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领域教案[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领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领域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2、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3、学会洗手礼仪三字儿歌。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幼儿园洗手礼仪光碟;洗手池、香皂、香皂盒,每人一条毛巾;每人一张判断对错的.小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情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同做手指操。
师:小朋友们,刚才做手指操我们用到最多的是哪里?(手)
还有哪里需要用到手?(洗脸、梳头、刷牙、画画、玩玩具、拿苹果……)
手对人很重要,我们要把手保护好。那么,手脏了怎么办?(洗手)
你是怎样洗手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小朋友要认真观察明明是怎样洗手的。
2、正确的洗手方法
(1)幼儿看短片《明明洗手》
洗手池前站满了小朋友,明明主动排队等候,轮到明明时,明明认真洗手。
(2)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明确正确的洗手方法
当其他小朋友洗手时,明明是怎样做的?(排队等候)
明明是怎样洗手的?
①卷袖子。
②打开水龙头,把手冲湿,然后关掉水龙头。
③擦香皂,然后把香皂放回香皂盒。
④认真搓手。、手背、手指缝、手腕。
⑤打开水龙头,冲掉手上的泡泡,再给水龙头洗个澡。
⑥关掉水龙头。
⑦取毛巾擦手。擦完一只手把小毛巾翻个跟头再擦另一只,擦完把毛巾挂回去。
3、看课件,判断对错
(1)小小洗干净手再吃东西。(√)
(2)莉莉擦香皂时没关水龙头。(×)
(3)萌萌只洗手心。(×)
(4)小跃关掉水龙头再擦香皂。(√)
(5)明明一边洗手一边玩水。(×)
(6)姜月洗手时不排队。(×)
4、学习礼仪儿歌
幼儿看课件《幼儿园礼仪儿歌――洗手》。
教师逐句教幼儿儿歌。
教师与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5、游戏:“我住哪”
教师准备对、错两间小房子,将正确与错误的洗手过程图片分发给幼儿。
幼儿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为图片选择小房子,并说一说原因。
6、组织幼儿到水池边,实地洗手一次
师: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幼儿洗手,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提醒幼儿节约用水。
表扬正确洗手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请老师和家长餐前引导幼儿认真洗手。
五、活动评价
活动内容贴近幼儿日常生活。活动中,教师运用示范法、游戏法、童谣法等教学方法,使幼儿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科学领域教案2
【教材分析】
地铁是先进的地下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担负起乘客运输的任务,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地铁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同时也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地铁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它跑得那么快?地铁的开通引发了幼儿浓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体验”的特点,结合视频、画面,引导幼儿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地铁的特点和功能,激发幼儿对现代交通工具的认知兴趣,培养幼儿安全、文明乘车的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以及便捷、环保的特点,知道乘坐地铁的基本程序。
2、能大胆讲述乘坐地铁的经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3、感受地铁出行带来的方便,萌发安全乘车、绿色出行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乘坐地铁,感知地铁的特点。
2、教师自制课件(乘坐地铁的视频、采访地铁工作人员的视频、地铁的相关图片、地铁路线图)。
3、“幼儿学习材料”——《身边的科学》。
【活动建议】
1、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等。
(1)提问:你平时坐地铁吗?地铁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
提问:地铁在哪里?它是怎样行驶的?和我们坐的火车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需要在专门的地下轨道行驶。它的车头是子弹头的形状,有利于减小高速状态下的风阻,减少能耗,提高车速。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知道乘坐地铁的基本程序,了解地铁便捷、环保等特点。
(1)引导幼儿交流乘坐地铁的经验。提问:你是怎样乘坐地铁的?
(2)请幼儿观看乘坐地铁的课件,了解地铁便捷、环保的特点。
提问:人们是怎样乘坐地铁的?为什么人们喜欢乘坐地铁?
小结:乘坐地铁安全、准点、快捷、舒适,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
3、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了解乘坐地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感受地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引导幼儿讨论、交流。提问:乘坐地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引导幼儿观看地铁工作人员的采访视频,进一步了解乘坐地铁的注意事项。提问:这是谁?他说了哪些事?
小结:地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只有有序上下车,不拥挤,遵守乘车规则,保护好环境卫生,才能安全快乐地出行。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身边的科学》第15页,进一步了解如何乘坐地铁。
科学领域教案3
【活动设计】
有一天午睡时,小朋友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有的小朋友说玩滑梯的时候头发在“跳舞”,觉得很奇怪!还有一次,我们为女孩子们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起来,十分好奇。《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静电”这一活动,让孩子们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科学领域教案4
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整理了活动设计的科学领域教案,欢迎欣赏!
一、 活动目标:
1、 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 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 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重点:了解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小圆球、纸杯、羽毛球、椎体塑料玩具、茶叶筒、水笔、白纸2张。
三、 活动设计:
(一) 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认识操作的物品,感受物品的形状特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老师和孩子一起说一遍。(积木、茶叶罐、小球、羽毛球、纸杯)
师:这些物品会滚动吗?(幼儿:会;不会。。。)
师:我不知道你们谁说的对,怎么办?(幼儿:试一试就知道了)师:好,每人拿2-3个物品放在桌上,用手轻轻一推,看它是否会滚。听到老师拍手就停止玩,将你认为会滚的物品放进绿筐里,不会滚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 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 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会滚动吗?
〈2〉为什么绿筐的物品会滚,红筐的物品不会滚动?
〈3〉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会滚动?它们为什么会滚动?
教师小结:圆圆的物品会滚动,有角的物品不会滚动。
请孩子检验筐里的物品,将放错的物品纠正回来。
(二) 幼儿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1、 这些物品都会滚动,它们滚得一样吗?它们是怎么滚的?每人拿一样物品滚一滚,仔细看看它是怎么滚的,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我。(幼儿探索,听老师拍手后将手中物品放回筐里)
2、 幼儿讲述自己组的实验结果。
师:你玩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滚动的?你能画出它滚动的路线吗?教师提供一张大纸,请个别幼儿画出物品滚动的轨迹。 (请3-5个孩子)
(三) 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师:有的物品滚得直直的,有的物品滚得弯弯的。
(1)为什么有的滚得直直的,有的却弯弯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拿一个物品,跟你的同桌小朋友一起轮流滚一滚,比一比,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听到老师拍手后,将滚得直直的物品放在绿筐里,将滚得弯弯的物品放进红筐里。
(2)师幼交流。
师:什么东西滚得直直的?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滚得弯弯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对比形状的不同。
(3)以贴图形检验成果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觉得它滚动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请你贴到上面的表格上。(幼儿互相检查)
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茶叶筒的两头是一样粗的,它可以滚得直直的;一次性纸杯两头粗细不一样,滚得弯弯的,原来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
(四) 延伸:小球球和茶叶罐形状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是滚得直直的呢?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回家问问爸爸,或者上网查查。
科学领域教案5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2、注意观察水的颜色变化,产生探索的欲望。
3、体验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区分辨认三颜色。
难点:知道三原色混合会变出其他的颜色。
活动准备
透明矿泉水瓶若干,红黄蓝可溶性颜料抹布色卡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导入活动
1、出示神秘盒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T:今天苏苏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魔法宝盒,请小朋友们猜一猜里面会有什么呢?现在请你们摸一摸,再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T:现在让我们一起数123把宝贝请出来吧1—2—3
T: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宝宝有没有颜色?
2、小结:水宝宝现在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二进行魔术表演,初步感知水宝宝变颜色的秘密
1、教师进行魔术表演。
T:苏苏老师要进行变魔术了,你们想不想看?那可要看仔细喽!看看我们的'水宝宝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第一遍边摇晃水瓶边念咒语水宝宝变变变,第二遍邀请幼儿一起念咒语,老师摇晃瓶身。)
2、出示魔术变出的一瓶红色的水,观察水的变化。
T:水宝宝的颜色有变化吗?现在是什么颜色?
3、出示剩下的水瓶,请2个幼儿上来变魔术,其他幼儿帮助念咒语。
T::他们的水宝宝变颜色了吗?他们的颜色一样吗?都变出了什么颜色?
4、分发水瓶,给班里每个幼儿尝试的机会。
5、教师打开瓶盖,让幼儿观察到瓶盖上剩余的颜料。
小结: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瓶盖里,请小朋友仔细看看盖子里有什么?这个魔法的秘密就是盖子里有红色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红色;盖子里有蓝色,水宝宝就可以变出蓝色;盖子里有黄色,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黄色。
三出示色卡,帮助幼儿明确辨认颜色。四交换瓶盖再次探索
T:老师手里的水宝宝现在是什么颜色?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手里的水宝宝来和我的水宝宝做好朋友,你们谁愿意啊?你们觉得这两个好朋友手牵手了会怎么样呢?现在请小朋友为你手里的水宝宝也找个好朋友吧。
四幼儿操作
1、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回忆变魔术的过程,说出水宝宝发生的变化。
2、幼儿表演魔术给自己喜欢的客人老师并介绍水宝宝的颜色。
五成果展示
请小朋友按颜色将益智区的插塑玩具送回家。六延伸活动
《找颜色》
活动总结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变魔术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变魔术过程中第一遍自己念咒语摇晃瓶身,幼儿注意力集中都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变化过程。第二遍教师邀请小朋友一起念咒语,小朋友参与其中,营造出很愉快的学习氛围,又再次调动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教师邀请2个小朋友上来表演分别变出黄色和蓝色的水宝宝,感知认识了黄色和蓝色,其他小朋友帮忙念咒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分发水瓶,给班里每个幼儿的尝试的机会,为幼儿提供感性经验,让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清晰的知道变魔术的过程。
3.教师运用明确的色卡帮助幼儿分辨颜色,巩固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4.邀请幼儿去给客人老师表演,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5.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科学领域教案6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3-4岁幼儿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语言描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的盘子、正方形的手帕、地板等。设计本次活动让幼儿能有意识感知正方形,学会观察并尝试识别和描述正方形的物体。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感知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2.认识正方形,能从生活物品中寻找到正方形。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正方形手帕、装有正方形、圆形的卡片(其中正方形的数量多于幼儿数量)摸箱一个、动画版正方形PPT图片、圆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物品的图片、不同形状拼成的图形、彩笔。
2.经验准备:认识圆形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一猜吧!看看哪位小朋友又快又准确的猜出来?
谜语:小小花布四方方、整整齐齐好端庄、擦汗擦手要靠它、讲究卫生我真棒。
请幼儿看一看小手绢是什么形状的?(说出正方形名称)
二、感知正方形特征
1.小手绢呀!带了了正方形宝宝来我们班里做客了,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正方形一蹦一跳出来的情景,吸引幼儿注意力。)
正方形是什么样子呢?哪位小朋友说一说呢?(教师引导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小结:正方形有4条一样长的边,有4个相同的角
2.摸一摸:老师这里有一个摸箱,里面装了正方形和圆形的卡片,小朋友你能找到正方形的卡片吗?幼儿挨个进行触摸,再观察。
三、认识正方形,能从生活中寻找到正方形。
1.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图片,小朋友你能找到正方形形状的吗?请小朋友分别把手中正方形卡片放到寻找到一个正方形图片上。
2.其实我们活动室也隐藏者正方形的物体,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分组寻找)
四、分组操作
1.在拼成物品中,寻找出正方形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作品展示并评价总结。
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找到家中正方形物品,可以一起画图,与小朋友分享。
科学领域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活动中了解车子是由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轮子是可以滚动的
活动准备:
PPT、幼儿带来的各种车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种不同数量轮子的车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
过渡: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
(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
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讨论: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
总结:原来我们刚才看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开。
活动延伸
你们玩得开心吗?还有很多宝贝也想出来和你们见见面,我们请他们出来好吗?
1、你见过这么多轮子的车吗?
2、平时请你们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找找看哪些车有这么多的轮子,好吗?
科学领域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
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
二、观察一株植物
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
(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株植物
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边观察边画,按茎、叶、—根的顺序。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评一评,说一说哪位同学画的。并请被选中的同学谈谈画时的体会。
四、小结
村长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画的画,认出了这株植物。原来它是绿萝(PPT出示)
村长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副被弄乱的画,需要你们的帮忙才能复原,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幻灯片)
1、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取观察呢?(幻灯片播放其中一棵大树的恶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科学领域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科学领域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发现有洞的水瓶与瓶盖的关系,探索洞洞的变化对瓶中水会有什么影响。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发现有洞的水瓶与瓶盖的关系,探索洞洞的变化对瓶中水会有什么影响。
活动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并进行分享。
活动准备
戳有一只洞洞的水瓶×8、戳有一高一低两只洞洞的水瓶×8、水桶×8、收纳筐×8、毛巾×8、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实验(实验激趣,初试记录)
导入:请看,这只瓶子和常见的水瓶有什么不同?
集体猜测:有洞的瓶子装满了水,会发生什么?盖上瓶盖,又会发生什么?
过渡:光猜还不够,要做实验验证猜想。
操作要求:
(1)两人一组在瓶子里装满水,手提瓶口进行观察。
(2)观察盖瓶盖和不盖瓶盖两种情况,将实验结果清晰记录在纸上。
提问:实验完成,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追问:哪一组记录一眼就能看明白?为什么?
小结:当瓶子上有洞时,盖上瓶盖不漏水,不盖瓶盖会漏水。大小适中、位置合适、线条流畅、页面整洁的记录方式,就能帮助你们清晰准确地记录下实验结果。
二、第二次实验(二次实验,花样记录)
过渡:看,这只瓶子和之前的`瓶子有什么不同?(有上、下2个洞。)
集体猜测:2个洞的瓶子装满水,会发生什么?盖上瓶盖,又会发生什么?
操作要求同上
巡回指导:幼儿是否记录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幼儿是否能与之前预测的现象进行比较。
提问:通过第二次实验,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追问:他们的出水情况一样吗?对于这样的发现哪一组的记录更清晰?
小结:不盖瓶盖,2个洞都漏水,上面洞的水漏得近,下面洞的水漏得远;盖上瓶盖,上面的洞不漏水,下面的洞漏水。
三、活动延伸(大胆猜测,无限可能)
第三种瓶子,你们看看不同之处在哪?(并排的两个洞洞)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会是什么结果呢?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有三大亮点,即自主探索——在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及旁观者,幼儿有极大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在活动中教师只是帮助幼儿梳理总结,所有的发现都是通过实验产生;自主记录——在两次操作后,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将发现的"秘密"自主记录下来,丰富幼儿的记录方式。
本次活动目标度达成度为90%。整个活动通过实验引导幼儿发现洞洞与瓶盖的关系从而探索发现洞洞的变化对水会有什么影响;孩子们基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并进行表达。
一开始,我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为探究如何让有洞的瓶子不漏水、两个上下位置的瓶子有没有瓶盖的出水情况及平行两只洞瓶子的出水情况,但在几次科学室活动与个别化中我发现让孩子们们自己发现盖上瓶盖水瓶就不会漏水较难,会让他们失去探究的兴趣,所以我将环节进行了调整,变为探索一个洞的瓶子与上下两洞的瓶子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是否会漏水,难度适中的实验会更好的激发幼儿兴趣。
科学领域教案11
教材分析: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家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鸟类的特征了解甚少。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观察了解几种鸟类的特征。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观察几种鸟类的特征,知道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鸟类,学习观察的方法。
3.了解爱鸟周的日期,愿意爱护、保护鸟类。
活动准备
1.森林里的鸟不同的声音。
2.各种鸟的图片。
3.各种鸟自我介绍录音。
活动建议
1.欣赏鸟鸣,激发幼儿观察、了解鸟儿的兴趣。
(播放录音)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幼儿模仿小鸟的叫声。
2.介绍几种常见的鸟,了解他们的特征。
(1)介绍自己收集的鸟类图书
请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鸟?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它什么地方?在幼儿讲述过程中,鼓励幼儿大声完整地讲述。
(2)出示啄木鸟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鸟?他的头上有什么?身上有什么?翅膀和尾巴是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有序的讲述啄木鸟的特征。
3.教师继续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幼儿能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鸟类,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让幼儿认识其他几种常见的小鸟。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4.组织幼儿讨论:鸟类和人类的关系
讨论:为什么说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如果我们人类总是捕杀鸟类,大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小结:没有鸟,世界会变得一团糟,有了鸟类和我们相处,我们人类就能生活得非常愉快。因为,鸟不但回吃虫子,还会做窝和保护森林,有的鸟羽毛很漂亮,可供人欣赏,有的鸟声音很动听,可供人聆听—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和鸟类共同生活,友好相处,并要爱护鸟类。
5.播放PPT,了解鸟类面临的灾难。
(1)设置情景:信鸽送来探测到的面临危难照片,大家一起商讨研究。
(2)图一:小鸟正受农药的侵害。
提问:小鸟怎么了?为什么会死?飞机上喷洒的是什么?
小结: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杀死了害虫,而且有毒的农药也把小鸟给毒死了。
(3)图二:小鸟受污水的侵害。
提问:小鸟怎么了?脏水那里来?白天鹅什么会边成黑天鹅的?
小结:工厂里排放污水,使白天鹅变成黑天鹅的,使鱼儿毒死了,小鸟吃了有毒的鱼就死了。
(4)图三:森林遭到破坏,小鸟无家可归,面临捕杀的危险。提问:小鸟为什么会哭?
小结:森林被砍伐,小鸟失去了家,还面临着被枪杀和捕捉的危险。
(5)幼儿讨论怎样保护小鸟。
引导讨论:我们的小鸟面临的危险太大了,让我们想想办法,怎样保护小鸟?
6.知道“爱鸟周”,愿意爱护、保护鸟类。
鸟类中的大部分都对人类是有益的。他们有的可以捕杀害虫,有的可以捕杀鼠类。他们对农业、对森林和果园都有益处,所以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国家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的一个星期,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号召全国人民都来保护、爱护鸟类
科学领域教案12
【活动设计】
有一天,阳光明媚,我带着我们班的小朋友到户外去玩,玩了一会儿,天气就突然变阴了,一阵乌云过来了,马上快要下雨了,小朋友看到这样的自然现象非常兴奋,都问我:老师,怎么天一下子就变黑了?老师,是不是太阳在眨眼睛呢?为什么会有云呢?等等好多关于天气的问题,看到幼儿对天气的变化如此感兴趣,在加上孩子们的生活常常直接地受天气的影响,他们都有玩雪、淋雨等经历和体验,因此为了更加丰富幼儿对生活中的自然经历有科学的认识,于是我和小朋友一同设计了晴云雨雪这一活动,来引导幼儿关注天气,了解天气常识。
【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关注天气预报,有观看天气预报的知识。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难点:学习简单的形象地记录天气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天气预报音乐,天气预报视频片段,记录表,铅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对,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和你们上课是吧,那我要考考你们了,听一听是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播放天气预报音乐)
2、提问: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再听一遍,我提醒你们一下,这个节目每天都要播放的哦,我们再来听一遍。(第二次放天气预报音乐)这是什么节目?这是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半准时播出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你看过吗?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过是吧,那我考考你们了,天气预报到底说了些什么呀?(请幼儿讲述)除了知道天气和温度,还能知道什么呢?除了知道我们无锡的天气情况,能不知道苏州的天气情况呀?能吗?北京的天气能不能知道呀?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小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我们来看一看,是跟你们说的一样吗?(播放视频天气预报,幼儿观看)
刚才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你啊有什么要问老师的,有什么话要说嘛,或者有什么地方看不懂吗?(请幼儿随便说说)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解说图片。我们来看一看这天气预报可以知道几天的天气呀?这是几号的?哦天气预报可以知道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天气,就是能知道明天和后天的天气是吧。
二、认识天气符号。
1、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中国的天气,能够知道我们中国一些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是嘛,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天气符号。哪里有天气符号,什么是天气符号呀?教师指图片问,哪里有天气符号呀?还有哪里有天气符号呀?每个城市的边上都有吗?什么是天气符号?就是用一个图案表示一种天气的是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
2、我还要来考考你们,等会老师继续放这段视频,我呢给每个小朋友一张记录表,(出示大记录表),看这就是我们的记录表,旁边呢有许多的图案,就是刚才说的天气符号,接下来听清楚了,看视频的时候,你看到什么图案出现了,就要铅笔在它旁边打个勾,会吗?看到什么图案出现你就打钩,你们愿意试试看吗?好请你那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等会看到图案出现就打钩,如果图案没有出现呢?就不打勾。请你那好一支笔,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了。(幼儿看视频记录)
3、师:记录好了吗,和旁边的小朋友对一对,有没有一样的呀?(教师出示一张大记录表)来,这是太阳的图案,有打钩的吗,打钩的请举手?教师在表上打钩,太阳的图案表示什么天气呢?谁知道?晴天,阳光明媚的.晴天,我们一起说一说。(教师依次讲解天气符号,多云,阴天,小雨中雨大雨,小雪中雪大雪,引导幼儿学说)有的符号没有出现,我们等会再找找。
4、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祖国大不大?同一天里出现了这么多的天气,好吧记录表放在箩筐里吧。
三、小小预报员。
1、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里有没有你们不认识的图案。(出示天气符号图片),有没有不认识的图案,第几张图不认识?
2、这些符号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小雨点和小雪花只有一个的时候就是小雨,小雪,有2个小雨点和小雪花就是中雨和中雪,点数越多下的雨和雪就越大。
3、教师指图片,宝宝说符号名称。
4、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当小小气象员了,来播报一下天气好吗。(放第一张上海图片)这是哪里?是什么天气呀?教师依次放图片,和幼儿一起说城市天气。
南京小雨,13,上海多云25,北京小雪074,香港多云1018
四、教师小结
哇,小小气象员们可真棒,已经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和本领,今天回家你再和爸爸妈妈去看一看今天的天气预报好吗。
【活动反思】
优点:
1.范读具有一定代表,体现出了示范的意义。
2.图文结合得很显实效。
3.充分地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理解诗意。
不足:
1.课堂流程不够连贯。
2.读与背中稍显混乱。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备课,摸清各环节以在课堂上授课游刃有余。
科学领域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树木的多种用途。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对人,对环境的主要作用。
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感情。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搜集关于树的多种用途的资料;录象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树的用途的一些知识。
2、组织幼儿观看搜集到的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树各部分的作用。
教师小结:树根可以吸收、储藏水分和养分,抓住泥土,使树干牢固;树根可以雕刻成工艺品,有的可以入药、治病。树干能为树叶输送养分;树干可以做家具、工具、造纸,有的树干还有奇特的作用,如橡胶树的`树干汁可以做胶鞋、轮胎。树叶可以给草食动物做食物,还可以遮阳、做书签、做肥料。果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肥皂、有的可以做药、有的可以做种子。
3、引导幼儿讨论森林与人类、动物及环境的关系。
(1)与动物的关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舒适的居住场所。
(2)与人类的关系:调节温度,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药材、食物。
(3)改善环境:防风固沙、防暑降温、减低风速、保持水土、净化污水、减少噪声等。
4、组织幼儿观看录象,进一步了解树木的作用。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领域教案14
设计意图:
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山上、河边、田野、小路等都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这些不起眼的石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玩耍时,地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头,激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咦,这石头怎么有花纹?”、“石头是哪儿来的?”、“石头可以用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兴高采烈的讨论着,顺着孩子们的兴趣与思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石头的世界,探索石头的秘密。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和认识兴趣,并在做做玩玩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石头的特性与作用,体验合作活动的乐趣。
2、对生活中的自然物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大胆、连贯、完整的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展示台,PPT课件,石头实物。
2、区角操作材料等。
3、环境创设:收集各类石头风景及石头建筑物的图片在活动室内展贴。
活动过程
一、以观察“石头展览”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石头吗?那谁能告诉我,石头摸上去什么感觉?今天我们来参观小石头,小朋友想去吗?观看的时候请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捏一捏,比一比、踩一踩,然后说一说,这些石头的名字,有些什么秘密?可以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伴小声讨论好吗?”
二、幼儿参观“石头展”,探究石头的特性
1、幼儿自由参观区域中的石头,师引导幼儿从纹路、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粗糙等方面进行感知。
2、请幼儿自由挑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
三、幼儿集中交流,分享探究发现
1、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2、师:小朋友参观石头展,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石头朋友(要求说出石头的名称)?你发现这些石头朋友有哪些秘密?(要求说出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性)?还有谁发现跟大家不一样的秘密?
(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四、师幼一起小结石头的特性及作用
1、引导幼儿小结石头的特性
师:“大家认识了许多石头朋友,它们的颜色是怎么样的呀(可用:五颜六色、许多颜色、五彩斑澜……)大小怎么样(可用:大大小小、有大有小……)用手摸一摸、捏一捏,你发现了石头有什么秘密(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很硬……)石头很硬小朋友玩石头时要注意安全。
2、了解石头的作用:
师:石头有这么多的秘密,小朋友们知道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幼儿所说,师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相关图片。如:石头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用来盖房子、造桥、铺路……有些石头经过工人叔叔加工成我们的日常用品,如石磨、茶几和漂亮的工艺品石獅子、玉镯、玉佩……
五、欣赏石头风景图
1、师:还有一些石头是我们不知道的,在大自然中,成为美丽的石头风景,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欣赏,边看边想:这些石头风景你见过吗?是哪儿的?这些石头形状象什么?
2、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图片,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同伴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在幼儿讲述的环节中增加幼儿对石头的印象与理解,通过观看图片等不同的方法来让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更加让幼儿知道了石头的用途很多,我们生活周围的许多建筑物都是用石头做的,而且经过加工做出来石头又美观又漂亮。)
六、结束活动
师:”石头不但作用大,而且很好玩,小朋友活动结束后可在各个区角中和石头一起做游戏,也可以回家把你们的发现石头的秘密告诉给爸爸和妈妈。”
活动反思:幼儿对石头充满了兴趣,很是热爱,尤其在探索石头的特性环节,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了许多石头的特点,细小的发现都会大家,看来利用乡村特色教学很容易受到幼儿的喜欢,后来的环节欣赏石头画,大家兴趣很高!
科学领域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知木耳等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玩泡发实验。
2、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木耳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体验游戏的快乐。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初步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耳、银耳、茶叶、胖大海、紫菜等容易泡发的食品,温水,透明杯子,盘子。
2、轻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木耳,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看,是什么?(木耳)每个小朋友一块木耳,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木耳长得什么样子?你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干干的、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
小结:木耳摸起来干干的、硬硬的,闻起来还有股香味呢。
(2)师:请小朋友把木耳放到盘子里,接下来我们要用木耳变一个魔术。
教师将两块木耳分别放进两个透明的杯子中,往一个杯子里倒入温水,木耳渐渐变大。
师:木耳变成什么样了?(变大了)用手摸摸看,木耳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来摸一摸感受一下,幼儿说出感受(变软了)
小结:原来小小的硬硬的干木耳泡水后会变大,变得湿湿的、软软的.,这个现象叫泡发。
2、幼儿动手尝试玩泡发木耳的实验。
师:下面呢,就请小朋友亲自动手来泡发木耳,观察一下木耳的变化。由于水温有点热,出于小朋友的安全考虑,老师来帮助小朋友往杯子里倒水。
幼儿人手一个透明杯子,一块木耳,将木耳放入杯子中,观察木耳的变化,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摸一摸泡发好的木耳,感受木耳泡发后会变软。
3、游戏——变变变,幼儿用肢体动作变现木耳泡发变化的过程,感受其乐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做小木耳吗?我们一起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小木耳们快来老师的身边吧,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干木耳学的最像,这位小朋友把自己的身体抱得紧紧的真像一颗干干硬硬的小木耳。
师:干干的小木耳准备洗个热水澡啦,快跳进水里,在水里泡一泡,翻一翻,扭一扭,小木耳慢慢变大了啦!这个小朋友把小手小脚都伸展开来好大啊,我们也来把手脚伸开变得大大的吧。这样泡得大大的木耳肯定特别好吃!
4、迁移生活经验,了解其他可以泡发的食物。
师:除了木耳,你还知道有哪些食物在水里浸泡后会变大的?
幼儿想象。
茶叶、银耳、胖大海、紫菜、海参、粉丝、方便面,等等。
5、幼儿再次进行泡发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食物,咱们去看看有哪些吧。
幼儿观看食物,并操作将茶叶放到水里,观看茶叶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品尝自己亲手泡制的茶叶。再依次将紫菜、胖大海等泡发食物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
小结:茶叶、银耳、紫菜、木耳等泡发食物在水中浸泡后会由小变大,变软、变湿。
活动延伸
教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作为厨师炒菜用的材料。
【科学领域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领域教案01-16
科学领域教案04-13
夏至科学领域教案12-04
科学领域教案[优选]07-13
科学领域教案(荐)07-12
科学领域教案中班(精选)07-04
清明科学领域教案10-10
科学领域教案【精】03-07
科学领域教案【推荐】03-07
【精】科学领域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