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精选1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面积的概念,知道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知道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图形的面积,认识1平方厘米,会用统一大小的方格的数量和1平方厘米表示图形的面积。
3、在对“面积”知识的学习与表达中,体会方法多样化,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建构图形面积的概念。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我们来读一读。
师: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吗?
(预设:房间的大小,书封面的大小)
2、师: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认识面积。
通过活动,感知面积
1、认识生活中物体的面
师:如果老师请你把课桌面和凳子面擦干净,擦哪个用的时间短一些,为什么?
生:擦凳子用的时间会少些,因为凳子的面比课桌的面小。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因为凳子面比课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时间少。(指名说)
我们来摸一摸课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的,哪个大?
师归纳:我们刚才说的课桌、凳子的面、数学书的封面,这些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物体表面有大小,那平面图形呢?
出示: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在哪里?请小朋友们选择2个图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笔来涂一涂。(板书:平面图形的面)
(2)反馈
问题1:这些图形的哪一部分是它的面?
(预设:学生用彩色笔描了图形的一周)。
师:某某同学用彩色笔表示的部分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吗?
屏幕演示:一周的线段首尾相连,成为一条直线。教师说明,这些线段表示的是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而不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师:(电脑演示)涂色部分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问题2:涂色的时候,哪个图形你涂色比较多?哪个图形你涂色比较少?你是怎么看的?
(生:第一个涂色最多,第三个图形涂色最少。因为第一个图形的面比较大。)
师:看来平面图形的面也有大小。
三、自主探究,感悟面积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出示:小胖家的房间平面图(2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教师:小胖搬新家,他和爸爸妈妈都想把最大的房间给爷爷、奶奶住,你们知道小胖爷爷奶奶住哪一间吗?
(引导学生猜测,推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解决问题)
教师:老师把房间的平面图剪了下来,放在你们的信封里,想请你们比一比,哪个房间的平面图最大?
1、(信封里:2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借用正方形的比较得出一个长方形比正方形小,另一个不能直接比)
(2)反馈
教师:
①比出图形的大小了吗?(预设:比出长方形A、B都比正方形C小。)
②你比的是图形的哪一部分?(面的大小)
③怎么比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演示:重叠在一起)
小结:我们通过把两个图形叠在一起比较出了正方形C的面最大。所以爷爷奶奶住在正方形C的这个卧室里。
(3)师:小胖准备住最小的一间,要比较哪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呢?请你们比比看。会吗?(学生,不能比)
问题(1)用刚才的办法不能直接比出面的大小,能够想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启发学生讨论,引出工具)
2、教师: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几个工具,看一看,有什么?
(1)学生打开工具信封,了解教师提供的工具。
(2)你打算用哪个工具去表示面的大小?(预设:①用●表示,②用■)
教师:请你们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一种图形工具,用所选图形的个数表示面的大小,把结果记录下来。
出示要求:
(1)用选用图形的个数表示图形的面的大小
(2)比较两个长方形平面图的大小
(二)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解决问题
8cm 12cm
6cm
4cm
(教师为学生提供若干个)
2、反馈交流:
师:下面请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来汇报。
(1)你是用什么图形工具来表示长方形平面图的大小的? 是几个?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媒体演示两种情况)
(2)现在可以比较出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了吗?
(预设:可以)
(3)怎么比呢?
【预设:
生1:我用的是圆形纸片,比较得到这两个图形一样大。
因为长方形A最多能摆12个,长方形B最多也能摆12个。
生2:我用的是正方形纸片,比较得到这两个图形一样大。
因为长方形A最多能摆12个□,长方形B最多也能摆12个。】
小结:你们都比较出了长方形A和长方形B一样大。
3、讨论:这两种工具哪一种最能够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为什么?
(使用测量会出现不能布满的情况,所以使用□是最合适的。)
(备注:引发学生思考发言)
4、现在我们用□来验证一下,正方形C是不是比长方形A和B都大。
(学生动手操作)
5、师:长方形A和B最多能摆12个□,正方形C最多能摆16个□。刚刚测量到的12、12和16就能用来表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这都是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说,长方形A和长方形B的面积是12个□,正方形C的面积是16个□。
(三)感悟测量的标准的统一性
师:现在小朋友们会用小正方形的个数来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了,小丁丁也用正方形的个数表示图形的面积,比较下面 两个图形的.大小:
“第一个图形的面积是4个□,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9个□,4<9,所以第一个图形的面积比第二个图形的面积小。”
问题:对于小丁丁的回答,你们同意吗?怎么想的?
1、出示:
2、反馈:
生:不同意!因为测量这两个图形所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师:对呀!虽然小丁丁都是用正方形来测量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但是由于使用的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够直接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的大小。
3、师:在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板书,齐读单位)
(1)学生认读平方厘米
(2)1平方厘米多大?我们身上哪一部分的大小(面积)比较接近1平方厘米?
(三)练习
师:下面的图形都是由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依次出示下列图形:
1cm2 2cm2 4cm2 6cm2
师:有几个1cm2 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出示:书本 P61 第一和第三个图形
师:为了测量的方便,数学家把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拼在一起,成为了一张方格纸。请大家来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这么快能得出第一个图形的面积?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先数一列有7个小正方形,有这样的4列,就是4x7,再加中间的一个,就是4x7+1=29cm2。
师:原来数的时候我们还能用算式来表示数的方法。下面请大家用这个好办法来算一算第二个图形的面积。
生:我发现每一行都有6个涂色的小正方形,有这样的5行,5x6,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30cm2。
师:你们真棒!那这个图形的面积你知道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出示:
生:这个图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师:这个图形中有半格的,你是怎么数的?
生:先数整格的,有6个平方厘米;再数半个的,有4个,其中的2个半个可以拼成1个平方厘米,4个半格可以拼成2个整格,所以6+2等于8个平方厘米。(学生边说,边媒体演示)
小结:在数小正方形时,遇到不满一个正方形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整格的,再把2个半格拼成一个整格来数。
拓展:在方格纸上涂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图形。
师:我们已经会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得到图形的面积,现在,老师想请你在方格纸上用彩笔涂出一个你认识的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
1、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反馈。
师:你涂的是什么图形,怎么涂的?是几平方厘米?
生1: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行里涂了12格,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2: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列里涂了12格,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3: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行里涂6格,涂2行,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4: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列里涂6格,涂2列,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5: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行里涂4格,涂3行,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6: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列里涂4格,涂3列,面积是12平方厘米。
比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它们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但是形状却不同。
五、总结交流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面积”,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所认识的“面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和运用。
课前准备
一个大圆、剪刀、小正方形。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交流:(出示一个圆)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说说你对圆的了解。
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交流: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周长的一半怎
样表示?
学生做出回答。
教师引导交流: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有关。大家猜想一下,圆的面积与谁有关?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教师引导交流: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
大家可利用昨晚把圆剪开后,拼成的图形展示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
全班汇报交流:谁想先来展示一下?(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交流:你能让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直一点吗?
学生领悟: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领悟:多分几份,平行四边形的底就会直一些。
教师引导交流:对,如果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交流: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分成128份呢?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呢?
教师引导交流:对,把圆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就越近似于平行四边形。
教师引导交流:若把其中的一个小扇形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放在另一边,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什么图形?
师:这样就把求圆转化成了求长方形。
教师引导交流:你认为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关系?
生:他们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教师引导交流:你能根据它们的关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圆的面积=c÷2xr=πrxr=πr2
教师引导交流: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πr2
教师引导交流:黑板上的这个圆半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利用公式,求出“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是多大。
建议:可以先画模拟图,然后想办法得出比预定范围小了多少平方米。
2、自主练习第1题。
3、 自主练习第2题。
给出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4、 自主练习第3题。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札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3
学习内容:
圆的面积(教材16、17、18、页)
学习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学习重点:
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写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回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自主预习
(一)感知圆的面积。
任意画一个圆,用彩笔涂出它的面积。
我知道:圆所占平面的面积叫做圆的面积。
(二)观察P16中草坪喷水插图,思考:喷水头转动一周,所走过的地方刚好是一个什么图形?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圆的半径是多少?
(三)估一估
请你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
先独立思考后观察分析书16页的估算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可以记录下来。
三、小组交流自主预习部分
四、自主探索圆面积公式
1、思考: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能不能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得到启发呢?能不能也将圆通过剪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提示: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想一想)
2、动手操作: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沿半径剪开拉直,再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
拿出我们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成为一个什么图形?并考虑你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一拼,拼成了一个近似的( )
第二步:把圆平均分成16份,拼一拼,拼成了一个近似的( )
第三步:把圆平均分成32份,拼一拼,拼成了一个近似的( )
如果分的分数越(),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 )。)比较剪拼前后的图形,发现()变了,()没变。
3、我来推导: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的( ),高相当于圆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的面积等于(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表示为:()
4、公式的推导: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圆面积=
1、还可以怎样拼接成长方形动手试一试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宽相当于圆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的面积等于()。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表示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圆面积=用字母表示圆面积公式:
五、小组交流
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六、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七、学习检测
1、填空。
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利用公式S =()来计算。
2、解决书16页上面喷水池转一周浇灌草坪面积?
3、计算,求圆的面积: (1)r=2cm(2)d=10cm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八、交流展示
九、回顾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疑惑?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光明小学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在学校门口创建了两块花坛,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两块花坛地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呀?对,一个是长方形的,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那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两个花坛谁的面积更大一些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该怎么办呀?对呀,分别求出来,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再比较大小就可以了。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于?对,长乘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看同学们既疑惑又好奇的表情,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平行四边形的世界,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习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新授】
活动一:
同学们请从学具袋中拿出我们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卡片和平行四边形卡片。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之前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用的是什么方法呀?对呀,数格子,那请同学们再拿出格子图来试着数一数,看一看我们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分别面积是多少?一个方格代表一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并完成我们学习单上的表格,同学们赶紧开始吧。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谁来向大家说一说你的汇报成果?请你来说,哦,平行四边形的底为六米高为四米面积是24㎡,长方形的是底为六米高为四米面积也是24㎡。那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对呀,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好等于24㎡,而我们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正好也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俗话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活动二:
请同学们继续拿出我们为大家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卡片,看你们能不能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来将它转化为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来。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讨论完成,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开始。
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做的很端正了,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看1组的同学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那就一组的三号同学请你来说。你们小组的动手能力可真强,请坐。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把三角形向右平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看一看。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来三组二号同学请你来说,你在方法也不错,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剪下来,然后将对角上下颠倒补在上面,同样也组成了一个长方形。
活动三:
那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它们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呢?你又能得到怎么样的结论呢。带着这些问题先独自思考,再小组合作,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看哪位同学的发现又多又好,开始。
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发现,来第二排同学请你来说。观察的非常细致,转化前和转化后形状变了,但是面积没有变,那也就是说我们转化前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发现吗?来第三排同学请你来说。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转化前平行四边形的底通过转化后就变成了长方形的宽,而转化前平行四边形的高变成了转化和长方形的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三角形的这一部分补到了右边,它的底就变成了长方形的宽。而高始终没有变,就变成了长方形的高,那通过这些等量关系,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呢?请你来说,这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同学们,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发现通过这些等量关系转化,我们就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同学们,你们都发现了吗?这么伟大的发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看来我们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要知道底和高,就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
这么重要的公式,我们用字母来表示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用s来表示,用a表示底,h表示啊高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还可以这样来写,s就等于a乘h 。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巩固练习】
那大家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赶紧来计算一下我们学校的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吧,谁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请你来说真会活学活用,请作一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就等于aa制,在江底六米高四米,带进去就等于6x4等于24㎡。同学们,你们都同意他的答案吗?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呢?20,25,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请你来说,非常谨慎,请多先用底去成该提上的高,所以是啊。4x5等于25,那为什么不从另一个高呢?对呀,因为另一个说另一个高所对应的底是另一个,而不是这一个。所以我们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要注意。要用平行四边形垂直于这个底的高。同学们都明白了吗?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了。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学习了一种新的图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测量一下我们家中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底和高,求出面积。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本节课就先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5
教学内容:
p.26、2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
2、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量,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灵活地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稍复杂的图形面积。
教学过程:
一、想想算算:
事先板书该图。
问: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什么图形?(不规则图形)
哪些图形称为“规则图形”?
你会计算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吗?指名先指出分的方法,再依次规范地算一算。
提醒学生:(1)画辅助线的时候,要用虚线。
(2)分成两个图形容易,但这样的两个图形要容易计算。
1、横里画一条线。说说分成:长方形和梯形。
计算:12x4=48(平方米)
(12+15)x(10-4)÷21=81(平方米)
48+81=129(平方米)
2、竖里画一条线。说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
计算:(15-12)x(10-4)÷2=9(平方米)
12x10=120(平方米)
9+120=129(平方米)
3、斜着画一条线。说分成:梯形和三角形
计算:(4+10)x12÷2=84(平方米)
15x(10-4)÷2=45(平方米)
84+45=129(平方米)
比较、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在原来图形上加一条线,变成两个图形。分两个算式分别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再加起来。
由于计算的`步骤比较多,不要把计算的过程都写出来,只要像黑板上这样来写。
4、添两条线,把原图变成一个长方形。
观察图说说分几步来算?怎样的三步?
(长方形、梯形、长方形面积减梯形面积)
计算:15x10=150(平方米)
(4+10)x(15-12)÷2=21(平方米)
150-21=129(平方米)
比较:这里一共介绍了四种方法,可分成两类。上面的三种称为“割”,下面的这种称为“补”。用割或补的办法可以把不规则图形分成两个规则图形,或加或减算出面积。
二、检查作业:
1、 指名介绍三种方法:(1)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分别算出后加。
(2)补,用长方形面积减去梯形面积
(3)移,把多出来的两个三角形移到下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说说计算思路:两个正方形面积和减去左上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右下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别列式算出各个面积。
3、算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1)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分米、8分米、10分米。
问:你知道这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么?
明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是最长的一条边,另两条边分别是底和高。
学生算一算。
(2)梯形的下底长16米,上底的长是下底的2倍,高50分米
问:这题中有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注意单位的换算)
指名规范地算一算,写一写。
三、布置作业:
在第27页的方格纸上设计一个美观大方的花圃,并算出它的面积。
课后小记:
添加辅助线算面积,是第一次出现,所以一开始要强调用虚线画。
从学生的课堂发言来看,很容易想到的是“割”的办法,在启发后,才有个别学生想到了用补的办法。还有个别学生为了片面追求多种方法,任意地分割;还有的分得的块数比较多。因此,我提醒学生:
1、分得的规则图形要方便计算。
2、一般先考虑分两块的情况,实在不行了,再考虑多块的情况。
考虑校园的实际、学生的测量工具和水平、以及课堂时间等状况,书上的“量量算算”我没让学生做。
说明:练习里的两张图没办法在网上显示,遗憾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l)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6)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8)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x宽
圆的面积=
(9)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1)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X器?
(2)想象一下自动X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X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1)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2)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分析解题过程。
(4)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l)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圆的面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二)生成原理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师:我们知道,圆柱的底面是圆,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可是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又该怎么求它的面积呢?
(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来求侧面积?(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圆柱的特征研究)ppt展示
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
(4)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师生活动: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话,该如何表示圆柱的表面积。
(三)深化原理
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
(四)应用原理
如果给圆柱形笔筒侧面裹一层彩纸,笔筒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0cm。那么想想得准备多少彩纸?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常用的学习用品?能否设计一个笔筒?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
师:如何确定?
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
师:课后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呈现校园中的`圆形草坪,提问学生如何求解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引导学生通过已有认知,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实际就是求这个圆的面积,从而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提出问题:之前的图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得到是通过转换成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得到的。
追问:能否将圆的图形转换成之前的图形?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路与剪拼过程,然后请各组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预设1:将圆平均分成4份,剪切拼接之后,没有得到之前图形;
预设2:将圆平均分成8份,剪切拼接之后,得到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
预设3:将圆平均分成16份,剪切拼接之后,得到一个近似长方形。
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展示:大屏幕展示将圆平均分为32份,64份,128份,256份……的动图,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学生能够发现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进一步追问:观察原来的圆和转化后的这个近似长方形,发现他们之前有哪些等量关系?
预设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
预设2:长方形的长近似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预设3:长方形的宽近似等于圆的半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9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设计了估算飞标板面积的活动。呈现了两种估算方法:一是先估算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再估算飞标板的面积;二是把飞标板剪开,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飞标板的面积。接着是,小组合作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用刚推导出的面积公式计算飞标板的面积。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体会极限的思想。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时,已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法,把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探究推导直线平面图形的面积。因此教学本课时,可引导学生用以前学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推导学习中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观念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猜想——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多次不同的实验,运用转化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把曲线平面图形转化为直线平面图形,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圆面的剪拼,境况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和课件展示,学生通过猜想然后再用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教学手段:利用游戏、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
两个完全一样的圆片、透明胶带、刻度尺、量角器、剪刀、小刀。
一、复习引入
1、幻灯片出示复习题目。
2、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请你们欣赏一幅图。请看!(课件出示)在欣赏图的同时,思考右面的问题。学生猜想牛最多吃多少草是什么的图形?(课件出示)是一个圆形,要求牛吃多少草也就是求圆的面积,引出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的伊始就用这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导入新课的学习,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为后面面积的学习奠定基础,更可以让学生从课堂上涉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圆面积定义
2、圆面积公式推导
那么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知道圆有大有小,如果用面积单位直接
去度量,显然是行不通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过程,通过课件演示出转化的过程。
【设计意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学生迁移的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为了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更是为了让后进生能够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想一想: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看可以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小组把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小组汇报并展示所拼图形)
小组1:我们平均分成了8份,拼成的图形非常像平行四边形。
小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图形也像个平行四边形。
小组3: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图形很像一个三角形。
小组4:我们拼的图形像个梯形。
小组5:我们平均分成了4份,拼成的图形像平行四边形
大家真了不起!把圆转化成了这么多近似的图形,观察所拼平行四边形的三种情况,请看课件(展示课件),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拼成的长方形与圆的关系,小组讨论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3)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推导出面积公式)
小组内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师板演。
小组合作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汇报交流,师演示课件。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重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了让学生在大脑中烙下深深的印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上多动手,去剪、去拼、去贴,多动脑,去思考圆的转化方法,这样学生在课上手脑并用,个个精神十足,根本不可能再出现课上走神的现象。】
小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祝贺大家取得成功!那么,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呢?(半径)
三、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到底有什么用呢?
现在我们会求牛最多吃多少草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外思考。(幻灯片出示)
已知一个圆的周长,你能计算这个圆的面积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10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祥光的实际问题。
以单位面积为参考,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算能力。
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计算求解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PPT、若干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
课件出示教材53页长方形①。提出问题: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全班交流分享摆的结果吗?
生1:我正好摆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生2:每行摆3个,正好摆了2行,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x2=6(平方厘米)。
教师总结:第二名同学的方法不用密铺,只要用面积单位分别摆满长和宽,就能算出摆满长方形所需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长x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5.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x宽”来计算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
(1)课件出示长方形②和长方形③,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一名同学记录,其他同学摆,边操作边填表。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师小结: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三)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公式
1.大家看一看最后一个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长方形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形)
2.引导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分别需要知道什么。
(四)巩固新知
1.解决课前的龟兔粉刷墙比赛的问题。
2.练习课后第1题和第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学会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新目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我采取了“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探究方法法人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让学生能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x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设计了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x宽”和“边长x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标准》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具体目标要求为“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因此,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进行估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在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在长方形的表面摆满1平方厘米的方格;有的是沿着长、宽各摆一行些方法在学生的合作中都有体现,如果能让多一些学生利用投影仪分别演示一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把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混淆,课上没有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反而造成了学生的一个误区,学生在探索正方形周长的公式时有的学生就认为求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x边长与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边长x4混淆了,导致部分学生对求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模棱两可。
总而言之,这节课上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还是较清楚,并能够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体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类比、极限的思想。
3、通过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观察、猜想、验证的实验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公式推导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圆经过无数等分剪拼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且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圆面积的课件,彩色圆形纸片(每小组1个),剪刀(每组2把).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花园里新建了一个圆形花坛,为了让花坛更漂亮,管理员叔叔打算给花坛铺上草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呢?这实际上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圆的面积
二、充分感知,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叫圆的面积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用你喜欢的方式感受一下圆的面积,告诉大家圆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课件显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你认为圆面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转化:
回忆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那么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2、动手尝试探索。
(1)分小组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展示交流并介绍:你拼成了什么图形?在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我们再继续等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小结:随着等分的份数无限增加,可以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你能否根据圆与剪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想出圆的面积公式?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94、95页例3 、例4。
教学目的:
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圆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圆的面积演示教具,课件,每人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分别平均分为16等份、32等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的有关概念
2.什么叫长方形的面积?
3.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我们已经学会的圆周长的有关计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新授。
1.圆的.面积的含义。
问:面积所指的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以前学过长方形面积的含义是指长方形所围成平面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的是指什么?(圆所围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如果用面积单位直接去度量显然是行不通的。但我们可以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也就是割补法,把圆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怎样分割呢?教师拿出圆的面积教具进行演示:
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二份,再把每一个等份分成八等份,一共16份,每份是一个近似等腰三角形,并写上号数,然后把这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试操作,把学具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再把第1份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即原来的半份)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向学生说明:如果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教师边提问边完成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①拼成的图形近似于什么图形?
②原来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的长?
④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哪部分?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c÷2*r
=2∏r÷*r
=∏r*r
=∏r2
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可以写成:S=∏r2
3.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出示例1:一个圆的半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读题,问:要求圆的面积的条件是否具备?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314平方厘米。
例题2:一个圆的直径是4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0÷2=20(米)
3.14*202
=3.14 *400
= 1256(平方米)
答:这个圆的面积是1256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半径2分米,求圆的面积。
2.圆的周长是6.28分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先提问:题目只告诉圆的周长,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样算?)
3.绳长10米,问小狗的活动面积有多大?
四、发散思维:如下图:S正方形=3平方厘米,S圆=?
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并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如果题目只告诉直径也就先求出半径再按公式S=∏r2计算。
五、作业。
六、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13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练习本。
重点难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问(目标引领问题导学)
1.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谁来说一说它们的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用字母表示是S=ah;三角形面积=底x高÷2,用字母表示是S=ah÷2。)
让学生回忆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面积的。)
2.揭题:生活中的图形除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外,还有梯形,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猜(读)(联系旧知自主尝试)
1.出示教材第95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车窗玻璃是什么形状的?(梯形)
思考: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测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梯形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测。
小组活动,教师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可提醒学生用剪刀剪一剪,再拼一拼。
3.交流汇报自己的推导过程,指学生到黑板边演示边讲解。
三、探(合作探究点拨辅导)
学生以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可能会这样做:
(1)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出示推导过程: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梯形上底x高÷2梯形下底x高÷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x高÷2
出示推导过程: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x高三角形的底x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x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x2三角形的底÷2x2)x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x高÷2
因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1.小结:大家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用字母表示:S=(a b)xh÷2
2.教学教材第96页例3。
出示教材第96页例3情境图和横截面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思考:横截面是一个什么形状?(这是一个梯形;而且有两个角是直角,是一个直角梯形。)
让学生找一找,直角梯形的高在哪里?你能理解这个横截面的含义吗?
通过交流,学生能明白: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个腰长。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6米,下底是120米,高是135米。
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下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吗?
让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计算过程:(见板书设计)
四、用(训练推进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96页“做一做”。先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并对该图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大梯形,梯形的上底是(40 45) cm,下底是(71 65) cm,高是40cm,也可以看成两个直角梯形,其中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0cm,下底是7lcm,另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5cm,下底是65cm,高都是40cm,算出两个梯形的面积再加起来。
2.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本题需要先测量计算所需条件的长度,再利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
3.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先让学生观察飞机模型的机翼是什么形状,(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机翼的面积。求机翼的面积,可以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设想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底长lOOmm 48mm,高250mm的平行四边形,求出它的面积。
板书设计: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用字母表示:S=(a b)xh÷2
例3:S=(a b)h÷2
=(36 120)x135÷2
=156x135÷2
=10530 (m2)
教学反思: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14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P60—61。
【教学目标】
1、通过涂色和摸实物等活动感受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能够利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图形的面积。
3、学会利用方格数比较图形的大小。
4、养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通过动手操作练习思维发散能力。
【教学重点】
用方格的数量表示图形的面积;利用方格数比较图形大小。
【教学难点】
不规则几何图形面积的计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pad。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涂颜色比赛。
师: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比一比哪一队涂得快。
师:为什么男同学用的时间短?
生:同样的图形,有的小,有的大。
2、摸实物,体验面积。(摸课本的封面,摸练习本的封面)
师:你在摸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生:方形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大有小。
二、传授新知
3、比较四个图形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的大小和两个长方形的大小。那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这四个图形的.大小。(出示圆、长、正、星)
师: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生:最大的最,最小的是:五角星。
小结:当图形差异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睛观察直接比较图形的大小;
4、比较两个长方形
师:那中间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
5、小组讨论寻找合适的比较方法
师:请同学们按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生:讨论交流比较方法
6、交流反馈
生:尺量;把它们切割、移补;用透方格纸数格子。
7、数两个图形内的小正方形(格子)
师:把这两个图形放在方格纸中,就相当于在两个图形中摆满了小正方形。
师:为什么要摆满小正方形呢?
生:小正方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师:为什么两个图形的大小一样大呢?
生:因为小正方形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当图形差异不是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统一的度量工具来进行比较图形的大小,例如刚才的两个长方形,我们就可以用小方格纸来比较他们的大小。
8、方格数量一样,但是图形大小不一样
师:小胖做了这样的一道题,他觉得这两个图形是一样大的,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9、提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比较的所有图形的大和小有一个数学名称,叫作面积,所以我们说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接下来,我们就用刚才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
三、练习巩固
练习1:
练习2:
练习3:
左图面积__格
右图面积__格
左图面积比右图面积_______。(填“大”或“小”)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最后我们一起再读一遍面积的定义,来结束我们今天的数学课。
【板书设计】
面积
图形的大小,是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相关文章: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面积试题05-02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数学教案06-06
鲁教版与沪教版《空气·氧气》的比较研究05-02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5-02
沪教版《繁星》优秀教学反思05-02
沪教版《母校》教学反思范文04-27
沪教版小学英语教案11-09
沪教版《摇花船》教学反思04-27
沪教版《吹泡泡》的教学反思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