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时间:2023-06-02 14:53:3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位置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1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套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一年级(上册)教材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如从右往左第5个是小明。二年级(上册)教材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如小红坐在第6排第4个。通过这些描述,加强了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考虑,培养空间观念。两道例题把教学内容分成两段编排。

  第15页例1和“练一练”,用数对确定教室里的座位。包括“列”“行”的含义,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以和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

  第16页例2和“练一练”,用数对确定平面图(方格纸)上点的位置。

  练习三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解决学校、家庭、街区里的一些实际问题。编写的两篇“你知道吗”分别介绍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在计算机上制作表格的方法,拓展同学的知识面,让同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1、实际的情境中教学规范地确定位置的方法。

  例1出现一幅教室里座位的图画,让同学说说画面里的小军坐在哪里。他们凭自身的感受和经验,在交流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甚至会出现有争议的描述。由此发生一起的需要:

  怎样正确、简明地说出位置?为教学新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接着教学“列”“行”的知识,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规定。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都是人们的约定。正是这些规定与约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考虑和结论,才干防止争议和混乱。因此,教学列、行的知识绝不能含糊。还要通过适当的练习,协助同学巩固对列、行的认识。并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然后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这句话标明了三点:

  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先写出x轴上的数量,再写出y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会和中学里的数学知识发生矛盾。三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练一练”在例题的情境中进行。以数对知识为重点,设计了“列、行位置→数对表示→列、行位置”的线索,把例1教学的各个知识组成系统的结构。第1题先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巩固列与行的知识;再用数对表示第2列第4行,进一步明确在数对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巩固数对的知识。第2题通过在图中寻找(6,5)的位置,具体解释这个数对的含义,加强对数对的.理解,体会它能清楚、简要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例1的情境图中,每个同学的座位都可以用数对表示,确定各个人位置的数对都不相同。图中有6列、5行,任何一个列数不超越6、行数不超越5的数对都有一个同学的座位相对应。可以利用情境图的这些内涵,组织同学充沛地“练一练”。

  练习三第1~3题配合例1的教学,巩固列、行的知识,以和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第2题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有同列不同行,不同列同行,列、行都不同三种情况,隐含了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让同学在这些比较中,深入地体会数对。第3题花色地砖的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地砖的位置都在奇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地砖的排列是对称的,第7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地砖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7,4)……让同学畅谈自身的发现,能让同学的形象思维充沛展开。

  2、应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

  例2在公园平面图上,用数对表示景点或建筑物的位置。在出现形式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公园的各个景点和建筑物都画成一个点,“点”只反映景点或建筑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景点、建筑的那些点分散在方格纸上,而且每个点都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表示行,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这些特点,把用数对表示公园景点、建筑物位置的实际问题笼统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这道例题的教学战略是引导同学促进知识与经验的迁移,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使用数对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教学分两步进行,先告诉同学“书报亭的位置是(2,3)”,引发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他们根据数对(2,3)的含义,观察书报亭在方格图上的实际位置,体会用这个数对表示书报亭的位置是合理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独立领会了方格纸上列与行的设定,感受到方格纸上竖线与横线的任何一个交点都能用数对确定其位置。然后是用数对分别表示儿童乐园、水池等其他景点和建筑的位置,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内化成能力的目的。教材在平面图上精心布置儿童乐园与书报亭的位置,在确定它们位置的数对里,前一个数相同,都是2;后一个数不同,分别是3和6。这是因为两个景点在平面图的同一列、不同行上。类似的布置还有儿童乐园与草坪的位置、盆景园与饭店的位置、饭店与水池的位置等。教学时用活、用足这些布置,和时引起同学注意并组织考虑、讨论,能更好地理解数对,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练一练”紧扣新知识的应用,主要练习用数对确定方格纸上点的位置和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寻找相应的点两方面的技能。在设计的时候,注意结合同学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如第1题确定位置的三个点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顺次连结D、E、F、G、D这几个点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设计这些新颖的习题,既能引起同学的兴趣,又感受了图形特征,提高了准确识别图形的能力。

  练习三第4~8题配合例2的教学,在练习数对的知识时,还设计了一些可以深入体会的问题。第4题里把(3,2)和(2,3)两个貌似相同的数对放在一起比较,体会数对的列数、行数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同。第5题出现的数对(x,5)和(5,y)里,分别用字母表示列数与行数。让同学体会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不能确定某个班级在礼堂里的位置。第7题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平移,并写出表示平移前后图形顶点位置的数对。从中体会图形水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变化顶点所在的行。第8题联系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理解国际象棋在棋盘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这些问题有助于同学体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研究,并作出解释。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方向与位置这部分知识。鉴于这节课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并且掌握、运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回顾、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上课伊始,通过谈话激活学生对所学方向与位置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使学生把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相对科学、完整的认识,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方向与位置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情境,逐点复习、巩固。

  在创设有效复习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典型习题,对主要知识点进行逐步分析、层层反馈,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联系生活,提高识图能力。

  关注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引领学生联系实际,借助典型习题来复习、掌握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在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构建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相应的 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活动中,经历有序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物体所在位置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装有小猪图片的信封,写有座位号的卡片,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今年夏天咱们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你们看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课件播放开幕式及田径比赛的相关图片。

  2.引入:开幕式上演员站在指定的位置进行表演,观众坐在确定的位置观看演出;赛场上,田径运动员在各自的跑道上奋力拼搏,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可见,在奥运会上确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体会感悟,建构方法

  (一)做操图认识第几排第几个

  1.巧妙设疑,激发认知矛盾

  谈话:我们人类刚刚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也非常喜欢体育活动。这不,它们正在举办森林运动会呢!

  课件出示做操图,福娃:现在运动员正在进行体操表演呢!

  设疑:在这么多的小动物里有一个是老师最喜欢的,你能一下就猜出它是谁吗?如果老师告诉你,它在第2个,你能一下猜中吗?

  老师告诉大家,它在第4排第2个。现在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质疑:我已经告诉大家这个小动物的位置了,你们的意见怎么还不一致呢?

  小结:大家都有自己找位置的方法,但是要确定这些小动物的位置,还得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小动物们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想听听吗?

  2.细读信息,学会确定位置

  (1)确定第几排

  课件播放:小猴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

  谈话:你能根据两个小动物说的话,看出怎样确定第几排吗?

  引导学生明确:习惯上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排。

  (2)确定第几个

  提问:那又是怎样确定第几个的?

  明确: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个。

  提问:现在你能确定第4排第2个小动物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3.初步应用新知

  (1)谈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请你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说出它的位置。

  (2)同桌来玩猜一猜的小游戏,一位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另外一位猜猜是谁?

  4.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确定小动物的位置的?

  (二)座位认识第几组第几个

  1.谈话:平时我们在教室里上课,每个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座位,你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位置吗?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座位,感受到方法的多样,体会到要有统一的编组、编号的方法。

  2.师生约定编组、编号的方法。

  3.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方法。

  (1)让学生按照约定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座位。

  (2)用第几组第几个说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3)换座位比赛

  学生根据老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帮助没有找到座位的学生找到新座位。

  反思:在换座位的游戏中,为什么三位小朋友会找不到座位?要准确的找到位置,必须知道什么?

  小结:确定座位时,需要同时知道第几组和第几个。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1.楼房图

  课件出示情境图,播放小猴的话。

  提问:根据小猴的话,你知道它是怎样确定第几层,又是怎样确定第几号房间的?

  学生回答,明确方法。

  同桌交流:你想去拜访哪位小动物?它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拓展:福娃捡到了一把动物房间的钥匙。该还给哪只小动物呢?

  (课件出示:301的钥匙)

  让学生用这种方法给小动物的房间编号,并说说自家的门牌号码。

  2.书架图

  课件出示书架图,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每本书的`位置。

  说出自己想借的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很快的描述出每本书的位置。

  3.电影院

  谈话:生活中需要确定位置的情况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到电影院看电影要找座位。

  先出示晶晶影院的场景图,提问:你能帮它们很快找到座位吗?

  让学生说说怎样找,课件点击验证。

  明确:我们在找位置的时候,要先确定是第几排,再找第几号。

  送票:出示三排6号、三排7号、三排8号三张电影票,送给你和你的好朋友。

  思考:如果两人想坐到一块儿,会选哪两张呢?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再找一找验证是否坐在一起。

  课件再出示贝贝影院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怎样找座位。

  思考:如果还是这3张票,你会选哪两张?

  观察比较:两个电影院的座位排法有什么不同?找位置的方法一样吗?

  师生交流。

  4.观看电影

  (1)砸金蛋游戏

  游戏规则:砸金蛋的同学需要准确说出金蛋的位置才有机会砸。

  指名让一生说位置,另一生找到位置,点击鼠标砸。

  (2)拼图

  小组活动:拿出方格纸和信封里的图片,按照背后的指定位置先摆好,然后再贴在方格纸上。

  展示学生贴好的作品,课件演示、验证。

  四、联系实际,总结延伸。(略)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4

  【课例背景】

  导学课堂以“导、学、练”为核心要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课堂形式是以游戏、生活情境导出问题、导入新课,达到激趣煽情、明确主题的目的;以问题或活动组织自学,并用自学提示给予方法、方向引导,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一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方式展开探究,解开疑惑;以紧扣教学目标的练习检测学习效果、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以具有拓展性、延伸性的问题或练习将探究学习引向延伸。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将导学课堂用于数学课堂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数学课堂成为活动的课堂、思维的课堂,现以《确定位置》为例呈现我们的研究与思考。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80页。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认识了简单的路线,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此课的学习安排在第二学段,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今后学习坐标、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一节探索活动课。

  2.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确定位置的问题,四年级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是,在表示方式都是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表达,探寻统一、正确的方法表示位置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做操要按顺序排队;看电影时找座位;开家长会时,将自己的座位信息告诉家长,方便家长找到座位等都要有正确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因此,教学确定位置这节内容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后期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方法储备。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数对”的表示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座号卡片,方格纸。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认识同学,产生疑惑

  听课的老师想认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们,老师来推荐一个同学,是哪个就请站起来让老师们认识一下:

  这个同学的位置在第3组,他是谁呢?(怎么没有同学站起来呢?看来老师说的位置不确定)

  这个同学的位置在第4位,是谁该知道了吧!

  2、引发问题,揭示课题

  怎没还是不知道是哪个同学呢?到底怎样表示才能确定他的位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老师推荐认识同学,学生很想知道是不是自己,到底是哪个同学,抓住学生这一心理,以便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课堂中来,同时,老师故弄玄虚,不说完条件,让学生猜不出来,形成矛盾冲突,产生疑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身到心都走进课堂。

  二、活动导学,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习——认识数对

  看一看:出示班级座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找一找:在座位图上找到小青的位置。

  做一做:把小青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说一说:展示自己的表示方法。

  议一议:引出数对。

  学一学:认识数对。

  设计意图:认识数对时安排了“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说一说、议一议、学一学”活动,主要是想丰富表象,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从而明白数对的产生、数对的重要,增强学生对数对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理解数对

  1、语言激励,引入自学——“数对表示什么意思?具体位置怎样用数对来表示?”我们自己来研究它!有信心吗?

  2、问题提示,指导自学——出示自学提示,理解学习要求。

  3、汇报交流,深化自学——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生总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可是,很多时候的自学往往是盲目的,这里,设疑引入自学主要是想激励学生探究欲望,设计自学提示,目的在于自学方式、方法上引导,在汇报中导学导疑,主要是展示学生自学成果,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探究学习——提炼数对

  1、导出坐标图,并用数对说说图中同学的位置。

  2、出示本班座位图,数对点名说位置。

  3、出示问题,组织讨论。

  4、展示汇报,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了数对,但只是形象上的,表面上的理解,并没有完全形成数学知识,在此,利用课件提炼出坐标图,并让学生坐标图上用数对说位置,将学生表象上获得的知识提升为数学知识,同时,利用班级座位坐标图引发问题展开讨论,将数学学习进一步升华。

  三、情境导练,知识应用

  1、独立完成课本81页第一题、第二题

  2、用数对向老师们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导练环节主要是检测巩固知识,课本中的两道题既有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也有根据数对找位置的,既有说的、写的,还有画的,能起到检测巩固的作用,“用数对介绍自己”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同时,与开课情境首尾相应。

  四、知识拓展,总结提升

  1、用课件展示课本中的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将数对应用延伸

  2、说一说,你觉得数对知识还可以应用到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知识是死的,但知识的获取方式、方法和途径是灵活多样的,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应用范围是广阔的。以知识拓展为话题结束课堂,对学生有启迪和引导作用。

  棒?

  【教学实录】

  片段一(游戏活跃气氛):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全班齐呼:喜欢(情绪高涨)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听口令做动作”游戏(同时交待游戏规则)

  师:请第二组的同学站起来

  第二组的和第七组的同学都站起来了,学生都愣住了。

  师:怎么站起来两个组呢?(故意制造疑惑,让学生明白要规定一个顺序)

  生:没有规定哪个组是第一组

  ……

  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课,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请第五位的同学站起来拍拍手(第五位的同站起来拍手欢迎),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向老师们问声好!(第四组站起来说:老师,您好!)……

  片段二(导出问题):

  师:同学们这么积极,老师们也想认识大家啦,我先给他满推荐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在第三组,请站起来老师们认识一下。

  学生们都望着第三组,可是没人站起来。

  师:怎么不站起来?看来老师推荐的方式不行,再听好!这位同学在第四位,唉!怎么还是不知道是哪位呢?

  师:对老师推荐同学的方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在第三组,想站起来,但是,又不只我一个,就没站起来。

  生2:我觉得位置不具体,不能确定是哪个。

  师:怎没还是不知道是哪个同学呢?到底怎样表示才能确定他的位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片段三(交流导疑):

  学生在黑板展示表示小青的位置(有的是用“第三组第二位”;有的是画图;有的是描述小青左右的人;有的写书了数对)。

  师: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看法?

  生1:我喜欢“第三组第二位”,可以照着去找。

  生2:我喜欢画图的方法,可以像地图一样查找,

  生3:我喜欢(3,2)的方法,写起来简单。

  ……

  师:表示位置要是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就好了,其实,在数学上表示位置就是用数对表示,我们来认识一下数对,好不好?看看是怎样写的

  生:括号里面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

  师:他观察的真仔细,你们知道怎么读吗?试试

  生1:括号3、2再括号

  生2:就读做括号3、2

  生3;中间是逗号,说明读的时候要停顿一下

  ……

  一步一步探明数对的读写方法。

  片段四(探索发现):

  师:同学们会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如果我把座位图去掉,你还会表示吗?(课件把演示去掉座位图,留下坐标图)

  学生一一回答了小花、小平、小军的位置,接着课件出示本班座位坐标图。

  师:快速用数对说出图上点的位置

  第三组接龙说了第三组上个点的数对,第六为同学接龙说了第六位上点的数对

  接着课件出示思考问题:这些数对什么特点和规律?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汇报展示

  第一小组代表:竖着的数对都有三,横着的数对都有六

  第四小组代表:竖着的数对前面那个数字是三,横着的数对后面哪个数字是六。

  第七小组代表:我发现第三组就与数字三有关,第六位就与数字六有关。

  第五小组代表:第三组的数对都是三和几,第六位都是几和六

  ……

  在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出:第几列数对第一个数就是几,第几行数对后一个数就是几。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当是思维型、活动式的课堂。在对《确定位置(一)》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导学课堂的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让学生矛盾冲突中产生疑惑,提出问题;在活动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深入思考,探索发现;在总结提问中拓展知识,走向延伸,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课堂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形成了探究学习的方法等方面都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和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导入问题要产生疑惑、引发思考。导学课堂新课导入是一个萌发问题的环节,教师的提问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问题产生前提和背景,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或活动自主发现、自由生成。比如,本节课教学中,我以课堂现场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向听课老师问好”和“推荐同学”活动,活动中我只提了“你对刚才老师推荐同学有什么看法”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思维便活跃开来,在师生、生生你一言中我一语自然而然生成了“怎样确定位置?,怎样表示位置?”等研究问题。这样,把学生置于活动中提问、生问,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导学问题要指明方向、引导方法。导学课堂中的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处于起步阶段,往往是方向不明、方法不清,这时教师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或问题恰当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确定位置(一)》的教学中,“活动导学、探究新知”环节我就提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小青的位置?”和“有没有简洁统一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导出数对、认识数对,问题虽简单,但学生的思维走向数对的认识,并生成新问题“数对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这时,我用问题提示,引导自学“1.说一说:数对(3,2)表示那个同学的位置,3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意思?;2.填一填:把课本80也中的说一说1、2小题填在书上;3.想一想:看看自己班上的作为,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用这样的提问引导自学,能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去做、去说、去想,收到自主学习应有的效果。

  导疑提问要点拨知识、启迪思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学课堂中的导疑就是引导学生在展示交流中解开疑惑、形成知识,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穿插于学生的交流之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教师的提问要在学生思考为难时启发,引导学生将探究深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比如,课堂中学生完成了找本班作为坐标图上第三组一些同学的数对和第六位一些同学的数对后,教师提问:“这些数对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学生观察、谈论后汇报,总只围绕数字做思考,找出相同的数字,不能从行和列去思考、总结规律,这时,我以“竖着看数对、横着看看数对,看有什么发现?”,经这一提问的点拨,学生的思维有活跃起来,争先恐后的围绕主题说发现,直至解开心中的疑惑。

  数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问题是课堂的思维灵魂。导学课堂用问题导学将学生置于问题探究的活动之中,是建构思维型、活动式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提问: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样列式?为什么?(板书4/5÷2=)

  (3)学生讨论:4/5÷2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让学生交流想法:

  ①把4个单位一平均分成2分,用分子4÷2,分母还是5。

  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表示出这样算的算理。

  ②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是求升的是多少,所以,4/5÷2就可以用4/5×1/2,结果是2/5。

  谁能再说一说,4/5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4/5×1/2来计算?1/2是2的什么数?(倒数)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4/5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怎样列式?(板书:4/5÷3)

  (2)4/5÷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

  3、总结方法。

  提问: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过程写出得数。

  2、做"练一练"第2题。

  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

  3、做"练一练"第3题。

  各自练习后,指名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4、做练习七第2题。

  提问: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怎样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的分子直接除以整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1、3、4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2课时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3/8÷34/5÷49/5÷64/13÷2

  2.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所在班级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

  (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板书: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

  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的位置等)

  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

  (二)认识数对

  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艳、赵雪等)

  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四)应用知识

  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里是第一列,哪里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

  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的位置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

  (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2)师引导: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

  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

  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

  五、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竖排一列左一右

  横排一行前一后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具准备

  师:多媒体。生: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可数对的知识,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

  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O。

  (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

  指生回答:大门(3,0)。

  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

  大象馆(1,4)、猴山(2,2)、大门(3,0)、熊猫馆(3,5)、海洋馆(6,4)。

  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

  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是在第1列第1行,猩猩馆是(1,3)在第1列第3行,狮虎山是(4,3)在第4列第3行。

  3、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并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师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2)质疑:如果用(某,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4、找生活中的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围棋棋盘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五、作业:P21~22练习五第3、4、6题。

  板书设计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大门(3,0)

  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

  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地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及描述路线图。

  教学难点:

  画平面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预习

  1、自学课本第20、21页例2。

  2、汇报自学收获。

  二、合作探究

  1、探讨新知。

  小组合作学习课本第22页例3。

  2、如何 理解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及描述路线图。

  3、汇报交流。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2)同坐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三、展示提升

  画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 , 确定距离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的距离。

  四、检测拓展

  完成教材22页的 做一做。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9

  设计说明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通过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征,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动形式的理解,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与用8个方向描述地图上两地的相对位置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的运动及位置有关的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 彩纸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1)出示教材97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轴对称图形,请大家看大屏幕,谁能说一说图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汇报。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幅不是)

  师: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前三幅是轴对称图形,而第四幅不是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个体汇报:

  生:因为前三幅图通过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而第四幅图无论怎样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

  预设

  师:大家能从学习过的图形中或是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生1:我们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有的京剧的脸谱是轴对称图形,还有妈妈过年时剪的窗花有的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3:……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凡是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个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2)复习平移和旋转。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

  学生互相交流后个体汇报。

  预设

  生1:推拉窗户的`运动是平移。

  生2:风车的运动是旋转。

  生3:电梯的升降是平移,自行车车轮的运动是旋转。

  生4:……

  师: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与同桌交流后个体汇报。

  生1:物体平移的特征是沿着一条直线的方向运动。

  生2:物体旋转的特征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运动。

  生3:……

  师小结。

  2.复习图形与位置。

  (1)用方位词描述相对位置。

  师:在教室中用上、下、左、右、前、后说一说物品之间的相对位置。

  学生个体汇报。

  师:同学们还能在操场上找出东、南、西、北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个体汇报。

  师:这四个方向按顺时针的顺序应该是什么?

  生:东、南、西、北。

  师:按逆时针的顺序又应该是什么呢?

  生:东、北、西、南。

  (2)在地图上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师:除了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外,大家还认识哪些方向呢?

  生: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11

  课题:

  认位置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

  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⑴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⑵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⑶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⑴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⑵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⑴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⑵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⑶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位置: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有一些感性认识,但不一定能准确进行判断,尤其是对左右的认识。因而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和前后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通过教室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由于学生认识上下、前后比较容易,而认识左右较难,所以教材先安排上下、前后的方位学习,再安排认识左右的方位学习。“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动来进行教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二单元目标要求

  1、通过情景操作,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学生能按下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三单元设计意图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

  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

  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四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列方程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

  (3)什么叫做比?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按比例分配?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练习与应用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完成第3题。

  提问:根据条件,你能写出哪些比?

  指名口答。

  3、完成第4题。

  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4、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写,写完指名口答,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6、7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来学校的?如果老师要从学校去你家,你能告诉老师怎么走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说从学校到家的路线。

  谈话:通过同学们的叙述,有些同学的家老师知道怎么走了,因为他表达地很清楚,有些同学的家老师还不知道怎么走,但是没有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会让老师根据你的叙述找到你家的。(板书课题: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二、互动新授

  1.出示第52页例3,尝试描述行走路线。

  师:这是李伟家附近部分街道的平面图。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1)李伟家附近有超市、街心花园、医院、敬老院。

  (2)大港小学在敬老院的北面。

  (3)医院在超市北偏东60度240米处。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

  师:同学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你能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吗?

  学生交流。

  汇报预设

  生1:先向东走到超市,左拐经过展览馆走到书店,再右拐走到学校。

  生2: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北走到书店,再向东走到大港小学。

  生3: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东北方向走到医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学。

  生4:先向东走到超市,再向北偏东方向走到医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学。

  师:你能看图再说说医院在大港小学的什么位置吗?

  超市在医院的什么位置?

  (1) 自己说一说。

  (2) 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相互更正。

  (3) 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一人汇报后,全班评议: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注意:汇报交流时,允许有不同的叙说方式。

  2.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练一练)

  (1)你想怎么说,各自说说看。

  (2)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议。

  (3)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

  2.练习九第8题。

  出示李家桥小学的平面图,让学生尝试描述行走路线。

  3. 练习九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平面图。

  指出:这是某地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

  (2)看图说说,5路公共汽车经过哪几个地方?

  (3)你能说出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线路吗?

  各自练习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引导在全班交流。

  四、拓展练习(练习九第10题)

  学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从你家上学,途中要经过哪些有明显标志的地方?你能说出你上学的路线吗?

  五、全课小结

  引导总结:我们在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的时候要说清楚方向,有距离的还要说清距离,途中各点要逐个描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41页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01-17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精选20篇)03-16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15篇)01-17

《位置》数学教案08-29

数学位置教案01-12

《确定位置》小学数学教案08-26

小学数学《位置》教案合集20篇04-20

《位置与方向》小学数学教案(通用7篇)06-17

数学教案-位置与顺序-上下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