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21 13:07:1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1)、(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让学生观察(3),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

  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3x-4

  (1)解两边都加上5,x,x=7+5即x=12

  (2)两边都减去3x,x=3x-4-3x即x=-4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现了这些方程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就是说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

  例2.解下列方程

  (1)-5x=2 (2) x=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

  练习:

  课本第6页练习1、2、3。

  练习中的第3题,即第2页中的方程①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他们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由他们自己得出采用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历的转化思想,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7页,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1.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

  五、作业

  教科书第7—8页习题6.2.1第1、2、3。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过程:

  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

  (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

  (1)按底面

  (2)按侧面

  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3、议一议:

  投影P3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分组讨论: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5、小结:

  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6、作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七(5)班共有50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在近日的学习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习。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6、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进步。

  9、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情境创设)

  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其优美的结构值得我们鉴赏,其奇妙的性质等着我们去探究。请听来自世界图形的对话吧。

  设计:(1)卡通A(代表平面图形):“我是平面图形,是大家的老朋友,我家的家庭成员一定比你家多。”

  (2)卡通B(代表立体图形):“我是立体图形,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知道的并不一定比你少。”

  教师(问):卡通A、B身体各部分是什么图形?

  通过卡通A、B 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派代表指着屏幕上图形说明自己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激起他们的兴趣。培养集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教师(导语):看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图形,不知你们能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请看来自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音乐响起,屏幕播放录象。

  二、议一议(课堂讨论)

  问题1:你发现录象中的这些物体与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你能找出与这些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

  组织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观念,其他小组积极点评,补充,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球、棱锥。

  问题2:比较这些立体图形,看看相互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电脑演示:(1)球体 (2)圆柱 (3)圆锥

  并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分类:球体、柱体、椎体。

  电脑演示:由圆柱变成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问题3 以三棱柱为例,说出一个棱柱的棱数与底面的边数,侧面的平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诱导学生思考:当棱柱的棱柱的棱数越来越多时,棱柱就越来越趋向于什么立体图形?

  (用类似的方法),电脑演示:将圆锥演变成棱椎(三棱锥、四棱锥、五棱椎┉),再由棱锥演变成圆锥。

  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的的认知思想,了解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对比,确立分类思想。并用类比的方法,自主的讨论、归纳,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三、练一练(评价)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1、发给学生一些图片或实物,说说手中的图形,是什么立体图形?没有发到的学生,举出立体图形的实例。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发言,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学生很容易解决,相互交流,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电脑演示:

  如下图,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由平面图形动成立体图形,由静态到动态,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奇妙无穷,更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做一做(实践)

  1、用牙签和橡皮泥制作球体和一些柱体和锥体,看哪些同学做得比较标准。

  2、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纸片,试将它折成一个正四面体。

  五、试一试(探索)

  课前,发给学生阅读材料《晶体--自然界的多面体》,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什么是正多面体,正多面体是柏拉图约在公元400年独立发现的,在这之前,埃及人已经用于建筑(埃及金字塔),以此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师出示实物模型: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1、以正四面体为例,说出它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

  2、再让学生观察、讨论其它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将结果记入书上的P128的表格。引导学生发现结论。

  3、(延伸):若随意做一个多面体,看看是否还是那个结果。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师生可以共同参与,适当点拨,归纳出欧拉公式,并介绍欧拉这个人,进行科学探索精神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探讨,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的`师生关系。

  六、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1、用六根火柴:①最多可以拼出几个边长相等的三角形?②最多可以拼出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几个?

  2、针对我校电脑室对全体学生开放的优势,教师告诉学生网址,让学生从网上学习正多面体的制作。

  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根据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6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7

七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模板01-08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10-0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1-16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1-16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篇)02-15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篇02-15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