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5 07:48:2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教科书P96-97页的内容,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 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了解一些数量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读中感悟 :

  (1)出示:到20xx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776 万册。

  到20xx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 有14398万公顷。

  (2)学生读一读, 师:画线的四个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样?

  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 。

  像2709和1999 表示准确的数量 准确数

  像43776万和14398万表示大约的数,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而只是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生活中再认识

  师: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 见过或听过?(或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数,请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和同桌说说这些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回忆,交流 。

  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 时,就用近似数 。

  3、读数,判断近似数

  过度: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组数据,你能读出这些数,说说哪些是近似数吗?

  出示信息,要求读出,并说明哪些是近似数(或用想想做做 第1题)

  ①《中国昆虫名录》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20069种。

  ②20xx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万到 600万种。

  ③江阴市实验小学共有学生4502人。

  ④20xx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苏州东方水城7天来共接待境内外游 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6亿元。

  指名读题 组织交流

  二、探索求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

  下面是某市20xx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总计(人) 男性(人) 女性(人)

  970889 484204 486685

  先把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分级,它们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吗?

  2、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

  (板书:四舍五入法)

  什么叫四舍五入法呢?请你自学书P96页下方的一段话。

  交流,老师解释。

  例如 48 4204 通过分级,我们知道大约有四十几万,然后看万位后一位,千位上是4,比5小,四舍去,所以

  (板书 480000

  48万)

  同样,486685怎样取近似数? 学生说,老师板书。

  970889呢? 自己坐在作业本上。注意格式。

  3、以万或亿作单位

  (1)对着前面判断的信息,提问这些近似数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万或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有什么好处?

  以万或亿作单位的由于实际的需要、为了读写方便

  (2) 出示:283000 1970000000它们选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集体讲评,说思考过程 。

  (3)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得出:相同方法相同四舍五入,不同前者用0占位,后者省略尾数后用万或亿作 单位 。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97页的想想做做,师指名回答,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收集一些近似数,在班级里交流

  六、作业设计:

  1、省略下面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再写出近似数。

  705 385 1994 3208 9775

  2、用亿、作单位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8340000000 20680000000 980000000

  七、课堂作业

  完成相应的《三级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按照“图形间的规律—数字间的规律—数组中的规律—找规律解决问题”这一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在细节上又注意以下几点:

  1.知识点、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掌握。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层次清晰,难易适度。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找规律的相关知识。(板书:找规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找规律的知识呢?

  (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找规律相关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为下面的'复习作铺垫。

  ⊙复习整理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两方面的知识。

  1.复习图形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2)提问:这组图形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你能继续画下去吗?

  预设

  生1:这组图形是按照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生2:如果要继续画下去,应该接着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再画出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

  (3)如果只出示

  这一组图形,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排列规律吗?(引导学生说出不能找出规律,只有三组以上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才能确定排列规律)

  (4)提问:如果用数字表示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该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完成)

  (5)巩固练习。

  □△△△□△△△□△△△ ____ ____ ____ ____

  (6)教师小结。

  图形、数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颜色、形状及其他形式为一组重复排列,就称之为有规律的排列。

  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数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3 6 9 12 15 ____ ____

  (2)仔细观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所给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加3得到的)

  (3)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4)教师说明:这组数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一列数叫等差数列。

  提问:你能根据等差数列的特征,自己写出这样排列的一组数吗?

  (引导学生自己写出一组等差数列,并说明自己写出的数列的排列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材简析]

  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在前面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生学习,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既要处理好一图两式与一图四式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使学生比较自然地理解一幅图所列的四道算式,又要引导学生联系一幅图的图意,把列出的四道算式对照起来看,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从一道算式推出相应的另一道算式的结果。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内容较多,在练习过程中要多创设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对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要让学生说说图意,感受生活的情境,并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境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

  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

  (板书:5+3=□,3+5=□)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

  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2)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板书:8-3=□)怎样想8减3等于几

  (3)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8-5=□)怎样想8减5等于几

  [评: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教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计算得数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评:从一图两式自然地过渡到一图四式,让学生体会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四道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4 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游戏巩固

  游戏一:帮帮小河马

  出示□+□=8,说明:小河马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你能帮帮小河马吗

  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相互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如回答对,其余学生发嘭、啪声;如答错,则发嗤声

  [评: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持久性较差的特点,教师创设了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

  3 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4 想想做做第6题

  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评: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了不同学生需要,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总评]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实现了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在练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了多种练习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数学活动过程。设计开放题,培养了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比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具准备:

  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

  教学过程:

  一、 沟通点、线、面、体之间关系

  1、 多媒体出示:带着问题欣赏奥运会场景,

  问题:20xx、8、8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当天晚上8:08的开幕式,看了吗?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开幕式好吗?这些图中有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些点线面体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第一个任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开幕式的镜头入手,很自然的把点线面体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就存在于身边。)

  2、点动成线

  我们看看燃放烟花的图片,烟花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看到烟花是很多点运动形成,成了一条条的线)。

  看过流星吗?流星划过星空会形成什么?(演示多媒体)

  同学们还可以自己举个象这样的例子吗?(风扇转动,风扇上的一点快速转动成一条曲线;车轮上的蝴蝶结经过转动后成一条曲线;射击时子弹的运动轨迹)

  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说明了什么?(点快速运动可以形成了一条曲线或者直线)。

  3、线动成面(演示多媒体)

  奥运会期间,中国迎来了很多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这么多人他们只能分住在不同的酒店、宾馆。而各个比赛地点离住所较远,他们要从住所到各个比赛地点,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车)

  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的雨刷,雨刷可以看成一条什么?(线段)现在让我们来观察雨刷擦玻璃的过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雨刷擦过的面是个扇形,雨刷经过旋转会形成一个平面),

  偏平的油漆刷子,刷子涂过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可以自己在举个例子吗?(线编织而成布;卷轴展开时)刚才举的例子都说明了什么?经论:线经过运动会得到一个平面。

  4、 面动成体(演示多媒体)

  比赛完了,运动员们回到酒店,他们开门了,你们看酒店的旋转门,观察这个旋转门,你们想象得出这个门经过旋转后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吗?

  拿出制作的小旗,有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这些都是平面图形,先来看长方形,猜猜它转动后成什么图形,(圆柱)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向一个方向旋转,转动小旗。你发现了什么?绕哪里旋转?(长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旋转形成圆柱)。

  想象一下,下面的两个图形,绕轴旋转,会形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刚才我们把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圆小旗,经过旋转分别成了什么立体图形? (圆锥、圆柱、球体,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是如何得到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5、 总结

  能用自己话总结一下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吗?(板书:点———线———面———体)

  (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圆柱形的压路机经过旋转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的面,长方形的面经过折可以得到一条线段,那如何做可以得到一个点呢?点是构成线的基本要素,线是构成面的基本要素,面是构成体的基本要素,这里点是最基本的要素。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使学生在动态中充分感悟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模型

  颗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体,在这些立体图形中,长方体、正方体我们已经研究过它们的特征、还学过表面积和体积。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师板书课题。)

  1、圆柱的认识。

  ①把你们准备的圆柱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圆柱到底有哪些特征。

  ②师将圆柱体透视图贴于黑板。

  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征?先独立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④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圆柱体的特征,并在圆柱透视图旁板书。

  2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2个圆

  1个侧面,是曲面,展开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无数条高

  (在教学侧面展开图时,师让学生用剪刀将圆柱形纸筒剪开,体会沿高剪,展开后是长方形,斜着沿直线剪,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

  (在教学圆柱的高时,先拿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体,让学生描述什么是圆柱的高,有几条高?体会圆柱有无数条高及为什么圆柱有无数条高,再让学生指出透视图上圆柱的高)

  ⑤学生边总结圆柱的特征,师边演示课件,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圆柱、圆台、圆锥的过渡与比较。

  师课件出示圆柱透视图,演示上底面逐渐缩小,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现在还是不是圆柱?为什么? 师告诉学生这样的形体叫做圆台。

  课件演示上底面继续缩小,变成一个点,它叫什么?

  3、认识圆锥。

  ① 能不能和圆柱对比着研究一下,圆锥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② 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有序归纳,并在圆锥透视图旁板书。

  1个顶点

  1个底面,是个圆

  1个侧面,展开是扇形

  1条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有几条高?先让学生尝试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再让学生尝试在透视图上画出圆锥的高)

  ③学生总结圆锥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4、圆柱与圆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

  不同点: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形。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根据你的理解,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圆柱有无数条高,而圆锥只有1条高?

  (设计意图: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之前,我就先让学生制作圆柱和圆锥,所以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生已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不必教师的讲解,就可以自己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三、练习应用

  1、下面哪些形体是圆柱体?

  2、想一想,连一连。(课本第四面第四题)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是圆锥体积的2倍,立即引起其他同学的反对:“是3倍”。师: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还是3倍?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继续研究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轴对称、平移?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汇报。

  二、欣赏图案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想你们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2、图案欣赏。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案。

  3、说一说。

  师:上面这几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得到的?

  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4、想一想。

  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这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同桌交流汇报。请你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

  设计图案图案前,让学生说说要注意哪些?

  三、设计图案

  1、利用轴对称、平移设计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3、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

  四、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3、4题。 五、课堂总结:轴对称和平移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工艺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轴对称与平移

  学生设计作品展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课后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示和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考虑、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身缺陷,扬长避短,不时改进教学。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课后反思的几点做法。

  一、公开课教案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学设计时,要预测同学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同学不容易理解,根据同学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身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战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公开课教案。

  在设计新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身所教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战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同学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公开课教案时,为加深同学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同学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同学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同学在操作实验中自身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课后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缺乏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时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和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战略,只有这样,才干更好地掌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同学为中心,培养同学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时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同学的发展需要。

  在同学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和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同学克服思维障碍,当同学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和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置发生的意外,使同学和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同学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同学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假如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和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同学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同学表示、教学的胜利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胜利和缺乏之处,研究发生缺乏的原因,考虑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思教学胜利之处

  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和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发生的灵感,与同学发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再完美的公开课教案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置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同学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

  3. 反思同学的反馈

  同学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同学为中心进行的,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同学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和同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弥补,特别是在课堂上同学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时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身生长与进步,使自身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3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