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1-04-21 20:15:1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咱们先把熊和鹿作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B.动手操作。

  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

  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大家评议: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学生观察到用排队的方法,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这样就可以很快比较出来。)

  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3)认识“>”“<”(5和3比)。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5

  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34○93○35○810○1

  :2>□6>□6=□□=8□<9

  (四)总结

  这一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的一开始,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

  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二)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个数进行分类。(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数、合数的意义。

  (二)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教学用具

  投影片,2~50的自然数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奇数和偶数是根据什么来分的?(投影片)2,3,4,9,14,15,101,187,235,561,740,927,839,456。

  2.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投影片)

  3.请说出下面各数的所有约数:(投影片出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1的约数有________;2的约数有________;

  3的约数有________;4的约数有________;

  5的约数有________;6的约数有________;

  7的约数有________;8的约数有________;

  9的约数有________;10的约数有________;

  11的约数有________;12的约数有________。

  教师:请观察板书,左边和右边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左边是奇数,右边是偶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除了这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呢?这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质数、合数的意义。

  (1)教师:(指板书)请把1至12各数的约数的个数就出来(学生口答,老师在每列数的后面补出括号,填上数)?

  教师:请观察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个数,看一看约数的个数有几种情况?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有三种情况,约数个数是一个,两个,两个以上。

  教师:请再举几个数,看一看它们的约数的情况是不是与这几种情况相符合?

  学生举例并分析出所举出的数的约数是2个或者两个以上。(小组活动)

  (2)教师:请观察只有两个约数的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看看这些约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出:1和它本身。

  教师:如上面这些数,都具有这个特点,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板书:质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质数?

  学生口答后老师再把板书补充完整: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教师:请观察有两个以上约数的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口答后,老师逐次板书出: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合数。

  在学生完整地概括什么是合数后板书: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教师:的区别是什么?(约数只有两个还是两个以上。)

  2.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1)(板书)例2,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数竖排写)。

  17(的约数):1,17(两个)

  22(的约数):1,2,11,22(两个以上)

  29(的约数):1,29(两个)

  35(的约数):1,5,7,35(两个以上)

  37(的约数):1,37(两个)

  87(的约数):1,3,29,87(两个以上)

  教师:根据什么来判断?(检查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学生口答,老师在上面各数后面板书出判断过程。

  板书:17,29,37是质数

  22,35,87是合数。

  再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

  教师:一个数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判断它是不是质数时,需不需要把它的所有的约数都找出来?(不需要,只要找出第三个约数,就能证明它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口答练习: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19,21,43,67。

  (2)教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检查它的约数外,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来判断。

  请学生取出2~50的自然数表。按如下要求去做: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不包括2,3,5,7本身)看剩下的是什么数?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书写和讨论,老师巡视。最后说明这就是50以内的质数表。请看课本59页质数表。

  练习:请判断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判断的?(查表或是看约数)

  31,57,87,4325,632080。

  (3)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质数、合数的区别是它们约数的个数,那么我们能不能按约数的个数这个特点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呢?分几类呢?

  学生讨论中有分两类,三类之争,老师引导从约数个数去看。最后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画出集合图:

  教师:为什么1要单列一类?

  口答后板书: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教师:到此,这节课要研究的自然数的一种新的分类问题已解决了,还认识了质数、合数两个概念。板书引出课题:质数和合数。

  3.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口答填空:(投影片)在1~20的自然数中,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是()。

  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说明理由。

  ①质数都是奇数;

  ②合数都是奇数;

  ③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

  ④自然数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⑤自然数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请再说一说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的区别。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片)

  ①在19,29,39,77,84,91中( )是质数;

  ②合数最少有()个约数,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

  2.“一个数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按约数个数对自然数进行分类。

  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作业:课本P62练习十三,1,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约数、倍数、奇数、偶数的基础上,新引进质数、合数两个新概念。教学从研究根据约数个数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入手,这个分类与已学过的奇数、偶数分类容易混淆,所以设计复习提问和新课教学共用一组板书,这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便于比较的视觉效果,(奇数、偶数可以混合排列,也可以左右排列,前者观察与比较难度比后者大,这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行选定)。通过比较,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数,合数以及1的区别在于约数个数的多少,同时使学生分清了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本质区别是对自然数采用了不同标准的分类,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概念,在应用中既不会分类时把1划错范围或遗忘,也不会把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混为一体。

  质数、合数概念的归纳,设计中是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抓住关键词,逐层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质数,合数的意义。

  第二部分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区别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 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评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 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 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评析: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2. 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评析: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同时,还可以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为引进面积单位以及用直接计量法求面积打下基础。]

  三、 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 涂一涂。

  师: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想)好,全班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请听清两个要求:第一,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师说开始,才可以动笔涂,时间1分钟。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每人发一张纸。(小组长按要求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

  师: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涂色。

  师:时间到,涂好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隆重宣布比赛结果: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们不服气。

  生2:他们涂的纸比我们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们的纸,比你们的大多了。

  师:你们小组的纸大,他们小组的纸小,也就是你们小组要涂的什么大?

  生:我们小组要涂的面积比他们小组要涂的面积大得多。

  [评析: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咱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学生兴致盎然。而教师事先发给两组涂色的图形的面积不一样,一组比较小,另一组要大得多,当然涂起来用的时间就多。这样,当学生看到事实真相之后,对面积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感受。]

  2. 练一练。

  (1)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

  师:这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地图。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生: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2) 画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师:下面请大家动动手,画出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生按要求画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选择3~4幅在投影仪上展示,并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同学们画出的这些图形,都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吗?(能)

  (3)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校园平面图。

  师:咱们再来看一幅校园平面图。选择其中两个图形,比一比所占土地面积的大小。

  生1:运动场的面积比生活区的面积大。

  生2:水池的面积比花坛的面积小。

  生3:办公楼的面积和生活区的面积差不多。

  师:到底是办公楼的面积大,还是生活区的面积大呢?能一眼看出来吗?

  生:看不出来。

  师:怎样比较这样看上去面积差不多的两个图形的面积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评析:相差悬殊的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凭观察就能做出判断。对于两个面积差不多的图形,要比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 比较图形的面积。

  师:(出示面积接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呢?(学生意见不一)

  师:咱们光用眼睛看,难以准确地做出判断。你们能不能想想其他的办法?

  学生在小组内议论。

  师: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4个小方块、纸条、尺子。大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略)

  [评析: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驱动器。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当老师出示两个面积很接近的图形时,引起了学生的争论。这个时候的学生,是带着问题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经从外压转化为求知的内需。]

  四、 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形。

  师:下面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你们有比较的办法吗?

  生:数格子!

  师:那么,我们就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数出结果,写在每个图形旁边。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汇报。(数梯形的面积时出现了分歧,有少数学生的答案是20格。)

  师:究竟哪一个答案正确?

  生:应该是18格,梯形中的4个半格合起来是2格。

  师:通过数格子,我们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生:梯形的'面积最大。

  2. 出示下图:

  师:小明家用方砖铺地,还剩下两个部分没有铺,如果铺满这两块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两块空地各用多少块方砖?

  生:第一块空地要用16块方砖,第二块空地要用18块方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数空的格子。

  师:怎样才能把这两块地的空格数准确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画出来再数。

  师:你来试一试。

  学生到投影前操作。(画出格线,数出空格)

  师:哪一块空地的面积大?

  生:第二块空地的面积大。

  师:这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

  生:16 + 18 = 34(块)。

  3. 游戏(猜猜看)。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规则是:同学们分两组,分别看老师出示的图形。一组同学看图形时,另一组同学不能看。

  师:(出示一个较大的被分成4格的图形)请第一组同学看,这个图形一共有几格?

  生:(齐)4格。

  师:(出示一个较小的被分成6格的图形)请第二组同学看,这个图形有几格?

  生:(齐)6格。

  师:大家来猜一猜,哪个组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

  生1:6格比4格多,当然6格的图形大。

  生2:不一定。说不定6格的图形格子小。

  师:究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想不想看看这两个图形。(出示两个图形)为什么4格的图形,面积反而大?

  生1:4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大。

  生2:6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小。

  师:看来,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评析:比较面积大小,可以通过观察,运用直觉思维做出判断。对于面积相差不多的两个图形,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叠合法、数方格的方法等。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比较,归结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以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方法。随后的练习,因为图中没有现成的格子,所以学生既可以比照旁边的方砖,去数空缺处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画格子然后数。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这就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了必要的铺垫。]

  总评

  这节课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练,在活动中体验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提炼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把数学课上活。

  第二,强化面积概念的教学。面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不定义的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面积和周长混同。关于面积计量,学生先要根据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的直接计量法(即数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导出几个面积公式,从面积的直接计量过渡到间接计量。所以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两个公理,为直接计量法打好基础。为了防止面积和周长混同,往往用对比题组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时机,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者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注意从解决问题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规律,并有效发挥活动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使学生重视估算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结果。

  教学重、难点:加法估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教学用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说说下面的各数各接近几百。

  896401609593689

  2、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家电图,商店里有这么几样商品,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价格。

  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指名口答说说自已的想法。

  500元是一个准确的价格吗?(不是,它是一个大约的价格,所以在这里不能用等号,而要用约等号“≈”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指导学生写约等号,再齐读。

  2、教学试一试。

  完成第(1)问题。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决,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应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不同的方法。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分类》。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8的内容。

  2、教学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认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来进行分类的。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会分类不仅是今后学习统计等内容的重要基础,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超市实物的摆放情况,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感知分类的意义。

  (2)通过操作学会按单一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按单一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5、教学准备

  录像(大润发超市和文具柜台)、课件、教具、学具袋。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还要会学。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培养。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10篇03-08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九篇06-15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7篇06-08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八篇06-03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六篇03-28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五篇03-17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8篇03-04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3-03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4篇03-03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