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6-21 18:40:17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范例15篇】

大班科学教案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影子的眼睛

  大班幼儿对影子这一搞笑的光学现象个性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因此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子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影子产生的原理展开,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本次活动我们运用反证的方法,透过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让幼儿自己对有关影子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而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探索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明白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手电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块、幼儿记录纸若干。

  2.教师演示材料: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手电筒、群众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说影子,引起兴趣

  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玩影子游戏,你们发现影子有哪些搞笑的现象

  幼:影子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又会变得很短,有时又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来影子也会停下来。

  幼:影子的颜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浅。

  2.小结:影子真像一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又会躲起来;有时会变长,有时又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刚刚结束的影子游戏进行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搞笑二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特性的兴趣。透过教师的小结,帮忙幼儿回顾关于影子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比较不同的影子,记录各种猜测结果

  1.教师演示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幼儿根据局部特征猜测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个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3.猜猜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会有眼睛,幼儿结伴商量并记录猜测结果。

  4.交流各种猜测记录。

  猜测一:在兔子头像上画两只眼睛;

  猜测二:在兔子头像上贴两只眼睛;

  猜测三:在兔子影子上画两只眼晴;

  猜测四:在兔子头像上剪两只眼睛。

  5.教师在群众记录纸上记下幼儿的各种猜测,并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用商量好的办法试一试,然后再用手电筒照一照,看看小动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师透过演示动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引发幼儿对两种影子进行比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猜测、记录阶段。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大胆猜测如何才能在动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初步验证自己的各种设想。)

  三、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幼儿运用猜测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进行记录。

  师:请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记录下实验结果。试过自己的方法后,也能够试试别人的方法。

  2.幼儿根据实验状况交流自己的发现。

  ●光透过动物头饰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会有眼睛

  师:为什么给动物头饰画眼睛、贴眼睛都无法让我们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个小洞就能看见呢

  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纸上的小洞后影子就会有眼睛,而画眼睛或贴眼睛都会将光挡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间的关系

  师:小动物的眼睛都一样大吗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结:剪的洞越大透过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过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实验验证后,当幼儿开始交流实验结果时,教师的开放式提问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鼓励幼儿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较为复杂的光学原理。教师预设的一些关键提问,能够帮忙幼儿对光和影子的一些错误或是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并透过同伴间的引导、自己的操作,从而进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现眼睛的光学现象。)

  四、延伸活动:手影游戏

  1.出示手影游戏的PPT,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幼儿在区角中模仿手影动作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设计至关重要,有效提问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构成良好的多向互动和活跃的教学氛围,而且在活动的猜测验证阶段,教师的有效提问还能帮忙幼儿正确理解科学现象,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

  一、提问应服务于活动目标

  在群众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鼓励式、开放式和启发式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也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工具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预设的提问紧紧围绕着活动目标,并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交替出现,如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能看到它的眼睛这一提问引导幼儿探索在影子上找眼睛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否定了自己原先的各种猜测,透过不断的尝试,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明白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的原理,幼儿的探究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二、提问应促进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这两个影子有什么不同是一个比较性的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两个影子的不同之处,从而为后面的探究做好铺垫。而教师在实验验证阶段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引导幼儿带着问题与材料互动,用心探索并观察影子上出现眼睛的原因。三、提问应做到层层递进

  提问的设计就应具有层次性,要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入手,使幼儿逐步加深认识,建构概念,从而使整个活动过程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每一环节的提问都旨在不断推进幼儿对于影子的认识,如什么方法能够在小兔的影子上找到眼晴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表达各自的猜测,而当幼儿在探索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后,教师又进而提出为什么画和贴的方法都不行,而剪两个小洞就能在影子上看见眼晴,这样的提问是教师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利用直观的材料,从另一个角度引导他们思考光的穿透现象。

  提问的层层深入,使幼儿在操作中自发地探究、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具有层次性的提问使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向活动的最终目标迈进。

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镜子可以照人和物,会反光的现象。

  2、引导幼儿萌发探索镜子的兴趣和爱好。

  3、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老师一面大镜子,上面贴猫的图案,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

  2、《镜子总动员》多媒体课件。

  3、找一个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天气。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了解镜子的特征。

  1、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请幼儿自由玩耍。

  师:观察你的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幼:我的镜子是圆圆,好像熊猫的头,呵呵……

  幼:我的是方方的,跟我的手帕一样的。

  幼:我的镜子是破的,不知道是什么形状。

  师:破了那就是不规则的,会划破手的,来,老师给你换一个,老师这个圆镜子给你用。大家可要记住,镜子破了会划破手的,我们可不能玩,知道了吗。

  幼:知道了!

  师:那镜子摸上去感觉怎么样?

  幼:冰冰的。

  幼:凉凉的。

  幼:镜子是平的,摸上去很滑的。

  幼:我一摸,镜子就变模糊了,看脸就看不清楚了。

  师:对,镜子是凉凉的,变模糊了是因为镜子上有水气了。那你们知道镜子是用什么做的吗?

  幼:我知道是用玻璃做的。

  师:只有玻璃吗?看看还有什么?镜子和玻璃一样吗?

  幼:不是的,不一样的,玻璃是透明的,镜子是不透明,好像还有一层银子,很亮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是的,玻璃透明的,镜子不透明。但那一层不是银子是水银哟。你们听过水银吗?这可是一个跟银子一样发亮的东西,可神奇着呢,以后你们长大了可以好好去研究一下。

  小结:镜子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镜子是用玻璃和水银做的。

  2、请幼儿说一说玩镜子时发现什么有趣现象。

  提问:你是怎么玩镜子的?你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

  幼:我用镜子看自己的'脸,看是不是干净,镜子里能看到自己,还能看到许多小朋友呢。

  幼:我在太阳底下照镜子,镜子能把光照到墙壁上去。

  幼:我用镜子能看到后面有没有人走过来。

  师:是呀,镜子的本领可真大呀,我们生活离不开镜子呀。你们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镜子的。

  幼:洗脸的时候用,看看脸有没有洗干净

  幼:梳头要照镜子,看看头梳的漂不漂亮。

  幼:我妈妈化妆会用镜子呢

  师:我们打扮化妆要照镜子。

  幼:洗澡也用的,我们家的浴室里有镜子。

  幼:汽车上有镜子,可以看到后面有没有车。

  师:观察真仔细,是的,汽车上也有镜子,但那个镜子与我们手上的镜子一样吗?

  幼:不一样,汽车上的镜子形状好像不是圆的。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仔细看过吗?

  幼:没有,不知道,呵呵……

  师:没关系的,你已很聪明了,平时观察很仔细了,回家后你可再仔细看看,好好摸摸,你肯定会发现更多的不同,好吗?

  幼:好!

  小结:镜子能照出人和物,还能反光,日常生活离不开它。

  二、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镜子。

  1、导语“我们生活中除了照人的平面镜,还有许多镜子,我们一起看一看还有哪些奇妙的镜子”。

  2、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知道还有凹透镜和凸透镜,对人们有很大贡献。

  【活动反思】

  《镜子的秘密》这个活动充分诠释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价值与使命,那就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首先,为了“激发探究兴趣”。“真好玩、特有趣z!”是现场参与活动的每个幼儿、每个教师最真切地感受,观摩的教师常常有忍不住想尝试的愿望。

  活动开始,老师出示了一张印有一半螺丝刀的图片,并问“这个图片上是什么东西呢?”有的孩子说“像把刀”,有的说“是一根羽毛”……顺着孩子的多样回答,老师又以“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随后,老师马上以“让我们请镜子来帮忙”抛出了本次活动的核心探索对象“镜子”。当孩子运用一面蓝色镜子照着图片发现“原来那是一把螺丝刀”时的惊讶与喜悦,自然会对“镜子成像”产生浓厚的兴趣。打铁趁热,教师又跟进提问:“透过镜子看,‘半个’变成一个,如果透过镜子看‘1个’,又会变成几个呢?会不会变成3个、4个,或者更多呢?”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有趣”才能激发主动探究的好奇心。活动中,老师步步设疑,层层激趣,有效激发了孩子进一步了解的兴趣。而每一次有趣、奇特的现象,都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我想,这份被激发的兴趣背后,也许会衍生出更多对周围事物、现象,对各种自然、社会问题的好奇、持续与持久的探索,这就是这个活动的价值所在,也是科学活动需要的、追求的核心价值。

  其次,为了“体验探究过程”。活动中,老师一个让幼儿开展了三次“实验”:第一次,单面镜子的操作活动,发现单面镜的成像规律;第二次操作,探索两面镜子不同的成像情况;第三次,进行三面镜子的成像实验,自制简易的万花筒。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动脑发现,体验着探究的乐趣。

  再者,为了“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观察到的“镜子成像”情况;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能看懂图示要求,并能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与理解。这些初步的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活动中得以发展。这种能力的获得也必然有助于促进幼儿后续的学习,以至终身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二、充分反映了教师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的智慧

  首先,选材的独特。这个活动的内容选自一个儿童科学游戏书。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镜子与彩色纸片小图形这两个元素巧妙融合,以“镜子的秘密”为探究视角,让幼儿在不断地猜测、实践中,发现“1面镜子、2面镜子、3面镜子”不同成像效果,感受和体验玩镜子的意外、惊喜、好奇和挑战。内容和教学具的独特,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别样的精彩。

  其次,精心的设计。具体明晰的目标定位。活动目标引领着整个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和教学生长点的把握”和对大班幼儿学习特点的考虑与能力的培养。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有效的互动。可以给予幼儿更多观察、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尤其是“观察图示,表达对图示要求的思考与理解”时,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来说一说“哪里看懂了?哪里没看懂?”,第三张图示的角度需要调整,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理解。

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于表述自己的发现。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淀粉水、碘酒、奶粉、豆奶粉、面、牛奶、水、棉棒若干,宣纸并画有红圈和蓝圈、喷壶、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小猴子要来我班做客,老师给它们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有苹果、香蕉……幼儿:什么也看不到啊!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说变—变—变,老师用碘酒喷在画上。

  幼儿:哇!画显现出来啦!有香蕉、苹果。

  二、展开部分1.试一试: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让画变出来?

  幼儿:想!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2种神秘的颜料,分别藏在了红杯子和蓝杯子里(红杯子里放红色棉棒、蓝杯子里放蓝色棉棒),小朋友拿红色棉棒画在红圆圈里,拿蓝色棉棒画在蓝圆圈里,画好后拿装有碘酒的喷壶喷在画上,看一看,哪一种神奇的颜料能让画显现出来?

  幼儿:用小红棒画的能显现出来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红色棉棒是什么神秘的颜料啊?(淀粉)教师总结:淀粉和碘酒是一对好朋友,只要是碘酒碰一下有淀粉的'东西,淀粉就会变成蓝紫色。

  2.猜一猜:

  师:小朋友见过淀粉水了,你们见过淀粉吗?

  幼儿:没有。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淀粉和其他不同的粉末,小朋友自己动手找一找,看一看哪盘是淀粉?

  ①淀粉是白色的(幼儿把豆奶粉分离出来)②尝起来没有什么味道(幼儿把奶粉分离出来)③淀粉是滑滑的(把面粉分离出来)④用手捻着有声音(幼儿通过提示,找了淀粉)3.找一找:

  (1)师:小朋友都见过淀粉了,你们知道淀粉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藏在馒头、面条、喝的粥里等。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食物,小朋友自己来找一找,看看什么食物里面含有淀粉?

  (3)通过实验,填表:

  “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踪迹”

  (4)验证幼儿的发现请幼儿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贴在黑板上,老师和幼儿一起来验证。

  总结:淀粉主要在农作物、植物的根茎、豆类和一些水果中。

  瘦肉和奶制品不含有淀粉,各种蔬菜中含有淀粉的含量很少。

  三、结束部分:淀粉的用途1.淀粉用于:饼干、布丁、雪糕、冰激凌、果冻、软糖、凉粉、粉皮2.检测假钞,帮助警察抓住罪犯。纸币印刷技术要求高度保密,纸币制造中会采取很多仿造假措施,包括移走纸中的淀粉。制造假钞者没法掌握所有的印钞技术,所以警察只要在纸币上滴上碘酒,看看纸币是否会变蓝,出现蓝色就是伪钞。

  3.淀粉碘酒反应还有一个应用,就是用来治疗碘酒中毒,既然淀粉可以和碘酒发生反应,人们误食碘酒中毒,口服淀粉就成为一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4.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初步了解盐的特性。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教学反思:

  1、材料的准备可更加科学性与严谨性。比如每个杯子里的盐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误;再是提供给孩子们操作的水杯,可贴上标记,这样孩子们更加容易发现水的多少与加入盐的多少的关系。

  2、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可更加深入,以便让孩子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5

  礁三: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年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日历

  出示日历,让幼儿观看,并向幼儿介绍日历。

  二、介绍日历

  1、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

  2、教师介绍

  每一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

  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

  三、让幼儿知道一年有365天

  1、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2、观看日历

  提问:一个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

  (让幼儿自己看格 子里的数字来回答)

  提问: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

  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

  3、教师讲述故事

  四、了解一年有月、小月、平月

  1、老师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头,手背朝向全体幼儿,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关节凸出处数起,

  凡关节凸处为月,凡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陷处为月小,其中二月为月平。

  2、让幼儿了解月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 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二月平,三月,

  四月小……的口诀。

  五、了解一周有七天

  1、让幼儿知道,每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

  2、提问: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 几月几日,星期几?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六、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提问: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

  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 表,学会看一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七、老师小结,并巩固提问:

  1、一年有多少天?

  2、一年有几个月?

  3、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

  4、一星期有几天?

  八、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时间伯伯 时间伯伯, 你是伟的'旅行家,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 从过去走到现在,从昨天走到今天, 从现在走向将来。 时间伯伯, 叔叔阿姨告诉我们, “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一定爱惜你, 跟随你的脚步,做时间的小主人。

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小汽车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行驶的情况,知道过大的斜坡,会使汽车翻掉。

  2、通过实验记录养成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三人一组、板、积木三块。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 与幼儿讨论小汽车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跑的有快又远。

  (2) 介绍记录方法。

  2、幼儿进行操作。

  3、讨论操作结果。

  教师:大家看了活动,很有收获,也有一些想法想和您交流。我们边回顾边交流好吗?

  杨:先说说设计这次活动的起因。现在的孩子不论男孩女孩都有小汽车,都玩过小汽车。从他们拥有的汽车档次来说有遥控的、装电池的赛车、最差的也是回力车。车有很多玩法却很简单。在玩得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多少知识经验。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引起幼儿开动脑筋去玩,同时获得有关汽车、摩擦力、惯性等方面的经验。养成记录总结的习惯。

  活动回顾:师生进行讨论

  教师和小朋友进行讨论怎样使我们的小汽车跑得又快又远。

  生1:用力推小汽车就跑的又快又远;

  生2:在斜坡上小汽车跑得又快又远。

  教师:孩子讨论的气氛特别热烈,情绪高昂,师生互动起来。

  杨:因为,我觉得这个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有话可说。在和幼儿课前非正式活动的讨论中,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这一活动内容的已有认识。现在,所研究讨论的问题正是幼儿自己提出的,也是幼儿很想了解的。

  教师:这正是体现了您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幼儿感性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活动回顾:介绍记录方法,尝试记录

  请小朋友把汽车跑得情况记录下来。

  师:没有到红线的在红线上打 √ ,没有到绿线的在绿线上打 √ ,超过绿线的在红旗上打 √ 。这个 × 表示什么呢?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这次翻车了,就要在 × 上打 √ 表示翻车。介绍积木的排列方法与记录结合起来。 红线 绿线 红线 绿线

  <<<123>>>

  教师:说实在的大班小朋友第一次尝试记录,大部分就能记录,很不简单。

  杨: 介绍表格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我在介绍的次序上做了简单的调整,从第二格红线开始讲起,逐步分析符号的意义,在和幼儿一同分析了前2格符号的意义后,让幼儿猜猜x符号的意义,增加了游戏的氛围也调动了情绪。特别是最后介绍圆圈的'意义,运用排除的方法,带幼儿一次一次分析,帮助幼儿寻找最适合最正确的意义。这样幼儿的印象比较深,比较清晰。在第一次表格(较难)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更符合幼儿的水平。因此,效果较好。

  教师:一定要向您学习,学习您以孩子为中心的工作方法。因为第一次活动时,您发现了图表有问题,马上就进行了第二次修改。虽然部分孩子掌握的不尽如人意,导致我们老师对记录方法产生不同的意见。从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只要从实际出发,挖掘孩子的潜力,就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再创造。

  教师:您现在觉得使用这张图表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

  杨:还有不足,横线标记,想改成竖线标记

  活动回顾:幼儿进行操作

  幼儿实际进行操作,教师在每组分别指导孩子,并且随时提醒幼儿记录,有问题时互相交流,使每个孩子都充分的活动。

  教师:孩子们玩尽兴了吗?愿意跟您回来进行讨论吗?

  杨:我觉得幼儿玩得很尽兴。因为,我给了他们充分的实验时间,大约有20 分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打断过幼儿的活动 。我给了他们活动时的自由空间包括活动空间和心理空间。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意外(没有考虑的)情况,我都没有给予否定或不理睬。始终是充满鼓励地说:“你可以试试”“再去拿一张记录表”“给你换一辆小汽车。”我始终认为教师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引导、激发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是科学实验活动的最高目标。即便这个问题是教师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也不知道答案的。

  教师: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您并未生硬干预,而是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学习的行列中去,成为幼儿忠实的有能力的伙伴,与孩子一起探索、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互相学习。我想我们老师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活动回顾:集体交流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记录图表,让幼儿指着自己的记录图表,说说在几块积木上跑的最快最远。

  生1:我是在搭第三块积木时,车跑得最快。

  生2:我是在搭两块积木时,车跑得最快。(这种回答最多)

  师:如果你们是小司机,喜欢在很高的斜坡

  上开车吗?

  生:喜欢。

  师:翻车也不怕吗?

  生:(情绪高涨)不怕。

  师:我们大班的小朋友都很勇敢,可是从很高的斜坡上掉下来会摔死的,车也会摔坏的。如果你出车祸,爸爸妈妈回伤心的,希望你们珍惜生命,不要在很高的斜坡上开车。

  教师:这一段交流促使孩子回顾、比较、梳理深化了记录活动,激发了孩子参与本次活动的热情。

  杨:在幼儿充分操作、记录的基础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结果进行小结。是希望幼儿把实验中的感性认识上升成理性的认识。用科学的方法推翻课前的假设——坡子越高车子跑得越快。并能把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动中。

  教师:您是否设计了后面的环节“在很高的斜坡上开车……”

  杨:幼儿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但尊重孩子的想法是我的宗旨,尊重不等于赞同。因此,我首先肯定了幼儿的勇敢精神。再引导幼儿珍惜爱惜生命,进行安全教育。这也是符合新纲要中的整合教育精神。把健康教育自然地结合进科学活动。

  教师:您在评价时,没有因为孩子们未按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而打断或不予理睬幼儿的讲述,而是引导幼儿珍惜爱惜生命,把安全教育融入到科学教育活动中。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杨:虽然有这个意识,也进行了尝试,但毕竟这是公开课中的意外情况,还是担心话题跑得太远,求稳的心态还是有的。

  教师:其实您还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出车祸了,爸爸妈妈会怎样?老师同学会怎样?这又是一个生成活动的好题材。

  活动回顾:教师的体态语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调平稳,手势不多,随着内容进行有张有弛。请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教师的手势作邀请状,而且不停地用手抚摩孩子让他们平静下来。

  教师:您的手势运用的特别好,使孩子能感受到爱、尊重。这充分体现您尊重幼儿、平等的对待幼儿的态度。

  杨:课堂气氛很热烈,幼儿经过充分的实验,都有很多信息想和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这时请幼儿回答问题,点名已不能控制局面,因此,用幅度较大的手势,被请到的幼儿知道这请我。不知你们注意了没有,在我身边特兴奋的几个,我不听地摸他们的头提示他听听别人的意见。

大班科学教案7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想和发现中,了解常见的沉浮现象,在操作探究中,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并对沉与浮的现象作出简单的判断、分析和推理。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对其分类,能用↑、↓记录沉浮结果,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用不同方法改变物体沉浮。

  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在探究和操作过程中,体验其中的乐趣,喜欢动脑勇于探索。

  活动重点:感知沉浮现象,能用↑、↓记录沉浮结果,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难点: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喜欢动脑勇于探索。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塑料瓶、积木、石头等),大容器10个、储物盘若干、记录表、记号笔抹布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字卡。

  3、轮船、潜水艇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猜测活动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物品,小朋友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如果老师把这些物品扔到水里游个泳,大家猜猜看会发生什么呢?(引出沉浮,出示沉、浮字卡)

  2、师:挑一种物品请小朋友猜测它在水中会沉还是浮,并操作和孩子们一起验证,出示记录卡。(在记录卡上用↓、↑符号表示沉与浮)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沉浮现象,并用符号记录猜想。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记录实验的结果。

  3、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那件物品的沉浮结果和自己的猜测不一致。

  (二)根据沉浮现象进行分类

  指导语:老师想让小朋友给这些实验物品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总结交流:小朋友来说一说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物品会沉入水底,什么样的物品会浮在水面?(金属、比较重的东西一般易沉在水底,塑料、比较轻的物品一般易浮在水面)

  (三)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1、小朋友刚刚已经为这些物品分好了类别,它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脑筋,你有没有办法改变物体的沉浮,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原来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等玩好的时候,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第二次实验: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记录实验结果。

  4、你用什么办法改变了物体的沉浮?成功了吗?

  小结:浮的东西可以等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物体的沉浮和物体本身的轻重、材质、大小因素有关。

  (四)拓展延伸

  展示轮船和潜水艇图片。为什么钢铁制成的轮船会浮在水面?为什么潜水艇可以在水中自由升降?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究更多关于沉浮的奥秘。

  三、结束部分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收拾实验用品。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两只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等量的淡水和盐水)、鸡蛋、盐、勺子、碗,水彩笔,记录表,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看,这两杯水一样多吗。

  (出示装有等量淡水、盐水的杯子,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做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么样呢。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

  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

  (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

  (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

  (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提出实验要求:两两分工合作,明确怎样加盐、搅拌、记录注意点等等。

  2.展示幼儿记录纸,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实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3.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4.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活动延伸:

  如果在盐水里不断地加盐,鸡蛋还会往上浮吗。

大班科学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活动中探索管子运水简单的运程,使其知道管子运水既快又方便。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产生尝试愿望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管子、海绵、针筒、杯子、勺子、盆子、水等等

  三、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玩水运水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水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水好不好。”“不过要求,让你们把盆子里的水运到小碗里,看谁先运满一碗。”

  1、 幼儿操作

  提问:“你刚才是用什么运水的?”(用碗舀、海绵吸再拧出水等)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会用不同的东西想办法运水,

  (二)引导幼儿用管子运水

  1、 出示图片

  “刚才大家玩得真开心,可是有个小弟弟正在发愁,愁什么呢?原来他想喝水,但只有一桶水,搬也搬不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小弟弟能运出水来?”

  2、幼儿第一次尝试

  提问:

  (1)“你用什么运水的?水出来了吗?”

  师:“用管子怎么运水呢?你来试一试吧。

  (2)“你为什么不用杯子或其它?”

  师:“大家想不想用他的办法试验一下?”

  2、 幼儿第二次尝试

  提问:

  (1)“你的管子出水了吗?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管子里不出水呢?”(幼儿讨论)

  师:“因为管子里有空气,刚才吸的时后没把空气吸完,所以不能出水,想再照我的`方法来试一次吗?”

  3、 幼儿第三次尝试

  提问:“这次有没有成功?你是怎么做的?”

  (三)了解几种水的运输

  提问: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聪明的人就利用这样的原理发明了好多东西,比如水泵抽水……“

  (2)“知道有哪些东西是利用这个原理的吗?”(幼儿个别回答)

  (3)“让我们长大后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给大家带来好处和方便。.

  活动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让孩子们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乐,少一些约束,少一些畏惧。架起一座幼儿嬉戏与学习之间的桥梁,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快乐的在豆豆上进行赤足游戏活动,利用豆豆按摩幼儿的足底,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体验,了解豆豆的特性,并尝试用豆豆搬运重物,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用大型积木围成一个长方形,三十斤豆豆均匀的`铺在中间。

  2、皮球若干。

  3、捆扎好的书若干。

  4、硬纸板、皮筋自制的鞋模人均一双。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赤足自由的在豆豆上玩一玩,体验一下脚与豆豆接触的感觉。

  师:你认为在豆豆上玩,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赤脚上去试试看,注意安全。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感觉怎样?请你们再到豆豆上爬一爬,看看会有什么感觉?

  2、穿上鞋模游戏,与赤足玩进行比较。

  师:请大家穿上鞋子,再到豆豆山玩一玩,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

  3、平衡练习。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溜豆豆的游戏,小朋友每人抱两个皮球,像溜冰一样往前面溜,看哪一组溜得又快又好。

  4、探索活动。

  师:豆豆能让我们玩游戏,豆豆能不能帮我们做事情呢?

  师:这里有好多捆书,老师都搬不动,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来搬运这些书呢?

  师:放在豆豆上玩一玩,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们去试一试。

  5、游戏竞赛。

  师:我们来玩一个搬书比赛的游戏怎么样?看哪一组搬的又快又稳。

  师:豆豆可以让我们做游戏,还可以帮我们运东西,豆豆真有用。我们今天玩的是什么豆豆呢?除了黄豆,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豆豆?这些好玩的豆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种子。除了豆豆,还有好多好玩的种子,我们下次活动课的时候来认识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教师:你吃过哪些野菜?

  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野菜,你们想去挖野菜吗?它们可能会长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呢?喜欢阳光还是阴暗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教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教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一下。)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准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初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能清楚地描述物体滚动的路线并用适宜的符号表示。

  二、设计思路:

  第一个月我们的主题活动设计到一个“滚动的圆”,小朋友对于轮胎和圆形的关系已经了解,而且区角陆续也投入了关于可以滚动的物体。可以滚动的圆,幼儿一般想到的就是球体,这个教学活动希望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做一个提升,认识圆台体和圆锥体,更多的了解滚动的不同。

  三、准备材料:

  1、经验准备:对生活中能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现象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让物体滚动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材质、重量基本相同且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若干套,木制小山洞6个,自制“压路机”,纸盒7只,在黑板上画好代表三种形体的符号,记录表格(集体、个人),铅笔,橡皮,即时贴等。

  四、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幼儿操作———讨论—————操作小结

  五、活动内容:

  (一)初步感知三种形体的特征

  1、教师出示“神秘袋”并提出要求:今天,老师给家带来了几只“神秘袋”,现在每组请一位小朋友去取一只“神秘袋”和一只纸盒,放在你们面前。

  2、请每个小朋友把手伸进袋里摸一摸,想一想袋里的东西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拿出来,看一看和想的是不是一样。可以和伙伴说一说它是什么,说完后把它放在面前的纸盒里。

  3、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三种形体的特征:谁手中的物体和我一样,请把它举起来,家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4、教师逐一指着黑板上三种形体符号提问:这个符号代表哪个物体?引导幼儿感知形体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二)猜想和验证三种形体的滚动路线

  1、教师创设“打敌人”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猜想和验证三种“武器”的滚动路线。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现在,我们要拿这几样物体当武器玩“打敌人”的游戏。这边是营地,这条线是战壕,前方就是敌人,装武器的小盒子就是我们的弹药库。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滚动这三种武器去打击敌人,它们可能会走什么样的路线?

  幼:圆柱形武器可能会走直线。

  幼:圆台形和圆锥形武器可能会走弯线。

  (2)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三种武器滚动起来到底会走什么样的路线呢?我们可以轻轻地滚动它们来试一试,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认识三种形体符号及其在表上的位置,了解记录方法:这是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三种武器的符号。你们把姓名先写上,然后轻轻滚动武器,仔细观察每种武器的滚动路线,并把看到的路线画在符号旁边。

  (幼儿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有的小组急于填写记录表,教师提醒他们:“一定要先试一试,然后把看到的画在表上。”有的小组出现了争议,教师就提议:“没关系,你们可以再试一试。”有的小组任务分配不均,幼儿要么抢着记录,要么抢着试武器,教师就点拨他们:“你们是一个小组,只有特别团结才能打败敌人。我觉得你们可以轮流来做,你们觉得呢?”有的小组记错了,教师就随时提供橡皮。

  (4)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把每组的记录表贴在展示板上,幼儿自由观察交流。然后师幼一起把几种武器的滚动路线画在黑板上的形体符号下面并作介绍。

  幼:我们发现圆柱形武器轻轻一滚就会向前走直线,圆台形武器会拐弯走,圆锥形武器会在原地打转儿,走成一个圆圈。

  幼:我们发现圆台形武器开始走弯线,后来还能走成一个的圆圈。

  2、比较分析:哪种武器最好用?

  (1)(教师布置好山洞)敌人就藏在山洞里,我们需要一些轻轻一碰就能滚进山洞的武器。家说一说,哪种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为什么?

  幼:圆柱形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因为它是走直线的'。

  (2)请家试一试、比一比。

  (在尝试过程中,幼儿发现虽然圆柱形武器比较好用,但由于山洞较小,他们需要复尝试并且对准山洞,武器才能滚进去。)

  3、讨论尝试:另外两种武器能打到敌人吗?

  (1)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圆柱形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那么圆台形和圆锥形武器能轻轻滚进山洞吗?为什么?

  幼:圆台形武器概可以滚进去,因为它是向前拐弯的。圆锥形武器述不进的,因为它只会在原地打转儿。

  (2)请家去试一试。如果武器不够,弹药库里还有一些,家可以来取。

  (幼儿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幼儿不能将圆台形武器滚进山洞而又想不出好办法时,教师引导幼儿胆尝试:“武器的形状变了,它走的路线一样吗?试试从战壕的其他地方滚过去,能不能钻进山洞。”当幼儿终于将圆台形武器滚进山洞时,教师提示幼儿关注滚动路线:“你用了什么办法?武器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你为什么要调整战壕的位置?你的武器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当幼儿尝试让圆锥形武器滚进山洞而未获成功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它进不去?它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

  六、教师小结。

  (略)

大班科学教案13

  活动背景:

  在丰富自然角环境的时候,我发动班里的幼儿收集各类植物种子,刚好我们的小杰奶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蚕豆种子。我就把蚕豆种子放在透明盒子里,放在自然角,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有幼儿看见之后,主动询问我这个豆子叫什么名字,能不能吃。后来我就反思,我直接将蚕豆种子王自然角一放,细心的孩子能发现它的存在,有些孩子根本就没发现自然角里多了好些种类的种子。于是我把蚕豆种子拿出来,给孩子介绍它的名称,并告诉幼儿这些蚕豆种子能种植,并且会开花,结出豆荚,拨开来就又可以看见新鲜的蚕豆了。幼儿听了我的介绍,都挺感兴趣的,都表示要种蚕豆。于是我就答应幼儿和他们一起种植蚕豆,并带领他们一起观察蚕豆的生长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一起积极商量种植蚕豆的方法,并能积极参与种植蚕豆活动。

  2、对种植活动感兴趣,体验种植蚕豆的乐趣。

  3、关注植物生长,愿意连续观察自己种植的蚕豆。

  活动准备:

  1、供种植的蚕豆种子若干、松软的泥土。

  2、废旧的杯子、罐子人手一个。小铲子若干,水桶盛好水,浇水用的小杯子若干。幼儿的小动物标签一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蚕豆种子

  1、老师给每位幼儿几颗蚕豆种子,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蚕豆种子

  师:蚕豆种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你发现蚕豆种子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让幼儿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讨论、探索种植蚕豆的方法

  1、幼儿猜测蚕豆种植的方法。

  师:那蚕豆应该怎么种植呢?

  2、幼儿自由分组讨论蚕豆种植的`方法

  3、老师总结幼儿的方法

  三、幼儿尝试自己动手种植蚕豆

  1、幼儿人手一个空盆子,带领幼儿去种植园地给自己的空盆装泥土。

  2、幼儿自己种植蚕豆,并在自己的盆上贴上自己的动物标记。

  3、给种好的蚕豆浇水,放置在外面的自然角里。

  四、延伸活动

  提醒幼儿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蚕豆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蚕豆的生长变化。

  活动反思:在今天的种植活动之前,我先发动幼儿收集空盆,蚕豆种子、种植小工具等。也让幼儿回家问问有经验的家长,到底蚕豆是如何种植的。先让幼儿做好种植蚕豆的物质准备工作和经验积累。为本次种植蚕豆活动能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在今天的种植活动中,幼儿能积极观察、发现蚕豆种子的外形,并发现了蚕豆种子上端有一个像月牙形的黑色东西。幼儿们也能与同伴一起热烈讨论种植蚕豆的方法。有的幼儿说直接把蚕豆放在泥土上面就行了;也有的说要先挖一个坑,然后把蚕豆种子埋在坑里,上面在用途覆盖住;还有的幼儿说用手直接把蚕豆种子摁进泥土里,然后再浇点水就行了。幼儿们七嘴八舌,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后来我带领幼儿去种植园地给空盆装泥土,幼儿就开始兴奋了。他们用自己手中的工具一铲子一铲子地挖泥土,并装进自己的空盆子里。有些幼儿还没装满一半泥土,就迫不及待的将手里的蚕豆种子埋进了泥土里。有些幼儿则比较有耐心,他们先慢慢装泥土,然后再用小铲子在自己的盆子中间挖坑,再将蚕豆种子埋进坑里。也有马虎的幼儿铲了几铲子泥土后,就直接把蚕豆种子往上面一扔,就完事了。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幼儿们又都给自己的蚕豆种子浇水。最后,老师帮忙给每个幼儿的盆子擦干净,带回我们班级的自然角并贴上了自己的标记。

  通过今天的种植蚕豆活动,不仅让幼儿和大自然来了个亲密接触,也让幼儿自己体验了劳动的快乐。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幼儿肯定会十分关心自己种植的蚕豆的生长变化。通过本次种植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动手能力,也让幼儿的责任心在照顾、观察记录自己种植的蚕豆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2、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与同伴一起探究各种连接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会使用双面胶,透明胶,订书机。

  2、双面胶,透明胶,回行针,订书机,夹子。

  3、挂历纸,纸箱,纸条,绳子,呼啦圈,皱纹纸,皱纹纸条,报纸,皮筋。

  4、音乐,开火车。

  活动过程:

  1、带孩子和老师热情打招呼。

  看今天我们活动室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我们给我们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好吗?

  2、幼儿玩连接游戏

  (1)师;我知道每个宝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今天我们来当机器人玩找朋友的游戏,但是今天的游戏和以前的不一哦,当念到“马上找到好朋友时”你就要和你的好朋友用身体连接起来,保持不动。

  (2)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玩游戏。(师:看他们手拉着手连接在一起。快看他们头挨着头连接在一起)

  (3)幼儿再次游戏(我们再来试试刚才没有用过的方法好嘛,)

  (3)幼儿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师:除了站着连接还可以怎么连接?老师引导幼儿坐着,蹲着进行连接)

  3、进一步探索连接起来不被分开的办法

  (1)师:怎么这么容易就分开了,(老师轻轻将两个小朋友拉开)他们怎么不会被分开(拉不会分开的小朋友),现在蒋老师要请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怎样连接在一起才不容易被分开,(幼儿讨论一会)想好了嘛?现在我们再来玩游戏

  (2)幼儿尝试新的连接方法。

  (3)交流:你和好朋友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借助物体或工具进行连接

  (1)投放材料引起幼儿进行探索的兴趣(蒋老师还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去看看)(咦!可不可以用这些材料把你和朋友连接在一起呢?那我们去试试吧)

  (2)小朋友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连接探究活动,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玩圈)你选的是什么材料,怎样和朋友连接在一起的,那再去选别的材料试试。(已连接好幼儿)

  (玩较长彩条)你选的是什么材料,怎样和朋友连接在一起的,那你们可不可以多找几个朋进行连接。

  (玩较短需用工具连接的材料:纸条 皱纹纸)你们连接起来了嘛?(太短了)那想办法去将它变长点。

  (玩报纸 挂历纸)除了顶在头上还可以怎样进行连接(引导幼儿将报纸撕成两个洞进行连接)

  (一个人玩)快去用你手中的材料将你和朋友连接在一起呀。

  5、合作游戏

  (1)幼儿进行分享连接活动。

  孩子们刚才玩得真棒,真会动脑筋,那你先和你身边的'朋友说说你刚才是怎样玩的好吗!(幼儿自由交流),谁愿意大声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幼儿合作连接火车,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连接。

  现在蒋老师请你们把纸箱连接起来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好吗?(投放纸箱)

  (一个人或几个在一旁玩纸箱)宝贝赶快去选材料将你的火车车箱和朋友的连接起来呀。

  (几个车箱放在一起并未进行连接)怎么还没连接起来了赶快去选材料呀。

  (纸箱上有洞)这个纸箱上有洞我们可以选什么将他们连接起来了。

  6、结束部分

  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连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孩子们站在纸箱里)小火车出发了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幼儿听开火车音乐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好玩的陀螺

  1、初步感知陀螺旋转的现象。

  2、探索陀螺原地稳定旋转时技巧,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观察陀螺旋转时的图案与色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具:(1)自制抽动陀螺。(2)购买玩具陀螺。(3)捻动的陀螺(4)实物投影仪

  2、学具:(1)不同类型的陀螺若干个。(2)制作材料: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各种色彩的卡纸若干、瓶盖、废纸卡等。

  活动过程:

  一、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表演,抽动陀螺、捻动陀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玩具?(陀螺)。请问小朋友还见过什么样的陀螺?(提醒幼儿思考与现在玩的不同的一些陀螺玩具。)

  2、让幼儿自由转动,并进行观察。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探索、观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怎样才能使陀螺稳稳的上时间的转动呢?(教师可采取让每个幼儿拿一个陀螺,来转一转,玩一玩。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2)幼儿玩转陀螺,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重点引导幼儿讲述,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

  (3)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请表演给大家看。(个别幼儿幼儿表演时动作不规范或转动效果较差,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个别指导。如:教师示范,要把陀螺捏紧,稳稳的用力一捻,陀螺就会转动起来。)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转动陀螺的比赛。

  师:现在小朋友可以相互结伴,一起来比比谁的陀螺转得久。

  4、讨论: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动时间长,有的转动时间短。

  5、教师演示上弦的陀螺,幼儿观察并发表各自的见解:上一下弦陀螺一转就停,上几下弦陀螺就转个不停。

  小结:拿稳放平陀螺,平稳用力不能偏,陀螺才能转稳。陀螺旋转时间的长短与用力气大小有关系。用力大,转的.时间久长;相反,有力小,转的时间就相对短些。

  二、转转看看、陀螺变变。

  1、幼儿自由结伴转动陀螺。

  (1)提问:陀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有什么变化?

  (2)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在旋转前和旋转后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发现。(转动后陀螺的颜色与图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陀螺旋转起来后,颜色在视觉上的变化。 小结:由于陀螺转动很快,看上去,五彩的陀螺各种颜色有些混合色,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

  三、做做玩玩,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组织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选择适合的材料: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边长2厘米的卡纸,火柴棒等。)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火柴棒,小朋友找准插孔,火柴棒磷头朝下安装,做完后再进行装饰。

  2、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找准插孔,将火柴棒磷头朝下安装。引导幼儿进行装饰陀螺。

  3、转转看看,让幼儿发现陀螺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幼儿自由自由转动陀螺。(引导先做完的幼儿,先去玩陀螺)

  (2)提问:陀螺旋转后看上去有什么变化?

  (3)幼儿自行讨论交流。

  4、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来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转起来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小结:由于陀螺转动的非常快,所以,无论是什么形状,转动起来后我们看上去都是圆形的。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春天科学教案大班05-14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1-20

大班科学教案:谈感觉_大班科学教案01-17

大班科学教案:浮起的鸡蛋_大班科学教案01-13

大班科学教案10-1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0-1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1-01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01-22

大班汽车科学教案03-3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