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05 17:19:0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教案教学设计(常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案教学设计(常用15篇)

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材第93~94页线、角的有关知识、“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5题,线和角的知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

  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

  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第93页上面的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

  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

  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

  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小学数学教案《线和角的知识》。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追问: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请同学们在第93页下面表里画一画,填一填。

  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做“练一练”第3、4题。

  先让学生填在课本上,再指名口答。

  5.做练习十八第3题。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口答量的度数,并说明各是什么角。

  6.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2.做练习十八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做练习十八第4题。

  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并交互检查。

  提问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迫问: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六、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5题。

教案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知道读书做记号的目的和作用。

  2、学会读书时常做的记号。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读书吗?读书时有哪些习惯?

  2、师生共同评议: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

  3、今天我们来学习“读书做记号的学问”

  二、优化新授

  1、从题目入手,审题:“学问”指什么?根据题目质疑。

  2、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问题。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4、在学生对文章内容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三、理解性诊断练习

  1、读课文。

  2、组织交流、表演和阅读实践。

  四、自主性学习诊断

  1、选定一篇内容比较浅显的.短文印发给学生。

  2、提出阅读做记号的要求。

  3、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迁移运用有关知识。

  五、拓展延伸

  1、课外可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使静态的书面语言变为生动活泼的体贴语言,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任选一篇文章,读一读,读时练习做上记号。

教案教学设计3

  创意说明:丰富的说话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激活学生创造的机智。本设计力求有目的、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读与说,让多形式与内容的说话活动,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思维的舞台。

  教学步骤 :

  一、变换角度说课文中的话

  本文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一读,变文中第一人称为第三人称,变描述性语言为概括性语言,然后说话。这既能迅速整体把握全文,又可在对比中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筛选文中语句,用第三人称说鲁滨孙所想。

  2.用概括性的话说鲁滨孙所为。

  二、走进人物说理解性的话 鲁滨孙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优秀品质的精华,从不同角度解读,可全面、深入地感知人物。二读,可结合课文,说说你眼中的鲁滨孙。如:

  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可用差不多一整年的功夫仅仅做完小小的木栅栏围墙。一个不怕失败的人,为找到合适的工具,他先用重木头,失败了,又用起货用的铁棒。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活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信心,而热情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一个爱劳动的人,他为解决衣食住行,寻找食物、打造围墙、制造工具等。一个不断探索的人,他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一个开拓创新的人,他创造性地用刀刻痕计时,寻找工具打木桩

  三、摹拟情境说想象性的话 课文展现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所做所想,三读,可设身处地理解。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由想象:假如你与父母出外旅游,在茫茫人海中走失了,你会怎么想?你将怎样做?

  四、体验感悟说创造性的话 从想象的情境回到现实,如何看待学习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是理性的思考。四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段,要求用一句哲理性的话说出对你的启示。可抄录发言中一些精彩美句,课余细细品味。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这个设计旨在充分利用课文资源,指导学生仿写。一篇好文章,精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精致的手法等,都能取之用之。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仿写的目的便是出书。让我们记住:面对语言材料的宝库而熟视无睹,是资源的损失;只知利用语言材料而不去学会创造,是智力的浪费。

  教学步骤 :

  熟读课文,指导仿写:

  1.集中大量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描写心情。

  2.巧设一连串提问展示复杂的内心。

  3.用具体行动揭示人物性格。

  4.借助独白反映内心。

  5.列表排列进行对比。

  6.层进中展现人物心理历程。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比较式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熟读本文后与《伟大的'悲剧》对比阅读,可加深对两文的理解。

  教学步骤 :

  1.粗略感知用一句话概括两文人物共同的优秀品质。

  2.深入探究比较两文内容、主题、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讲述探险故事;②都颂扬人类某些优秀品质;③都用真实的细节刻画人物;④都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不同点:①体裁不同;②人称不同;③表现英雄角度不同:群体英雄与个体英雄、失败的英雄与成功的英雄;④描写方式不同;⑤渲染氛围不同;⑥主题的侧重点不同。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①笛福是大器晚成的作家,直到50岁才创作《鲁滨孙漂流记》,待到此作问世,已是60岁的老翁。作为英国小说之5L',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素材,用朴素的文笔描写主人公的奇遇,使之逼真可信。其作品,不仅把当时流行的航海冒险小说提高到了真正艺术的高度,而且为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②与课文有关的前后情节:之前,写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故事。他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由于船翻其他人都遇难了,只有他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得生。之后,写鲁滨孙落入荒岛28年,如何历经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在岛上他与自然作斗争,收留了星期五,救了一位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

  2.课文扩读材料

  一个值得回忆的夜晚

  [美]戴维·莫泽尔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迷失方向,并不是一件很令人难为情的事情。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愕与迷惘之后,它可以成为一次有趣而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奇遇。

  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自己迷失在一个小广场,周围的街灯泛出五颜六色的光,人们坐在小摊后面,卖着从香水到烤饼的各色各样的东西。一个妇女想卖给我一副精制花手套。给您的夫人买一副吧?她带着恳求的语气问道。我说我没有夫人。但看到她随之而来的那副失望神情,我还是违心地买下了。

  买下一副无用的手套算是自己尽了一个良心上的义务,这举动真有点近于发疯,可心里感觉还挺不错,但直到进入地下铁道去打听我下榻的旅馆的方向时,我才意识到应当好好欣赏这次迷路的奇遇。

  我感到那些假如不迷路我永远也不会注意到的琐事,精彩极了。我看到一位卖花老妇人坐在靠地下铁道墙边的长凳上,她的篮子已快空,里面只有一朵黄玫瑰。她脱下鞋,正揉一只劳顿的脚,脸上溢着行将结束一天奔波的舒心的微笑。我买下那最后一朵黄玫瑰。转眼,我又看到站台上有一个报贩,有趣的是,在他一嘴煤块一样黑的胡须中,竟有一小撮近乎雪一样白,仿佛太阳正竭力从乌云中透出明亮的眼睛似的。我从他那儿买来一份晚报。在火车上,我看到对面坐着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一本书摊放在他腿上,他的额上刻着因一生的刻苦钻研而带来的细小皱纹。他在打盹。在我快要下车的时候,他醒来,对书露出了歉疚的微笑,仿佛为自己在生命的余光里打瞌睡向它道歉。而后他对我也微笑了一下,说:嗨,老了。

  当我走出地铁,最后朝向正确的方向时,迎接我的是一片幽暗的天空,上边只有一颗星星向我闪着眼。上帝并没有熄灭他房间里的所有灯盏。他留下了一盏,为那些孤独的灵魂指路,使人们从此不再迷失于回家的路途。

  那一夜,我的收获不多,一副手套,一朵黄玫瑰,一张晚报,一个微笑的记忆和一颗模糊的星光。但生活不就是由这样的小事组成的吗?

  使用建议:我与鲁滨孙:一个迷失方向却寻觅生活情趣,一个置身孤岛却与命运抗争;一个洒脱关注细枝末节,一个无奈解决衣食住行;一个悉数收藏有趣而难以忘怀的人生奇遇,一个让28年荒岛生活成为刻骨的冒险经历同是遭遇不幸,同样能积极面对不幸。可与课文比读,读出蕴含的情感,读出独特的感悟。

教案教学设计4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年月日)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日出,水来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二、指导看图:

  1、投影图片1和图片2

  说说图商会了怎样的景象

  2、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段

  ①指名读课文

  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讲读第2—3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一)说说图意

  顺序:(天空—太阳—海面)

  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

  ③讨论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重点理解词语: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

  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说说过程

  理解词语:一纵一纵一刹那夺目

  演示日出的过程欣赏壮观的景象

  ④指导朗读句子(日出过程的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3、讲读4—5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二)

  指导观察云—太阳

  ②指名读4—5自然段

  理解词语:分辨灿烂重围光亮

  概括段意

  指导读句子“他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那里?

  4、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文

  “奇观”指什么?

  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作者看到这壮观的景形象,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识记生字

教案教学设计5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 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 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 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发学生对骨骼的原有认识

  1.谈话:每天除了睡觉,我们总是在不停地活动,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活动的吗?

  2.揭示课题:答案就在你的皮肤下,摸一摸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那就是骨骼。(板书:课题骨骼)

  (二)引导学生探索人体的骨骼结构

  1. 活动: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2. 交流: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四肢。你摸出了几块骨头?

  3. 比较:与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分布图比较。

  4. 谈话:手是我们身体最灵巧的`部分,刚才大家说我们的手是由几块骨构成。现在让我们来看手的x光照片,数一数共有几块骨?

  5. 交流,汇报。

  6. 讲解:手骨共有27块,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的骨架就叫做骨骼。

  7. 看图:回答问题

  (1).头骨是什么样的?

  (2).躯干骨包括哪些骨?

  (3).四肢骨包括哪些骨?

  8.游戏:

  (1).教师说骨骼,学生摸骨骼

  (2).对照模型图,摸一摸自己的骨骼的各个部分

  (三).观察骨的结构

  1.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吗?

  2.说明:我们现在不能把自己解剖来看自己的骨头,更不能把自己的骨头敲开进行观察。那怎么办呢?

  3.活动:分组观察动物的骨头,要求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4.汇报,交流

  5.讲解:和其他动物骨头一样,人的骨头也是又硬又结实,它既不是实心的,也不是无说明的,骨骼可以生长。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四)了解人体骨骼的作用

  1.看图:说一说: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2.交流

  3.谈话:人能站的住,坐的稳,靠的什么?(骨骼)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具有什么作用?(支撑)

  4(看颅腔,胸廓图)回答问题

  (1) 头骨里面装有人体的什么器官?(脑)

  (2) 胸廓里面装有什么器官?(心,肺等)

  (3) 脑,心,肺都是人体内部重要器官,想一想骨骼起着什么作用?(保护)

  5. 提问:弯腰说明骨骼还具有什么作用?(运动)

  6. 总结。

  (五)板书

  骨骼(206块)

  骨头分为 :头,躯干,四肢

  作用:运动,保护,支撑

教案教学设计6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举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数学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教案05-19

教案教学设计06-05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案09-29

美术的教学设计教案10-18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04-25

春笋教学设计教案04-28

教案 教学设计 学案04-25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11-15

音乐设计教学教案01-10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