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8 11:36:2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必备8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淀粉遇到碘水会变成蓝紫色这一神奇的现象。

  2、在玩一玩、试一试的过程中找出含有淀粉的物体。

  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碘水、用淀粉水画好的“神秘书”、棉球。

  2、PPT课件。

  3、苹果水、橙汁、玉米粉水、米粉水;记录表。

  4、录音片段。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美猴王送“无字天书”。

  1、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

  2、孙悟空送礼物。

  3、师:让我来看看孙悟空到底送了什么给我,咦,我怎么看不到呢?

  (二)探索活动:读“无字天书”。

  1、幼儿用碘水动手发现“无字天书”上的`内容。

  2、播放PPT。孙:我在无字天书上用白色的淀粉画了小动物,碘水和淀粉是一对好朋友,当它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蓝紫色。

  3、你们看过淀粉嘛(出示袋装淀粉)它是什么样子的呢?(白色的、粉状的)

  (三)探索活动:淀粉在哪里。

  1、师:你们知道淀粉是从哪里来的吗?我们来听听孙悟空是怎么说的。

  2、老师这里有一些植物水。(出示准备的物品)幼儿探索发现,并做记录。

  3、师:都找到啦!谁来说说你选的是什么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师:还有什么植物中也有淀粉呢?我们来看看(图片)。

  (四)结束活动:激起幼儿去生活中探索和发现的欲望。师:生活中还藏了很多植物,它们也有淀粉,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发现它们呢?那么下次请你们都来告诉我你们都发现了那些植物好吗!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轻重,让幼儿感知、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

  2、让幼儿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根据物体的轻重排序。

  3、提高幼儿的感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衣架一个

  2、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三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

  3、一大一小积木若干,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若干(按3、6、10数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篮球、铁球、苹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中学习如何使用天平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衣架)它有什么作用?(挂衣服用的)现在我挂在前面,它处于什么位置?(水平)。请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侧挂上一袋橡皮,你们观察衣架有什么变化?(挂橡皮的一侧下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挂橡皮一侧重,另一侧没挂物品的轻),你们在看,我在衣架另一侧挂一把尺子,你会发现什么变化?(挂尺子的一端下垂,挂橡皮的一端翘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或这说明了什么?(挂尺子的一端比挂橡皮一端重)

  师:小朋友非常聪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挂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轻的一端上翘,衣服架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二、出示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来比较轻重

  (一)

  1、教师:我这里有三个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子)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装满水的重;装半瓶水的轻;空瓶子的最轻(利用目测)

  教师:请幼儿验证,用手掂一掂,感知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

  2、按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排序

  教师:现在,小朋友知道哪个重、哪个轻,请你按由轻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轻排序。请个别幼儿操作

  (二)

  1、教师:矿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轻,我这里还有三个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们怎么分辨哪个罐重?哪个罐轻?(一个装满水;一个空的;一个装半罐)并按由轻到重顺序排起来。

  2、一大一小的积木

  3、大小、形状相同、块数不同的积木(3块扎一起;6块扎一起;10块扎一起)

  4、幼儿自由看、玩、掂,比较轻重并排序。

  5、师幼一起验证幼儿操作,总结: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轻,装半瓶水的较轻,装满水的最重;相同的积木,大的重,小的轻;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数多的重,块数少的轻。

  三、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

  (一)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个沙包重,哪个轻?

  2、篮球、铁球

  师:这两个球,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3、大小几乎相同的苹果、桔子、梨

  师:这三个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难比较,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三个水果的`轻重呢?来小朋友动手玩一玩。

  (二)幼儿玩

  1、集体讨论:为什么大的棉花沙包轻,小的豆子沙包重?为什么大的皮球轻,小的铁球重?

  2、请个别幼儿验证怎样比较苹果、梨、桔子的轻重(用天平秤,称一称)

  四、比赛

  两组比赛:不同轻重的物体混放,每一种两个,每组幼儿协商每人排一种,比较同类物体的轻重,分别摆放在两个写有轻重的箱子里,快、对的那一组为优胜组。

  另换两组比赛:不同轻重、不同类物体混放,请幼儿用掂、称等方法,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组为优胜组。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那些物体能浮在水上,那些物体会沉下去。

  2、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3、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和发现。

  教学重点

  能引起孩子对沉浮现象的好奇心,并乐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实验材料

  装满水的大水缸一个,水盆两个,胶水,抹布,记录笔

  塑料玩具,泡沫板,汤勺,贝壳,纽扣

  集体记录纸两张,个人记录纸每人一张

  实验过程

  一、故事引出问题

  T:"一天,小鸭子和小蚂蚁去游泳,小鸭子游得可好了,可是小蚂蚁呢,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小鸭子想了一个好办法,它拿来了一些可以浮在水上的东西借给小蚂蚁,小蚂蚁就可以坐在这些东西上到河里游泳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鸭子借了什么会浮的东西给小蚂蚁吗?

  二、提出新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T:小鸭子它拿给小蚂蚁的东西,是这些,你们看(让幼儿认识物品名称,丰富对泡沫板的认识)小蚂蚁它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谁能浮起来,小朋友,我们帮小蚂蚁想想,这些东西谁能浮在水面上呢?

  T:这样吧,咱们一样一样的想,老师帮你们来记录。这是塑料玩具,你觉得塑料玩具能浮起来的'小朋友就到曾老师这边来,觉得它不能浮起来的小朋友就到马老师那边去。(幼儿选择后)我们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多少人?马老师那边呢?

  其他材料的选择同上。点数时及时发现孩子手口不一的点数并引导他们正确的点数。

  三、幼儿分组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并记录 (引导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边操作边与同伴讲述)

  T:小朋友你们每人说的都不一样,小蚂蚁都糊涂了,那咱们现在来试试,到底这些东西谁能浮啊水面上,好不好?试了后,咱们再把实验的结果记下来,(拿出记录表)如果它浮在水上我们就把它的图片贴在大水缸的上面,如果沉下去了,我们就把它贴在大水缸的下面,好吗?

  幼儿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的活动

  幼儿用粘贴的方法记录

  四、幼儿交流讨论,并上台讲述自己的实验

  T:刚才小朋友把每样东西都试了试,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告诉

  咱们,让大家都听听,好吗?

  T:那咱们再帮小蚂蚁想想,还有什么东西能浮起来的,咱们借给他,好不好?那咱们去找找。

  活动延伸-谁能浮起来

  让孩子自己寻找,然后来试试,看看他们找的东西谁能浮起来,也满足孩子想玩水的愿望。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排序是苏教版教材的新内容,属于过程技能显性化单元。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过排序,生活中的排序远没有科学研究中的严谨,其作用也不一样,本课是以科学研究的角度对排序作更深入的探讨,以让学生重视数据收集过后的整理步骤。

  《排序》这课,主要解决五个问题,

  1、怎样排序――排序要按照事物某特征的序列进行,根据不同的特征可对事物进行不同的排序;

  2、学生用排序的方法整理数据,得出规律;

  3、知道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整理数据的环节;

  4、知道排序除了按照单一特征,还可以按照两个甚至多个特征来进行;

  5、通过对三种塑料纸的排序,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对事物进行排序的高级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排序的含义,弄清为什么要排序。

  难点是通过自己或合作小组设计的各种排序活动,了解对物体排序所依据的单一特征或多种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铅笔、排序欣赏图片。

  学生准备:

  文具若干,活动记录卡。

  食品塑料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层次一:知道排序的含义。

  层次二:了解排序的作用。

  层次三: 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有联系又有差别的。

  过程与方法:

  层次一: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一个特征。(分析、概括)

  层次二:通过自己设计的排序活动,能对数据进行排序。(数学能力)

  层次三:能发现排序后的数据、资料的优点。(分析、概括、迁移)

  层次四:在小组活动中,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两个或多个特征。(分析、概括)

  层次五:能比较三种塑料某些性质收集数据资料,并整理这些数据资料,按照顺序排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排序的重要性,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谈话建构排序的概念)

  1、 大家看一段视频,看视频时,回想这几方面的问题。

  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是29届奥运会的入场式,在运动会的入场式时,经常用到,你注意他们入场人数这么多,显得乱吗,为什么?

  生:按国家排列顺序入场的`。

  2、体会排序的广泛应用与作用。

  师:同学们上课间操时,是怎么排序的?

  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按照其它特征来排序的?

  生回答。

  师: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排序这种活动。

  二、民主导学

  (一)独立尝试简单的排序

  1、谈话:排序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在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也常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尝试独立排序。

  出示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记录表(附件)

  学生独立排序,交流排序结果。

  师:从排序后的数据中,你能发现些什么吗?

  3、找出铅笔排序的特征。

  4、根据树干的年轮推测树木的年龄。

  小结:通过排序我们更容易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排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但是不同的需求排序可能不同,下面请一组同学上来做一个排序活动。

  (二)讨论拓宽排序的特征

  1、小组同学按照身高特征排序。

  2、问:你们能不能按照其他特征进行排序呢?

  是按什么特征来排序的?小组讨论,看那组的方法新、科学、快

  可能性预设:身高、体重、胖瘦、头发长短等等

  3、得出:同样的事物按照不同的特征排序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我们看问题也要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三)分组探究排序的多样性

  塑料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应用不同的塑料,下面给同学们提供了三种常见塑料,请同学们研究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1、分发材料。

  2、分组讨论、探究如何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对探究的结论进行适当的记录。。

  3、各组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其他同学做出及时评价。

  三、检测导结

  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 )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 )。

  2、在科学研究中,排序是一种常用的( )方法。

  自评: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感受、收获?

  2、学生谈感受、收获。

  四、布置作业

  1、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比较下列材料的导热性能,并给它们排序。(提示:较低温度时,手摸感觉越凉的导热性能越好)

  木板、棉质毛巾、金属把手、瓷砖、玻璃瓶。

  2、自选一些物体按照某一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学习用沙、石来表现各种造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平时散步、参观、春游及秋游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用沙、石做的各种建筑,看石人、石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游戏中让幼儿玩沙,科学桌上放置幼儿捡的各种石头。

  物质准备:每人一块石头,每组一个盆,放上水,供给幼儿的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黄沙(粗的和细的),玩沙工具若干,有关石头建筑的图片,沙盘两个(分别装干沙和湿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和一盘沙,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教师引导进行探索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动:沙、石的由来。

  (1)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是先有石,还是先有沙?”

  (2)做沙、石的实验。

  将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用吹风机吹,观察其变化。

  教师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而在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大石头可在变成小石头,小石头

  可变成粗沙。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3)让幼儿再次做上述沙、石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2、探索活动:认识石头。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①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②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③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④ 把石头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

  (3)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形成认识:

  “你听了其他小朋友的发言,你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教师小结石头的特征。

  (4)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看),还可用来做工艺品。

  教师小结得出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3、探索活动;认识沙。

  (1)请幼儿到大沙盘了玩沙。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与石头有什么不同?

  (2)让幼儿玩干沙和湿沙。

  教师提问: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干沙捏不拢)

  (3)给幼儿看各种不同的沙子。

  让幼儿触摸粗沙、细沙,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感觉。

  (4)讨论:

  ① 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沙子?(土地上、海边、电视上的大沙漠里……)

  ② 沙子有什么用?能为人们做些什么?(造房子、给小朋友玩建筑游戏……)

  三、幼儿创造性活动

  请幼儿集体用沙子和石头来建筑美丽的公园(分成小组进行)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观察美丽的.晶体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几何图案的变化产生探索兴趣

  2.理解纸片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

  3.学会纸的折、剪、贴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难点:学会把平面展开图粘贴成立体图案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让纸片站起来,体会到了“纸的神奇”

  2.物质准备:剪刀、胶水、手工纸、立体图案平面展开图、纸房子城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次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纸”的神奇,并且成功让纸宝宝站起来了,这次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玩吧!先闭上小眼睛

  (游戏--开火车:小火车嘟嘟开,开到哪里去,开到xx去......)

  哇,我们开到纸城堡来啦,小朋友开心吗?

  (二)、探索操作

  1、初次探索:

  师:纸城堡也是纸宝宝,他们和之前我们认识的纸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师:有小朋友说纸城堡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出来的。你们同意吗?现在在小朋友面前的桌子上有好多图案,你们能从里面找出三角形图案吗?都找出来了你们真棒!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拿着你手中的三角形来找出纸城堡中你们认为的“三角形”,并告诉大家这两个形状是不是一样的?哪里不一样?

  师:小朋友说城堡的三角形是圆圆的,下面平平的,像个帽子一样,而另一个三角形是扁扁的。老师告诉你们,其实这些都不是三角形,这个像个帽子一样的,下面是圆圆的,上面是尖尖的,像个小锥子一样的叫圆锥体,像圆锥体这样的形状我们就叫他立体图形,我们的纸城堡就是立体的,跟老师说说看“立体图形”。

  2.二次探索

  师: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下这些立体图形吧,我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并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朋友说这个四四方方的立体图形不管从什么地方看都是一样的,这个长长的立体图形有4个一样大的图形,2个一样小的.图形。(教师总结:像第一个这样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叫做“立方体”,像第二个这样长长的两个相对的面一模一样,有长方形的叫做长方体)

  3.动手操作

  师:为什么纸城堡和我们之前认识的纸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不一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看,老师手里有好多纸片,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教师示范给小朋友圆锥体的形成,用到剪,贴,折),是不是很神奇呀,那小朋友也动手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手中的平面展开图可以变成什么立体图形吧,小朋友们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哦!

  4.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都完成的很好,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三)拓展延伸

  纸城堡是不是很好看?让我们把我们的城堡放到我们的活动区,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跟爸爸妈妈用立体的图形,一起动手做一个漂亮的纸城堡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一次“做中学”的活动。在设计时,考虑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现实世界中常见的物品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因而设计了本次“纸片变变变”的活动。活动开始的音乐导入很好,幼儿被带动起来,激起了对纸片变化的探究兴趣。在活动开始,注意活动重要部分开展时间要充足。在活动中,注意幼儿的主动性,给予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让孩子带有特定任务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操作,并且事后并让孩子表达自己的发现。同时,教学活动中重难点表现准确,活动主题明确。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这个时代是一个复制时代。从工厂里流水线上大批量的产品复制到复印机、传真机、电脑复制、再到生物克隆……如何让幼儿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复制现象,并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呢?于是设计此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尝试最简单的复制方法。接下来,我们将利用家庭资源指导幼儿进一步探寻复制现象、填写问卷调查表,并就幼儿调查和收集到的内容,投放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操作和交流。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有趣的复制》,投影仪、电脑

  2、操作材料(分两次投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奖牌范例,提出任务要求。

  师:小朋友,幼儿园新年运动会就要到来了!今天,陈老师要请你们来为运动会做一件很重要的准备工作。

  提出要求:

  1、在指定时间内加工出许多和这个大小一样、圆圆的奖牌。

  2、给五分钟时间,时间一到就停止操作,数一数然后贴在展示板1上,坐回座位。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观察制作情况,提醒幼儿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对比、分析作品,引发对复制现象的关注。

  集体提问:你做了几个?引导幼儿对比,说出奖牌的制作情况。小结:这些奖牌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讨论:要是把这些奖牌奖给小朋友,他们会喜欢吗?有没有办法作出一模一样的`奖牌?生活中是不是有许多一模一样的东西 ?你们在哪儿见过?

  三、观看工厂车间制作的录像,了解复制现象。

  提问:刚才工人生产产品的时候快不快啊?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做出这么多一模一样的东西?

  小结:小朋友都讲得很好,原来工人叔叔就是用机器、模具很快的做出了许多一模一样东西的,这种方法就叫做复制。

  四、尝试运用简单的复制方法再次制作奖牌,体验复制带来的便利。

  师:我们可不可以也用复制的方法很快地做出许多一模一样的漂亮奖牌呢? 老师同样给你们五分钟时间,看这次做得是不是比上一次更快更好。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经典]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10-22

【经典】科学教案10-09

科学教案(经典)10-15

(经典)科学教案08-24

(精选)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经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