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材第5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读数的规则,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2.培养良好的读数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数级和数位。
(课件出示题目,师生共同回答)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 )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上的数位有( )、( )、( )、( );万级上的数位有( )、( )、( )、( )。
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万以内的数怎么读吗?我们来一起读出下面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同学集体读数)
3612 2361 1236 6123
师:上面各数中的“3”表示多少?“6”表示多少?“1”呢?“2”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亿以内的数又该怎么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5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读出前两个数。
师:第一个数读作两千四百九十六,那么第二个数和第一个数在数位上有什么区别呢?(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回答)
2496是个级上的数;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
师:那么24960000该怎样读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24960000的读法)
6表示6个万9表示90个万
4表示400个万2表示2000个万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2496和24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师指正)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3)试着读出剩下的两个数。
师:那3080000、40500000呢?又该怎么读呢?(点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教师边指正边板书)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4)师生共同小结。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但是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2、教学教材第5页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
(1)解决问题。
师:现在谁可以尝试读出这三个数呢?(点名学生读数,全班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2)师生共同归纳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结合自己刚才读数的经验,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组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小结,教材板书)
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小组交流:怎样才能快速地读出这些数。引导学生用画线分级的方法来读数,教师点名学生读数并集体订正)
三十四和三十四万三千零四和三千零四万三百四十和三百四十万三千零四十和三千零四十万
2.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点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五十六万九千二百三百七十万六千四千零八万零五百零??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3题。(组织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回答)
可以先分级再读,也可以把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读。先分级再读比较方便。
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五百二十万五千
一百二十万零六百零五十万七千零七十
四十七万零五十三百零七万零八百
三千零六十万零九百一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谈谈怎么读含有两级的数吗?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2: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3: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教学反思
1、不分级易出错。
因为本单元学习的大都是万以上的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读数。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大数要先分级,再逐级往下读。可是在做练习时,少部分学生不分级就进行读数,这样就容易读错。
2、读数时夹杂阿拉伯数字的现象。
这个问题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一直存在着,每次都会重点强调,可往往就会有学生在书写时出状况。究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习惯性地写成了阿拉伯数字,有的是学生做题时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3、读数时漏读0的现象。
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万级末尾有0或个级高位有0的数,学生出错最多。他们容易犯迷糊,这个0要读还是不读。
4、读数时丢掉计数单位。
学生在口头读数时都会读,但在书写时往往容易丢掉计数单位,虽然教学时一再强调了,但在检查作业时还有此类现象的发生。
5、我的补充。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7698345+6983457+9834576+8345769+3457698+4576983+5769834)÷7。
分析:7个加数的位数相同,且都是7,6,9,8,3,4,5按规律排列在不同数位上。百万位上各数相加的和是7+6+9+8+3+4+5=42,表示42个百万;十万位上各数相加的和也是42,表示42个十万……以此类推,其余各数位上各数相加的和也都是42,表示42个相应的计数单位,用这个和分别除以7,把得数相加就是此题最后的结果。
解答:(7698345+6983457+9834576+8345769+3457698+4576983+5769834)÷7=(42个百万+42个十万+42个万+42个千+42个百+42个十+42个一)÷7=6个百万+6个十万+6个万+6个千+6个百+6个十+6个一=6666666。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先观察被除数的特征,再根据发现的规律解题。
相关知识阅读
十进制的读数原则
1.要有前10个自然数及零的名称。
名称如下: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要有一系列的十进制计数单位。
这些单位的名称从低到高依次为: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并且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也就是说,每10个某一单位就组成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即通常所说的“满10进一”。
3.要有数的命名方法。
数的命名是由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计数单位组合而成。如:一个数含有四个十万、三个万、八个千、六个百、二个十、五个一,这个数就命名为四十三万八千六百二十五。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
9+2=
9+1=
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 ,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 ,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
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
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
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 2+3=5 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
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
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
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
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二、教材分析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了“包装糖果”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的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初步认识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物品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但实际所需的包装纸又比物体的表面积大,因而教师要和学生理清本课研究的是“接口处不计”的包装方式,这样的活动才能和生活进行有效沟通。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法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探讨。
四、教法学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装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领会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策略。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
难点是: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长方体纸盒。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师: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来一睹同学们的风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说“加油!我是最棒的!”。(生齐说)
师:为了今天这节课,老师也把自己包装了一下。做了发型,还买了件新衣服呢。你们想对李老师说些什么?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生:可以)上课!
通过课前交流,既可以消除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恐惧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气氛,它是“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
(二)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关于包装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看了这几幅图片后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物品经过包装,显得更精美,可包装的目的不仅如此,在包装中还有许多其它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
再过几天就是李老师的4岁小侄子的生日,我买了盒蛋卷,(课件出示一盒长方体形状的蛋卷盒(10cm×8cm×5cm))老师也打算把这盒蛋卷包装后送给他,(课件演示用包装纸包装蛋卷盒)在包装时我遇到了个问题,请看。(课件出示问题:如果接头处不计,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
师:谁能帮老师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就是计算它的表面积。)怎么计算你可以说说吗?(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计算一下这个长方体蛋卷盒的表面积好吗?(生完成后交流反馈,课件展示老师的计算。)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下面组合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打
下了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三)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师:老师的爱人也买了一盒同样的蛋卷,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一个需要340cm,两个就是需要680cm。)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可以合起来包装,就不是680cm了。)
问: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680cm包装纸呢?(有的面重合起来了。)
师:重合的面在包装时需要用包装纸包装吗?(不需要)
师:可以怎样包装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纸盒摆一摆。(学生同桌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
请一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名展示,老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展示结束,课件出示三种组合包装的方法图。)
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重合的面不同。)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生:两个最大的面。)
师:我们可以说“重合了两个大面”。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呢?(生:第二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中面,第三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小面。)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生:第一种)
问:第一种方法最节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指名交流。)
3、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验证呢?(可以分别计算出三种组合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问:怎样计算大长方体的表面积?(预设学生回答:可以根据组合后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直接计算出表面积;也可以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先让学生计算出第一种方法包装后的大长方体表面积。(指名板书)师: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再指名板书)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指名回答)(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另两种的表面积。(指名板书)师:从计算的结果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的猜想一致呢?(一致)师:谁能说一说在包装时究竟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吗?(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二个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三个、四个或者多个长方体拼摆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寻找最节约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再组织交流,达到一种资源的共享。
四、组合三个,再次体验。
师:李老师的孩子也想买一盒送给他的小弟弟,你能帮李老师想一想三盒蛋卷可以怎样包装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学生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分类过程,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或者是按自己定的标准分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验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分类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用课件出示图片。
淘气小朋友的房间,是不是整齐呢?看了淘气和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帮淘气整理房间好吗?
看到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想说的?
看到淘气的房间呢?我们怎么做来使淘气的房间变整齐?(整理一下)如何整理?
2、思考方法。
师:那你准备怎样整理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课件演示:整理房间
用课件演示整理的过程。刚才小朋友说把书、笔、文具盒放在一起,为什把它们放在一起呢?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的,是学习用品,那接着应该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同时板书:学习用品、玩具、服装。)课件演示整齐的房间问小朋友,现在整齐了吗?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
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衣服放在一起,把相同或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我们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房间,使整个房间又干净又整齐。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个勤快的好孩子。能做到吗?
二、课堂练习。
1、整理两类事物。
(1)给动物涂色。(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师:刚才我们整理了房间,现在我请大家看一看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一起说说它们的名字吧。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请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师:你认为应该把哪些动物涂上颜色?把你的想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愿意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把小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会飞的,已涂上了颜色,一类是不会飞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会飞的动物有什么特点?那我们也学着会飞的动物飞一飞好吗?站起来飞吧!
(2)、分水果蔬菜。
师: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和蔬菜吗? 老师这准备了一些水果和蔬菜,瞧,这是--。(学生齐说水果和蔬菜的名字)你能分清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朋友,一位是水果娃娃,一位是蔬菜娃娃,现在老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一个小朋友把水果图移到水果娃娃的下面,一个小朋友把蔬菜图移到蔬菜娃娃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看一看,他们分对了吗?你们还喜欢吃哪些水果和蔬菜?(同学们吃过的蔬菜可真不少,蔬菜中含有很多维生素,对人非常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2、整理多类事物。
(1)举牌游戏。
请小朋友看屏幕上都有什么?学生说物体的名字。老师还给每个物品编了号呢!看1、2、3一直到12号,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成3类,一类是玩具,一类是文具,一类是服装鞋帽。老师发给了小朋友3个牌子,一个上面写的是玩具,一个上面写的是文具,还有一个写的是服装鞋帽,(跟老师读一读。)牌子放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举牌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指一个物品你很快地想一想它是哪一类,并把它说出来。明白了吗?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学习用品 玩 具 服 装
教学反思:
借助学生熟悉的两个人物淘气和笑笑,他们很感兴趣,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整理房间这个课题,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如何整理房间后,又顺利地介绍了什么是分类。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学到的很多,不仅仅有书本知识,重要的是还学会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以及课堂中的好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 33 - 7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方法三:13 -7 =6 ,20 +6 = 26 。
方法四:7 - 3 = 4 ,30 -4 =26。
方法五:3 3
- 7
2 6
竖式计算: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对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
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4、书59页的第2题。
48-9= 53-6= 70-7= 32-3=
独立竖式计算。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33 - 7=26 13-7=6 33 7-3=4
20+6=26 - 7 30-4=26
26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8和9的书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拍手游戏。出示卡片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
2.揭题《认识8和9》,理解基数的含义,数数
师:你已经了解了关于8和9 的哪些知识了?
生:我知道8象葫芦,9象哨子(说出了他们的样子)
生:我知道8要小,9 要大(你怎么知道的?8 表示什么?9 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8和9(拍手,画画、摆学具)
反馈:数9以内的数(出示学生的作品多种方法数)
3.给数字卡片排队,巩固9以内数的顺序
师:可以怎么排?0—9 9----0
师:读一读这些数。可以怎么读?(渗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以及奇数、偶数的意识)
4.比较数的大小
8<( ) 9 >( )
二、主题图,巩固8和9的认识,引导有序、有效的数数
三、找生活中的数
四、关于序数(蝴蝶图)
五、书写8和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 :
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3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题一,“做一做”第一题,练习十二第1—6题及相关的扩展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连加的含义,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鸡图、本课教学的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型:尝试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2、听算练习.(每人一题)
二、准备题:贴图并出示题目.
原来有3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提问:
A: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
B:怎样列式?等于几?
C: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要把原有的小鸡和又来的小鸡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三、导入:再贴一只小鸡.
提问:
1、谁能说出图意?
2、还是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只是比原来又多了1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能试着列出算式?3+2+1=5(只)
3、谁会读这个算式?全班齐读.
4、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不同,它有几个加数?几个加号?像这样的'算式就叫连加算式.
5、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连加”.
6、谁能照例说出几个连加算式?(举不同的例子,包括多个数的连加.)
四、新授:
刚才教师没讲,但是你们都知道3+2+1=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将3只小鸡与先跑来的2只小鸡合起来,是5只小鸡,再用5只小鸡加上又跑来的1只小鸡,一共是6只小鸡.)
3+2+1=6你们同意吗?
五、二次尝试:
请同学们摆小棒列算式.先摆3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再摆2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指名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
六、巩固练习:
1、口算练习:
2、先说图意再列算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4
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
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习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反思
1、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1-29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门】02-07
【热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0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推荐】01-29
【荐】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01-2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