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

时间:2024-08-07 16:34:06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挑山工》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挑山工》教案

《挑山工》教案1

  教学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①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

  相遇次数 相遇地点 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合作感悟难句含义。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整体思考“哲理”。②用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问题:a.你认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的原因是什么?b.“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悦诚服”理解)?c.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最需要的是什么?③合作学习要求:组长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争辩,形成升华性结论。④教师要强化点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式“亮点”,并在展示、评价中及时引导整合,使学生感悟到位。

  4.指导朗读山民的话。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

  四、体验整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以质疑启感悟,以导读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达到领悟,在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张扬理解的个性,焕发主体的活力,是这一教学设计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导入后,先以开放的魄力启迪学生质疑,使之学习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导读为感悟方式,于学生心灵深处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随之,教者精心设计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见”与攻克感悟难点的两轮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把教学一举推向高潮;最后,又以学生发表自主、多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有效深化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显然,这个设计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挑山工》教案2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②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作者用亲身经历解答了疑问。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课后小结:

《挑山工》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准确认读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7个生字。

  2、理解“腾云驾雾”、“朴素”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的工作,懂得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后来居上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句“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膝头是受不住的。”练习照这句话写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件布置学生搜集挑山工、泰山的资料。

  3、将对比表事先画在书上。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

  2、根据课前所查资料,谁来用最简洁的一句话介绍挑山工。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读第一组词语:

  ★平衡:读准后鼻韵。

  ★斜行:注意“捺”变为“点”。

  ★诵读:给“诵“字找形近字。

  ★泰山:注意“泰”字下面是水的变形。泰山就是本文中挑山工工作的地方。请一个孩子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泰山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价值。

  ★腾云驾雾:神话中描写神仙、妖魔、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技巧。

  出示句子: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作者在课文中用这个词语写出挑山工登山的速度(引说:很快)。

  【在这个词的旁边旁批:速度快】

  2、挑山工本是泰山附近的.山民,他们长期来往于山中,走得比游人快很正常,为什么他们的快会让游人大吃一惊呢?请你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找找看原因是什么。

  ⑴、他们要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游人则是轻装上山)

  ⑵、他们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指导学生填写在表中。)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①抽人朗读这一句话,在头脑中想象挑山工登山的路线。

  ②请同学上讲台,师讲述,学生用手指出行进的路线。得出结论:

  比游人多走近一倍的路程。

  3、在这种情况下,挑山工登山速度居然还快些,让作者感到很奇怪。(引读第二自然段。)

  4、出示句子: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①齐读这个句子。思考:还或者在什么情况下挑山工就会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呢?

  ②说话练习。

  三、学习3——5自然段。

  1、读第二组词语:(我们接着来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

  ★哲理:找近义词(真理、道理)

  ★朴素:第一种意思是简朴,不奢侈。第二种意思是质朴、无文采。

  (出示句子: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在文中这个句子中,朴素的意思是指山民的话(质朴,没有什么文采。)

  2、山民说的哪几句质朴的话,让作者认为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呢?请迅速默看课文3——5自然段中作者与挑山工的对话,找出这几句话用横线勾出来。

  3、出示这几句话,抽人读。山民说“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从这几句话中找找游人和挑山工还有什么不一样。

  (1、游人东看西看、玩闹;挑山工不那么随便

  2、游人走走停停;挑山工一个劲往前走。)

  4、冯骥才从山民的这几句朴素的话中,悟出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对比挑山工和游人登山的不同之处,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能后来居上。)

  5、通过对比我们悟出,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能后来居上。

  你看,(师范读句子):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脚下的石阶是那样的陡,似乎每走一步都会耗尽他所有的力气;前方的山道是那样的长,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然而,挑山工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一次又一次地到达顶峰!为了让挑山工的这种精神鼓舞自己,鞭策自己,作者画了一幅画。【出示图画】这幅画一直挂在作者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作者需要它。

  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

  是的,作者需要的是那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让我们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朗读中,让这种精神永远鞭策着我们向前进!(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体会作者语言中体现出来的画家特色。

  1、课文学完了,那青山绿水间的一抹红,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久久不能退去。作为一名画家,作者十分擅长抓住斑斓色彩来描绘生动的画面。像这样的像这样的外貌描写在课文中还有几处:(引读)

  当作者第一眼看到挑山工时:

  再次相见挑山工脱掉外衣时:

  与挑山工愉快交谈时:

  我虚心向挑山工请教时:

  这些色彩鲜明的词语,让整篇文章充满了画面感,也让挑山工形象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拿起你的笔,抓住这些词语,你也来写一写你心目中挑山工的样子吧。(可以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同学们对挑山工的外貌进行了集中描写,让挑山工的形象变得那么饱满,跃然纸上。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在最后对挑山工的外貌进行集中描写,而要分散到文章的各个部分呢?(与情节的发展有关,与表达中心有关。)

  可见,外貌描写不仅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中心的需要分散到各个部分。希望孩子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尝试用用这种方法。

  五、总结。

  最后,让我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冯骥才的《挑山工》,既是一篇意境深远的散文,又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称得上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意!

《挑山工》教案4

  一、教材说明

  《挑山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课文先从泰山上的挑山工说起,提出疑问;接着通过叙述“我”的经历解决疑问;最后讲“我”从挑山工身上受到启发。

  全文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第一、二自然段)提出疑问:写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第二层(第三—六自然段)亲眼所见、解决疑问:用作者自己登泰山时亲眼所见的事实,来证实挑山工的速度果然不慢,并在跟挑山工的谈话中,通过挑山工的话来解开作者心中之“谜”,使原来的疑问找到了明确的答案。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第三层意思(第七自然段)得到启示:作者写自己受到的启发,并作画挂在书桌边,用以时时激励自己。

  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1.使学生从平常小事中受到教育,了解做人的道理;2.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3.训练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和理解重点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理解挑山工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是本组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

  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让学生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其次,要注重利用插图,强化学生对挑山工的感性认识,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2.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3.与同桌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发表有创意的见解;4.让学生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再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含着的意思。要求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最后,组织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教师要抓住“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以山民的话为重点,在小组汇报时,突出“心悦诚服”“意味深长”两个重点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再深思:“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是核心内容)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三个问题与课文最后一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我”最需要的是什么,认识做人做事的道理。

  课后“思考·练习”1要求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在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思考·练习”2是紧扣“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这个重点训练项目设计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这种方法体会两句话中含着的意思。第一句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然后再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去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这个理儿”就是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第二句可启发学生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去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

  “思考·练习”3是为了让学生留意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积累词语。并能区分出哪些话是外貌、衣着描写,哪些是神态、动作描写,再抄写下来。

  四、参考资料

  冯骥才当代作家。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1961年高中毕业后,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1974年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师。1977年后在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神鞭》《三寸金莲》等。

  泰山五岳中的东岳,又称岱山、岱宗。泰山长约200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以北。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均在此封禅,祭告天地。泰山是我国著名的山岳公园。“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五松亭和回马岭都是泰山的游览点。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靠人力运送。近来已有缆车,但仍有挑山工运送货物于山路中。

《挑山工》教案5

  一、设计理念:

  利用传统媒体作引子,揭示重点,围绕重点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讨论、交流、感悟、吸纳,有序地思维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

  1、利用学生自渎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课题,启动思维

  1、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

  (评析:此环节从整体入文检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础较好自己的认识自由发挥,体现出层次。)

  (二)图揭重点,激活思维

  1、文中具体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画下来,请大家看一看。(把图端端正正挂在黑板中央)

  2、找出与图相对应的小节。

  3、根据预习,自由选择情感朗读

  (评析:此环节利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达课文的`中心内容,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创造时间条件,并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自由选择情感朗读,体现了学生个体差异。)

  4、读完这一节你们对作者的这种作法有疑问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泰山美景那么多,为什么画这样一幅画?

  (2)为什么一直把他挂在书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么?┅┅

  (评析:根据小节内容,自由思考,自由提问,教师只做整理、排序、筛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潜心会文,主动思维

  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果索因。教师提供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么样的?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①看书说;②看图综合说;③自己感受说;④指导读书。

  教师相机点拨:印象深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特征。

  2、我见挑山工几次超过我们,为什么感到惊讶?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找出挑山工与游人的不同点,并相机板书。(见板书设计 )

  3、为什么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呢?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挑山工说的那段话,并用投影展示那段话。

  4、拟出关键词并板书。(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5、我从挑山工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

  (评析:此三个问题围绕学生的疑问设计,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求索。)

  (四)延伸表达,超文思维

  1、自我检测自己的问题;

  2、听了挑山工的话有何想法,对你有何启发?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曾经看过的寓言、童话。

  3、激情总结:

  其实,不仅那位作家需要这幅画。老师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学都需要这幅画。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的需要?

  (评析:此设计在理解前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及以有的认识,由表及里,内化为自我认识)(评析:此设计在理解前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及以有的认识,由表及里,内化为自我认识)

  4、作业 设计

  1、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写下来。

  2、填空: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评: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寓意较深。按部就班的讲解务必浪费大量的时间,且使文章支离破碎。根据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作了大胆取舍,即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达学习中心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时间条件,并采用由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问、自索、自答、自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 :

  挑山工 负重 缓慢 路长

  (一个劲儿朝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游人 轻松 轻快 路短

《挑山工》教案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往前走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用"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造句。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新词和挑山工说的一段话的小黑板。

  2、一把折尺,一张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此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整体入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一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作者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时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而产生了疑问,后来,通过一个挑山工几次超过他的事实,以及与挑山工的对话,解开了不解之谜,并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二、讲读课文

  (一)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的段落,.写作者的亲身经历的`段落,.写作者受到启发后的段落,并注上符号。然后讨论。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句,讨论:作者用这一句开头能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起到了开门见山的作用?(一开头就触及题目,不绕弯子。)

  2、指读第二句,讨论:

  ①第二句写了什么?(挑山工挑重物的样子)

  ②扁担是"光溜溜的",绳子是"垂下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扁担担的时间久,磨光滑了。因担的物品重,"沉甸甸"的,故绳子"垂下"。)你从挑山工的扁担是"光溜溜的"联想到了什么?(有经验)

  ③究竟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经验(特点),课文是从哪些地方来写的?请默看第一自然段的后面部分,用笔注上符号。(先写登山的姿势,再写登山的路线)。他们登山的这种姿势起到什么作用?(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破折号是表示什么?(表示注释)。"折尺"是什么?(实物演示)他们折尺形路线是怎样的?(齐读)指名在黑板上画出来。从游人登山直上直下,挑山工登山的折尺形路线,你看出什么?(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既然走折尺形路线,会使路程加长,为什么挑山工还要走这种路线呢?(使东西不碰台阶,省些力气,对膝头有好处。)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是什么现象使作者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感到奇怪?(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

  2、"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原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不可理解。)

  (四)讲读第三至六自然段(文章的重点部分)

  过渡语: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么得到解决的?下面,我们就着重学习讨论这个问题。指名读第三至六自然段,大家思考两个题: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说明理由。(证实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按事情发展经过写。因为写了作者在山下、回马岭、五松亭、极顶四个地方与挑山工相遇的情况,证实挑山工登山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人物、地点、事情都交代得很清楚,说明的道理使人心服。)讨论第一节课同学们在质疑问难时提出的有关这部分课文的问题,学生已懂得的问题就不再讨论,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两个难度大点的问题:

  1、挑山工挑的东西多,走的路程又长,为什么比游人还先登上极顶呢?他们是不是有近道?(读课文中写游人和挑山工登山时对比的语句。无近道。)边讲边出示字幕幻灯片:游人挑山工东看西看踩不实不行玩玩闹闹停停走走更不行总停下来一个劲儿往前走

  2、作者为什么感到挑山工的说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第一,要弄明白"意味深长"和"哲理"的意思;第二,再弄懂挑山工说的这段话的意思;第三,弄清这段话的含义。这样,就可理解作者认为挑山工说的话是哲理的原因了。)"意味深长"?(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这段话的含义: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3、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往往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即挑山工说的这段话的含义)提出小黑板,读一读。

  (五)讲读最后一自然段。

  齐读(以读代讲)

  计论:1、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三、挑山工负重坚持不懈地登山的形象对你有什么启发呢?请回家后写出心得体会。(课堂有时间可先说一说。)

《挑山工》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⑴ 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⑵ 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⑶ 读生字组词。

  ⑷ 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⑸ 组词:

  溜( ) 货( ) 奏( ) 衡( ) 诵( )

  留( ) 贸( ) 泰( ) 横( ) 颂( )

  杖( ) 肌( ) 耽( ) 误( ) 哲( )

  仗( ) 机( ) 枕( ) 娱( ) 折( )

  5、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⑴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⑵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⑶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⑷ 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⑴ 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⑵ “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⑴ 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⑵ 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⑶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⑴ 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⑵ “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⑴ “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⑵ 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讨论:

  ⑴ 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

  ⑵ 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⑶ 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

  ⑴ 略

  ⑵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

  ⑶ 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⑴ “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

  ⑴ “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⑵ 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⑴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

  ⑵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3、交流:

  ⑴ 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

  ⑵ 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

  ⑶ 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难点一是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1、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的意思;

  2、采用分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在全班交流;

  3、范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利用视频资料──情景剧的播放,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师生互动的活动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挑山工》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

  溜( )货( )奏( )衡( )诵( )

  留( )贸( )泰( )横( )颂( )

  杖( )肌( )耽( )误( )哲( )

  仗( )机( )枕( )娱( )折( )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2)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讨论:

  (1)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

  (2)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3)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

  (1)略

  (2)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

  (3)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1)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

  (1)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2)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1)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3.交流:

  (1)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

  (2)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

  (3)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挑山工》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

  3、从挑山工的言行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攀登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感悟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难点:联系实际理解挑山工话语蕴含的哲理。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分)

  在泰山脚下,生活着这样一些人,他们是泰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挑着沉重的货物往返于泰山之中。字典上称他们“挑夫”,当地人称他们“挑山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脚步,走近这些人——挑山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8分)

  1、考查预习情况,学生读生字词。

  2、请大家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学生概述课文的主要事件。

  三、细读课文,体味内涵。(24分)

  1、出示主题图,问:作者遇到的这个挑山工什么样?(在书上找一找描写挑山工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

  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学生齐读描写挑山工的句子)

  2、别看他们衣着朴实、相貌平平,他们登山的功夫却让游人和作者惊叹不已。他们究竟是怎样登山的呢?(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胳膊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

  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休息肩膀,防止货物碰到台阶。走折尺型路线,方便、省力。

  (学生读描写折尺形路线的句子,接下来学生独立画折尺形路线,展示。)

  3、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是游人的一倍,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为什么?

  游人走走停停,目的是看风景。

  挑山工目的是送货上山,目标是山顶。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朝前走。

  4、作者说挑山工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认为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小组讨论)

  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

  5、作者从泰山回来后,画了这幅画,而且作者一直把它挂在书桌前,还说需要它,想一想,作者究竟需要些什么?

  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迂回做事的方法。

  6、我们需要它吗?举个例子。

  四、拓展延伸(5分)

  挑山工的态度、精神以及智慧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请你拿起笔,写下对这群可爱、可歌、可敬的人们的赞美吧!

  五、课堂小结(1分)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宛如挑山工的登山路线一样蜿蜒曲折,前方也许会有荆棘、坎坷,只要我们像挑山工一样,向着目标、踏踏实实、讲究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登上属于我们自己的山顶!

  板书

  挑山工

  讲究方法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向着目标

《挑山工》教案10

  一、教学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

  ①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

  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

  相遇次数相遇地点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3、合作感悟难句含义。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整体思考“哲理”。

  ②用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问题:

  a、你认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的原因是什么?

  b、“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悦诚服”理解)?

  c、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③合作学习要求:组长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争辩,形成升华性结论。

  ④教师要强化点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式“亮点”,并在展示、评价中及时引导整合,使学生感悟到位。

  4、指导朗读山民的话。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

  (四)体验整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以质疑启感悟,以导读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达到领悟,在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张扬理解的个性,焕发主体的活力,是这一教学设计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导入后,先以开放的魄力启迪学生质疑,使之学习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导读为感悟方式,于学生心灵深处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随之,教者精心设计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见”与攻克感悟难点的两轮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把教学一举推向高潮;最后,又以学生发表自主、多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有效深化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显然,这个设计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挑山工》教案11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学习挑山工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资料。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生字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存疑。

  1、让学生提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

  2、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讨论并弄懂。教师告诉学生“学习原本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解决不懂得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主动去探索知识。”

  二、质疑答难。

  鼓励学生缘疑质难,或主动引导,或有意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1、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着重从挑山工登山的姿势、路线来理解。折尺形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可结果花的时间不比游人多,这是不解之谜。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指导学习重点段:

  师生围绕“你还明白了什么?”“你是用什么办法来理解这句话,或明白这个问题的`?”启迪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关键重点词语是读懂一句话的重要方法;抓住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是读懂一段资料的重要方法,将各段的段意联系起来,就明白这篇课文的主要资料。

  重点讨论:

  1、“我”与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

  (找出课文中的词、句)。相遇与我感觉有什么共同特点?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3、朗读出挑山工朴素、自豪的感情。

  4、从我“心悦诚服”到“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仅仅是挑山工说的揭开我心中的谜的这番话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与周围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实例,展开讨论、联系,确实感到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是具有普遍教育好处及深刻好处的话。

  5、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6、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向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仅是这幅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三、归纳学法:

  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第一个环节是“去的趟”——理解资料和思想。第二个环节是“来回趟”——学习作者怎样表达资料与思想。

  1、学习的顺序:预习-—提问;讨论——读懂了什么?练习-—存在疑问,归纳学法。

  2、可带给参考的读书方法:

  (1)根据课后提示,指导带着问题读书。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词品句读书。

  (3)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全面理解课文读书。

  (4)观察画面,叙述资料读书。

  (5)文中标点的运用,体会内涵读书。

  (6)边读边思,展开想象,理解文章读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资料,想一想挑山工跟游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2、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归纳总结,感情朗读。

  1、联系课后第4题,说说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受到了什么激励?

  2、突出以下资料:

  使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紧扣中心,层层叙述,各部分资料联系紧密,脉络贯通,首尾呼应,阐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好处。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的含义。

  三作业设计(可任选一题,也可采取学生自己设计)。

  1、写一则读书笔记。

  2、画一幅《挑山工》的画。

  3、小练笔《我心悦诚服了……》。

  4、制作读书笔记卡片。

  5、办一张《劳动创造美》手抄报。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

  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本文的学习,学生弄懂了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决心向挑山工学习这种精神。

《挑山工》教案12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三、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读读写写”。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

《挑山工》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专心登山,脚步踏实,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首先写“我“登山时看见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写“我”与一位挑山工交谈,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写下山后请人画了一幅登山画,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励自己不断向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预习要求: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再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查字典理解。

  3、课文读通顺后,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课后问题。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3、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

  [设计思路:由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

  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

  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

  [设计思路: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挑山工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既考查了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又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

  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①“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②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

  [设计思路: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安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也为后面以疑促读,深入自学,自主解疑做好了准备。]

  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

  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

  [设计思路:以学定教,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后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所以此环节的设置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

  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内容见前)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___挑山工___|___游___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结果:

  (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设计思路: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到:游人轻装上山走直线,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折尺形路线。游人上山是玩赏,挑山工则是工作。]

  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

  (1)放手让学生自学。

  (2)组织交流评议。

  (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

  [设计思路:该环节是课文学习重点难点突破的关键所在,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精读细品,感悟内容。]

  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

  [设计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写”。]

  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

  [设计思路:创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给了孩子一次触动心灵的机会,深化了思想认识。]

  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

  [设计思路:用品读来结束教学,让挑山工的具体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学习要求。]

《挑山工》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挑山工,从其登山中感受并学习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了解挑山工,从其登山中感受并学习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重点难点

  了解挑山工,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过程

  1。第一学时

  一、引入

  师: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年奔走在交通不便的山区,靠着自己的一副肩膀和两条腿给别人挑货上山,用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生答挑山工,师板书课题)

  师:有见过或听说过挑山工的吗?说说你知道的挑山工的情况(指名)。

  师:作家冯骥才在泰山游览时就曾经见过这么一个挑山工,回来以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挑山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相信读完课文我们会对挑山工有更多的认识。请大家读课题。(生读)

  二、初知

  师:首先一起来读读课文,以你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不会读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多试几次,还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好,现在开始。(生读,师巡视并相机指导有困难的孩子读书)

  师:读得真认真啊。那么在刚才的读书中你都遇到了课文中的哪些人物呢?(生集体答议)而他们,都在做着同样的事,那就是-----(生答登山)。

  三、精读

  (一)探究挑山工和游客登山的不同,感知挑山工形象

  1。寻找不同点

  师:同样是登山,他们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同。(生读书,思考)

  师:老师发现很多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建议选择写字快的孩子进行书写(生拿课前发的表格,讨论填表,等大多数孩子填好师对合作学习进行简单评价)

  师:讨论挺热烈的,那他们都有哪些不同呢?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大家吧。(指名上台借助投影仪展示表格内容并讲述)

  师:还有补充吗?(指名补充)

  2。体会两大不同点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孩子们说到了这样一点----挑山工背负重物登山,走的路线是-----折尺行路线。折尺形是怎样的形状呢?想一想然后在书上画一画。(指名画)关于这一点,课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研究研究。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个段落呢?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一段,请孩子们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写的情景。(师生合作读)

  师:读完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

  师:在长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行走的最佳路线-----折尺行路线,这样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货物,又保护了自己的膝盖,还节省了力气。这样的一种路线的选择,其实正是我们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的闪光!一起来看看他们登山的情景。(播放课件)

  师:关于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你们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指名)在登上泰山的整个过程中挑山工几次赶上了作者呢?分别是在哪些地方?(集体答议)

  3。体会两大不同点的原因

  师:怪了,走的路程多速度却并不慢,这可真是一个不解之谜(板书词语集体读词,指名说意思)。读读书,看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揭示谜底的段落和句子。(生读书找句)这些句子在哪儿呀?(生集体答议后展示挑山工说的那段话)

  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想想知道了什么?(生读后指名说,最后引导找出最能说明谜底的句子----一个劲儿往前走)

  师:“一个劲儿往前走”,(板书这个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说给同桌听。(生互相交流后指名全班交流,师引导理解“往前”就是往山顶,这其实也就是挑山工的目标,一个劲儿就是不停下来,一直向前)

  师:挑担登山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炎热,疲劳,饥饿,所挑重物因为捆绑不牢的滑脱等等情况,会随时侵扰并影响他们的速度。想象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呢?(指名)

  师:正是这样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挑山工最后超过游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登上了极顶(板书登上极顶)。其实做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一起来认识他们。(师展示并读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像挑山工,居里夫人和徐霞客一样的人?(指名)从这些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指名)是的,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板书相关内容: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获得成功)

  师:挑山工这段朴素的话包蕴着多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啊!(引导理解包蕴就是包含,意味深长就是含义深刻)冯骥才爷爷也体会到了这样的哲理,所以听完以后他“心悦诚服地点着头”(师板书,生读这个词语)。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的呢?(指名)

  (二)探究作者受到的启示,深化挑山工形象

  师:冯骥才爷爷不仅诚心诚意地佩服这些话,还深受启示,所以从泰山回来,他画了一幅画,画的.内容是这样的(课件展示最后一段)谁来读一读?(指名一生读)引导评议,引导读出山的陡直和挑山工不怕吃苦,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全班齐读这句

  师:接下来冯骥才爷爷继续写到(边指课件上的句子边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生质疑,同桌合作交流解疑,全班汇报,引导理解“它”的含义。

  小结:原来这个“它”表面看是指这幅画,其实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冯骥才爷爷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需要吗?把这幅画也挂在我们的心里吧!(生再次齐读画的内容)

  师:你们已然把这幅画挂在了心里,所以当你们热爱某种事物的时候,或者决心做好某件事情的时候,老师想你们也会象挑山工那样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去研究它,做好它!是吗?

  四。结语

  师:课文读完了,相信每个孩子对挑山工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现在在你的印象里,挑山工是怎样的人?(指名)

  师:挑山工的确是这样一种人。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让我们一步步了解挑山工的呢?(指名,相机引导课文思路和描写方法)

  师:以后如果我们遇到象挑山工这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会怎么让别人来了解他,或者说你会怎么写呢?(指名,相机总结写人的方法)

  师:课后找找看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就用你们的笔把他们记录下来吧,好吗?老师等着认识他们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孩子们。

《挑山工》教案1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主题。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第11单元《快与慢》。本单元编者向我们呈现了哪几篇文章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挑山工和时间赛跑是两篇当代散文,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小寓言故事,这三篇是主体课文,最后一篇效率专家爸爸是自读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可以感悟到快与慢取决与是否具有脚踏实地、向着目标一往直前的精神,取决于是否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但如果急于求成,方法不当,则会欲速则不达。

  我们要学会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板书:挑山工。介绍作者和泰山。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问题:

  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

  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请同桌结合这几个问题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

  (四)检查生字词

  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生字掌握了吗?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五)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段?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2、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3、说的非常好,根据作者思路我们很容易的把文章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六)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1、那你们能根据段意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自己先试一试。

  2、师总结:说的好,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种方法既简单又准确。

  (七)学习第三部分。

  1、课文最后一段写道,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思考: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1)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

  (1)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2)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3)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八)讲读第一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生读,其他同学思考: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1、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自己试着画一画,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导朗读:挑山工的担子沉甸甸的,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4、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不错,奖励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展示课件:挑山工登山的实况录像)看一段,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什么。

  (九)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按常理,挑山工登山走弯曲的路,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游人应该比挑山工快得多,但是事实这样的吗?朗读第二自然段师读。

  2、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腾云驾雾”是指什么?

  (十)指导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按要求合作填表。

  (十一)讲读第5自然段。

  1、师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哪位同学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

  3、分组讨论挑山工的话。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十二)回头再深究第三大段。

  1、导读: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是怎样的画?

  2、谁能把画中的内容“读”出来?

  (指导朗读:突出“陡直”;“没有尽头”读慢一点,拖长音;“压弯了腰”读得低沉一点,“一步一步”读出其艰难;“向上登攀”要读得有劲,挑山工肉体上的腰能压弯,但精神上的腰永远挺直。)

  3、范读。

  4、现在我们再回到刚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5、“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6、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7、送画:老师把这幅画送给同学们,你需要它吗?为什么?

  (十三)作业设计(可任选一题,也可采取学生自己设计)

  1、写一则读书笔记。

  2、画一幅《挑山工》的画。

  3、小练笔《我心悦诚服了……》。

  4、制作读书笔记卡片。

  5、办一张《劳动创造美》手抄报。

【《挑山工》教案】相关文章:

挑山工教案09-07

挑山工教案05-01

《挑山工》教案01-03

挑山工教案设计05-13

《挑山工》教案15篇01-03

《挑山工》教案(15篇)06-06

《挑山工》教案精品(15篇)11-30

5  挑山工04-30

21、挑山工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