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1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3、体验沉浮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
(1)木块、铁制汤匙、乒乓球、石头、海绵、玻璃球、钥匙、小船。
(2)空塑料瓶、装有重物的塑料瓶。
(3)干抹布若干,装有清水的透明大盘一个,供幼儿做实验的实验盆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以幼儿熟悉的钥匙、小船等实物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沉与浮。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神秘的东西,想不想知道啊?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沉与浮,对沉与浮感兴趣,从而一起学习《沉与浮》。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沉浮状态。
(1)师:今天,老师除了给大家准备了小船和钥匙之外,还带来了很多礼物,大家一起来看下好不好?
逐一拿出来并提问,并引导小朋友认识沉与浮的表示符号,先让小朋友猜想,教师示范。
(2)引导幼儿分组做实验。
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探究: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哪些物体一直浮在水面?
集中分享探究结果: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小组探究的结果。
3、引导幼儿探究让沉下去的物体起来的方法。
(1)探究点一: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老师把这两个塑料瓶一起放进水里哈,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是不是一个沉下去,一个却浮起来,为什么啊?那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让沉下去的塑料瓶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前提下能浮起来啊?(分开问)
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
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表述自己的实验发现。
(2)探究点二: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师:钥匙小兄弟一下水就沉在水底,很伤心,他想浮在水面上透透气,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让钥匙小兄弟浮起来啊?
引导幼儿通过把钥匙放在有足够浮力的塑料块上让钥匙浮起来。
联系现实:夏天天气太热,小朋友有没有跟随爸妈去游泳呀?小朋友游泳时要记得带什么东西呢?(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4、教师小结。
重的物体会沉在水底,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通过改变重量和借助辅助物可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5、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沉浮游戏,进一步认识沉与浮,学会使用沉与浮的表示符号,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四、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总体感觉收获不小,对一些问题我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从幼儿熟悉喜欢的实物入手,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沉与浮的初步认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将沉浮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加深幼儿对沉浮知识的初步感知。
3、组织小朋友做实验时,秩序较乱。由于教师初次摄入科学教学,教学经验不够,在做实验之前没有把实验规则大声讲清楚,加上幼儿年龄小,课堂纪律观念不强,所以做实验时秩序较乱。
4、在提问题时比较仓促,由于时间限制,没有让幼儿多说一说自己的实验结果,甚至有些幼儿想说但还没说出来,幼儿之间交流不够,没有让幼儿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些物体的沉浮状态及沉浮原因。
5、教学内容设置偏多,幼儿难以合理、有效理解。
通过本次的科学教学活动,本人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今后将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有关教学的一些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2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也可以沉下去?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沉在水里而且可以浮在水面?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能主动探索,寻找让物体沉下去的多种方法,体验实验快乐
2、实验中探索怎样使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使沉下去的物品浮上来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音乐、沙子、(棋子、药瓶、石头、积木已消毒)温水、水箱、皮筋、等、ppt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科学泡泡》
二、找呀、找呀、找朋友
1、什么是浮,认识浮在水面的物品有哪些?有哪些物品?在放到水里试一试,哪些是浮在水面呢?
2、认识沉在水里的物品有哪些?都有什么物品?在放到水里试一试,哪些是沉在水里呢?
3、实验小结
三、奇思妙想、想一想
1、小朋友用什么方法把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
2、小朋友用什么方法把沉在水里的物品浮上去?
3、小朋友开发想象力,今天我们要去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四、小实验
1、介绍材料
2、"实验安全提示"
3、幼儿操作教师、教师巡回指导
五、回忆录
1、我知道怎样可以把沉在水里的浮上来
2、实验后整理材料
六、活动延伸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总之,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希望下次活动会更好。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盘子,内有木块、玻璃球、石子、泡沫板、钥匙、枣子、葡萄、硬币、树叶等物体。
2、每组一只盛满水的大盆子。
3、每组一张记录表、一支记录笔。
4、大记录表一张,大玻璃缸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材料(树叶和钥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基本部分
(一)初步感知,认识沉与浮
1、师做示范,介绍沉浮
2、小结:树叶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钥匙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
(二)幼儿探究、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认识实验的各种物品。
2、教师和幼儿合作,示范做玻璃球沉浮的实验,并示范做记录。
3、提出实验要求:幼儿四人友好协商,一人猜测,一人尝试,一人记录,一人观察。将沉与浮的物体进行分类,动手时要挽衣袖,以免打湿衣袖,有水洒出来了,要用小毛巾擦干净。
4、幼儿分组操作。
师巡视指导幼儿的实验。
5、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6、小结。
师:在操作中,我们发现玻璃球、石子、钥匙、沉到了水底,这样的现象叫"沉",木块、泡沫板、空饮料瓶、饮料盖、树叶、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浮"。
(三)幼儿尝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1、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a、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它想到水底去看一看,让我们来帮帮瓶子宝宝,想办法让它沉下去,好不好。
b、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c、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d、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2、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a、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到水底去旅游了一趟,它玩得好开心啊。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也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它好想浮在水面上来玩一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b、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c、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2、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教学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4
活动设计背景
在《好玩的水》的活动过后,幼儿对物体的沉与浮现象比较感兴趣,最近幼儿谈话的主题总是与之有关的内容,于是,我借此机会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体验成功的'喜悦之情。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活动相互协作,共同探索。
难点:能通过操作、记录,体验盐的多少与鸡蛋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铅笔、小勺、记录纸、盐、纸板、小瓶、海绵、手绢、泡沫板、木板、烧杯、熟鸡蛋、塑料积木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启发谈话,引出主题
师:孩子们,你们玩过水吗?
幼:玩过。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
幼:我们把积木、石子放在水中,看谁能浮起来。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呀?
幼:积木浮起来,小石子沉下去了。
师:出示鸡蛋,请幼儿猜猜看,鸡蛋在水里会怎样?幼儿讨论(沉下去,浮上来)。好,老师现在把它放到水里看看会怎样?放到水中观察结果:沉下去了。那咱们用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呢?
幼:纷纷讨论,说出自己的办法。
师:好,请小朋友们找伙伴一起来试一试。
二、幼儿自主操作活动
1、幼儿亲自做实验。
2、讨论:你用什么办法让鸡蛋浮上来的?(把鸡蛋放在木板上让它浮上来,把鸡蛋放在泡沫上让它浮起来等。)
三、师幼共同操作探索
1、出示盐
师:盐能不能让鸡蛋浮起来呢?小朋友猜猜看。
幼:能;不能。
师:好,现在我们试试看。
要求:三个小朋友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操作,一个幼儿用小勺放盐,一个幼儿用筷子搅拌,一个记录,每放一次盐就要做一次记录,还要记录好鸡蛋位置的变化。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并指导。
3、交流记录结果。
(1)鸡蛋浮起来了吗?
(2)检查幼儿记录结果,提问幼儿操作过程。
(3)教师小结:盐放的少,鸡蛋浮起来的慢,盐放的多,鸡蛋就浮在水面上了。
活动延伸:在区角中放入此材料,供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沉浸在沉与浮的操作兴趣中,对老师提出的注意事项放在身后,弄得到处是水,特别在放盐时一次加足了盐,导致无法记录比较。不过大班幼儿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从幼儿的反映看,幼儿对盐水的浓度与鸡蛋的沉浮的关系的理解是个困难,没能真正理解,希望在区角活动中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理解。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5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现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的重点:
在操作中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的难点:
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积木、塑料瓶、弹珠、泡沫、雪花片、盖子、恐龙玩具、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16)、笔、透明盆子、"↑""↓"符号图片。
知识准备:
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小蚂蚁要到河对面去给小熊送生日礼物,老师准备了积木、大盖子、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小朋友觉得浮起来的材料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并用符号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出示PPT图片)我们把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用符号"↑"记录,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用符号"↓"。现在大家一起来猜想一下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老师帮忙将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积木、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大盖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泡沫、积木、瓶子、大盖子会浮起来,弹珠、雪花片,恐龙玩具会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为什么有些会沉,有些会浮?
(1)、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请幼儿个别回答)
(2)、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关,当物体达到一定的重量就会沉下去,而没有达到重量就会浮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做实验演示给幼儿看)
(四)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我们的难度要加大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如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
(2)请幼儿到前面来操作给小朋友看。
(3)总结:小朋友们通过借助可以浮的物体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帮助小蚂蚁找到了过河工具。
(4)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可以想一想,等会到教室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总之,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希望下次活动会更好。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6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探索并记录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脸盆每组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张
重点难点:
探索记录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展示各种物品)
2、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关于沉与浮的实验,我们要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到水里面,来看看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会沉下去。
二、猜测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分别记录幼儿对各种物体沉浮状态的猜测结果)
三、幼儿自主探索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一做这个实验,把桌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到水里,要轻轻地放,如果这个东西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就在这个东西的图片旁边打勾,如果沉下去了就打X。
四、检验猜测
将猜测结果跟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1、让幼儿知道,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引起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2、让幼儿知道,人们利用沉与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船,造福人类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
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能浮的各种物体如:玻璃球、珠子、石子、铁钉、纸片、塑料娃娃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树叶、小碗、磁铁、笔、)若干。
教师准备:
水、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同一大小,同样颜色的铁球和皮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孩子们,想不想从小学好本领,将来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呢?今天请小朋友来当小科学家,一起做实验,学习新的知识。
二、实验
幼儿尝试(1):谁沉谁浮
请小朋友看盒子里有什么东西,请你把它们轻轻地放到水里,仔细观察,谁沉谁浮?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
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幼儿尝试(2)重沉轻浮
同一个玻璃瓶放在水里,封口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了水时,沉到水底下,这是为什么?(让幼儿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
教师总结:
不装水时,玻璃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很轻,所以就浮。装满水时,瓶子里没有空气,所以就沉下去。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不足之处:
1、活动中,教师讲的太多,应该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脱出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7
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并愿意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水槽或透明容器
2、多种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物体(如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等)
3、记录表、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它们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让幼儿猜测可能的答案。
二、幼儿实验
教师将准备好的物体逐一展示给幼儿,并让幼儿逐一放入水中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浮或沉)。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三、总结讨论
教师根据幼儿的观察记录,总结哪些物体浮在水面,哪些物体沉入水底。
与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会有不同的反应。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物体的密度和水的浮力等概念。
四、延伸活动
教师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原本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或者让原本沉入水底的物体浮上来呢?”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往空瓶里装水、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等)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在引入话题时,可以更具体地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可能反应,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可能对一些物体的沉浮现象感到困惑或不解。教师可以更耐心地解释和引导,帮助幼儿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总结讨论环节,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物体的密度和水的浮力等概念,以加深幼儿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在延伸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尝试更多的方法和材料来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探索中成长。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8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与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沉浮的基本概念,知道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科学探究,如记录表的填写。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不同材质、形状、大小的物品(如木块、铁钉、塑料玩具、纸张、水果等)。
2、两个大水盆或透明水槽。
3、记录表和笔。
4、干燥毛巾。
5、教师事先准备的沉浮现象示例图片或视频。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以故事或谜语的方式引入“沉与浮”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展示沉浮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沉浮的概念。
2、探索发现
预测阶段:让幼儿观察准备好的各种物品,引导他们预测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并记录在预测表格中。
实验验证: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个小水盆,幼儿将物品逐一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际结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安全。
讨论分享:实验后,集体讨论哪些预测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沉,有的'会浮。
3、深入探究
引导幼儿思考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比如物体的重量、密度、形状等。
可以增加特定条件的实验,如将空瓶子和装满水的瓶子对比,观察变化。
4、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沉浮的基本原理,帮助幼儿理解沉浮与物体性质的关系。
强调实验观察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5、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寻找家中可以进行沉浮实验的物品,继续实践和探索。
制作一个“沉浮展示角”,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和发现。
活动反思:
1、成功之处: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幼儿能够直接观察到沉浮现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他们的社交技能。
2、改进空间:部分幼儿可能对沉浮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未来可以设计更多层次的探究活动,如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添加辅助材料来改变沉浮状态,进一步深化理解。
3、家长参与:可以考虑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能够增强亲子关系,还能为家庭科学教育提供契机,让科学探索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9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记录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水槽或透明容器
2、多种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物体(如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等)
3、记录表、记号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向幼儿展示准备好的物体,并询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吗?”
引导幼儿猜测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幼儿实验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水槽和一组物体。
引导幼儿将物体逐一放入水中,并观察其在水中的状态(浮或沉)。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记录并描述实验现象。
3. 分享与讨论
各组幼儿轮流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会有不同的沉浮现象,并简单介绍物体的密度和水的浮力等概念。
4. 拓展实验
教师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原本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或者让原本沉入水底的物体浮上来呢?”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往空瓶里装水、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等)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和经验。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和主要发现,强调观察和实验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沉浮现象,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反思:
本次《沉与浮》科学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实验材料的选择:应选择更多样化、具有代表性的物体进行实验,以便幼儿更全面地了解沉浮现象。
观察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录习惯。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每个物体的沉浮状态、形状、大小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
讨论与引导:在分享与讨论环节,教师应更加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表达,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回答和疑问,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理解沉浮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拓展实验的设计:在拓展实验环节,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验任务,如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小船、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等,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科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 10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与实践,让幼儿了解并能初步区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记录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究自然现象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大水盆若干、各种测试物(如小木块、塑料玩具、钥匙、硬币、苹果片等)、记录表、笔、防水围裙。
知识准备:教师事先准备关于沉浮原理的简单介绍,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
1. 引入话题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鸭子和石头在池塘里的小故事,引出沉与浮的概念,提问:“小鸭子为什么能在水上漂着,而石头却沉到水底呢?”引发幼儿思考和兴趣。
2. 探索发现
预测环节:展示准备好的'物品,让幼儿猜测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并简单说明理由。
实验验证:分组进行实验,每组轮流将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教师强调观察时的安全规则,如不将手伸得太深,不乱扔物品等。
3. 讨论与总结
分享发现: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哪些预测正确,哪些出乎意料,并尝试总结物体沉浮的规律。
教师讲解: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解释沉浮原理,如物体比水重会沉,比水轻会浮,以及物体体积对浮力的影响。
4. 深化理解
变量探索:引导幼儿改变物体的状态(如将泡沫压扁)或添加重量(如用胶带粘贴硬币于轻物上),观察变化,加深对沉浮条件的理解。
5. 反思与拓展
回顾总结:带领幼儿回顾今日学到的知识点,鼓励幼儿提出新的疑问或想法。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更多物品进行沉浮实验,记录结果,并尝试解释原因。
教师反思:
活动亮点:幼儿通过直接操作和观察,对沉浮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参与度高,兴趣浓厚。
改进空间:部分幼儿在记录实验结果时存在困难,未来可设计更直观的记录方式,如使用图示标记。
安全考虑:虽然强调了安全规则,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个别幼儿的安全监督,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无虞。
理论联系:对于沉浮原理的科学解释,需要进一步简化语言,确保所有幼儿都能理解,可能需要更多生活化的例子来辅助说明。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了科学探索的乐趣,也促进了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与反思02-16
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02-28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03-26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03-27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03-08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03-03
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03-10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03-26
大班科学沉与浮的秘密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