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1-09 06:46:5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1篇),欢迎大家分享。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1篇)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

  2、游戏中学习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重点: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难点:在游戏中学习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七星瓢虫图卡一张。

  画有瓢虫轮廓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制作比7少的瓢虫图片

  (出示瓢虫图片)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可爱的动物,你们想认识一下吗?

  (幼儿回答)

  老师:瞧,这个是什么呀?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昆虫吗?它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身上共有几颗“星”?原来它身上有7颗星,所以叫它七星瓢虫。

  老师:可不要小看七星瓢虫哦,它可是瓢虫王国的`国王呢!瓢虫王国里还有许多瓢虫,有6颗星的,3颗星的。

  现在老师是七星瓢虫,是瓢虫王国的国王,请你们把手中的小瓢虫画上比7少的任意几颗星。

  (发放操作材料,幼儿操作。)

  二、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并进行数量多少的排序。

  老师:瓢虫国王要挑选一些小瓢虫和它一起去旅游。(教师从幼儿的作品中选择1颗星、两颗星一直到六颗星的瓢虫各一只。)

  老师:我们来看一看七星瓢虫国王挑选的这些小瓢虫各有几颗星?

  (教师跟幼儿一起点数)

  老师:国王的要求很严格,小瓢虫要按照身上的数量来排队,国王在最前面,那后面应该是跟着谁呢?

  (请幼儿来操作,老师带着幼儿集体检验。)

  三、找一找数量是7和比7少的物品。

  老师:瓢虫国王所有物品数量都是7件,7件毛衣7副眼镜,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由哪些东西正好是7个,可以给七星瓢虫国王来用。小瓢虫物品的数量都不能超过7,找一找我们活动室里的什么东西少于7,它们的数量分别多少?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和比较事物数量的多少。

  2、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插卡板一块;硬纸皮做的红、蓝花各六朵;1―8数字一套;大骰子一个;场地布置:红、绿两个大圆圈;录音带、录音机;幼儿学具:红蓝胶花各六个,小骰子一个共五套;1―8的纸牌五套。

  活动过程:

  1、数数游戏:1―30。

  2、游戏:滚骰子

  两个幼儿为一组,每个幼儿六朵胶花。游戏开始,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凭输赢幼儿先后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点数取出相应数量的胶花,比一比谁多?谁少?

  3、游戏:翻纸牌

  两个幼儿为一组。游戏开始,把1―8的纸牌反放在桌面上,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凭输赢幼儿先后翻一张纸牌,比一比谁多?谁少?

  4、游戏:占圈

  每次请8―10名幼儿游戏。游戏开始,幼儿听音乐绕着地上的两个圆圈走,音乐一停,马上站到圈里(引导幼儿分别站到两个圈里),比一比哪个圆圈的幼儿多?哪个圆圈的幼儿少?

  活动反思: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二、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哪个少?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条围巾?(3)几只口罩?(2)

  2、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3、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猪、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

  2、游戏中学习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七星瓢虫图卡一张车有瓢虫轮廓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制作比7少的瓢虫图片

  1、教师:你认识这是什么昆虫吗?(出示七星瓢虫的图片)它的名字叫七星瓢虫,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身上共有几颗星?原来它身上有7颗星,所叫它七星瓢虫。

  2、教师:可不要小看七星瓢虫哦!它可是瓢虫王国里的国王呢?因为在瓢虫王国里,只有它身上的星最多,共有七颗,其他瓢虫身上的星都比它少,有的是三颗,有的是四颗,有的是五颗,国王最要好的朋友才六颗星,有的更少只有两颗或一颗星星。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瓢虫王国的`国王了,请把你们手中的小瓢虫画上比7少的任意几颗星,发给幼儿操作纸。

  4、幼儿操作。并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二、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并进行数量多少的排序

  1、瓢虫国王要挑选一些小瓢虫和它一起去旅游,教师从幼儿的作品中选择上1颗星的、2颗……6颗星的瓢虫各一只。

  2、我们来看一看七星瓢虫国王挑选的这些小瓢虫各有几颗星?教师和幼儿一起点数。

  3、国王要求很严格,小瓢虫要按照按照身上的数量来排队,七星瓢虫国王排在最前面,后是六星瓢虫,然后是五星瓢虫,只有一颗星的瓢虫排在最后面。

  三、游戏:瓢虫火车

  1、国王去旅游的这些天,小瓢虫们玩得很开心,它们也喜欢玩排队的游戏,按照身上星星的数量进行了排队。

  2、请你们这些小瓢虫也来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吧!

  3、交代游戏规则:请所有的六星瓢虫起立,去找一个五星瓢虫,然后六星瓢虫排在五星瓢虫的后面,五星瓢虫带着六星瓢虫去找四星瓢虫,依此类推。

  4、幼儿快乐游戏,一轮游戏结束,幼儿可自由交换图卡再玩一次

  四、找一找数量是7和比7少的物品

  1、瓢虫国所有物品都是7件,它有7件毛衣、7副眼镜,7条裤子。找一找我们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正好有7个,可以给七星瓢虫国王来用。

  2、小瓢虫物品的数量都不能超过7个,找一找我们活动室里的什么东西少于7个,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计数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进一步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能在活动中体验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有一个更好郊游的心情。

  活动准备:

  1、教具:《比多少》PPT;水和可乐材料一套;

  2、学具:人手一份操作板和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步感受物体的多少。

  导语:孩子们,今天我们到这里来活动,请每个小朋友找一张小椅子坐下来吧。

  提问:呀,他为什么不坐下来呢?

  我们来看看,小椅子和小朋友谁多谁少?

  小结:原来是椅子少,小朋友多。

  二、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计数比较7以内的数量。

  过渡语:现在这个季节呀,正好是我们郊游的季节,那我们郊游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呢?

  看来你们都是郊游的高手,我早就猜到了!看,我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1、出示PPT1,初步尝试一一对应的比较。

  提问:数一数,梨有几个?桔子有几个? 比一比,梨和桔子谁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比一比,谁多谁少?

  小结:4个梨比3个桔子多。

  今天我们小朋友很多,那我们就把多的那一组的梨放进书包里,带去分享吧!

  2、出示PPT4,进一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提问:我们去郊游,带一种水果够吗?

  别着急,我这还有呢!

  苹果和香蕉,我们数一数,比一比,谁比谁多?

  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一眼就能看出是香蕉多还是苹果多呢?

  小结:6根香蕉比5个苹果多。那我们就把多的一组的香蕉放进书包里带去分享吧!

  3、出示PPT7,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个别操作展示。

  过渡语:我们去郊游,除了带吃的,还要带什么?

  来,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那你们来数一数,比一比,水和可乐谁多?

  小结:7瓶矿泉水比6瓶可乐多,而且我们小朋友还是喝水比较健康,少喝碳酸饮料哦!我们就把多的`一组的矿泉水放进书包里吧!

  三、交代要求,分组操作。

  过渡语:东西都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立正,排好队,我们出发啦。

  这是哪?

  呀,这有什么呀?好漂亮!

  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听!什么声音?

  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和我们猜的一样的?

  呀,你们真棒!那这么多的小动物谁多谁少呢?别急,饲养员给我们小朋友两个任务呢:

  1、你们一人拿一包小动物玩具去数一数,比一比;

  2、给多的一组的小动物要送上一颗爱心。

  明白了吗?

  观察指导: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了解幼儿的数量比较策略,分析其发展水平,因势利导。

  四、交流评价

  1、交流

  过渡语:这两组小动物谁多谁少?谁和我这做的是一样的?你是怎么比较的?

  2、评价:

  找出错误资源,大家进行纠正。

  五、活动延伸

  你们今天的表现真的很棒!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我们去仔细观察,来比较谁多谁少的,那等会回教室后,请你在教室里去找一找,比一比,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好吗?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顺序,学习书写数字1、2。

  2、激发幼儿书写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1、2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开始学写数字,谁会写数字1,请小朋友到黑板上写一写。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自由书写。

  引导幼儿说出:写数,1要从圆点开始,向箭头方向书写。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数字1,让幼儿观察老师写数字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请小朋友到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一写。

  二、学写数字2。

  出示两座小房子,谁知道两座小房子用数字几表示:谁会写数字2,请到黑板上写一写。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自由书写。

  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数字2,让幼儿观察数字2的笔顺,老师写数字2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幼儿对照老师写的`数字2先做书空练习,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引导幼儿观察画册《小鸟和松鼠》。

  1、请小朋友说一说小鸟和松鼠各有几只,分别用数字几表示?

  2、指导幼儿一起在画册上书写数字1、2。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个接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能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个。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个小朋友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为什么?你有办法变成样多吗?

  二、集体探索

  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朋友帮助蝴蝶找朋友,只蝴蝶找朵花做朋友。(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有办法让蝴蝶和花样多?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开放型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从而感知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

  教学设计

  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多与少的概念

  师:同学们,回头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教室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师:你能用多或少描述以下听课教师与讲课教师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1:听课的教师比讲课的教师多。

  生2:我班的同学比听课的老师少。

  生3:听课的老师比我班的同学多。

  生4:台上的桌子比台下的桌子少。

  生5:我班的女孩比男生少,男孩比女孩多。

  生6:戴眼镜的比不戴眼镜的少。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师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引入情境提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谈话引入新知

  1、感受多少。

  教师板书: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师:你们对这些词是怎样理解的?

  (可以借助图片、手势和身边的事物说一说。)

  a.出示第1幅葡萄图。

  师:图上有什么?绿葡萄和紫葡萄比较多还是少?多很多吗?用哪个词比较合适?反过来紫葡萄和绿葡萄比较用哪个词较为合适?

  (学生开始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紫葡萄有50粒绿葡萄有40粒

  绿葡萄比紫葡萄()

  紫葡萄比绿葡萄()

  生:绿葡萄的个数比紫葡萄少一些。

  紫葡萄的个数比绿葡萄的个数多一些。

  b.出示第2幅图片。

  葡萄有50粒 草莓有8个

  葡萄比草莓()

  草莓比葡萄()

  师:大家仔细观察,葡萄的个数和草莓的个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葡萄的个数比草莓的个数多出许多。

  生:草莓只有一点点,葡萄有很多。

  生:草莓比葡萄少那么多呀!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过的词语来描述以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小组讨论开始(汇报讨论结果)。

  生:葡萄比草莓多得多,草莓比葡萄少得多。

  师:刚才借助实物图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图没有标上数据,大家可以看图估算以下,然后用今天学过的词来描述一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c.出示第3幅图片。

  橘子的个数比青椒的个数()

  青椒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生1:橘子的个数比青椒的个数多得多。

  生2:青椒比橘子少得多。

  [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让学生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数学游戏。

  教师:刚才大家学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这里有一个两位数,它们能猜到是多少吗?

  生:老师,这个数是20吗?

  师:不!它比20多得多。

  生:老师,这个数是60吗?

  师:它比60又少一些。

  生:那么是55吗?

  师:对了,真聪明!

  师:你们还想做这个游戏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两位数,它比100少得多。猜猜看?学生猜的过程略。

  [教师能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一游戏,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意渗透了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练习设计

  1、有两只小青蛙捉害虫,一只青蛙说,我今天吃了35只害虫,另一只青蛙说,我吃的比你少一些,你们猜我吃了多少只害虫?

  (1)10只 (2)30只 (3)5只

  2、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8岁,**的年龄比我的年龄

  1、小得多

  2、大一些

  3、大得多

  3、媒体出示小猫钓鱼的画面。

  用画面上的数字各说一句话(用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小组交流,然后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向大家汇报。

  你能从这副图上看到些什么吗?

  生:小白猫钓的鱼特别多,小灰猫钓的'最少。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展开讨论,并联系小猫多鱼的故事展开了联想。)

  生:小灰猫钓鱼的技术不行。

  生:小灰猫可能钓鱼不专心,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把钓鱼的事耽误了。

  师:就小猫钓鱼这件事,我们知道不管作什么事,不光技术要好,更重要的是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大家说对吗?

  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初步理解了多与少的概念,已经能够区分两个数量之间的多与少。本课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多与少的概念。使学生由20以内数的多与少的比较发展到能比较100以内的数。

  1、体现四主意识,实现两个转变。

  本课的设计立足于体现四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实现两个转变:

  a、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单一化(师讲生听)向多样化转变。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独立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讨论争议等多样化的形式中展开学习。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向未知挑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b、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变教为导,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探究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等等生动有趣的过程学习,教师只作相机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新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2、扩展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本课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如在新课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事物来展现学生想法的丰富多彩,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3、鼓励质疑问题,引发问题意识。

  本课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当出示第一副图时,让学生凭经验和直觉提出问题,并不加评价,而是将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先是思考哪个答案正确,进而认识到其中的道理。在课结束前,又让学生进行质疑。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强化,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

  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图文声并茂、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突破教学难点。

  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即潜在的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我们的教学能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又一次引领着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海阔天空。这节课练习的设计不仅具有层次性,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练习的设计上,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大胆放手让学生讨论,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不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可以有所表现。

  教师选材贴近儿童生活,小猫钓鱼富有童话情趣,为儿童喜闻乐见,教师能抓住小猫钓鱼这件事归结到意志品质的教育,渗透(不管干什么都要专心,学会管住自己)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更要重视情感素质的培养。老师借用小猫钓鱼这样一个儿童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非常之好。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设计背景

  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猪、和小兔的卡片各一张并粘贴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是怎么说的?(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兔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兔去搬砖,有几只小兔,有几块砖,小兔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4=4 学生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兔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兔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老师介绍大于号,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兔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小猪比小兔少。

  板书:3<5 介绍小于号

  再齐读,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延伸活动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

  2、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

  大数在前叫大于号,小数在前叫小于号。

  3、 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教学反思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已经掌握的比较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汇表示的含义后,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情境教学,让学生从“鱼缸”情境图中观察、比较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有比较含义的词,表示数的相对大小的关系,并让学生训练叙理,以巩固新知。由于有了辅垫,学生在做课本的情境练习题中,学生能很快地、准确地正确地解决问题。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比多少中班数学教案04-01

《比多少》中班数学教案01-06

中班数学游戏《比多少》教案02-09

《比多少》中班数学教案9篇01-06

小班数学比多少教案03-27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12-31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梯形02-27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教案12-31

小班数学比多少教案6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