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3-03-10 13:31:5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1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1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自然数。

  2.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

  3.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自然数,及自然数的一些含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图编题。

  出示图片、学生编题

  小结:自然数0、1、2、3、4、5等,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揭示课题

  认识自然

  三、新课探索

  (一)探究一:自然数

  1.数苹果,看个数。

  (1)出示:1个苹果。

  提问: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回答:1个苹果。

  (板书:1)

  (2)逐步的一个一个添加苹果。

  提问:现在有多少只苹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1、2、3、4、5

  提问:这里的1、2、3、4、5表示什么?

  回答:苹果的个数。

  (板书:表示个数)

  2.找名次,看序数。

  (1)出示:刘翔110米栏比赛后的领奖的情景

  提问:谁得了冠军?冠军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回答:第1名。

  (板书:1)

  提问:那亚军和季军又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2、3)

  (2)提问:这里的1、2、3表示什么?

  回答:表示比赛的名次。

  小结:比赛的`名次是一种有序的排列。1、2、3也可以表示这样的序数

  板书:表示序数

  3.小结:像1、2、3这些用来表示计数编序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被称为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地了解自然数。

  (出示课题:自然数)

  4.认识自然数。

  (1)提问:谁能说说看你在平时生活中的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自然数表示?

  (2)学生举例回答

  (3)小结:所以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做自然数。

  (二)探究二:自然数所表示的6种含义

  1.自学。

  2.交流反馈。

  学生逐步归纳自然数的6种含义。

  3.小结。

  ①表示序数——如第3个。

  ②表示个数——如3个。

  ③表示代码——如:邮政编码中的3,3号运动员等。

  ④表示量数——如:“多长?多大?多重?”。

  ⑤表示计算结果——如:2+1=3。

  ⑥表示重复计算的次数——如:2重复加3次:2+2+2=3×2=6 2重复乘3次:2×2×2=23=8 ㈢

  探究三:“0”的认识

  1.提问:“0”是自然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介绍说理。

  (2)小结:从历看,国内外数学界对于0是不是自然数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0是自然数,另一种认为0不是自然数。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一直规定自然数不包括0。目前,国外的数学界大部分都规定0是自然数。为了方便于国际交流,某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第311页,规定自然数包括0。所以在近几年进行的中小学数学教材修订中,教材研究编写人员根据上述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即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叫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4)板书:0是自然数。

  2.提问:有比“0”更小的自然数吗?

  (1)回答:“0”是最小的自然数。

  (2)提问:的自然数会是几?

  (3)回答:没有的自然数。

  (4)板书: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3.小结。

  0是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0加1得1,1加1得2,2加1得3,这样继续下去可以得到任意一个自然数。而从自然数的排列顺序可知,后面一个自然数比前面一个自然数多1。因此,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合并而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单位。0可以看成是由0个1组成的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如果把任意一个自然数用字母n表示,那接在这个自然数后面的一个自然数可以表示成“n+1”。

  板书: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四、课内练习

  1.找出下面哪些是自然数。

  18 0 -9

  2.判断。

  (1)从1开始的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 )

  (2)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都是自然数。( )

  (3)没有的自然数,也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

  (4)接在自然数18后面的自然数只有1个。( )

  (5)在和之间有4个数。( )

  3.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的一个数可以表示为(a —1),那么另外两个自然数可以表示为( )和( )。

  五、本课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自然数有哪些深入地了解呢?

  是自然数。

  2.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六、课后作业

  找找身边的自然数,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

  1、故事: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听到猴王要给6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2、师: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不管增加多少,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二、探究新知、激发冲突

  1、口算比赛,并进行分类

  (请在老师喊开始后,想出得数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在座位上回答。)

  (1)出示口算卡片:6÷3= 60÷30= 120÷60 600÷300=

  200÷2 = 200÷20= 200÷40 =

  16÷4= 160÷4= 1600÷4=

  生:快速抢答后把这六道算式进行分类。(指名板演师帮忙调整)

  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设计意图:通过算式分类,使学生便于观察比较,从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16÷4= 160÷4= 1600÷4=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一组中的三道算式,它们的除数不变(标上“不变”),那被除数和商怎么变的,有什么规律吗?和同桌说一说。

  生:反馈。(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并用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能把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到的规律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师:你真聪明,那么在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几是怎样的数?

  生:相同的数。

  师: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边说边出示)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一个数,商也乘一个相同的数。全班一起把这个规律说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观察这三道算式,如果从下往上观察呢?

  生:反馈。(师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也能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小结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被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200÷2 = 200÷20= 200÷40 =

  师:你们真了不起,懂得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发现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再来观察这一组,被除不变(标上“不变”),除数和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同桌说一说。

  【学情预设:通过前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可能会出现直接说出规律和继续说算式间的变化过程再总结规律两种情况。】

  A:如果学生直接说出规律,请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是怎么发现的吗?(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B:如果学生说的是算式间的变化过程,请学生像刚才那样也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4)每个学生各写一组除法算式(2-3道),验证这两个商的变化规律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验证规律是为了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2、认识商不变规律

  (1)6÷3= 60÷30= 120÷60 600÷300=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又研究了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一组除法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商不变。

  师: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反馈。(师出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

  师:老师请1、2两组的同学从左往右观察,请3、4两组的同学从右往左观察,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商不变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

  (3)应用商不变规律填一填:24÷8=3(24○□)÷(8○□)=3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商不变规律填空,加强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并从中发现0除外,从而把商不变规律补充完整。】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发现的这个规律,想一想要使商不变,这里的○和□应该怎样填?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在填写过程中会出现乘0或除以0,教师借机教学0除外。】

  师:很好,可见这句话不完整,那应该怎样补充?(生说0除外,师再补充0除外)然后介绍这个规律叫“商不变规律”,全班齐读,再找关键词。

  三、应用——提升

  师:那么这些规律在我们平时的计算中有什么作用?能不能对计算有帮助呢?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得出的规律算一算。

  1、我会算。

  3420÷57=60 ÷240=320 5600÷140=40

  ÷57= ÷24= 560÷14=

  342÷57= ÷2400= ÷1400=

  (学生口答得数)

  师:这么大的数,大家怎么做的这么快?

  生:利用刚才的发现的规律。

  师:能不能说的详细点呢?(生说每组所应用的规律)

  师:到底算的对不对呢?规律在这里用的合不合理呢?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学生用计算器验证)

  5600……0÷1400……0 =

  100个0

  100个0

  师:计算器没有这么多位可以出现的,怎么办?

  2、我会填。

  根据规定32÷8=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符号。

  (32×4)÷(8○□)=4

  (32○□)÷(8÷2)=4

  (32○□)÷(8○15)=4

  (32○□)÷(8○□)=4

  师指最后一个算式:这样的算式能写完吗?老师也来写几个:(32×m)÷(8×m)=4,(32÷m)÷(8÷m)= 4,可以吗?你觉得对m有什么要求吗?得出:m≠0(板书:0除外)

  3、我会简算。运用学过的规律不列竖式进行口算。(写出简便计算的过程)

  (1)600÷25=

  (2)2100÷125=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商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商不变规律,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师:你认为你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商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具:

  课件,平行四边形,梯形模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猜图形。请看游戏规则。(屏幕显示,生读)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

  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猜得很快,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猜起来比较困难,但没关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建构概念

  1、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呈现课本情景图)看这张图片,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吗和梯形吗?说说看!

  2、构建概念

  既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深入研究一下。

  先来观察,这两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

  那有什么不同的呢?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这是我们观察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手中的1号纸上就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能验证它们的对边平行吗?拿出你的工具开始吧!

  学生操作,自己验证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验证结果:(叫两名同学)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大家的验证结果和他一样吗?那你是怎么验证的,能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通过大家刚才的验证,这个平行四边形真的有两组对边平行,这个梯形也真的有一组对边平行。

  3.形成概念。

  (1)平行四边形。

  那么其它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是不是也这样呢?我们先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吧。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拿出2号图,再次验证一下,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也是两组对边平行?

  谁来说一下你的验证结果。(叫两人)其他人呢,和他们的验证结果一样吗?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举起来互相看一下。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大小不同,但却都有两组对边平行。可见,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有两组对边平行。那么我们就把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说说吧,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叫做平行四边形(指名读)

  (2)梯形。

  再来看梯形之前我们通过验证得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老师这还有两个不同的梯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看大屏幕。

  师:现在证实了吗?谁再来说说你的发现?(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

  师:能说说什么叫做梯形吗?

  学生说明,板书:叫做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师:谁来读读?

  (3)对比。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我们一同来判断几个图形。

  4、应用概念判断。

  呈现题目:下面的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的画“√”,是梯形的画“○”。

  师:纸上写写看(学生完成)。

  师: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2个)“√”,梯形(2个),“○”,第一个图形既不是平行四边形也不是梯形。

  长方形如有争议,教师引导学生分两组选代表辩论,解决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导错误学生说明原因。

  三、确立关系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研究过哪些四边形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集合图:(指长方形)我们用椭圆形的圈表示所有的.长方形,它(指正方形)表示——(生:所有的正方形),它(指平行四边形)呢?(生: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它呢?(生:所有的梯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属于—— (生:四边形),也就是说,四边形里包含着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呈现: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进入四边形。

  这样能不能表示这几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呢?不能! ?

  1.包含关系。

  引导学生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并列关系。

  师:那梯形呢?梯形属于四边形,但不属于平行四边形。

  3.出示图,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谁能结合图说说它们的关系?

  四、空间想象

  1.猜图形。

  说到四边形,瞧,这就有一个,可它被数学书挡住了,我们再来做一次猜图形的游戏,它可能是什么四边形?

  学生猜测,课件随学生汇报在图形下面逐个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注意看!不可能是什么?书往一旁移动,排除正方形。

  师:再看,不可能是什么?书移动露出两个角,排除长方形。

  师:现在呢?一定是什么?出现三个角

  2.分图形。

  师:通过一次次的猜想,我能感觉到大家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想挑战吗?

  生:想!

  呈现题目:利用十五七板拼成今天我们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比一比,哪个组的分法多? (学生操作并汇报。)

  引导学生在拼后进行汇报,刚刚开始时学生只能拼出简单的,由两块图形来进行拼,后来经过大家讨论与研究,打开思路,用很多种图形来拼,这样就可以拼出好多种图形,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五、课堂小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教具:

  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

  猜想一亿有多大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

  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小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

  交流感受,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习惯。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6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数的读法,下面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

  56900 40080500 14590320

  2.提问:你读得又快又准,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学生回答)

  3.请你说出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数位顺序表)

  4.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 七十 七百零八 一千五百三十二

  5.根据学生回答,明确万以内数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整万数的写法。

  出示: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

  2.学生小组尝试写出这些数,然后交流写法。

  3.根据学生发言,说明: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4.练习: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出示: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提问:这个数有几个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学生尝试写数。(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

  老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

  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五、四百六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二、

  十七万九千三百、二十五亿六千四百七十二万

  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提问: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教师在数位表上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读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学生回答:先在万级上写出二千零五十,再在个级上写出七千,合起来就是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学生自主探究下面的数的写法。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今天这节课谁表现的最好?为什么?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5、”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教学难点:

  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总水量中的97%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其实,人类实际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随着人口继续急剧增加,淡水资源告急已经在近年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收集的关于水环境的资料。

  生交流。

  师:书上小熊猫告诉我们,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生交流。

  二、中心阶段

  师: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小胖一家就做的特别好,我们一起去看看。

  生练习。

  1.我家平均每天可节约60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可节约多少千克水?

  (平年)365×60=21900(千克)

  2.去年小胖家共缴了1224元水费,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

  1224÷12=102(元)

  3.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1224-4×12=1224-48=1176(元)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小胖一家为了节约水资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你们知道吗?我们上海市为了节约各种能源,也提出了“做节约型城市”的口号,作为上海市的一名小公民,你能谈谈你想从哪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生交流。

  三、练习阶段

  1.竖式计算(*要验算)

  28×72=208×36=* 6800×340=4838÷49=2681÷86=8234÷26=

  2.递等式计算

  (20xx-159)÷172340÷78×208082349-80×27

  3.应用题

  1)一套西装450元,一件衬衫45元,一套西装的价钱是一件衬衫价钱的几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买12张课桌、10把椅子,每张课桌99元,每把椅子302元。去买时要带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绿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 倍还多1朵。三种花一共有几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05-17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01-25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1篇)03-10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通用11篇03-10

数学上册教案01-15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30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9-1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