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预览: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⒈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师强调: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世科
纪学
之随
交想
的
第一层( )新发明、新事物层出不浅
第二层( )新发明、新事物出现原因
第一层( )科和技的关系
第二层( )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
第一部分( )
回顾近两百年出现的新
事物并分析其原因。
第二部分( )
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
科技、教育差异,鼓励创
新个别
⒉教师出示结构图,学生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四、课堂练习
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⒉第4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科技
↗↘
经济←-工业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五、阅读附文,加深认识。
给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天上的街市》是新编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个新诗单元,教材编者称之为“诗海徜徉”。单独设立一个“新诗单元”,这在初中语文教材编辑史上还是第。这反映了人们对诗歌,尤其是对新诗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
本单元编选中外九位现代诗人的十首诗歌,可以说都是精品佳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1)《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2)《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而这个联想的“中介”便是比喻。“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两个比喻,两层联想,把我们引进了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3)《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这个反传统的创作,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编入本单元的第一篇,因为它很好体现新诗的特点,它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新诗的领域。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2)尝试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4)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由于文字上没有障碍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对诗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反过来要埋怨新诗“没劲”。这首诗节奏和谐,音韵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语言清新朴素,描绘出一幅浪漫温馨的天国乐图。根据这一提示,教学目标(1)(2)应确定为本课重点。在朗读中感受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炼的诗句中解诗读歌的丰富内涵来。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也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适当介绍诗人在创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后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绪,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朗读中想象诗歌的图画美,在朗读中品析诗歌的情感美。(指导诵读)。(3)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天上的街市》有丰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4)比较——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做比较,从两者生活状况的不同上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在教学手段上,采用配乐朗读磁带。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理解。诵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2)想象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3)比较法。比较诗歌与民间传说的异同,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说教学程序
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为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用民间故事导入。教师或学生讲故事均可。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过着被禁锢,被束缚,难得一见的不幸生活。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里,我们将会见到与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织女……。然后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在学生积极性已被调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的情况下,我因势利导,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作者、时代背景做一些介绍。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立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三)、理解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诗歌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目的,通过读来领会内容、探索问题。为了能抓住实质问题,我不按照逐段来分析,而依照:学读——想读——析读来分析课文。
1、学读
(1)、学生听朗读带或老师的范读,然后自己试读,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教师评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
(3)、配钢琴曲《星空》,全班小声读,享受诗歌的音乐美。
2、想读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外收集的关于星空的想象的传说、故事、诗文。
(2)、教师示范(出示牛郎织女行空图):我看见牛郎骑着牛儿,脸上写满了幸福温暖,他在想什么呢?在想织女昨天的新花样织出来了没有?织女是个巧手的女子,也是个倔强的女子,什么事情不做到最好决不罢休。不过牛郎今天给她带的这本《中国织染》一定可以帮助她的。天河浅浅的,眨眼功夫牛郎就望见那似锦的云霞和云霞中春花般的织女……
(3)、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4)、配乐,沉醉在想象中默读。
3、析读
(1)、夜幕降临,刹那间,远远的街灯全亮了;而这时,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现出了它美丽的容颜。试着读这一节,读出你看到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时的心情。
①老师示范读,指导朗读技巧:怀着惊喜的心情去读,重读“明”“闪”“明星”“现”“点”“街灯”。②学生练习读。③学生演读。
(2)、①请学生读自己写的表现天街美丽富足的文字,其他同学闭目听。②作者在想象这一切的时候,有着怎样的心思呢?试一试,把你的心思读出来。③指名说出朗读时的体会,教师点拨:有一点向往、有一点赞叹、有一点想飞的感觉。④女生齐读。
(3)、①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②学生轻声读。③指名学生读,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总结: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温馨是通过重读“浅浅的”“不甚”“来往”“闲游”“提着灯笼在走”表现出来。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时,尝试用语音语速来表现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读好的同学读。⑥师生交流听读时的感受。点拨引导学生明确读三、四节的要领:要读得轻柔舒缓,仿佛是坐着小船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摇曳,有一种沉醉其中的感觉。
(4)、背诵。
(四)、总结扩展,领会内涵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1、介绍联想和想象这两个概念。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如诗中由“街灯”想到“星星”是联想。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础上创作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如诗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织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2、仿照示例写句。
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续写下边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显示这点,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1、读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板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请自由的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文。(第一次读文。)
2、指名填空。(提示: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附带指点榷字的写法。)
3、课文中还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快速的把它框画出来。一边读一边画。(第二次读文。)
(过程中提示学生找词也要有方法,得按顺序来。如: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的办法特别好,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找,这样就不会手忙脚忙了。)
4、汇报:找好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如果没有你得帮他补充。(抽丝剔骨,抓要点读文。)
(课堂堂不是属于一两个学生的,课堂当归还于学生,当面向群体。)
5、自由练读课中的'四字词。(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6、指名读。
7、齐读四字词语。
8、读课文内容。(一男生,一女生,与班里的男生、女生分读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一出问题立刻纠正。(第四次读文)
三、课堂小练习。
1、按老师的要求把书折好,只看书中的图画。
2、看图说词。
(要求:如我看到他被风吹得飘飘摇摇的样子,就想到了年老体弱这个词。按老师的说法来说,你能吗?)
3、将词写在图画的旁边。(快速思考,不看书你能想到几个词?看谁想的多。)
4、展示结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讨论法。
4、练习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美伊战争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墨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械 郢 荆国 敝舆 麋鹿 犀兕 牒 守圉 禽滑厘
1、分角色朗读课文,研读第1~4段,组织讨论,提示、点拨。
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略)
2、研读第5~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⑥:“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⑦: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3、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解说: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4、课堂训练:
完成课后练习一。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售”。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来”,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重点难点: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 遮挡(zhe dang)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第一节: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第二节:绒帽(rong)缠绕(chan rao)系 ji系鞋带xi关系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弥漫:(雾气)布满、充满。缠绕:环绕。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第三小节: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第四小节: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 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山头的云雾 (象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 (象一条条玉带)山谷的云雾 (象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 奇丽 神奇 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增加对爱国抗日英雄的崇敬之情。
2、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将自己的发言表达的正确流利。敢于在众人面前作较长的发言。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挂图,引出话题。
可以出示书中三位抗日英雄的挂图,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他们的'事迹。
二 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1) 指名学生分别介绍三位抗日英雄的事迹,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
(2) 可以围绕内容是否准确,表述是否清楚,以及语气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 出示要求,明确目标。
(1)阅读文字说明。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
(3)介绍自己应如何表达。
四 小组互动,全面参与。
(1) 谁知道其他抗日英雄的事迹,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2)组长做好记录,推选代表在全班面前进行发言。
五 指名表达,全班互评。
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到前面叙述,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要既找优点又发现不足。
六 讨论小结,拓展话题。
引导学生说说指导的其他和抗日有关的情况。比如自己的家乡和当年抗日有关的情况,家乡著名的抗日人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7-30
(精选)语文教案09-16
语文教案[精选]08-24
【经典】语文教案11-03
(精选)语文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02-06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