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2-27 10:05:23 敏铨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课件出现:摩天轮、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师:刚才,同学们反复地提到“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旋转的。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物体的旋转。体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

  2、联系生活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旋转含义,并板书。

  师:今天咱们就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吧!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课标要求:

  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是“探索”,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是“规律”,本节课指的是有序思考的方法。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及初步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研读、交流、验证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

  “如果于老师带领我们班A、B、C三个同学到文登学公园游玩,最后我们四个人要排成一行合影留念,而且要把老师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他的3个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人排队和四个人排队且确定一个人的位置的排法总数是相等的,让学生意识到排法总数是不受确定的那个人的位置影响的。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有序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统一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指名口算课本第64页第11题)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约数和倍数

  1、提问:什么是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板书:

  约数

  倍数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说明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复习约数倍数相关知识(略)

  (2)写出18的所有约数

  三、复习质数合数

  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几类: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

  (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785123579190

  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科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的因数叫做90的什么数?(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4、做“练一练”第3题

  练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

  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板书——公约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练一练”第4题

  集体练习,指名口答,说一说方法怎样归纳三种关系?

  追问:用短除法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复习

  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1、提问: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板书:——能被2、5、3整除的数)

  2、“练一练”第5题

  提问:这里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什么数?不能被整数的数都是什么数,板书:偶数

  奇数

  想一想,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六、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说说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七、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和12题

  2、课堂作业

  八、课外作业:练习十一第18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数,再排除掉3 的倍数。提问:4的倍数还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来我们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质数表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理念: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3)师: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4)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24×12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108-109页。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计算规律。

  教学准备:

  计数器,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里有十个数字,它们是……

  生:0、1、2、3、4、5、6、7、8、9。

  师:就是0-9,用这简单的十个数字可以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例: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呢?

  师:问题提出来了,敢不敢迎接挑战?

  生:敢!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

  生:举个例子吧,221不行,因为十位上的2和百位上的2重复了。

  师:看来“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就是指百位、十位、个位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相同。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把你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咱比一比,谁写的又准确,速度又快。

  二、研究问题:

  1、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写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答案?

  生:(投影仪展示)123,321,213,132,321。

  师: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生:(投影仪展示)123,132,213,231,312,321。

  师:两种写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

  生:第二种更好。

  师:为什么?(学生茫然)同桌讨论一下。

  生:第二种更好,因为第一种有遗漏,少了231,而第二名同学是有规律地写的,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观察第二种写法有重复或遗漏吗?

  生:没有!

  师:看来按规律写是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老师把这种写法记录下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方”并解决土石方计算问题的过程。

  2、了解“方”的具体含义,能够灵活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3、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演变成“横截面的面积乘长”。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引思。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有关内容,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体积?体积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公式是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问题。

  这节课我们运用体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自主互动,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题1:让学生读题,讨论:挖出的土与地窖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师介绍“方”,让学生用方描述挖出的土。

  课件出示例题及拦河坝的和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怎样计算拦河坝的体积?为什么这样计算? 使学生知道:拦河坝的体积=底面积×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三、应用拓展,反思交流。

  1、试一试 帮助学生弄清图意,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解决。

  2、练一练:

  第1、2题,帮助学生理解题中的事物和信息,再独立完成。

  第3、4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要解决问题,先要求出什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1-1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4-04

数学教案五年级下册范文11-08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9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门】02-13

【精】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02-08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1-04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