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2024-05-19 13:21:39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教学设计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教学设计教案15篇

教学设计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1课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很朴实又很美的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以及本组的训练重点:读文章,想画面,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

  2.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思想感情方面: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学习第1,2自然段。第2课时继续学习第3—5自然段,背诵全文,总结全文。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色,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荷花的美。

  二.教法

  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运用以下两种学法:

  1.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进行设计的:

  (一)。在激发动机和初读课文中——入情

  新课启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碧波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3.而后,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初读课文,除了扫清生字词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

  A.自渎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样写?c.“蓬”“骨”的结构。

  B.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根据这个材料制成了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象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花瓣儿。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读后,用课件出示练习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有的()。有的()。让学生填写。

  抓住这三句具体写荷花的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看图说出与图上荷花相对应的句子。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是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与原句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2).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课件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字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字感情朗读。

  (3).男女生分读写荷叶荷花的句子。

  (4).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在第二段读美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示图片: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1).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的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导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刚开的白荷花(),全开的白荷花(),将要开的白荷花()。要求补充完整。使学生巩固所学。

  (四).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在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此时,学生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五).总结课文

  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课外练习

教学设计教案2

  学习目标

  1.掌握字母表中的前8个字母:

  aa,bb,cc,dd,ee,ff,gg,hh

  2.掌握3个新单词:

  new words(新单词):hb,cd,bbc

  3.掌握下列单元音:

  /i:/,//,/ɑ:/,/ /,/e/,//

  快乐自学

  1. i can listen .(我会听)

  我会跟着磁带边听边读,完成2a,2c。

  2. i can finish .(我会完成)

  我能根据2a中所学的8个字母完成2b、2d中字母的大小写。

  3.我懂得活动3中字母hb,cd,bbc所组成的缩写形式的`含义了。

  4. i can read .(我会读)

  我会跟着磁带大声朗读学习目标3中的6个单元音。

  5. i can guess .(我会猜)

  我能根据口形,猜出同伴所演示的音标.

  6. i can write .(我会写)

  我的同伴读音标,我会写这6个单元音了。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英语中字母的大小写在格式、笔画等方面应注意哪些?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知道hb,cd,bbc这些缩写词外,还遇到过哪些?

  3.英语中的国际音标和我们中文中的拼音的发音有哪些相似之处?

  课堂小结

  i’ve learned in this class(这节课我学会了):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元音音标:

  /i:/,//,/ɑ:/,/ /,/e/,//

  8个字母的大小写:

  并知道3个缩写词:

  达标检测

  一、在所学字母中,我学会了两个元音字母:

  二、写出所学字母中由三笔完成的大写字母:

  三、写出所学字母中由一笔完成的小写字母:

  四、完成下列单词的缩写形式:

  1.(铅笔芯)硬黑

  2.光盘

  3.英国广播公司

  学习反思

  period two (section a la-1b)

  学习目标

  1.掌握下列单元音:

  /:/,//,/ :/,//,/u:/,//

  2.掌握下列生词和人名:

  new words(新单词):good,morning,hi,hello

  names(名字):alice ,bob,cindy,dale,eric,frank,grace,helen

  3.掌握重点句型:

  (1)-good morning,alice!

  -good morning,cindy!

  (2)-hello,frank!

  -hello,eric!

  快乐自学

  1. i can read.(我会读)

  我会跟着磁带大声朗读学习目标1中的单元音。

  2. i can guess.(我会猜)

  我能根据口形,猜出同伴所演示的音标。

  3. i can make. (我会制作音标卡)

  4. i can read.(我会读)

  我会大声地读学习目标2中的新单词和人名了。

  5. i can dictate.(我会听写)

  我是好记星,我现在就能默写新单词了。

教学设计教案3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课本81页10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四、小结

  五、作业

教学设计教案4

  一、检查预习,观看录象。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2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板书课题)

  2、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字形。“崩、涨”都是后鼻韵,“风号怒吼”的“号”读háo,不读hào;“涨”读zhǎng,不读zhàng;“沸”字声母是f,不是h;“恢”字声母是h,不是f。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课件出示)

  3、通读全文。学生读1、2自然段。教师配录象读3、4、5自然段。(配上录象)

  4、理出顺序。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预习要求和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板书)

  二、突出重点,指导朗读。

  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为什么喜欢的理由。(自由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激动。读出这种感觉来。(齐读)(放录象)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分组比赛读)(齐读)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喜欢这句的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同学们刚才在录象里有没有看到文中描写的.这样的景象、听到这样的声音呢?生活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落在笔头上是这样描写的。如果不这样写,就不知道这样的景象和声音;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把这样的实情实景写得生动具体,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指名学生个别赛读)(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

  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齐读)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预习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

  三、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的。)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周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配着录象,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作者通过描绘潮来时的声音和样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是祖国山河中值得骄傲的天下奇观。同学们能不能再看看课文,抓住关键词,把潮来时的形态、声音及人们的反应用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设计一份板书。

  (展示学生设计举例)

  声音: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

  潮来之时 形态:一条白线——白线横贯江面——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人们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

  (板书设计二略)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言。

  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

教学设计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理解友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部首.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图画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花、头饰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鸭子游泳,老鹰飞翔的录象片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鸭子会游泳,老鹰会飞翔,它们高超的本领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音。

  2、读通句子,要把每一句读正确,注意停顿,不读破词、破句。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2)去掉拼音读一读。

  (3)重点指导:

  深:ē,声母是翘舌音。您、那:声母是鼻音。

  分清前鼻音和后鼻音:您、深、景。吧、吗,读轻声。

  认识“”,学字头。

  (4)同桌互相找一找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找朋友游戏。

  多媒体课件出示许多的小朋友,他们头上都带着本课生字的头饰,两个合在一起可以组成词语的就成为朋友。

  要求:(1)先认读生字宝宝。

  (2)朋友找到后,同学齐读。

  (四)写字指导。

  1、复习生字。自、己、东、西。

  2、分析字形。

  自: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先重后轻。“目”字要写得居中。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不出头。

  东:第二笔是,左右两点要对称。

  3、学生照笔顺提示在书上描红。

  4、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小鸭能自己去游泳,也知道小鹰能自己去飞翔,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去把课文读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激趣导入

  1、课件:“青蛙过河”游戏复习生字。

  2、课件:“红绿灯”游戏复习词语。

  (二)看课文动画,初读课文

  1、看动画,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小组合作探究,深读课文

  1、小组选择喜欢的部分深入探究。

  (1)读一读;(2)想一想;(3)演一演。

  2、全班交流,进行小组比赛。(课件辅助教学)

  (四)联系实际说话,拓展延伸

  1、最近自己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2、看课件说话:学会了。

  (五)小结,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自己去吧》这篇课文。

  2、(选做题)同学们,今天晚上还有一份特别的作业,就是回去后选一样家务活来做,做完后跟妈妈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板书设计

  小鸭

  学会游泳

  自己去吧

  小鹰

  学会飞翔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案6

  1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重点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3教学过程: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旧知回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

  3、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5、根据以往的学习,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有哪些了解呢?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实验一:教材113页实验【6-4】,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与结论:

  实验注意:

  事项:

  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的分析可知:

  1、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吗?

  3、你能设计出哪些实验来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大小呢?

  实验二:教材114页实验【6-5】,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与结论:

  交流讨论: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实验三:教材114页实验【6-6】,填写下表。

  (小资料)紫色石蕊试剂是一种色素,与不同的物质反应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

  Ⅳ喷水放入

  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经过第四次实验后的小花放在酒精灯上烘烤,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交流讨论: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2、干燥纸花接触水与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的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四: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填写下表。

  实验方案: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交流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根据实际生产生活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性质:

  用途: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115-117,小组交流合作并完成下列问题。

  什么原因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

  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3.物质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能不能通过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断判物质的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

  5.你还能说出更多的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归纳与小结:列表对比两种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拓展与延伸: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现象来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呢?

  课堂检测

  :一、完成教材中习题。

  二、选择题

  1.生活中经常看到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大米酿酒B.家庭自制冰块.

  C.水变热沸腾产生水汽.D.用苹果榨苹果汁

  2.下列各组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固体物质加热后全部变成气体(2)粮食酿成酒(3)爆炸(4)碘的升华(5)植物的光合作用

  A.(1)(2)(3)(5)B.(2)(5)C.(2)(3)(4)(5)D.(5)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B.有新物质生成

  C.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D.有气体放出或颜色变化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三、填空题

  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

  (1)滴水成冰(2)钢铁生锈(3)汽油挥发(4)酒精燃烧(5)食物腐烂(6)动植物呼吸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判断依据是。

  6.以下是有关物质发生变化的问题的研究:

  (1)将水放入试管中加热,在管口用干净的玻璃片收集到水珠,是变化。

  (2)将胆矾放在研钵中研碎,是变化。

  (3)向胆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这是变化。

  (4)将石灰石投入到稀盐酸中会看到现象,发生了变化。

  四、简答题

  7.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课后反思: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堂检测:一、完成教材中习题。

教学设计教案7

  学习目标 :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学习重点 :进一步掌握正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 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

  定),正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3、齐读正比例儿歌。

  二、自学感悟:

  “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

  在组内交流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

  四、展示点评:

  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

  4,所以两个量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两个量不成正比例。

  虽然乐乐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乐乐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五、巩固练习:

  判断:

  (1)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成正比例。

  (2)三角形的底一定,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的高成正比例。

  (3)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

  六、拓展延伸:

  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

  板书设计:

  正比例

  y =k(一定)x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特点便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选择了师生互动,以教师的“引”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呈现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这一概念。

  3、画一画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学习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44页例题重点找出正比例图像的特征。 三、汇报点评:

  小组汇报,集体点评。

  四、归纳总结:

  1、表示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相对应量中的各点在同一直线上,即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2、从图像中可以直观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5页“练一练”第1、2、题

  六、拓展延伸:

  完成课本45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画一画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 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以下几个要求:1、正比例是研究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2、知道正比例是一种怎样的图像。3、我们为什么要认识正比例图像在利用图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着重让学生利用图像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体会认识正比例图像的好处,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4、反比例

教学设计教案8

  《马说》教学教案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 ,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诵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中11个“不”字的语气。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4、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提出讨论题:为什么韩愈会在文章中流露出这样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情?提示学生;联系韩愈的生活经历。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怀才不遇的经历。从而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5、细读第三段,体会“天下无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的语气。 让学生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体会到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

  6、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韩愈,齐读全文。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积累提升

  1、译读积累:分小组合作串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圈点总结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师提示学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2、交流探究:每组派出代表,或翻译全文,或交流重点词句,或提出质疑。 解词练习,教师提出:故、或、虽。以前在何处学习过?

  3、背诵积累:

  4、知识迁移:

  ⑴ 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太多的中国文人有这样的遭遇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融进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们表现这种情感的文句诗句。

  ⑵ 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整体印象,认识到这是个时代的悲剧。然后再联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宽其对人才的认识。更好的达到本文的情感目标。

  四、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识别人才的人)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埋没人才的人)食马者不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有才能的人 )其真无马也邪 ──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托物言志

教学设计教案9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1、让儿童学习转转儿的制作方法和玩转转儿的方法,寻找色彩和图形混合的变化。

  寻找色彩和图形混合的变化

  2、体会转转儿中图案、色彩变幻的乐趣。

  体会转转儿中图案、色彩变幻的乐趣

  3、培养儿童动脑想、动手表现的能力和兴趣。

  培养儿童动脑想、动手表现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转转儿的制作方法和玩转转儿的方法,理解图案与色彩的混合变化。转转儿中间部位的制作方法,如何穿绳。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

  资源准备:转转儿范作、工字钉、彩色卡纸圆片、圆头粗缝衣针、纽扣、棉线、双面胶、安全剪刀等制作工具材料,示范用纽扣模型和圆形卡纸。

  学生:彩色卡纸圆片、纽扣、棉线、双面胶、安全剪刀、油画棒等工具材料。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学做转转儿(10分钟)

  1.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转转儿玩具,同学们会玩吗?

  今天,老师就教大家来做转转儿。

  2. 做转转儿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一张圆形卡纸、两个大纽扣、一根绳子、双面胶。

  3. 制作方法。【教师示范】

  老师已经把其中的一个纽扣贴在了这张圆形卡纸的圆心位置,我们一起来观察纽扣:我们用的纽扣有四个钮洞。【结合示范教具】

  ①先找对角的钮洞。【用笔做记号】

  ②用工字钉戳通,对角钮洞,针眼戳得大一些。工字钉用完后放回针插。

  ③小组同学间互相检查:戳通了吗?戳通的是对角的两个钮洞吗?

  ④将圆纸片反过来,可以看到两个针孔。【用笔再做记号】

  这时,把另外一颗纽扣对角的两个钮洞与刚才针戳出来的两个针孔对齐,用双面胶固定。

  ⑤用针把绳子从第一个钮洞穿过来,仔细看,慢慢地拽绳子,等短的这一截绳子出来了,再从第二个钮洞穿回去,仍旧把短的一端绳子拽出来,小心地把针拿下来,放回针插。

  ⑥绳子两端对齐,拽直,打个结。将圆片纽扣放在绳子中间,转转儿就做好了。

  设计意图:老师一环节一分析的清晰示范,有着非常强烈的直观效果,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二、尝试练习

  板块一:学玩转转儿(7分钟)

  玩转转儿的基本功就是学会转、拉和松。

  第一步:转。

  安全提示:老师要提醒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不能把转转儿对着人的手或脸,打到的话会比较疼。

  板块二:将圆纸片放在绳子的中间位置。双手食指套在绳环里,拉住绳子两端,左手不动,右手向外甩绳子。你的手指头会有一种被绳子牢牢缠住的感觉,感觉绳子很勒手!这时不能停,不能停哦,停下来可就前功尽弃了。

  第二步:拉——松,这两个动作要一气呵成,要连在一起做。一起跟老师做:拉——松,再

  拉——松,松的时候不能靠得太近,否则绳子会缠到一块儿。

  设计意图:儿童在游戏中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学会玩转转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块三:装饰转转儿(17分钟)

  看老师玩彩色转转儿,体会图案与色彩的变化。用蓝色和黄色装饰的转转儿,转起来会变成绿色。点点花纹装饰的转转儿,转起来会变成线条。

  色彩与图案都是好朋友,当你把手中的转转儿转起来的时候,它们就会融合在了一起,色彩和图案都会发生变化。小朋友们,你打算怎样装饰你的转转儿?

  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装饰他的转转儿的。(欣赏学生转转儿作品)

  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彩纸剪贴等,可以带来丰富的体验。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丰富的色彩和图案来装饰你的转转儿。

  板块四:点评作业:让你的转转儿转起来(6分钟)

  1. 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自己做的转转儿,你是用什么颜色、什么花纹装饰的,同学们猜猜,会变成什么颜色?花纹会有什么变化呢?

  2. 看这位同学手上转起来的转转儿是什么颜色?猜猜看?

  设计意图:寻找色彩和图形混合的变化。让学生体会转转儿中图案、色彩变幻的乐趣。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游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展示、评价中自己探索。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设计

  1. 学习制作转转儿的方法,并能独立制作。

  2. 用色彩和图案来装饰自己做的转转儿。

  六、教后反思

  色彩与图形都是好朋友,当你把手中的转转儿转起来的时候,它们就会融合在一起,色彩和图形都会发生变化。让小朋友们猜一猜、试一试,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转转儿中图形、色彩变幻的乐趣,并养成学生爱创造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对一年级同学来说,“打结”这个环节是个“难点”,大多数一年级小学生不会打结。于是,我决定在课堂上来教小朋友怎样“打结”。教会学生打结,要比帮助学生打结更有意义,这是一种课堂上的生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制作的安全,转转儿中间部位的制作,“如何穿绳”是一个难点。用针来穿当然方便,效果又好又快,但我又很担心一年级学生用针的安全问题。最后,经过反复尝试,再三考虑后,我决定用工字钉先戳孔,然后用圆头的粗针穿绳,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也比较安全。

  保管好针和工字钉这些小工具也很重要,我利用橡皮泥柔软易定型的特点做成针托,将针和工字钉都插入橡皮泥,针一定要横的插入橡皮泥针托,这样既方便管理,又安全实用。

  安全提醒:在玩转转儿的时候不能把转转儿对着人的脸或手,打到的话会比较疼。

教学设计教案10

  教学目标

  认识变化的电路,准确找出变化前后两电路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知识回顾: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电路动态分析

  知识点 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1.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例1]如图1,是典型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请你判断A表和V表的变化。

  分析:本题中,为了分析表达的简洁,我们约定一套符号:“→”表示引起电路变化;“↑”表示物理量增大或电表示数增大;“↓”表示物理量减小或电表示数减小。

  P右移→R2↑→R总↑→I↓→A表↓。

  R1不变→IR1↓→U1↓→V表↓。

  (判断V表的变化还可以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来分析:R2↑→U2↑→U1↓→V表↓。)

  扩展: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 U2 将 ↑。推论:如果滑动变阻器R2 足够大,当滑片P向右一直滑动时,电阻将不断增大,那么U2 将不断增大,U1 将不断减小,I将不断减小。假设 R2 无限大,这时U2 将增大到电源电压,U1 将变为0,I也将变为0,这时的电路就相当于断路。这就是用电压表来判断电路断路和短路的道理。

  [变式训练题]参考上图,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若由于各种原因,电压表改接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请判断A表和V表的变化。

  图1 图2 图3

  [例2]如图2,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分析:首先要确定电路的类型,此电路属于串联电路呢还是并联电路。我们可以将电流表简化成导线,将电压表简化成断开的电键或干脆拿掉。此时可以容易地看出,这是一个串联电路。而且发现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已经悬空,滑动变阻器接成了定值电阻,所以A表示数不变。

  电压表在本电路中,是测量R1和R2部分电阻之和的电压,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被跨接在电压表内的电阻随着变小,根据分压原理:V表示数减小。

  [变式训练题] 如图3,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例3]在如图4所示电路中,当闭合电键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 ( )

  (A)安培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安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伏特表示数不变,灯变亮。 (D)伏特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分析:将电流表等效为一根导线,可以看到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电压,因此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将不会变化;而电阻R的阻值变大,小灯的电阻RL大小不变(注意:在初中阶段,小灯的电阻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变化往往忽略不计),因此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小。从串联电路的分压角度分析,小灯两端的电压也将变小,小灯的功率P=ULI也将变小,所以小灯的发光将变暗。

  [变式训练题] 在如图5所示电路中,当闭合电键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 )

  (A)伏特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伏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安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D)安培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图4 图5 图6 图7

  2.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例4]如图6,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A1表、A2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分析: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故电压表V示数不变。

  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对R1这条支路没有影响,所以电流表A1示数不变。

  滑片P右移,R2变大,两端电压不变,故电流变小,干路中电流也随之变小,所以A2示数也会变小。

  [变式训练题] 如图7,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A1表、A2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二、电键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1.串联电路中电键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例5]在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将电键K闭合,则安培表的示数将______,伏特表的示数将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在电键尚未闭合前,两个电阻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键K闭合后,电阻R2被局部短路,电压表变成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了,因此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在电键尚未闭合前,电流表测量的是串联电路的电流值,由于此时电阻较大,故电流较小;电键K闭合后,电阻R2被局部短路,电路中的电阻只有R1了,因此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

  [变式训练题]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K断开时,电阻R1与R2是________联连接的。电键K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图8 图9 图10

  2.并联电路中电键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例6] 在图10中,灯泡L1和灯泡L2是______联连接的。当电键K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分析:本题的难度首先在电路的识别,我们可以将电流表看作导线,将电压表拿去,就容易看出这个电路是“并”联电路。电流表是串联在小灯L1的支路中的,所以电键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从0变到有读数,应该选填“增大”。电压表是测量电源电压,而且不受电键控制,所以示数“不变”。

  [变式训练题] 在图11中,灯泡L1和灯泡L2是______联连接的。当电键K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图11 图12 图13

  三、电路的故障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及故障原因分析

  [例7]在图12中,当电键 K闭合后,两只小灯泡发光,电压表示数为4伏。过了2分钟,电压表示数为0,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请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电压表示数为0,其原因有三:1.电压表没有接好或电压表损坏;2.小灯L2短路;3.小灯L1断路。起先,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不存在原因1的情况。那么还有两种情况都是可能的。答案为:小灯L2短路;小灯L1断路。

  [变式训练题] 在如图1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6伏,合上电键后电压表示数为6伏。经分析得出,电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 在如图1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K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分析:可以采用排除法。小灯L2短路,会导致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小灯L2断路,会导致电流表示数变0;小灯L1短路,会导致两灯都不亮;一灯熄灭而电表示数都不变,只有小灯L1发生断路时才有此可能。本题正确答案为C。

  [变式训练题] 在图1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K,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 )

  (A)灯L可能变亮。(B)灯L亮度可能不变。(C)电阻R可能断路。(D)电阻R可能短路。

  图14 图15 图16

  [例9] 在图1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K后,灯L1、L2都发光,—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突然变亮,而电压表Vl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灯L1断路。 (B)灯Ll短路。

  (C)灯L2断路。 (D)灯L2短路。

  分析:属于电路故障分析题。“—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突然变亮”排除了电路出现断路的情况,那么,故障现象只有发生短路了。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是小灯变亮的原因,一定是小灯L2突然变亮;电压表Vl的示数变小说明小灯L1发生了短路。

  随堂练习:

  1.图17中,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若将A、C分别与图中电路的导线头M、N相连接,闭合电键后,当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安培表的示数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将D与N相连接,接线柱______与M相连接,则闭合电键后,滑动片P向左移动时,伏特表的示数增大。

  图17 图18 图19

  2.在如图18所示的电路图中,当电键K闭合时 ( )

  (A)整个电路发生短路。(B)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不变化。(D)电流表示数变大。

  3.在图19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K闭合时,灯L1、L2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的故障。他将导线先并接在灯L1两端时发现灯L2亮,灯L1不亮,然后并接在灯L2两端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 )

  (A)灯L1断路。 (B)灯L1短路。 (C)灯L2断路。 (D)灯L2短路。

  4.如图20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R2为40欧,当电键K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1安,则电源电压为______伏。若电键K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______安。

  图20 图21 图22

  5.在图2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当电键K闭合时,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V的示数为6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6.如图22所示,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 ( )

  (A)电流表A示数不变,电压表V示数不变。

  (B)电流表A示数不变,电压表V示数变大。

  (C)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变大。

  (D)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不变。

  7.如图23所示,闭合电键K,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图23 图24

  8.在电路中,发生了如图24所示的现象,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除两个灯泡外其余部分均完好,现有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在不拆开电路的情况下,请挑选合适的器材判断电路的故障,写出两种判断方法,包括所用器材、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姆定律精练

  1如图105所示,电源电压为36伏特,灯泡L1电阻为10欧姆,闭合电键后,通过L2灯泡的电流强度是0.9安培,求干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路的总电阻。

  2.如图106所示,已知电阻R1=6欧姆,通过R2的电流强度I2=0.5安培,通过R1和R2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3求R2的阻值和总电压U。

  3.如图107所示电路,当电键K闭合后,安培计的读数为2安培,伏特计的读数为6伏特,如果R1=3R2,求电阻R1、R2的值。

  4.如图108所示,电源电压为15伏特,电阻R1=R2=10欧姆,求下列情况安培表和伏特表的示数。

  (1)当K接通时;(2)当K断开时。

  5.在图109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U,电路中的电阻为R1,通过安培表的电流为I1。若想得到通过安培表的电流为3I1,需要和R1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R2?

  6.在图110所示,R1=20欧姆,R2=60欧姆,电源电压为12伏特。

  (1)当电键K1断开,电键K2与B端接通时,求R2两端的电压。

  (2)当电键K1与C端接通,电键K2与A端接通时,求安培表中通过的电流强度。

  7.将2欧姆的电阻和6欧姆的电阻并联,如果2欧姆电阻上的电压为6伏特,那么通过每个电阻里的电流强度和并联部分的总电流强度各是多少?

  8.在图112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4Ω,R2=1Ω,R3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12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用的安培表量程是0~3A,伏特表的量程为0~6V,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安培表、伏特表都不会损坏,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至少多大?

  9.在图113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是5欧姆,干路中的电流强度I是0.5安培,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2伏特。求:

  (1)通过R1的电流强度;

  (2)通过R2的电流强度;

  (3)R2的电阻值。

  10.图44中定电阻R1、R2和滑动变阻R串联,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 ]

  A. U1变小,U1/U2也变小 B. U1变小,U1/U2不变

  C. U1不变,U1/U2变小 D. U1不变,U1/U2也不变

教学设计教案11

  一、感悟“蠢事”,理清脉络

  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二、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

  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齐读第四段,读出游人和向导不同的态度。

  三、体会句子,学习“害龟”(5~8)

  自由读5~7段,划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感受。

  汇报,哪些句子给你的感受最深?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5~7段──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板书】

  自然之道

  救 害

  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震惊 悔恨

  向导:冷淡 极不情愿 ── 悲叹……

教学设计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理解神话丰富奇特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课内自读课文。

  文章浅显易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中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并进行想象力的训练。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二、了解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1、比较阅读:

  思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明确:

  ⑴ 造人的具体过程;

  ⑵ 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

  ⑶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⑷ 作者的评述;

  教师评价:可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2、找一找、谈一谈:

  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提示: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又表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3、神话精彩情节欣赏──听录音:

  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这篇神话描写的重点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悄悄进入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听听大神女娲的心声,想像她造人的辛劳与执着,听听人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欢呼,感受我们人类诞生后的欢欣愉快。

  4、女娲形象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⑴ 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⑵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⑶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5、想象力的训练:

  从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高超的想象力。可见,想像和幻想是神话创作的灵魂。

  借助想像和幻想,对女娲造人的情景做另一番合理的推测。

  贴近生活,合情合理,不能胡思乱想。

  自编神话《女娲造人》,与袁珂及古人比一比。

  分小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6、有关人类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学生谈一谈。

  7、你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吗?

  学生议一议。

  教师展示:

  传统的古猿进化说

  海猿说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外星人说

  尘埃说

  四、作业

  1、参考老师提供资料,思考人类起源,写一则小短文。

  2、继续完成自编神话《女娲造人》。

  五、感悟小结

  同学们,无论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人类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教学设计教案13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会利用质量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4.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天平的使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质量的单位和天平的使用。

  【学习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主要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主要器材

  铁钉和铁锤,托盘天平15台,砝码15盒,橡皮泥8块,小烧杯7个,白糖适量。

  【学习流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含有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并让学生分析铁锤与铁钉含有的铁的多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学生身边十分熟悉的事例引入课题,有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学指导一:质量的概念、单位

  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页“质量”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估算一些物体的质量是多大?(特别是大家身边常见的物体)

  自我检测(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

  1.所含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__表示。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0.02t=_______kg 0.3Kg=_______ g 600mg=_______g

  3.请你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名成年男子的质量约为60____ ②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0____ ③一本物理课本质量约为1.4。

  (三)小结:物理学中的“质量”和生产“质量”及米的“质量”等有区别,物理学中的“质量”与生活用语的“重量”的关系。

  三、自学指导二: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

  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自己的橡皮泥等学具的质量大小然后再进行验证。

  问题思考:

  阅读课本P9-10页“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根据什么道理来测物体的质量?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3.使用天平之前须熟记哪几条要求,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自我检测(独立或讨论完成)

  1.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能”或“不能”)超过称量,否则会测不出结果,还可能将天平。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否则,会使砝码生锈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2. 天平的主要结构。

  练习用天平测同学们自己的学具橡皮擦、铅笔等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协同品质、科学态度)

  1.学生结合教材P11阅读和讨论老师编制的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

  A.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也有自己的“分度值”,即标尺上每个小格所代表的值。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b.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c.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B.托盘天平正确的使用方法:

  a.放:把天平水平放置。

  b.调: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左边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c.称:物体放在左盘,根据事先估计的物体质量,用镊子向右盘从大到小加减砝码,还可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d.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e.复原: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老师巡视,适时引导。

  3.组间交流,直觉靠得住吗?

  (四)探究: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有关吗?(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完成教材P11想想做做得出结论。其中第1个称塑料瓶改为橡皮泥,分9组,第2个分6组进行实验,每小组3人。(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分别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和将白糖溶于水中再称它们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四、达标检测(独立完成)

  1.下列物体中,质量可能是0.15kg的是( )

  A.一头大象 B.一个苹果 C.一台电视机 D.一只蚂蚁

  2.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你身体质量的是( )

  A.40kg B.400g C.4.0×1010mg D.0.40t

  3.下列几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一块冰块熔化成了水 B.航天员从地球到月球

  C.将泥团捏成小动物 D.一支铅笔用去了一半

  4.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中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这时( )

  A.向右盘中加砝码 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5.小军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先将天平放在水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他发现天平的指针指位置如图甲,此时,小军应将________向_____侧调节。若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内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内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6.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如图3所示。请大家指出①:小明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填代号),②有错误的步骤并写出正确的做法。

  ①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正确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正确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提炼: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作业:

  必做题

  1.如何测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说出你的测量办法。

  2.猜想P11想想做做的结论,说出你的理由。

  选作题:自制一架天平交给老师。

教学设计教案14

  春天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培养一年级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

  3、学生在动手画、剪、贴、唱、跳活动中,从字、词、句着眼,听、想、说着手,在游戏中磁头一年级小朋友学习语言的直接兴趣。

  活动准备:

  1、春天景色的录象带(分录成五部分)。

  2、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

  3、带上美术课所画的桃花、梨花、苹果花,燕子等作品及剪刀、胶水等。

  4、培训春姑娘的扮演者若干名。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录像设问入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参加一个活动吗?参加活动之前,先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录像,希望认真听、仔细看,猜一猜是什么季节?

  1、放录像的第一部分(内容是:春天到了,大自然的各种景色)。

  2、学生回答第一部分录像结束时的问题: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季节?(生答)

  3、脸姑娘引入活动。

  师:春天,百花盛开,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都是谁带来的呢?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们,她是一拉姑娘,你们看,她来了(春姑娘翩翩起舞地出场)。

  春姑娘: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生答:春姑娘。)谁来说说我的样儿呢?

  (生答)

  师:春姑娘,老师正准备和小朋友们开展找春天的活动,你来得正好,能告诉小朋友们,春天在哪里吗?

  春姑娘:嗯,可以。小朋友们,请看:(指黑板上事先画出的小河、河岸、田野、山岗、天空等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春天,希望你们在找春天时,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用手画出来、用口说出来、用歌儿唱出来、用舞跳出来。祝愿你们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春天。小朋友们再见。(春姑娘退场)

  4、确定找的顺序。

  师:刚才春姑娘提醒了小朋友们,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有春天,那我们按什么顺序去找呢?

  (学生交流回答)

  师:好,我们就选其中的由下到上的顺序开始找春天的活动。(板书:找春天)

  二、找春天

  1、小河里找春天。

  (1)放录像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冰雪化了,鱼、小蝌蚪、鸭子、鹅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师:小朋友们在小河里找到了什么?

  (生答)

  (2)学生画(画出自己在小河里找到什么)。同时,春姑娘出场表演春天在小河里表现(鱼、鸭游动的姿态等)。

  师:请几个小朋友到黑板前把小河里找到的春天画出来,其余小朋友边看边学春姑娘物表演。

  师:小朋友看他们画得好不好?(画后简评,画得好的得小红花。)

  (3)练习说话。

  师: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在小河里找到的,画出来的和还没有画出来的春天。

  (生交流)

  师: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一到,鸭、鹅那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河水,高兴得伸长脖子向天唱歌呢!这样的情景以前学过的一首诗就体现出来了,记得吗?

  (4)生背诵《鹅》。

  2、河岸、田野上找春天。

  (1)放录像的第三部分(内容是:柳枝发芽,青蛙醒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禾苗青青,菜花黄)

  师:你们在河岸上、田野里找到了些什么?请几位小朋友上来画出来,其余小朋友两人一组把你找到的春天说出来。

  (2)学生画河岸景色。

  (3)练习说话(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补画出学生没有画完的岸边、田野景色)。

  3、山岗上找春天。

  师:放眼望去,那山岗上,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好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走,我们去看看。

  (1)放录像的第四部分(内容是:山岗上、桃花、梨花、苹果花等竞相开放)。

  (2)学生剪纸(同时,老师在山岗上画树形)

  师:那山岗上,各种果树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你们最熟悉、最喜爱的是哪些果树的花儿?(生答:桃花、梨花、苹果花等。)我知道,昨天的美术课你们就画了这几种花,请你们把这些花儿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优胜者得小红花。

  (3)学生贴花(分别贴在教师画的各种树形上)。

  师:啊,这么多美丽的花儿天在了山岗的树上,我们用树字来说词比赛。第一步: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先赛,看谁说得多,说得好;第二步:两个大组各推举一处说得好的小朋友决赛,在30秒钟内,说得多,说得好的小朋友得小红花。

  (找计时、计数的两个裁判,开始比赛)

  (4)练习说话。(注意:重点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再逐层深入,由少到多地说话。)

  例:花桃花桃花开了粉红色的桃花开了春天到了,粉红色的桃花开了春天到了,粉红色的'桃花开了,多么美丽啊

  4、天空中找春天。

  师:那山岗好似花园,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像在比美一样,春天把山岗打扮得多漂亮啊!抬头望望那蓝蓝的天空,你能找到春天吗?

  (生答:燕子从南方回来了)

  学生剪燕子,再贴在黑板上。

  师:燕子从南方回来了,春到到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表演背诵学过的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课文《春风吹》。

  5、配乐表演背诵《春风吹》

  三、总结。

  1、看图说话。

  师:今天,我们找到了春天,小朋友边找又边动手描绘了这幅春景图,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其他很多的地方找到春天。现在,春天的美景就展现在眼前,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按一定的顺序把美丽的春天描述出来。

  (学生交流回答)

  2、小结找的方法。

  师:春天真美啊!小朋友们按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手画了出来,用口说了出来,还要用笔写出来。

  四、活动结束

  1、春姑娘退场。

  春姑娘:小朋友们,祝贺你们找到了春天,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回到大自然、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吧!(春姑娘带动小朋友用舞蹈表现录像中春天植物、动物生长、生活的动态。)

  2、放录像第五部分(内容是:春天到了的各种景色,并配有《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全体师生歌舞《春天在哪里》。

  结束语

  师:春天在哪里,在我们的眼里,在我们的欢歌话语中,春天到了!

  生齐:春天到了!(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活动)

教学设计教案15

  【设计理念】

  力求突出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设计特色】

  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揭示课题,教师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两种猫?

  2、交流板书:

  大猫 古怪

  小猫 淘气

  三、理清结构,概括段意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研究:

  1、课文的分段。

  2、段意的概括。

  3、主要内容的归纳。

  (以一条主线所发挥的三大作用,使初读训练机理清晰,环环相扣,提高了读书效率。)

  四、专题研究,理解课文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读专题,即怎样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学生任选自己觉得最生动的一处讲给大家听。

  1、教师先指导一处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应当怎样讲。

  2、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教师巡视指导,掌握自主研读的情况。

  3、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作点拨、深化和评价。

  (教师示范后,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可以让学生划出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最深或最能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句子,研读领悟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赏读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把这个过程具体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这样保证他们有时间去读,有效地锻炼咯额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把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豪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后,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先生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教学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教案05-19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02-15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案09-29

美术的教学设计教案10-18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11-15

音乐设计教学教案01-10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05-15

音乐设计教学教案05-16

科学教学设计教案11-14

设计基础教学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