。

  二、复习整理

  师:那这些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复习小学阶段学过的与数有关的基础知识。(揭示课题)

  1.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我们学过的数分类整理一下,想一想怎样整理能既完整又清楚。(同学们在小组内分类整理)

  师:哪位同学把你整理的结果给大伙介绍介绍。(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用黑板条进行分类整理。)

  2.补充(学生相互辨析、评价,共同构建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对于她的整理,你还有什么想法要补充的吗?(师补充板书)

  生1:我知道正数> 0,负数<0。

  生2:我知道0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

  生3:我知道真分数<1,假分数≥1。

  3.沟通

  师:那对于前面所学过的有关数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把它们列举出来。

  ·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整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小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讨论。

  师:都有想法了吧?谁来说说!

  生1:自然数的单位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生2: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生3:小数和分数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位小数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的分数,两位小数可以写成百分之几的分数…。

  师:根据小数和分数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小数就是特殊的分数形式,因此我们学过的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老师调整板书)

  师:那百分数和分数之间又有什么的联系和区别呢?

  生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百分数也叫百分率。

  生2: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个比值。

  师: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表示百分率,也常用来表示商品的折扣。我们来看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姚明本赛季投篮命中率为49%

  ·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了原价的()%。如果这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便宜了()元。

  师:请问什么是命中率?

  生:命中率就是指命中的球占所有投球总数的百分比。

  师:便宜了30元,这30元是怎么得来的?

  生:商品打七折销售,证明便宜了原价的30%,100元的30%就是30元,因此这件商品便宜了30元。

  【评析】: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学生是分段陆续学完的,还比较零散,不够系统,通过整理、比较能沟通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灵活运用。

  4.介绍

  同学们,数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经说过:“数起源于数(sh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有关数的产生的文字介绍。

  【评析】: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的人文背景,了解一些数学文化,知道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三、综合运用

  师:同学们对整数、分数、小数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些练习。

  1.做一做。

  师:我们先翻开数学书第77页,同学们自己完成这一页上面的做一做好吗?

  ( ) ( )

  ( )是正数, ( )是负数,( )是自然数,( )是整数。

  生1:1、2、3、4 )是正数,(-1、-2、-3、-4 )是负数,0、1、2、3、4)是自然数,0、1、2、3、4、-1、-2、-3、-4 )是整数。

  师: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我们再来看这两个点分别是、表示什么数呢?再看数轴。

  生2:左边的是(-1.5), 右边是(1.5)

  师:那么它们又属于什么数呢?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同样,任意一个数也都可以在直线上找到它对应的位置,那你们能在数轴上标出这些数的位置吗?

  2.练习

  师:下面这些数里都有数字2,你们能说说各数中的“2”所表示的含义吗?

  23 0.52 2/3 203.7

  3.数学日记

  师:我这里还带来了一篇小明的数学日记。

  师:这是一篇不完整的日记,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在下面找到合适的数填到括号里。

  师:谁来把完整的日记读给大家听一听?瞧,一篇日记里都包含了不少我们认识的数!

  4.判断

  师:下面小精灵聪聪有一道题要挑战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1)一头野牛重1/4吨,可以写成25%吨。 ( )

  (2)小雨说大于2而小于6的数只有3、4、5。 ( )

  5.讨论

  师:最后还有一道讨论题想请同学们来试一试。

  当a为哪些整数时,可以得到下面的答案?

  (1)在a/3中,当a为()时,a/3可以表示自然数的单位。

  (2)在a/3中,当a为()时,a/3可以表示真分数。

  (3)在a/3中,当a为()时,a/3可以表示假分数。

  【评析】:对书上的练习进行了一些调整和补充,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地拓展与延伸。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数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让你用一个数来表示你今天学习的感受,你想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评析】:把课堂评价融合在所学知识中,让学生既学会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又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含义。(作者: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吕英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教科所 万祥荣)

六年级数学教案9

  复习内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的第1~3题,练习二十1~4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复习重点:熟悉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梯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三)。

  0.1×0.024.2÷0.199×0.35

  12÷0.31.25×0.8×0.50.9÷0.01

  1.5×0.416÷1.63.5+3.5×3

  64.32÷160.05×0.81.23÷3

  0.65×1.028.8÷2.22.4×2.5

  4.2÷3.57.2×0.3+2.8×0.3

  2.87÷0.7(1.5+0.25)×4

  6.4×0.2+3.6×0.2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⑴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经过平移、旋转等方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如图:

  2.生独立做“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中要“÷2”?

  三、课堂练习

  1.“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

  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它的底边和高的关系。当高一定时,底边越长它的面积越大。而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四、作业

  练习二十第2、3、4题。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第10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10

  第3单元分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37页例4及练习八的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难点: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1”。

  ⑴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⑵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3/5;

  ⑶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⑷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2/3。

  2、填空

  ⑴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3,总只数×2/3=();

  ⑵男生人数的2/5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5=();

  ⑶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请写出它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4、请把上题改为一道除法应用题。

  5、自学教材37页的内容。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说一说占体重的4/5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根据题意判断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请结合自己画的线段图分析解答。

  ①4/5是哪个数量的4/5?以哪个数量为标准把它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②哪个数量占体重的4/5?换句话说,体重的4/5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数量关系式表示?

  ③要求这个儿童的体重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A、用方程的方法

  B、还可以用算术方法

  3、比较例1和自学题(小组讨论)

  ①这两道题在结构上的异同点,相同点:题中给出的.数量(),数量间的关系也();不同点: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

  ②这两道题在解法上的异同点,相同点:都要先确定单位“1”;不同点:自学题中的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算;例1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解答。

  ③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A、要认真审题,确定好单位“1”.

  B、分析它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C、正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D、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方法并解答。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完成37页“回顾与反思”。

  2、文字题

  ⑴56米的是多少?

  ⑵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

  3、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4、练习八的1-5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11

  第2课时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地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画平面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二、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五、板书设计: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六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

  2、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从条件或问题入手来分析文字叙述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依题意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哪一步写在前面,哪一步写在后面,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出示下面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各抒已见)

  23-15312+30-1520+103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通过谈话引入新课。(如果老师只给你文字叙述,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自主探索方法

  1、学习例3,出示题目:350减去80与3的积,差是多少?

  (1)让学生独立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2)组织研讨,交流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提出不同想法。

  (3)小组汇报,进行总结。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时,其他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从问题入手分析,最后要求的是差,首先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所以先算出803。

  ○2从条件入手分析,350减去的是80与3的积,所以先算803。

  ......

  教师根据小组间讨论的情况,进行小结。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

  教师:如果我们将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3,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弄清方法。观察例题和改编后的题目,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三、反馈练习,掌握方法

  1、从练习二十一中选两道题目独立完成,并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2、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解文字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被减数-减数=差被乘数乘数=积

  350-803(350-80)3

  =350-240=2703

  =110=810

六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复习与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会用简便灵活的方法计算因数中有0的乘法。

  2、通过对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只红绿灯,题卡两张。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与整理

  1、激趣:今天圣诞老人给聪明的小朋友带来些礼物,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圣诞袜)不要小看这只圣诞袜,里面还藏着不少秘密呢!

  ①课件显示:712×8 , 3500×2 , 1405×7 , 458×8 ,623×0 , 1560×5 ,323×3, 20xx×1

  ②四人小组讨论该可以怎样分类.并请记录员在各自的题卡上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③指明说说你是按什么方法来分的。(按照学生不同的回答,课件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进位和不进位、口算和笔算、第一个因数是几位数、积的位数、因数中有没有0或按照0的个数来分等等,媒体做相应的显示。

  【设计意图】新世纪的人才主要特征是具有创新精神,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把算式来分类,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也把本单元的知识点大概进行了概括,为第二步重点分析打下铺垫。

  2、重点分析:

  (1)按照计算时进位和不进位;

  不进位: 623×0 ,323×3,20xx×1

  进位: 3500×2 , 1405×7 , 458×8, 1560×5, 712×4

  不进位的乘法我们通常可以怎么算?(口算)你能说出得数吗?

  进位乘法有几种类型?(一次进位、隔次进位、连续进位)判断以上题中的各属于哪种类型,并说说分别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复习口算和笔算)

  一次进位中的哪些题目是(712×4、3500×2)可以口算,并让学生说说3500×2你是怎样算的

  计算隔次进位1405×7,说说哪几位进位,该注意些什么问题?(生板书)

  计算连续进位:458×8,说说在笔算连续进位的时候,该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按照因数中有没有0来分,(0的位置,0的个数)

  因数中没有0: 712×4,458×8 , 323×3,

  因数中有0: 1405×7 , 623×0 , 3500×2 , 1560×5 , 20xx×1

  因数中没有0和有0的算式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因数中有0的算式有什么特征呢!(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或第二个因数是0的乘法算式,找出各自的算式,)

  师:观察因数中有0的在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不用算就知道结果?为什么?(小结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还得原数。)

  问:笔算时哪些题有简便算法?1 560×5猜猜积的末尾有几个0,估计积是几位数?计算后验证估算结果。

  小结法则:一个数乘一位数,遇到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 )。

  (3): 按口算和笔算;

  ①口算:1000×8 , 623×0 , 3500×2 , 323×3, 20xx×1

  笔算: 1405×7 ,458×8 ,560×5 ,

  上述两类的题组中,哪些题你能很快说出他们的得数。

  ②说说这类型的题目为什么能口算?

  (1、 不进位乘法,你能找不出来吗?

  (2、 整十数、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3、 任何一个数乘0或乘1。

  ③小结:在今后的计算中,像这类型的题目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的,我们就用口算,(板书:口算)而右边这类题口算比较困难,我们就用笔算。(板书:笔算)

  ④复习笔算

  说说笔算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要在整理上下功夫,通过3部分的整理,帮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串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每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

  二、揭题小结与质疑

  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复习与整理》,(揭题)再次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大概可以分成了4种类型:进位和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按照第一个因数是几位数来分、按照因数中有没有0来分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有板有眼的总结,再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整理的把握从而达到整理和复习的预期效果。

  三、综合练习:

  圣诞老人为了表扬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所以他要带我们去一个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的地方:课件出示肯得基。

  今天肯得基的主人奇奇想邀请小朋友去做客,也欢迎大家一起来管理这家餐厅。大家愿意吗?

  1、当服务员,介绍餐厅卖什么

  “谁愿意当这家餐厅的服务员,向大家介绍本餐厅都卖些什么?”

  汉 堡 一份10元 香辣鸡翅 一份7元

  玉米棒 每份3元 可 乐 一杯5元

  薯条 一包6元, 芙蓉鲜蔬汤 每份3元

  冰淇淋 一个2元 鸡米花 每份8元

  无骨鸡柳 每份7元 土豆泥 每份3元

  2、配套餐,算算要花多少钱

  每个同学一份一份买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决定来为自己配一份套餐,看谁配的最合理,

  ①四人小组讨论,商议配餐方案,选4样食品;再算算你们组该付多少钱呢?

  ②全班交流,老师对各方案进行点评。(多组讲评并用红绿灯来表示对错)

  3、要是丁丁一家6口人想要购买2号套餐,爸爸带了200元够不够呢?实际该付多少钱呢?

  4、镇海KFC星期天1小时平均营业额是3609元,请你当经理算算4小时营业额是多少?

  【设计意图】以“肯得基”为主题的数学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了人人都能参与的教育环境,孩子们以虚拟的服务员、顾客、经理等身份,去思考、交往和创造,成为角色丰富的真实的主体。

六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过程设计

  出示图(课件)

  (一)复习导入

  (课件最好能做到两个人以同一速度跑)

  两名运动员分别沿着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和直径为100米的圆的路线骑车比赛。问:

  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沿着正方形的什么跑?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4a

  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4、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是沿着圆的什么跑?

  质疑: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00米,圆的直径是100米,两名运动员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谁先回到原出发的一点呢?

  这只是一种猜测,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新的知识。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圆的周长)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1)学生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指名到讲台上摸一摸,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创设情景,引发求知欲。

  (1)我们想知道你课本的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出课桌的长和宽。

  (2)圆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方便吗?为什么?

  生:不方便,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是曲线围成的。

  (3)用什么办法化曲为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呢?

  学生讨论。谁来说一说?

  ①用围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围)

  问:要注意什么?

  ②用滚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滚)

  师: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吗?

  师:当我们要测量较大的圆的周长的时候,这两种方法就变得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3、找关系,推导公式,探求新知(重点和难点)。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呢?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问:①哪个圆的直径长,哪个圆的直径短?拉开周长,你发现了什么?②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与直径有关。)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2)是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那样存在着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呢?同学们今天也当一次数学家,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规律,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拿出你们的学具圆,汇报一下,直径分别是几厘米?(1厘米、3厘米、10厘米。)

  ②同学们动手利用手中学具用围或滚的方法量一量圆的周长,并算一算,找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四人小组合作测量,看哪一组量得准,算得快。结果填在表格中。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

  3

  10

  把其中一组的结果在实物投影仪中展示。

  ③电脑演示上面滚的方法,测量直径是1、3、10厘米的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为什么我们算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的测量有误差。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这个固定不变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师: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这个问题了。你知道最早发现圆周率的是谁吗?

  课件放录音:大约20xx年前,我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大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果比国外数学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身为中国人,应为之自豪。

  板书:3.1415926~3.1415927之间

  后来人们发现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板书:无限不循环

  在计算时,只取它的近似值,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即π≈3.14。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已知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问: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同位自学课本P100页例1。

  指名板演,并说说思路。

  三、巩固发展。

  1、计算复习准备中的骑车比赛一题。回答谁先返回原点。

  2.老师用绳甩小球。算一算小球转动的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了?(绳长5分米)学生算一算。

  3、填空题。(课件演示)

  (1)一张直径为8分米的圆桌面,要在桌面的周围镶上金属边,共要金属边(25.12)分米。

  (2)一个钟的分针长1.5分米,这根分针的尖端移动一周长(9.42)分米。

  (3)圆的周长总是他的直径的(π)倍。

  (4)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4、看谁最聪明。(课件)

  让学生计算出这个圆的周长,然后课件把这个圆变成一个半圆,让学生思考:这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半圆的课件最好先闪烁半圆的曲线部分,再闪烁直径,这为了突出半圆的周长是由半圆的曲线和直径组成的)

  四、总结。(课件)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六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38页练习六第10-15题。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二、基本练习

  1.计算。

  15/16 ×20/21 ×1/5 9/10 ×2/3 ×5/6 5/33 ×22×1/2 3/16 ×3/4 ×8/27

  2、一台织布机平均每小时织布1/100千米,某织布厂有800台这样的织布机,1分钟能织布多少千米?

  3、一筐苹果,第一次卖掉一半,第二次卖掉的是第一次的一半,剩下的'苹果是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

  4、一个长方形正好可以平均分割成六个边长是3/4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三、重点练习

  1、练习六第10题。

  引导学生复习方法之后,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2、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观察每组数的结果的什么特点。

  概括: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

  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3、练习六第12、13题。

  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14、15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的数学教案09-29

六年级课堂数学教案01-25

关于六年级的数学教案01-25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9-17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01-08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01-08

六年级数学教案12-18

六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2-02

六年级数学教案04-08

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