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1-07-07 10:07:0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集锦7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1

  一、创设情境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看图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解(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2℃、5℃;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

  (3)这一天中,3时~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时~3时和14时~24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二、探究归纳

  问题2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xx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

  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

  解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也随着增长.

  问题3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

  观察上表回答:

  (1)波长l和频率f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2)波长l越大,频率f就________.

  解(1)l与f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

  lf=300000,

  或者说.

  (2)波长l越大,频率f就 越小 .

  问题4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的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下列关系:S=_________.

  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1cm、1.5cm、2cm、2.6cm、3.2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_________.

  解S=πr2.

  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例如问题1中,刻画气温变化规律的量是时间t和气温T,气温T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它们都会取不同的数值.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variable).

  上面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互相依赖,密切相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

  2、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3、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点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重点:

  1、 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 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难点: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

  2、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 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车速是95千米/小时.已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

  分析 我们知道汽车距北京的路程随着行车时间而变化,要想找出这两个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值,显然,应该探求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为此,我们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间为t小时,汽车距北京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s和t的函数关系式是

  s=570-95t.

  说明 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数关系的第一步,这里的s、t是两个变量,s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

  问题2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 我们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小张的存款数为y元,得到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50+12x.

  问题3 以上问题1和问题2表示的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Ⅱ.导入新课

  上面的两个函数关系式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

  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

  ①y=x-6;②y=2x;③y=;④y=7-x x8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例2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属于一次函数,其中哪些又属于正比例函数?

  (1)面积为10cm2的三角形的底a(cm)与这边上的高h(cm);

  (2)长为8(cm)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L(cm)与宽b(cm);

  (3)食堂原有煤120吨,每天要用去5吨,x天后还剩下煤y吨;

  (4)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行驶的路程s(千米)和时间t(小时).

  (5)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

  (6)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7)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 分析 确定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b(k≠0)或y=kx(k≠0)形式,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 解 (1)a?20,不是一次函数. h

  (2)L=2b+16,L是b的一次函数.

  (3)y=150-5x,y是x的一次函数.

  (4)s=40t,s既是t的一次函数又是正比例函数.

  (5)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

  (6)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

  (7)y=50+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3 已知函数y=(k-2)x+2k+1,若它是正比例函数,求k的值.若它是一次函数,求k的值.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得k的值.

  解 若y=(k-2)x+2k+1是正比例函数,则2k+1=0,即k=?

  若y=(k-2)x+2k+1是一次函数,则k-2≠0,即k≠2.

  例4 已知y与x-3成正比例,当x=4时,y=3.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y与x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

  (3)求x=2.5时,y的值.

  解 (1)因为 y与x-3成正比例,所以y=k(x-3).

  又因为x=4时,y=3,所以3= k(4-3),解得k=3,

  所以y=3(x-3)=3x-9.

  (2) y是x的一次函数.

  (3)当x=2.5时,y=3×2.5=7.5.

  1. 2

  例5 已知A、B两地相距30千米,B、C两地相距48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从A地出发,经过B地到达C地.设此人骑行时间为x(时),离B地距离为y(千米).

  (1)当此人在A、B两地之间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取值范围.

  (2)当此人在B、C两地之间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分析 (1)当此人在A、B两地之间时,离B地距离y为A、B两地的距离与某人所走的路程的差.

  (2)当此人在B、C两地之间时,离B地距离y为某人所走的路程与A、B两地的距离的差.

  解 (1) y=30-12x.(0≤x≤2.5)

  (2) y=12x-30.(2.5≤x≤6.5)

  例6 某油库有一没储油的储油罐,在开始的8分钟时间内,只开进油管,不开出油管,油罐的进油至24吨后,将进油管和出油管同时打开16分钟,油罐中的油从24吨增至40吨.随后又关闭进油管,只开出油管,直至将油罐内的油放完.假设在单位时间内进油管与出油管的流量分别保持不变.写出这段时间内油罐的储油量y(吨)与进出油时间x(分)的函数式及相应的x取值范围.

  分析 因为在只打开进油管的8分钟内、后又打开进油管和出油管的16分钟和最后的只开出油管的三个阶级中,储油罐的储油量与进出油时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不同的,所以此题因分三个时间段来考虑.但在这三个阶段中,两变量之间均为一次函数关系.

  解 在第一阶段:y=3x(0≤x≤8);

  在第二阶段:y=16+x(8≤x≤16);

  在第三阶段:y=-2x+88(24≤x≤44).

  Ⅲ.随堂练习

  根据上表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y是否为x一的次函数?y是否为x有正比例函数?

  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米3,应缴水费y元。(1)写出每月用水量不

  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数。②y=8-2.4=5.6(元)]

  Ⅳ.课时小结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Ⅴ.课后作业

  1、已知y-3与x成正比例,且x=2时,y=7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2)y与x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

  (3)计算y=-4时x的值.

  2.甲市到乙市的包裹邮资为每千克0.9元,每件另加手续费0.2元,求总邮资y(元)与包裹重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计算5千克重的包裹的邮资.

  3.仓库内原有粉笔400盒.如果每个星期领出36盒,求仓库内余下的粉笔盒数Q与星期数t之间的函数关系.

  4.今年植树节,同学们种的树苗高约1.80米.据介绍,这种树苗在10年内平均每年长高0.35米.求树高与年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算一算4年后同学们中学毕业时这些树约有多高.

  5.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个人月收入不超过800元,免交个人所得税.超过800元不超过1300元部分需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试写出月收入在800元到1300元之间的人应缴纳的税金y(元)和月收入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数学课程标准》虽然降低了因式分解的特殊技巧的要求,也对因式分解常用的四种方法减少为两种,且公式法的应用中,也减少为两个公式,但丝毫没有否定因式分解的教育价值及其在代数运算中的`重要作用。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等—恒等变形的基础,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的教育价值还体现在使学生接受对立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正确预见、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探究平方差公式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活动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在分解因式的过程中体会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联系。

  2、通过公式a -b =(a+b)(a-b)的逆向变形,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能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综合运用。

  4、通过活动4,能将高偶指数幂转化为2次指数幂,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其运用,两种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综合运用。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内容建立在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而本节课的知识是学习本章的基础,为后续章节的学习作铺垫,因此,学得好坏直接关乎到后续章节的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是学习整章的基础,因此,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后续章节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列简单的代数式,掌握了乘方的意义及相关概念,并且本节课的知识相对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并且注意导出这一性质的每一步的根据。

  从学生做练习和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且掌握的很好,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符号问题,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能熟练运用性质进行同底数幂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过程,体会不完全归纳法的运用,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2)通过性质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字母表达式所代表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积累选择适当的程序和算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问题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例问题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性质的推导体会“特殊。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旋转的定义.2.旋转的基本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

  2.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

  教学重点: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

  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归纳、学习。

  2、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以下情景(出示图示:钟表、汽车方向盘、辘轳或电脑演示:钟表指针的转动、汽车方向盘的转动、辘轳打水的情景). (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2)钟表的指针、钟摆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汽车方向盘的转动呢?

  1.在这些转动的现象中,它们都是绕着一个点转动的.

  2.每个物体的转动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转动.

  3.钟表的指针、钟摆在转动过程中,它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化,只是它的位置有所改变.

  4.汽车的方向盘在转动过程中,同样它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方向盘上的每点的位置所变化.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这样的转动叫旋转(circumrotate),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旋转.

  二.讲授新课

  在数学中,如何定义旋转呢?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circumrotate).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注意:“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个点同时都按相同的方式转动相同的角度.在物体绕着一个定点转动时,它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因此,旋转具有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的特征.

  议一议:(课本67页)答:(1)旋转中心是O点,旋转角是∠AOD.旋转角还可以是∠BOE.

  (2)四边形AOBC绕O点旋转到四边形DOEF的位置.这时点A旋转到点D的位置,点B旋转到点E的位置.

  (3)可以把OA看作钟表的指针,它OA的位置旋转到OD的位置,指针的长短、形状没有变化,所以OA与OD是相等的.同样,线段OB与OE是相等的.

  (4)因为四边形AOBC绕O点旋转到四边形DOEF的位置,在旋转的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个点同时都按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所以∠AOD与∠BOE是相等的.

  (4)也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四边形AOBC绕O点旋转到四边形DOEF的位置,所以∠AOB与∠DOE是相等的,又因为∠BOD是公共角,所以,∠AOD与∠BOE是相等的.

  看上图,四边形DOEF是由四边形AOBC绕O点旋转得到的,经过旋转,点A移动到点D的位置,点B移动到点E的位置,点C移动到点F的位置,则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就是对应点.从刚才大家得出的结论中,能否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呢?

  答:因为O是旋转中心,点A与点D是对应点,点B与点E是对应点,且OA=OD,OB=OE,所以可以知道: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长度是相等的.

  因为点A与点D、点B与点E是对应点,且∠AOD=∠BOE,所以由此可以知道: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是互相相等的.

  由此我们得到了旋转的基本性质: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旋转角彼此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例1](课本68页例1)

  [师生共析]经演示(钟表实物或教具)可以知道,分针是绕着表面盘的中心位置,即钟表的轴心旋转的,它旋转一周时的度数是360°,一周需要60分,因此每分钟分针所转过的度数是6°,这样20分时,分针逆转的角度即可求出.

  解:(见课本68页)

  书上68页做一做

  三.课堂练习

  课本P69随堂练习.

  1.解:旋转5次得到,旋转的角度分别等于60°、120°、180°、240°、300°.

  四.课时小结

  五.课后作业:课本P69习题3.4 1、2、3.

  六.活动与探究

  1.分析图中的旋转现象.过程:让学生画图、找规律,也可让他们通过剪切,找到旋转规律.

  结果:旋转现象为:

  整个图形可以看做是图形的八分之一(一组大小不等的三个“角”)绕中心位置,按照同一方向连续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整个图形也可以看做是图形的四分之一(两组相邻的“角”)绕中心位置连续旋转90°、180°、270°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整个图形还可以看做是图形的二分之一(四组相邻的“角”)绕中心位置旋转180°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2.图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另一个通过旋转得到的?

  过程:同样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体会图形中每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或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分析图形,找出关系.

  结果:图中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是另一个通过旋转得到的.

  整个图形可以看做图形的四分之一(一组“楼梯”)绕中心连续旋转90°、180°、 270°.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整个图形也可以看做图形的二分之一(两组“楼梯”)绕中心位置旋转180°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仍然是图形的基本变换。借助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学生一般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也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活动一、创设情境

  引入:首先我们来看几道练习题(幻灯片)

  (复习:平行线及三角形全等的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幻灯片)

  [学生活动]观看后答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各式各样的图案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丽,那么,请你用两个相同的300的三角板,看能拼出哪些图案?)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拼出图案的类型。

  同学们所拼的图形中,除了有我们学过的三角形,还有很多四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幻灯片出示课题)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问题(1):为什么我们把(甲)图叫平行四边形,而(乙)图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你怎么知道这些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拿一模型,幻灯片)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讨论、思考、推理。

  鼓励学生交流,并是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学生交流,归纳: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并说明: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用“”表示,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幻灯片出示揭示课题)

  问题(2):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小组演示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这里要弄清对角、对边两个名词)

  你能演示你的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吗?(学生演示)

  你能证明吗?(幻灯片出示证明题)

  [学生活动]先分析思路尤其是辅助线,请学生上黑板证明。

  自己完成性质2的证明。

  活动三、运用新知

  性质掌握了吗?一起来看一道题目:

  尝试练习(幻灯片)例1

  [学生活动]作尝试性解答。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7

  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函数

  能力目标: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

  情感目标:回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重点:函数的概念

  难点:函数的概念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计算器

  教学说明:注意区分函数与非函数的关系,学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小明在14岁生日时,看到他爸爸为他记录的以前各年周岁时体重数值表,你能看出小明各周岁时体重是如何变化的吗?

  新课:

  问题:(1)如图是某日的气温变化图。

  ① 这张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 这张图是怎样来展示这天各时刻的温度和刻画这铁的气温变化规律的?

  (2)收音机上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表中是一些对应的数:

  ① 这表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 这张表是怎样刻画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变化规律的,你能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范例:例1 判断下列变量之间是不是函数关系:

  (5) 长方形的宽一定时,其长与面积;

  (6)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

  (7) 某人的年龄与身高;

  活动1:阅读教材7页观察1. 后完成教材8页探究,利用计算器发现变量和函数的关系

  思考:自变量是否可以任意取值

  例2 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 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 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 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解:(1)y=50-0.1x

  (2)0500

  (3)x=200,y=30

  活动2:练习教材9页练习

  小结:(1)函数概念

  (2)自变量,函数值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

  作业:18页:2,3,4题

【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集锦7篇】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五篇03-2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六篇03-06

初中数学教案(集锦15篇)03-31

小学数学教案(集锦15篇)09-04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03-05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7篇03-23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10-2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5篇10-18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10篇08-1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五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