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8 09:48:3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简单的小数的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探索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教学重点:

  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

  学生在学习“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算理,这为学习该内容奠定了基础.但小数乘小数,学生也能理解其算理,但计算出结果后,小数点的位数应放在哪个位置上合适,是学生常拿不准的问题,也是该课应该重点关注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

  0.86×10

  3.5÷100

  你会计算上面的算式吗?能说说理由吗?

  2、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的乘法.学生回顾知识后回答.

  0.86×10就是把0.8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5÷100就是把3.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复习激活原有认知,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由已知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以上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吗?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你能告诉我求面积需要注意什么吗?

  请分别求出图中各部分的`面积.

  2、汇报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30×20=600

  3×2=6

  0.3×0.2=0.06

  师生总结积和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观察思考后回答: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

  中心花坛长3米,宽2米

  广场上的地砖长0.3米,宽0.2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顾反思.

  学生独立计算.

  首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同学分享.

  观察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厘清小数乘小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小数乘法.

  三、课末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总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巩固教学重点.

  板书设计:

  街心广场

  30×20=600

  3×2=6

  0.3×0.2=0.06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数扩大1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另一个数也扩大1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积就扩大10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0)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练一练的第1————4题

  选做:练一练的第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3÷2==1?????长是宽的1倍

  2÷3=????????宽是长的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路程和时间比较.)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教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回答后板书.

  再看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比的方法.)几个数的比?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2=3÷2=1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7、例8、练一练,练习九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2、使学生在探索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假分数,谁来说说什么是假分数?(板书:假分数)你能举例说一些假分数吗?学生举出的例子老师分两栏板书,左边一栏写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右边一栏写能化成带分数的假分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然后指左边一栏,你能将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吗?小组里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2)交流汇报方法: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分母4/4=4÷4=110/5=10÷5=228/7=28÷7=4

  B.根据分数的意义:4/4就是4个1/4,4个1/4是1;10/5是10个1/5,5个1/5是1,10个1/5是2。

  C.还可以画图看一看。

  哪种方法转化更简便?(分子÷分母)

  (3)观察一下,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

  完成练习九的第一题。

  (4)那么:4/3、7/3、11/8能化成整数吗?为什么?(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6)带分数的意义。

  出示数轴。

  你能在数轴上找到4/3这个点吗?

  (4/3是4个1/3,从0开始数出4个1/3。)

  (3个1/3是1,在1后面再数1个1/3就是4/3。)

  指出: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如4/3就是3/3和1/3合成的数,1/3,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说说5/3是几和几分之几合成的数?读作什么?数轴上的点在哪里?

  2、教学例8。

  (1)出示例8。

  (2)怎样把11/4化成带分数呢?

  尝试练习,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方法:

  (可以画图;)

  (11/4有11个1/4,8个1/4是2,3个1/4是3/4,11/4是23/4)

  (11/4=11÷4=23/4)

  (4)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化成带分数快速一些呢?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就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

  11/4=11÷4(=2……3)=23/4(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

  说说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练习。

  汇报方法,说说是怎么想的?

  哪些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哪些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独立完成练习,汇报方法,集体核对。

  2、完成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

  尝试练习,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改写?

  如果看图,你能直接用带分数表示吗?你是怎样看的?

  3、完成第4题。

  关键要看清什么?(把“1”平均分成了几份)

  怎样找比较快?说说你的方法。

  4、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填空。

  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时,怎样化?(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5、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

  汇报方法,说说想法。

  还有其它的比较方法吗?哪一种方法比较快?

  四、课堂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8/11能化成带分数吗?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实物图抽象填未知加数算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师导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扑克牌吗?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小小的扑克牌游戏,你们有兴趣吗?

  2、(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3、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4、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5、再猜:如果两张牌合起来是8,其中一张是7,另一张是几?如果其中一张是2,合起来是10,另一张是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圆珠笔图

  ①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③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生试读,师示范读,生再次跟读。()就用来表示不知道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小括号里的数。

  ④谁能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同桌先交流,再汇报。

  ⑤生汇报后师出示答案。

  2、教学书P70小旗图。

  ①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P70的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几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4=7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2、小结: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三、课间游戏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

  我们拍:

  四、实践运用

  1、P70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5=9。先观察,再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说一说想的过程。

  2、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点子图和算式5()=8,师:请小朋友把点子图和算式合起来看看,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应该再画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为()2=7

  3、填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后校对。

  2()=8()6=9()1=7

  1()=9()5=72()=8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游戏;

  有几朵美丽的花,可惜每一朵花都少了一片叶子。请小朋友们给每一朵,再先一片叶子,使每片叶子上的数加起来等于花心上的数。(学生活动)

  957810

  41421

  6、9、4、5、3、2

  教材分析:填未知数这一内容,是在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一节的,在这一节里,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是重点,而填未知加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已初步建立10以内数的数感,对10以内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填未知加数这一内容,从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说,与10以内的减法一样,属于同等难度的;但是,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这一内容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又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对这一内容的编排,教材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用实物图或点子图的方式,二是用算式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表现为A()=B的呈现形式,这容易使学生得到不完全的认识。所以我在教学的练习题中又增加了()A=B的形式。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对填未知数这一学习内容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加法交换律的知识也作恰当的渗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4、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一对好姐弟,他俩既活泼又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一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妈妈说:“孩子们歇会儿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切西瓜的过程吧,如果把这个圆看成一个西瓜,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俩高兴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块,姐姐吃了其中1块,那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一个西瓜被分成了8块,弟弟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个西瓜到弟弟的头像,再分出一个西瓜到姐姐的头像上。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最好不说“取”

  (1/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来表示)

  师:那根据刚才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剩下的西瓜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谁吃的多?多多少?)用纸蒙住,学生说一个,取一个。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咱们就先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PPT,板书课题:吃西瓜)

  二、解决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先来看看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PPT展示)你会列算式吗?

  (2/8+1/8,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请你观察这两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加数的分母都是8)

  师:对,我们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板书)今天咱们就先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那你能试着说说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吗?

  生:````````````````````

  师:那看来大家的意见都等于3/8,那这个结果究竟对不对呢?我们想个办法,你能用图形来说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师给同桌两人提供了一张被平均分成8份的圆纸片,同桌进行角色分工,一个当弟弟,一个当姐姐,用斜线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据你们涂的这张纸片和你的同桌说说2/8+1 /8到底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活动并交流

  师:完成的同学马上坐正,那我们刚才通过验证,你是不是认为2/8+1/8等于3/8?

  谁愿意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假设:请两组来说

  师:你们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们是数出来的

  师:你能给大家数数看吗?

  生数

  师:那你数的这一份是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生:1/8

  师:那两块呢?

  生:2个1/8

  师:我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几个1/8呢?

  生:3个1/8

  师:那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们的过程,那就是: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就是3/8。

  师:哪一组再拿着你们的作品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说的真好,同桌再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全班一起来说说

  课件边展示请学生边叙述过程

  师: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的过程(电脑演示)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个1/8,1份是姐姐吃的1个1/8,合起来就是3个1/8,也就是3/8)

  师:结果就是3/8,(板书)

  师: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做答(板书)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说说为什么等于6/7呢?(2个1/7加4个1/7等于6个1/7)阐述算理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就不信考不到你们,请你口答1/9+5/9等于?2/4+1/4

  学生口答

  师:这么能干啊?你们是怎么算的,怎么会这么快呢?

  (分母不变,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哦~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看看,分母不变,分子加在一起。(板书)

  师:说的真好,那谁来归纳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到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板书计算过程。

  师:注意加号,等号,分数线要对齐,这样才好看。

  师:知道了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我们再来解决一道问题?

  师:一张长方形纸,做小旗用取3/5,做纸花用去2/5,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你自己的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3/5+2/5=5/5

  师: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也等于1

  师:为什么呢?

  (因为5/5的意思也就是整体1)

  师:解决了吃西瓜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心里怎么样,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样甜,那我们解决下面的问题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三、解决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我们现在来看第2个问题: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求一个数比另外一个数多多少,应该用减法)

  师:那再请你观察这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数)

  师:那我们今天还要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板书)

  师:关于这个算式,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个园片帮助你,想想2/8-1/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一生板演。

  请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跟黑板上一样的同学请举手,那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PPT)请一生说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个1/8,姐姐吃了1块,表示1个1/8,从2个1/8里去掉1个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

  师:谁再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2个1/8减去1个1/8还剩1个1/8,就是1/8)

  师:2/8-1/8你会算了,那4/7-2/7你会算吗?

  师出题学生口答

  师:那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减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减。那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全班说。

  四、解决1-几分之一的减法

  师:那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3/8,这时候小熊说了:我们不要吃了,也给妈妈留点啊?,小熊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呢?(PPT)

  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法。

  师:你是怎样列的算式?

  (8/8-3/8=5/8,板书)

  师: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个西瓜。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1-3/8)

  师:那这个1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整体你也可以用“1”来表示。(划等号)

  师:那8/8-3/8你会算吗?

  板书结果5/8

  师: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思考的过程

  师:(PPT)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来表示,从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吃的3/8,果然还剩下了这个西瓜的5/8

  (1就是8个1/8,先把1划成8/8,8个1/8去掉3个1/8,还剩5个1/8就是5/8)

  做答

  师:那如果这道题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师:那为什么这里把1划成7/7而没有象刚才一样划成8/8或者是6/6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算式跟前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那象这种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么也就是说要把1划成跟减数分母相同的一个分子分母都一样的分数来计算。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其实如果孩子们计算熟练了,中间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五、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开心,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试一试同学们的实力,敢不敢接受挑战?

  A.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口算题,看算式直接写得数,(打开书完成)

  选其中一道题请学生说想法

  注意:3/4-3/4(用图解释)

  B. 师:这是一条线段图,认真观察,现在发生了什么?(PPT线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着又怎么样了?(闪现红色部分,红色部分是这段的3/10,闪现兰色部分,兰色部分是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闪现“?”,算一算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决,并口答。

  师:接下来看下一个线段图,

  师:那你会列算式吗?

  8/9-2/9=6/9

  C. 再来看一个线段图,请生解释。列算式解决

  六、总结

  同学们,吃西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学们真是好样的,看来只要我们用一双充满智慧的,善于发现的研究去细心观察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1

  电脑演示学生植树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动画的意思。

  提问: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问: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2

  电脑出示例2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再出示括线和问号,告诉学生:这是括线和问号。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四、小结与质疑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六、 教学后: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和思考,进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方法,谁能来说一说我们计算时是利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借助表内乘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利用表内乘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联系与区别。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分组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三、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

  刚才同学们做的非常仔细,非常认真,正确率非常高,对于下面的练习有没信心?

  (一)完成练习一第3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

  2.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吗?(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

  3.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4.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二)完成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要求学生列除法算式来解答,不熟练的同学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

  (三)完成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再让其中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四、拓展延伸。

  今年,妈妈27岁,小明3岁。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追问:明年妈妈的岁数又是小明的几倍呢?

  五、全课小结。

  你知道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 理解凑+法的含义。

  4、 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 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 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2、8+9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 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

  9+1+2 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

  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

  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

  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

  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

  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

  四、巩固练习

  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把米尺长1()

  1把米尺长10()

  1把米尺长100()

  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运用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灵活变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认识自己;

  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团结合作、和谐共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运用公式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框架、长方形图片、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表格。

  [学具准备]

  长方形图片、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

  [设计思路]

  设置疑问-引发猜想-探究感悟-再探究深化-生成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一、以景置疑,引出课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①出示第79页的主题图,问:在这美丽的学校或学校的周围,你能看到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吗?

  ②谁能说说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正方形呢?

  ③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最喜欢看的是学校中间的两个花坛,你们知道长方形的花坛大还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大吗?是怎样知道的?(估计学生会说我会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上去跟长方形的面积差不多)

  教师引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作为情景,让学生倍感亲切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观察让学生重温学过的旧几何图形知识,然后再设置疑问,起到了一种温故而入新的效果。

  1、数方格,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

  ①拿出老师预先准备的方格纸图,即第80页平行四边形图和长方形图,然后叫学生用数的方法数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②再认真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并完成以下的表格。

  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的,也有的可能会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等于它的底×高,对于任何一种发现,教师都要表扬,对于一些有价值的发现更要大力表扬。

  通过猜测,数方格,填表格,仔细观察,不数兑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再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储备了澎湃的动力。

  2、剪图形,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出示图形,问谁有方法可以求出它的面积。

  指出: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要用剪或拼的方法,那给你这两个图形,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或其它方法来求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剪或其它方法共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汇报完后,教师再通过电脑课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

  4、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宽,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阅读课本,捕捉新知。

  让学生自己看书本第81页的内容,看完后谈自己还发现了什么?

  通过剪的小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合作、观察、思考、交流、概括等活动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正好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即让学生参与 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验证了学生之前的猜想。

  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学会从书中获取知识,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三、练习巩固,知识升华。

  (一)基本练习

  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强调学生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应先写出它的字母公式,然后根据公式直接计出它的面积。

  2、完成书本第82页的第1题。

  此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只作简单的讲评。

  (二)综合练习

  1、游戏式练习。

  用一个文件袋装着两个没有给出底边、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叫学生出来抽其中一个,抽到面积大的哪位同学赢。

  学生在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时,渗透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的知识。

  2、完成第82页的第3题。

  3、选择题。

  (1)如右图,()的面积大。

  A、甲B、乙C、相等

  (2)将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周长(),面积()。

  A、变大B、变小C、不变

  4、完成书本第82页的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分层次、有梯度地进行练习,目的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更好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同学的表现呢?老师呢?

  自评、互评更能让学生认识自己,在评价中更能反思自己的行为或表现,促使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