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时间:2023-03-02 16:43:0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集锦15篇)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同学估算能力,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同学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随同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红星小学准备组织同学们去公园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这里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是因为“秋游”是同学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愿望。)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身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49×104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同学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身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前面同学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同学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研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同学尝试,培养同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再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假如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教师充沛地尊重同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同学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4)小结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沛,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当然是选择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

  把板书补充完整:49×104≈5500 (元)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乘法的估算

  2研讨可以用四舍五入方法的情况。

  (1)出现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到“海洋世界”的水上扮演馆,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还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扮演馆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扮演?”

  (2)解决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

  师:请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同学独立完成,再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请他们介绍自身的方法,说明自身的理由。(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同学,注意要会说出自身的理由。)…………

  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找到认为合理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说明自身的选择,全班讨论出合适的方法。…………

  (3)小结

  师:我把同学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这里它只要求大家了解大概能容纳多少人,就要使结果尽量地接近准确值,所以同学们可以用把两个因数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说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3研讨乘法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找到的估算方法有这么多,那你认为,乘法到底该怎样估算呢?

  同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让同学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培养了同学分析问题、归纳方法的能力。)

  小结: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作准备的时候可以把因数估计大些,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来到了游乐场。(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局部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极速风车、旋转木马······。

  1、解决游玩中数学问题。

  师:他们在游乐场中又碰到问题了,继续吗?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同学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5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同学,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18×104≈20xx(元) 18×104≈2200(元)

  20 100 20 110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他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帮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使同学能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反馈小结

  自我评价和小结。评价一下自身在这节课中的表示以和收获。

  师: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教学反思:本课从设计上体现“从同学动身,为同学的发展而预设”原则,课堂上充沛调动同学的自主参与和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朴实、自然,时刻体现对同学发自于内心的关心和引导,突出的表示在以下方面:

  1、找准同学的认知起点,放手让同学自主探究。我从同学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动身,让同学“试一试”,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发现所找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并没有将本节课的观念强加给同学,而是尊重每一位同学的观念,让他们在互相的交流讨论中找到合适的方法,知道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引导同学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感受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改变自身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协助同学发展和深化对数学的认识。

  3、整节课中,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同学通过解决问题、讲解问题、分析问题等方法,特别是协助同学自身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探索估算战略,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和估算意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

  1、是在同学对玩超速风车游戏时,四年级104名同学需要准备多少钱有争议时,有的同学说将18×104看作18×100来估算,得出的结论是钱不够;有的同学说将18×104看作20×100来估算,得出的结论却是能买到票。对此,我只是引导同学去找到正确的答案,却错过了一次进一步挖掘错误的原因,从而将知识引向深入的机会。

  2、课前,我设想:在导言后告诉同学,我们秋游时,无论坐车还是玩游戏都要注意平安,对同学进行平安教育。但是课堂上忘记了。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2、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来说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划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也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出这些长度。

  3、猜一猜

  师:出示1米长的彩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4、揭题

  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二、展开活动

  1、画一画

  (1)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长8厘米长的线段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谁觉得自己画的8厘米最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反馈2个学生的作品)大家画得准吗?请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汇报: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准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不用尺子怎么画,如果现在请你来画,你能画得更准确吗?

  还想再试试吗?

  (2)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眼力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恭喜这些同学过关。

  2、估一估

  (1)估计铅笔的长,你觉得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2)估计一下课桌的高,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谁来量一量?

  (3)估计一下把铅笔盒围一周是多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再量一量。

  (4)估计一个同学的身高。

  (5)出示:一个盒子,现在要用彩带围盒子一周,需要多长的彩带呢?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把你认为需要多长的彩带剪下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眼光最准。学生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组中课前准备好的包装盒,先估计一下用彩带围一周需要多长,然后剪下来,实际围一围。最后汇报。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三、联系生活

  1、围一围

  (1)请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

  师: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先估计,再测量。

  (2)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师: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估计出大树或是大柱子的周长,你能估计出来吗

  2、比一比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出示课件)

  3、想一想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想进行哪些有趣、有挑战性的估计呢?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雷峰塔的高度等,课后再去实践研究,好吗?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估算过程,学会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一位数除多为数的估算,初步学会表述估算过程。

  3.体会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意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情境或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同桌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确定问题: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2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3.小结:

  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8页。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2、能力目标: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计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估计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估计习惯。

  教学重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对长度进行估计的方法的。

  教学准备:

  学具盒、彩带、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估计:

  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一条绳子,请绳子拉直,估一估这条绳子大

  约有多长?

  4、引入:

  师: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在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

  板书课题:估计

  5、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6、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7、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4

  (1)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2)组织学生量一量,判断所画线段长度在准确性。

  (3)组织学生画6厘米、10厘米在线段。并说说自己估的方法。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任意估一个物体,估计他们在长度或高,再实际测量长度,看看哪一组的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2、教学例5

  (1)组织学生估计

  各小组把准备好的`文具盒观察一下,估计一下,用彩带把铅笔盒围一周,彩带纸至少要多长?估计完后剪一段,试试看。

  (2)组织学生汇报:

  哪个小组估计的彩带长度比较准确?谁愿意把你们估计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3、小结

  通过实际围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估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测时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选择估测的方法。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组织学生观察、判断,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3、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

  明确:“一面靠墙的含义,理解计算方法,学生解答后交流计算的方法

  四、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5题。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估计

  例4

  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例5用彩带围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6除法的估算。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加减法估算”“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它与“加、减、乘法估算”又有所不同,后者一般都运用“四舍五入”(学生有所感悟)法取出近似数再计算,而除法的估算要根据除数来选择被除数的近似数,不一定用“四舍五入”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轻松地算,合理地算。

  教学目标:

  ①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②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品德教育。

  2、教学策略选择

  设计意图:

  估算教学的意图简而言之不外乎两个方面:学会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本课中,我创设了“走进校园”的情景串,让学生围绕校园里发生的人、事等问题展开有层次的讨论,在估算方法得到拓展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估算意识的积累发展。

  教学策略:

  ①从已知中学。虽然除法的.估算方法与已学的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教学中,我没有另立门户,而把它放入估算大系统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探索、感悟除法估算的方法。

  ②在生活中学。创设体现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体验价值,感悟方法,提高能力。

  ③在思考、讨论、反省中学。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分析、反思、比较各种算法,使学生能为每个问题最适宜的解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了解起点,创设情景。

  1、揭示课题“估算”

  2、提问: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求出大概数”“要用四舍五入”“是近似的”......

  3、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走走,看有什么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

  4、我校是个半寄宿制学校,有住校生289人,走读生251人,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学校大概共有学生多少人?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汇报各种计算方法,教师课件显示这些方法。

  5、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图片播放走读生午餐的餐厅和学生公寓)251人分6排就餐,289人分住20个寝室,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比较,归纳方法。

  1、探索解决“每排大约坐几人?”(围绕下列建议进行)

  建议:

  ①先安静地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记下来。

  ②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③选出组内最好的方法,准备汇报。

  2、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计):

  ①252≈300③252≈2506≈5

  300÷6=50250÷5=50

  每排大约坐50人。每排大约坐50人。

  ②252≈240④252≈250

  240÷6=40250÷6=41...4

  每排大约坐40人。

  [备选]如果学生提出260÷6等方法,要组织讨论,以明确其与250÷6方法相同而不必板书。

  3、比较: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提出喜欢第一种,第二种都予以肯定

  [备选]若学生以最接近实际结果为由提出第四种方法最好,可以通过“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怎样?”组织讨论。

  4、: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三、联系实际,合理估算。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每个寝室大约住几人?”。

  2、学生汇报(预计有两种方法):

  ①289≈300②289≈280

  300÷20=15280÷20=14

  每个寝室大约住15人。每个寝室大约住14人。

  3、引发思考:两种估算的方法都合理,为什么结果有差别?

  :估算时有时会估大,有时会估小。

  4、(1)改题:规定每个寝室住20人,289人要安排几个寝室?

  (2)组织讨论:用280÷20=14估算为什么不可取?

  (3):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估大更合理,有时也会出现估小更合理的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解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估算。

  三、巩固知识,灵活应用。

  1、比一比,谁算得更快?

  ①4年12月31日全校师生去距离学校2750米的瑞安广场冬游,同学们每分钟步行90米,从学校出发后,约()分钟到达。

  ②教师口述:在冬游现场,每个同学发到了这样一张倡议书(课件显示倡议书)他告诉大家我们的结对学校湖岭镇三小孩子们窘困的生活情况,估一估这张倡议书共有()个字。

  在学生提出“首先得知道每行多少字、有几行”以后,出示“每行32字,23行”学生估算。

  ③在倡议书的倡议下,5年2月26日我校12个班共捐资11362元,平均每班大约捐资()元。

  2、比一比,谁算得更合理?

  信息①5年2月28日,政教处王老师带了40张佰元币准备给湖岭镇三小的孩子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先买运动鞋,批发价每双9元4角,买110双要付出()张佰元币。

  信息②2月29日,王老师把剩下的7533元分装在11个红包内,准备送给11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每个红包最多放()张佰元币。

  信息③2月30日,4位老师带着学生代表70人前往湖岭镇三小。至少要租()辆面包车?(课件中面包车上写有“限载20人”字样。)

  [备选]如果出现每辆车多坐5人租3辆的答案,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五、课堂,升华情感。

  学生代表看了同龄人艰苦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后,回来向全校同学号召: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尽一切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课件出示)

  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即找准了建构本课知识所需的学习起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建立了一个根基。

  加法估算起到引入情景与复习的双重作用。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展解读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引领学生在交流中加强各种算法的比较,减少重复,沟通各算法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方法背后的方法”,达到“闻一知百”的效果。

  既尊重学生的想法,又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从而学会“倾听”、“比较”、“完善”“创造”。

  既巩固方法,又引出新问题。这样从同一学习材料中,提炼出两个不同的需用估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广泛应用,还有利于他们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说法的理解。

  呈现学生经历过的手拉手活动图片,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这些需用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地体验了估算的必要性和价值,而且现实背景中的具体情况更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结合情境进行品德教育,为学习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使课堂绽放异彩。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6

  教学内容:三上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5页。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快速抢答比赛。

  (1)一本书共有400页,小明已经看了10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看?

  (2)小货车的载重量是300千克,一箱货物重88千克,另一箱重96千克,这些货物能一次运走吗?(3)爸爸有600元钱,录音机398元,自行车290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4)一至三年级有223人,四至六年级有234人,会议室有300个座位,坐得下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板书】。

  二、交流探究

  我碰到了电影院里的一个数学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帮我解决吗?【出示主题图】仔细看,你知道了什么?






  1、生说信息和问题。

  2、这个问题能解决吗?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223+234

  3、用他的方法判断下,你认为能坐得下吗?(请3-4个生说,不具体说理由)

  怎么想的呀,把你的想法在四人一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223 + 234 220 + 230 = 450>441 坐不下

  预设生2:223>220, 234>230,220+230=450,223+234>450。坐不下。

  预设生3:200+200=400,20+30=50,223+234>450。坐不下。

  预设生4:精确计算223+234=457

  4、辨析:有一位小朋友估算的方法和我们想得不一样,打开书本15页,看到“分析与解答”, 为什么这位小朋友说还是不能确定呢?将223看成200,234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3+234>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在这一题中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还不能解决,要看成几百几十的数。

  6、解答正确吗?你有没有什么方法证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板书:

  三、反馈练习

  1.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你认为坐得下吗?(生说一说,你呢,你呢?)

  (1)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记录在1号练习本上。(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3)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想法。(生展示练习本,让生自己说。)

  生1: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讨论生2:196+226,把196看成190,226看成220,190+220=410,这样就能确定196+226<441吗?为什么?(还没算个位,补充6+6=12,看来这种方法还要作进一步分析。)

  师:看看这两种方法,一种把196+226看成200+230是估大了;另一种把196+226看成190+220估小了,哪种方法好呢?(大估更合适,比较简便),看来大估还是小估还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请有错的小朋友订正。

  【板书: 196 + 226 (估大)200+230=430<441 坐得下。

  3、比较分析:解决学校看电影和旅行团看电影的问题时,这两种方法(指板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四、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P17练习三的第6题。

  (1)请小朋友将这些小鱼分到两个箩筐里,

  (2)生判断结果,说想法。

  (3)师问:258+171这条小鱼放哪儿呢?你怎么想的?619-203这条呢?

  点评:既会判断又会分析,真会学习!

  2.变式练习: P17练习三的第8题。

  (1)妈妈有400元,够吗? 245元+187元

  想1:(小估)240+180=420>400 不够。

  (2)如果妈妈带500元,够吗? (大估)250+200=450<500,够。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 用估算解决问题

  【王老师点评】

  1、学生的思维需要辅助外形的呈现,教学中需要思维外化的策略。教师尽量少说,让学生动起来。导入环节,能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调整为让学生把结果写在作业纸上,先不说出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学生反馈时,教师将数据写在黑板上,数据不能悬空。

  2、第二环节要放手让学生去解答,反馈中一要安抚好采用准确计算的学生,二要引导学生可不可以不准确计算就能判断出结果,同时引导学生从估成几百调整到几百几十。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本节课通过“学生看电影”与“旅行团看电影”,感受不同的估算方法适合解决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需要进行灵活选择。总之,一个目标:在估算中感受、体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刻道理。通过比较“在什么情况下小估(大估)比较合适?”的问题讨论,让学生体会选择估算方法对问题解决的重要。从而使学生将数学知识活用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高了学生估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节课教学中值得调整的是还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让其独立思考的基础善,相互讨论,共同探索,老师讲得多,还是没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每一位孩子都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7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三、笔算比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8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二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重点难点: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较准确的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我国人口十五亿,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我校有0多人,刘老师大约40岁等等,这些值都是估算值。

  现在丫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吗?

  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买门票大约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帮忙估算一下吧!

  你还有其它方法吗?(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10×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好吗?一定要说清楚你估算的过程呦!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计算一下,看实际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怎样做到合理地进行估算.

  1.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算法。

  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过少看了两个9,而把9看成10却多看了1个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计算结果。

  四、实践与应用

  1.估算一下:在大桥上观察,1分钟过去了38辆车,大桥上1小时有多少辆车通过?

  2.估算一下这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3.小组合作,估计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4.作业:书上45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实际计算:

  9×92=828(元)

  教学随笔: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巩固估算方法,熟练地加以应用,并检验除法的估算。

  2、发展学生的灵活估算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

  2、根据学习的估算方法,探讨除法估算的一般情况。

  3、从小组合作探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结估算的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营造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2、利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般简单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估算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估算。

  五、教学突破: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灵活估算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延伸,更突出估算的现实意义。学生先通过自出估算题目,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交流探讨出灵活估算的方法,在掌握巩固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再突出估算在检验除法中的作用,并利用估算解决生活现实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并大胆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意识。

  六、教学步骤:

  (一)教师活动

  1、带领学生复习巩固估算方法,并用估算检验除法的计算。

  2、组织学生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估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3、总结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的大胆探究。

  4、布置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小结本节内容。

  (二)学生活动:

  1、加强练习,巩固估算的一般方法。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掌握。

  3、自我小结,积极发言。

  4、积极完成练习,对本节进行小结

  七、教学具体进程:

  (一)复习估算方法,用估算检验除法。(约5分钟)

  1、教师活动:

  (1)在黑板上出示两道题目(61÷3 78÷4),让学生先用竖式计算,再用估算检验结果。

  (2)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引导评价。

  2、学生活动:

  (1)先利用竖式计算,再用估算检验是否正确。(2人板演)

  (2)说出计算方法,积极进行讲评。

  (二)进行课堂活动。(约20分钟)

  1、教师活动:

  (1)出示课堂活动情境,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要求,说出活动内容

  (2)肯定学生回答,提醒学生注意他们说的算式是什么算式。

  (3)鼓励学生估算,并和小女孩比较,检验她估算对吗?

  (4)组织学生课堂活动:4人一小组,一人说算式,另三人估算出结果,并要求:算式必须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结果应说成大约是多少。如有疑问请告诉老师。

  (5)及时表扬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你认为该怎么办?根据原有经验,如69÷6,把69看作70后除以6并不能除尽,仍有余数,可以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并能被一位数整除的数后再计算,即把69÷6换成66÷6 , 把95÷8换成96÷8,如果换算后口算仍有困难,可一边估算一边进行竖式帮助估算出结果。

  (6)总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要大胆说、动手做、通过组织讨论解决。

  (7)让学生自主说算式,全班估算。

  2、学生活动:

  (1)阅读要求,汇报内容: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出估算结果。

  (2)观察得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式。

  (3)积极估算、比较。

  (4)按照老师的要求,每4人一组开展活动,积极估算并及时发现问题,然后汇报给老师。如:99÷6 95÷8 73÷4。

  (5)讨论,质疑,认真听取同学意见,教师讲解。加深估算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发言、练习。大胆运用新学到的灵活估算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6)说出你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有什么想法。

  (7)认真听、争取快速汇报估算9结果。

  (三)完成课堂练习、小结本节内容。(约15分钟)

  1、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二中剩下的题,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引导题中的新知识。

  (2)组织学生完成思考题,用集体的智慧讨论解决,作必要的指导。

  (3)带领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点:估算方法。

  2、学生活动:

  (1)完成练习十二的6、7题 ,6题为准确计算,并用估算检验,7题为估算。

  (2)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锻炼思维。

  (3)小结本节估算 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灵活估算,让学生先自己出题估算。发现了如果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适用,从而明白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达到估算目的,发展估算意识。还可以用估算来检验除法的计算,提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能力和准确度。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体会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轻松、快乐学数学,把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与活动结合起来,改变枯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喜欢,走近、走进数学。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15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190÷3=40124÷3≈40

  生2:124=120+4120÷3=404÷3≈1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160÷4=40143÷4≈40

  生2:143≈120190÷4=30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210÷3=70200÷3≈70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180÷3=60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xxxx0÷3=6020÷3≈660+6=66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185÷4≈

  生1:185≈xxxx00÷4=50185÷4≈50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160÷4=40185÷4≈40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12

  “加强估算”是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来的一项明确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教什么?怎么样教?在一次数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有幸听了一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估算》。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师:你们二年级经历过估算吗?

  师: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估算知识。(板书:估算)

  师:在学习估算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怎么去估算?

  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

  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4:估算有什么用?

  生5:估算用在哪里?

  师:你们遇到过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确计算?

  课件:

  生:选A。

  课件:师:你能估计出这头大象多重吗?

  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

  汇报并板书:

  生1:300×6=1800小估

  生2:400×6=2400大估

  生3:350×6=2100中估

  生4:300×7=2100大小估

  生5:300×6+300=2100凑、调估

  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

  问:生1你是怎么想的?

  生1:这六个数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

  师: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

  生:小估。

  生哈哈乐。

  师: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小估。

  问:生2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师:你是往大里估的,对不对,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

  生2:大估。

  师:大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大估。

  问: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成人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14

  除法估算

  教学内容: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略)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193≈87≈896≈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24÷3≈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15

  教学目标:

  1.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

  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专门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

  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二、组织练习

  1.专项练习

  (1)口算

  第一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组

  6÷2=8÷4=9÷3=

  72÷9=36÷6=32÷8=

  先口算,再观察每列中三道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比一比第一、第二列,说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估算

  第一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组: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学生练习后交流。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本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你现在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估算教案02-28

数学教案-估算09-29

数学估算教案(精选20篇)04-28

数学教案-乘法估算09-29

数学教案-除法估算09-29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01-11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文案10-13

教案:估算12-17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15篇01-11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15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