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

时间:2024-10-26 08:41:0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一年级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一年级科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的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1、能够辨别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

  2、有目的、有计划地经历较长时间地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

  1、树立长期观察、如实记录的意识。

  2、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3、愿意倾听他人诉说的观点,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4)STSE

  正确获取天气信息能为生活带来方便。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引课用的玩偶、关于本课的课件(天气的图片、天气符号)

  学生准备:便签纸(画天所符号)、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有一天,小羊苏希遇见了小兔瑞贝卡,于是他俩在树林里愉快地玩耍起来。不一会天上下起了雨,他俩赶忙躲进了一个山洞里。在山洞里他俩还商量着第二天仍在这里一起玩。小羊苏希说:可是如果第二天还会不会下雨呢?2、孩子们,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预设:看看第二天的天气怎么样?看看天气预报)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大家说得对吗?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①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②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最后出示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3.指导学生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三)课后延伸: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指导学生观察一天的天气: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小结观察一周的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及时记录和交流。让学生说说第二天的天气如何。根据图片说说是什么天气?(预设:太阳没有被云遮住)(预设:太阳被云遮住了)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找出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预设:不同)(预设:不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考查学生观察的能力,提升归纳总结能力。考查学生心里想的与画的是否一样。调取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回答中获得成就感。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养成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

  板书:

  《天气的影响》四维目标达成情况分析表

一年级科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

  二、活动:磁极的相互作用

  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

  (1)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磁铁的正负极 磁极的相互作用 出现的现象

  作业:

  总结观察现象

  课后反思:

  通过磁极小游戏,吸引孩子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手实验,课堂气氛活跃。

一年级科学教案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教材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学情分析学生对周围植物比较熟悉,上课兴趣浓厚。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学法指导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吗?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

  (全班、小组)交流

一年级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业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五、板书

  大树 小草 区别

  常见的植物 根 茎 叶

一年级科学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了解一些在秋季成熟的果实;了解一些动物在秋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用具:PPT课件

  一、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吗?

  生:春、夏、秋、冬

  师:展示图1生活情境:秋风吹走了波波的帽子,吹落了树上的黄叶。琪琪捡起地上的落叶说:“怎么满地落叶呢?”彬彬说:“是秋天来了吧?”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秋天吧!

  问:秋天来了会有哪些变化呢?

  生:天气变冷了...风变大了...树叶黄了...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通过观察会发现秋天有一些直观而容易发现的变化,例如:天气变凉、树叶变黄、落叶、风变大等等。秋天在夏天之后,有一些比较直观的感受是气温的下降。另外,由于气温变化及其他原因,很多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黄、枯萎、凋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

  二、活动指引,学习新知

  活动1秋天来了

  师:展示图2

  秋风送爽,天气转凉。你能从哪些现象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请同学们从气温、雨、风等方面来说说秋天的变化吧!

  生:举手回答。“秋天的气温变冷了”“雨多了”“风变大了”…

  师小结:是的。相对其他季节,秋季明显感觉到气温的下降,而秋季气温下降往往是伴随着秋风而来,所谓“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秋雨一场寒”。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呢!因为这些秋风是从北方南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所以比较清凉,风向稳定,风力有时会比较大。

  我们看到书上小女孩手持风车的图片就是提示我们秋风的特点,秋风来了。

  活动2秋天的动物和植物

  师:展示图3

  秋天,很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动物的活动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看到图中背景包括了秋天的树木、小草的.叶子变黄了、大雁南飞以及收割机在收割庄稼。插图分别是什么呢?

  生:有向日葵、柿子、蚂蚁、松鼠。

  师:对的,那是一些秋天的果实和动物在储备过冬的食物。请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呢?

  生:橘子…苹果…橙…

  师小结:很多植物的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柿子、苹果、海棠、山楂、石榴、梨、核桃等。也有很多农作物的果实同样也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水稻、棉花、大豆等。而动物在秋季的变化主要有换毛、迁徙、储备食物等。

  三、游戏互动,兴趣激发

  组织学生去校园里找找秋天的迹象。比如观察一下秋风的风向及风力大小。

一年级科学教案7

  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准备

  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看图猜谜的游戏,谜底只有一个字,你们猜是什么了。(出示图片:小河、海洋、雨水、小溪)

  2、提问:那你在生活中哪里地方用到过水。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1、出示四杯液体(编号1—4),你能找出哪一杯是水吗。为什么。

  2、我们先看看,你觉得哪一杯不是水。(4号是白色的,不是水。)1—3号哪一杯是水了。(通过颜色来判断。)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一根筷子放到水中能看都便是透明的。透明的物体是不是就是没有颜色呢。

  (出示红色颜料水,用筷子试一试,透明与有颜色是不一样的概念。)除了用眼睛看之外,还有别的方法把不是水的排除掉吗。

  强调不能随便的闻和尝,还记得一年级学生的科学的尝和闻吗。(通过视频引导学生科学的闻和尝。)

  3、分组利用先看、后闻、再尝的方法找出哪一杯是水。

  4、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三、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1、出示四个瓶子,看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2、把水倒进五角星瓶中,现在水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它的形状画出来吗。

  再倒进三角形瓶子里,现在又是什么形状的,也画在你的记录单上。再倒进其它形状的瓶子,并画出来。

  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四、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1、如果把水龙头打开,水会怎么样。

  水会流得到处都是。

  那你能抓住水吗。谁来试一试,尽你所能抓住水。

  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水抓不住,从边缘流下来了。

  2、小结:水会流动。

  3、自然界中的水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4、(通过视频了解滴管的使用。)教师再次示范滴管的使用。

  学生利用滴管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五、总结、

  谁能根据气泡图来说说水的特征。

  课后作业:

  ①课上延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②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将你了解到的水的样子说给大家听。

一年级科学教案8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示单元主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让家长帮忙)

一年级科学教案9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看鱼缸中的.金鱼。你们喜欢他们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思考

  2、制订计划。你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3、搜集证据。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看视频。金鱼会呼吸。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能运动吗?会呼吸吗?

  6、得出结论:金鱼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三、应用与拓展

  课下亲自养金鱼,有鱼的就要多观察,鱼除了吃饭,呼吸,动物外还会做什么?

一年级科学教案10

  引言:

  计算机科学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安排,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整体能力,为其未来的科研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1. 教学目标:

  1.1 培养研究生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

  1.2 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1.3 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

  2.1 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回顾与扩展;

  2.2 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学习;

  2.3 科研方法与实践的培养;

  2.4 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的训练。

  3. 教学方法:

  3.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3.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3 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

  第二部分:教学计划

  1. 教学安排:

  1.1 第一学期:

  - 第1-3周: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回顾与扩展;

  - 第4-7周: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学习;

  - 第8-10周:科研方法与实践的培养;

  - 第11-13周: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的训练。

  1.2 第二学期:

  - 第1-3周:综合实践项目的开展;

  - 第4-7周:科研成果报告与交流;

  - 第8-13周: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2. 课程评估:

  2.1 平时表现(40%):

  - 课堂讨论参与度;

  -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2 项目报告(30%):

  - 综合实践项目报告撰写与展示。

  2.3 学术论文(30%):

  - 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 学术论文写作与审阅。

  第三部分:教学资源

  1. 教材:

  - 《计算机科学导论》,作者:XXX; - 《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作者:XXX; - 《科研方法与实践》,作者:XXX。

  2. 学术期刊: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刊》; - 《计算机科学前沿》; - 《科研与开发》。

  3. 实验设备与软件: - 计算机实验室设备;

  - 编程软件(例如Java、Python等); - 数据分析软件(例如Matlab、R等)。

  第四部分:教学团队

  1.主讲教师:

  - 姓名:XXX; - 学历:博士;

  -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

  2. 助教:

  - 姓名:XXX; - 学历:硕士;

  -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 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像处理。

  第五部分:学习建议

  1. 自主学习:

  - 每周预习与复习教材内容; - 阅读相关学术期刊和论文。

  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 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

  - 分享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3. 定期复习与总结:

  - 复习课堂内容与作业;

  - 总结学习成果并进行反思。

  结语:

  本教案旨在通过规划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研究生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能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一年级科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二、活动二:辨水识水

  活动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啦,让我们利用这个知识来解 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吧。

  1、提出任务:

  (牛奶、醋、水、食用油、盐水)

  师:每个小组桌上有五杯物质,分别标明了1、2、3、4、5号,其中就有纯净水,我们试着找找纯净水。大家在找的过程中觉得可能是纯净水的放桌面,觉得肯定不是纯净水的交上来。

  2、分组活动:

  (1)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2)汇报说说方法和理由。

  (3)回顾刚才的活动,你们刚才是用了哪些方法找到这杯纯净水的?首先用的什么方法,然后用的什么方法?填写记录单。

  (引导学生分析辨识的顺序,什么样的顺序更合理、安全、快捷。最后能得出人们辨识时一般遵循一看二闻三品尝的原则。)

  三、活动三:水占空间

  1、观察魔术: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塑料盒,(展示一下)里面是空的。下面,我要表演一个魔术。我先往里面装几个大石头,装满了,还能装这样的大石头吗?再装一些 小石头,不能装小石头了。还能再装一些细沙吗?细沙也装进去了,又装满了。还能装吗?装什么?为什么还能装水?

  (里面还有空间,水因为可以流动,还可以装进去,水可以占据里面剩余的空间。)

  2、归纳概念:

  师:适时板书,水占据空间。看来大家对水的认识又进一步了,有了新的`发现。

  师:反过来,假如:先装满水,还能装石头吗?

  四、拓展:说说大自然哪里有水

  1、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自然界中到处都有水。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水?这些水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利用PPT出示一些自然界中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水域。图片或资料中,可有隐含水的形态变化的内容,如教材展现的有晶萤剔透的露珠,也可以展示雪山上覆盖的冰层,以此拓宽学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气泡图形式板书水的特点

  2、比较水的多少

一年级科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聚焦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活动一: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三、研讨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一年级科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学生通过读图应有一个浅显的认识。

  2.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经历工程师那样的设计制造过程,体验工程实践。

  课前准备:一枝很短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程师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

  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

  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1.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

  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工程师的'杰作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上,建筑、桥梁、园林设计也是工程师的杰作,连洗衣机、电饭锅也是工程师发明的

  3.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案。

  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尝试写一写,然后再和同伴交换写一写,比较小组内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4.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商店买来的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漂亮、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节约、经济,比较时也不是一味地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了设计制作的意义了。

一年级科学教案14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学设计

  一、聚焦

  1.教师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 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2.教师再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这时教师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 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三、研讨

  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一年级科学教案15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

  1.聚焦分类话题;

  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

  4.了解分类的意义。

  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垫。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学会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后边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不方便、无法反复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问题而找寻改进措施,从而开展编号活动,为后边的活动开展以及交流研讨活动做好铺垫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设计意图: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找和生活便利。学生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为标准对物体多次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学习与体会。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是为了给下一环节做铺垫。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观察、总结物体的特征,方便我们的生活。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一年级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科学教案02-21

一年级科学教案02-04

一年级科学教案10-24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5-05

新课标一年级科学教案09-27

【精】一年级科学教案10-24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02-04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03-16

(精品)一年级科学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