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时间:2024-04-03 07:17:0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2

  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2及61页做一做,练习十四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和摆花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和摆花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一说除法的两种含义:

  师: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为一份来分,求能分成多少份,都可以用( )计算。

  生:用除法计算。

  2. 圈一圈,填一填: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法填出相应的算式。

  (1)有11根筷子,2根一双,一共有几双,还剩几根?

  (2)有15个▲,每4个一份,可分几份,还剩几个?

  师引入:两题都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那么余数和除数究竟有着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板书课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通过复习除法的意义,并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手圈一圈填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商、余数,为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做好铺垫。)

  二.动手实践,观察对比,初步感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发现规律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1)(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1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如果有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动手实践。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8根□ □8÷4=2(个)( )根

  2.汇报交流。

  (1)交流展示(9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谁先来试试?)

  小棒根数 摆的结果 算式

  8根 □□ 8÷4=2(个)

  9根 □□│ 9÷4=2(个)……1(根)

  10根 □□││ 10÷4=2(个)……2(根)

  11根 □□│││ 11÷4=2(个)……3(根)

  12根 □□□ 12÷4=3(个)

  (2)猜想:好了,同学们,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的结果吗?

  13根 □□□│ 13÷4=3(个)……1(根)

  14根 □□□││ 14÷4=3(个)……2(根)

  15根 □□□│││ 15÷4=3(个)……3(根)

  16根 □□□□ 16÷4=4(个)

  3.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16根能剩4根吗? □□□□ 16÷4=4(个)

  17根能剩5根吗? □□□□│ 17÷4=4(个)……1(根)

  师小结:除数是4时,余数总是1、2、3,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3。

  (4)归纳小结:余数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三.观察对比,深化感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规律

  1.课件出示:每5盆花摆一组, 可以摆几组?多几盆?让学生观察算式中除数和余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1)15盆花: 1 5 ÷ 5 = 3(组)

  (2)16盆花: 1 6 ÷ 5 = 3(组)…… 1 (盆)

  (3)17盆花: 1 7 ÷ 5 = 3(组)…… 2 (盆)

  (4)18盆花: 1 8 ÷ 5 = 3(组)…… 3 (盆)

  (5)19盆花: 1 9 ÷ 5 = 3(组)…… 4 (盆)

  (6)20盆花: 2 0 ÷ 5 = 3(组)

  (7)21盆花: 2 1 ÷ 5 = 4(组) …… 1 (盆)

  (8)22盆花: 2 2 ÷ 5 = 4(组)…… 2 (盆)

  (9)23盆花: 2 3 ÷ 5 = 4(组) …… 3(盆)

  (10)24盆花: 2 4 ÷ 5 = 4(组) …… 4(盆)

  (11)25盆花: 2 5 ÷ 5 = 5(组)

  ……

  2.师问:上面的算式中,当除数是5时,余数总是( ) ,最小的余数是( ),最大的余数是( )。

  3.师小结:当除数是4时,余数总是1、2、3,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3;当除数是5时,余数总是1、2、3、4 ,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4 ,说明余数<除数。因此,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师板书:余数<除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谈学习体会,师总结。)

  五、坡度练习,升化提高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非常高兴,小精灵更高兴,它想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游乐园。师出示课件:

  第一关:找余数

  (一)我会填:

  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一定比( )小。

  2、 ÷9=6……( )

  余数可以是( )。

  3、一个数除以7,余数可以是( ),那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二)我会选:

  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如果除数是9,余数是( )。

  A 大于9 B 小于9 C 等于9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那么它的余数不可能是( )。

  A 、5 B、6 C、7

  (三)猜一猜:

  1、当除数是5时,余数可能是( )

  2、当除数是8时,余数可能是( )

  3、当除数是12时,余数可能是( )

  第二关:找除数

  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一定比( )大。

  2、在算式☆÷( )=〇……5中,除数可能是( )。

  A 3 B 8 C 4 D 5

  3、在算式☆÷( )=〇……7中,除数可能是( )。

  A 4 B 6 C 5 D 9

  第三关:拓展提高

  1.练习十四第1题。

  2.想一想:用一些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3.举一反三:如果摆三角形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摆正方形、六边形呢?

  4.猜一猜

  小红说:( )÷( )=( )个……5根,猜猜我摆的是什么图形? ( )

  小明说:我的算式余数是3,猜猜我摆的可能是什么图形?可能是( ),也可能是( ),还可能是( )。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 < 除数)

  8根 □□ 8÷4=2(个)

  9根 □□│ 9÷4=2(个)……1(根)

  10根 □□││ 10÷4=2(个)……2(根)

  11根 □□│││ 11÷4=2(个)……3(根)

  12根 □□□ 12÷4=3(个)

  13根 □□□│ 13÷4=3(个)……1(根)

  14根 □□□││ 14÷4=3(个)……2(根)

  15根 □□□│││ 15÷4=3(个)……3(根)

  16根 □□□□ 16÷4=4(个)

  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围绕教学目标,本人认为达到了教学要求,教学效果不错,但也在教学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反思如下。

  1.目标定位是让学生直观认识余数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新课引入设计了复习除法的两种意义和圈一圈,填一填的练习两个活动,是为了顺利引入新课并激发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3.重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余数的意义和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其它活动和练习都是围绕这两个内容展开。

  4.引导学生全面经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加强直观教学,用小棒摆正方形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余数的产生,学生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了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

  5.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

  (1)填空、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开发的练习都在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以及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2)用猜一猜的形式摆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下的小棒根数来确定余数,以及根据余数来猜所摆的图形确定除数,进一步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强化有余数除法知识的运用价值,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3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4,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难点: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具准备】

  教材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 )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课探究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材第13页的例4。

  教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1)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3)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4)教学12÷4=3这个除法算式,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出示:15÷3=5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放在2个框里面。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5,及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材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课探究

  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题5。

  (1)师引导学生理解“每4个放一盘”,说明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总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2份。)

  3.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说一说每个算式怎么读,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出发吗?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灯泡一共有12个,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让学生把没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

  灯泡一共有12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每几个一份?除数应该写几?(每2个一份,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商应该写几?(12÷2=6)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并说明每个算式中,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除数,哪一个是商,以及算式中每一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第四单元除法的教案02-07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3-17

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03-31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5篇03-17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5篇)03-17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01-20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1-1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01-14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