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的教案优秀

时间:2024-08-21 10:27:38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乞巧的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乞巧的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乞巧的教案优秀

乞巧的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培养学生古诗画面想象的能力

  难点:描述画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我们的教室跟之前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一些字画,师:自古作画题诗。今天呀,老师就想带着同学的去愿悟这-诗中话画的美

  在此之前,老师想跟大家过一招!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哪首诗?《清明》

  看到这幅画面,让你不禁想起——《元日》这幅画面呢?——《九月九月忆山东兄弟》

  读着读着文字,这些传统节日的画面仿佛在我们眼前一一浮现,多么神奇!

  你知道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什么吗?(板书:画面想象)

  二、那就让我们带上想象,起进唐代诗人林杰笔下又一描写传统节月的诗作——《乞巧》板书课题

  三、乞巧的故事

  师:同学的你的知道气巧的意思吗?

  生:乞巧又名七夕,向织女乞取智巧(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查资料袋(板书:看注释、资料袋)

  师:是的,这也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四、看资料袋

  师:那你们通过查资料袋的学习方法,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乞巧的习俗吗?

  五、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说的画面想象的学方法,向由朗读《乞巧》,发挥想象,在乞巧节这天晚上,你看到了什么?点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读古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的有节奏、音韵感(形成一定的节拍感和音乐性)

  3、语言的强弱,语言的长短(重读、轻读)(快读、慢读)

  六、通诗意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心中有没有浮现出什么画面呢,谁来说一说?“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看到了什么?你们能给这句诗的画面题个名字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句诗你看到什么?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想象画面

  我感觉呀,同学们说得还不够美,意境还不够深远,那我们就想象一下动笔写一写,把诗意再扩写一下

  请一二组同学用笔写第一幅画面,三四组同学写第二幅画面。最后我们比一比谁的画面写的最美!

  八、诗意配诗句读

  那这首诗,给我们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过节的喜悦,追求幸福的美好祝愿

  九、拓展古诗

  《乞巧》这首诗表达人们在七夕节乞求幸福的美好祝愿,那我们来看下《秋夕》这有诗,也是借牛郎织女相会表达美好的心情吗?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学习方法,自由朗读《秋夕》

  理解体味《秋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怎样的心情?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苦闷、凄凉的心境。

  十、结尾

  中国三千年诗韵如歌,它用极简短的字眼,却表达出了无穷的含义。希望同学的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运用画面想象这一学习方法,去感悟诗词之美。

乞巧的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认会2个生字,3生个词。

  2、会背《乞巧》这首诗,体会诗中丰富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诗歌,想象诗中描述的画面

  2、理解诗意,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切入主题

  同学们,上周六(农历五月初五)你们吃粽子、顶鸡蛋了吗?这过的是什么节呀?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你还知道那些传统节日?(清明、中秋、春节……)这些节日我们都很熟悉了,还有一个节日,你们肯定觉得新鲜,那就是乞巧节。

  你了解乞巧节吗?谁来向我们介绍一下?(生介绍)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很多文人墨客在乞巧这一天留下了诗篇。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题目就叫——学生说:《乞巧》(课件出示)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学生说,教师作补充:林杰,唐朝人,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作诗写文章了。只不过他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所以比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来,名气不算大。)

  2、同学们乞巧的乞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那通过预习你认会本课的生字了吗?

  (1)谁来领读生词?(乞巧、碧霄、渡河桥)

  (2)放到卡片上你会读吗?

  (3)把这些字词送到古诗中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读一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

  (先出示本节课的生词,由学生来认读、领读;接着把生字脱离词的环境单独出现,让学生认读;最后把生字、词送回文中,学生再来认读,使学生达到认读正确的目标。此环节落实的是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3、谁来读给大家听?

  4、这是一首几言诗呀?那根据我们以前学习七言诗的经验,你会按照节奏和韵律来读一读吗?自己先练一练,一会读给大家听(学生练后试读)

  5、正音:仔细瞧瞧诗的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对!它们都念——学生说:xiāo。(课件:宵—霄,用点标出来)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字形和字义相同吗?(学生解释今宵的宵和碧霄的霄)

  6、在七月初七的这天晚上,人们望着碧霄,那碧霄是什么样的.呢?你知道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夜空图)

  7、在点点繁星的夜空中,有两颗最亮的星星,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他们就是牛郎星、织女星。很早很早以前牛郎和织女只是银河两岸星星的名字,后来就演变成了神话中的人物了,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你听过吗?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8、(课件出示牛郎、织女相聚图)师:善良的喜鹊,痴情的牛郎、织女也感动了王母娘娘,后来她就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鹊桥上相聚

  9、诗中的哪一句提到了这个美丽的传说?(指名学生说,齐读牵牛织女渡河桥)

  10、同学们都知道,端午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乞巧节人们又忙什么呢? 请看大屏幕资料袋的内容。(学生自己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人们向织女乞巧)

  (1)为什么要向织女乞巧呢?(心灵手巧)

  (2)织女的手到底有多巧?(学生说,教师补充)

  织女能织出五彩的锦缎,光的像粼粼波动的湖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耀眼。凡间的老百姓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的云锦啧啧称奇,怪不得有那么多的姑娘向织女乞巧。

乞巧的教案优秀3

  总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乞巧》一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故事的方法,体会诗中的丰富想象。

  4、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及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由本组课文导语导入

  1、第八组的整组课文都是有关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的,请大家齐读121页导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①民间故事可引发想象。(师简述神话、传说的由来)

  ②本组课文与神话、传说有关、可感受古人想象的丰富

  ③课外可阅读相关书籍。

  2、是的,这些神话、传说流传深远,古人许多诗词中都有描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此有关的两首古诗之一:《乞巧》

  二、解释题,知作者

  1、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乞巧 提醒同学们“乞”与“气”在书写时的区别。(生练习书写“乞”字)

  2、齐读课题,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生借助注释回答古代节日——七夕节)

  3、作者林杰,通过课外资料查找,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唐代诗人林杰精通书法棋艺,小时候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下笔即成章。《乞巧》就是他的一首名诗。)

  三、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本首诗中出现了两个同音字,是哪两个?(宵—霄)字形有什么区别?(“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汇报布置预习查字典的结果(“宵”是晚上,“霄”是天空)记住这一对形近字。

  3、除了字正腔圆,你还能把这首诗读的更好吗?生练习,汇报读诗,老师指导。再读古诗,读出节奏韵律。

  四、明诗意、悟诗情

  1、七夕节这天晚上,大家都在干什么呢?(齐读一、二行诗)指名回答

  预设:(1)碧霄 浩瀚的天空

  (2)看牵牛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

  2、这两行诗涉及到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你对此有所了解吗?(指名简单介绍这个故事)

  3、牛郎和织女分离的日子是痛苦的。汉朝的古诗中就有过描绘:(师朗诵、课间出示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的画面)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正因为如此,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的相会才显得如此珍贵。民间的人们在这天夜晚情不自禁地仰望天空,想象牛郎和织女的相会的情景。看图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谁来读一读一、二行诗,读出你的感受。

  6、家家户户的人们都望着秋月,祈求什么?(齐读三、四行诗)默读资料袋中的内容,联系三、四行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祈求什么 乞求智巧 织女心灵手巧,少女们个个羡慕的`不得了,她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织女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貌;

  乞心通,乞容颜;

  乞我爹娘千万岁,乞我姐妹千万年。人们的愿望在心理感情上得到最大的满足,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

  (2)乞巧又是一种怎样的活动呢?生联系诗中“家家”、“几万”二词说明人多。师述:人们从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即便贵人,也只能步行。这情形,何其壮观。观其风情,似乎绝不亚于古代最大的节日春节。

  (3)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月光下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7、指名读三四行诗。

  五、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配乐)

  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六、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师讲述有关年的故事,并出示王安石的古诗《元日》

  元 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2、用课件出示作业: 收集有关节日的传说和古诗

  板书设计:

  乞巧

  故事神奇

乞巧的教案优秀4

  教材解读:

  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乞巧》是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选编这首古诗的意图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到诗中展示的姑娘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强烈心愿。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古诗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时,采用意境互动教学策略,创设多种形式的互动,如借画面互动,借音乐互动,借吟诵互动,借想象互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诵读,感受,提升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乞、宵、霄”三个生字,区分同音字“宵、霄”两字的含义。了解诗句的意思。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民间歌谣的引入,课件的激发,语言的启发,来引领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升华情感体验。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古人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是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民谣激趣,揭题引入。

  1、 出示《织女乞巧歌》,指名读,齐读。

  2、说说民谣中的关键词,教学“乞”字。

  3、简介织女及《牛郎和织女》的神话传说。

  4、揭题。

  设计意图:(选用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民谣,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探究古诗的热情,对“乞”的教学,既解了课题中的重点词,又带出了神话传说,从而为古诗教学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 解题。

  2、简介作者。

  3、采用多种形式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节奏。

  4、教学“宵”和“霄”。

  5、整体感知古诗所呈现出的两幅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读、合作读、齐读的方式,将古诗读通、读顺、并读出节奏。在反复朗读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画面,抓住古诗的主线。)

  三、创设情境,个性解读。

  1、自由读古诗,根据课后注释及资料袋上的内容,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这两幅画面各描绘了什么内容?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学习的时候再提出来解决。

  2、交流。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4、配乐齐读。

  5、配乐吟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两幅画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对古诗理解的一种体现,不仅降低了理解古诗的难度,而且避免了串讲的古板模式引起学生的厌倦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及由此带出的相关古诗,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感情朗读能力、背诵能力及积累古诗的兴趣。)

  四、移情体验,升华情感。

  1、同学们,刚才你们一遍遍发自内心真情地吟诵,感动了织女啊,她说:“新世纪的孩子,真会读书,读得真有感情!在你们小小的内心里,一定也隐藏着善良而美好的愿望吧,今天,你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

  2、交流。

  3、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移情体验,升华情感,内化语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价值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

  1、把古诗背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或收集关于描写七夕的古诗。

  板书设计:

  乞巧

  林杰

  天上 喜相逢

  人间 盼乞巧

  附:

  课文

  29古诗两首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乞巧的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乞巧》教案优秀12-15

《乞巧》教案04-25

《乞巧》教案04-25

《乞巧》教案02-20

《乞巧》教案设计03-15

乞巧的作文10-11

乞巧的作文10-04

周四《乞巧》公开课教案04-25

乞巧节 -资料03-01

乞巧原文翻译赏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