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4 10:54:0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

  2.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装的米不一样多。

  3.能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用记录纸两张。

  2.每张桌子米一筐。

  3.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 、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一支笔、一根直尺。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示范用其中一张卡纸变成一个圆筒,交代幼儿往这个圆筒里装米,要几杯才能装满,请幼儿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儿做圆筒时,要沿着黑线粘贴。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几杯米才把圆筒装满,并集中统计。

  3.教师提问: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张做成的圆筒里量米,为什么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呢?请幼儿来示范刚才是怎样量米的。

  4.教师小结原因:因为小朋友量米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做成的圆筒里量米,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

  学习同一个标准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装满米,然后把直尺竖起来沿着杯沿轻轻刮一下,接着轻轻把米倒入圆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师把另一张纸变成一个方筒,请幼儿猜一猜哪个容器装的米多,并集中记录。

  2.用老师教的`方法量米,看圆筒能装多少米,进行记录。然后请幼儿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着黑线粘贴,做好后用同样的方法量米,将结果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操作结果。(错误的幼儿到区角继续尝试)

  4.得出结论:用同样大的纸,做成圆筒比方筒装的米多。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哪些装东西的容器是做成圆筒状的。(因为做成圆筒状装的东西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等。本次活动选用的材料都来来源于如钱币,有凹凸面的字、画、树叶等物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幼儿在园里经常做些美工活动,但利用这些物品来进行美工活动,对幼儿来说却充满了新奇,因为兴趣是幼儿探索问题的根源,我利用幼儿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科学课《拓印》,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奥秘。

  2、技能目标: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拓印。

  3、情感目标:让幼儿对拓印产生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尝试、再操作,加上教师的指导,对拓印的方法有所了解。

  难点是:

  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让幼儿观察,发现,引起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操作,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发现问题,为什么会印在纸上画,想办法知道。教师作为引导者及支持者,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因此我为本次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树叶,硬币,有凹凸面的字画若干。

  2、教师范例画一幅。

  3、胶棒、纸、铅笔人手一份。

  根据《纲要》中对科学所定的目标、内容等要求,结合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我为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流程是:

  激发兴趣——探索讨论——动手操作——互相交流——继续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发现其中的秘密,引出兴趣。“小朋友看看这幅画和你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二、探索讨论

  幼儿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探索其中的秘密。“小朋友想想这是怎么画上去的,你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再告诉老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三、动手操作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拓印示范,然后请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每个盘里都有许多材料,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来进行拓印,看看你们选择的材料拓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在操作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进行个别指导,为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多注意幼儿操作过程。

  四、互相交流

  幼儿自选材料后,与其他幼儿交流自己选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画拓印好了吗?如果印不出来,为什么呢?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有没有印出来?为什么?”

  五、继续操作幼儿失败后,发现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尝试、探索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才能再创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进行拓印。小朋友发现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没法拓印,为什么呢?原来只有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较薄的可以拓印,过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时还要把上下两张纸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儿拓印完,请每位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进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画带来的快乐。

  本次教学活动按照新《纲要》的要求,以幼儿为主,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观察法:教师出示范例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点及获取一些感性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全面、系统、有序的观察,即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整体,又要引导观察其细节。以保证幼儿观察的全面性,同时要为幼儿创设自由的观察空间,以免造成幼儿被动学习。

  2、讨论法:教师通过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在“碰撞”中对不同观点进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幼儿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品质,接纳、尊重同伴的观点和经验。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并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维社会化。

  3、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带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拓印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享受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并对其验证,让幼儿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及成功的体验。此法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此外我还运用加入了操作法、审美熏陶法、激励法,使整节课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和谐统一。同时促进了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发展。

  效果:

  本节活动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教授,幼儿学习的旧观念,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探索问题,操作解决,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保持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喜欢参与。我预想本节活动的效果应该不错。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图意对加法算式含义的讨论,让幼儿了解5以内加法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分析图意,并能根据图意列式。

  准备:

  1、船不同颜色衣服的'宇航员,大小、形状不同的宇宙飞船。

  2、写有5以内加法的算式的钥匙。

  3、5以内数字若干。

  重点:

  了解图意对加法算式含义、了解5以内加法的实际意义。

  难点:

  仔细观察、分析图意,并能根据图意列式。

  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出示飞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宇宙飞船)

  2、宇宙飞船能上太空,让幼儿观察宇宙飞船上有几个宇航员,再让幼儿观察有几个宇航员在太空采标本,文友而一共有几个宇航员在太空,请幼儿列式计算。

  3、让幼儿观察宇航员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在进行列式计算。

  4、出示图片太空上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宇宙飞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意,在进行列式。

  5、小结:看懂图意,不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

  二、游戏:为宇宙飞船找钥匙

  1、出示钥匙引导幼儿观察

  2、讨论:怎样为飞船找钥匙。

  3、幼儿游戏

  三:延伸活动

  送宇航员回宇宙飞船。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

  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状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有切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幼儿平时在吃饭后,或者脸上有东西的时候会去照照镜子,但是他们不明白这里面的科学原理。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了解镜里镜外影像的关系,以及初步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们感知镜面反射原理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了解镜里镜外影像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

  3、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两面。

  2、写有幼儿自己名字的.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镜面反射现象。

  1、用镜子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东西。

  :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块小镜子,你可以用它来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东西。一边照要一边动脑筋,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哪些东西,你看到这些东西时镜子是怎么摆放的?

  2、交流自己的发现。

  请小朋友回到位子后和小组里的好朋友讲一讲自己的发现。

  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哪些东西,当时你是怎么看的,镜子是怎么摆放的?

  3、:小朋友用镜子看到了在我们身后和旁边本来我们只用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这是镜子的反射现象。

  二、探索镜子内外影像的关系。

  1、讨论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镜子的这项本领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人类解决很多问题。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的反射原理。

  2、材料,幼儿操作。

  老师把你们的名字都写在了纸上,现在请你将纸放在桌上然后用小镜子在旁边照一照,你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幼儿操作。老师巡视。

  3、小组交流。

  将你的发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讨论一下你们的发现一样吗?

  4、集体交流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发现。

  5、

  原来镜子里的东西和镜子外的东西方向是相反的。有趣吧。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三、多面镜子尝试。

  1、小组操作。

  刚才小朋友只用了一面镜子就发现了镜子的小秘密。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镜子,你试一试用两面镜子一起照名字,看看和刚才又有什么不一样。

  一边照一边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看看你们看到的现象一样吗?

  2、集体交流发现。

  四、延伸。

  :镜子的秘密真多,看来我们光靠上课的时间是发现不完的。老师会把小镜子放在区角里,你们可以去继续探索观察,发现它的更多的秘密。

  那如果同时用很多面镜子一起照,又会看到什么呢?你可以和小小朋友试一试。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出现的分离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懂得油和水的比重不同,能用正确的方式记录下来;

  2、幼儿能正确地操作实验,并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水、花生油、毛巾、搅棒、瓷碟子、抹布,白板笔、贴有黄蓝两种标记的透明杯子若干、

  2、实验记录单、记录笔、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观看魔术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看哦!

  首先拿出了瓷碟子,老师用一支“神奇的笔”在碟子上作画,老师边作画边说(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幼儿猜出什么。教师继续添画两到三个蝌蚪。画好后往碟子中倒水,小蝌蚪从碟子中分离漂游起来。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为什么会从水中漂游起来呢?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去揭秘吧!

  二、实验操作。

  一、出示实验材料和教具,幼儿大胆猜测。

  1、出示水和油,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猜测之后,从颜色和气味中得出结论: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液体。

  油是有色、有味、流动的.液体。

  2、出示油和水,让幼儿自由猜想。如果把这两种流动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油在水的什么位置?教师出示教具,幼儿大胆猜测,教师记录幼儿猜测结果。

  油在水面上 油在水的下面 油在水的中间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贴有蓝色标记的杯中盛有水,贴有黄色标记的杯中盛有油)

  教师边操作边讲要求:

  (1)、在贴有蓝色标记的透明水杯中加入油。

  (2)、用小木棒使劲的搅拌,在停止后仔细观察现象。

  (3)、如果不小心把油滴到操作盘上或不小心打翻操作材料,请用桌上的抹布擦干净。

  2、幼儿自主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通过操作后,发现油在水的上面)。

  3、教师小结:通过操作后,我们发现把油加入水后,油在水的上面。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展示记录结果。

  刚才我们是给水中加入油,这次我们又进行一次实验,给油中加入水,搅拌后再仔细观察油在水的什么位置?这次我们要用记录单记录下来。

  1、教幼儿认识实验记录单,讲清记录规则。

  (蓝色代表是水,黄色代表油,实验后仔细观察,看油在水的什么位置,并在图上用√标记出来。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指导。

  3、展示记录结果并小结。

  教师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油比水轻,所以不论往油里倒水还是往水里倒油,油都是浮在水上面,水在油的下面。

  附实验记录单:

  4、揭密:这下小朋友知道了为什么老师画的小蝌蚪会在水面上漂游起来。因为老师这支“神奇的笔”是白板笔。(白板笔中含有一种剥离剂,剥离剂是一些“油乎乎”的物质,这些“油乎乎”的剥离剂遇到水就会分离,油比水轻,所以小蝌蚪就会在水面上游起来了。)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用蜡笔和水粉颜料作一幅“油水分离”画,并观察其中的奇妙之处。

  2、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在做一做“油水分离”的实验,巩固已有经验。

  活动总结

  这节课孩子们表现太出色了,一个个通过自己的小手做了实验,并从实验中初步懂得了油和水分离的原理,科学探索是无限的,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会带着大家一起来探索科学的奥秘,大家可要继续加油哦!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对米产生探究的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米,感受科技日新月异下的米的多样性。

  3、懂得农民种粮食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米的生长过程图片

  2、布置好的米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对米的了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米)

  你们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讨论、猜想)

  (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米到底从哪里来的。(幼儿观看录象)

  师:通过刚才的录象,你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小图标)

  稻子——秧苗——成熟的稻穗——收割——脱粒——去壳(起米)

  师:从稻子到我们手中的米,这中间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是由农民伯伯半年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因此小朋友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想到农民伯伯的劳动,我们要爱惜粮食,决不能浪费!

  (三)、参观“米店”,初步了解米的多样性

  师:小朋友除了了今天看到的白米,你还见过或者吃过那些米呢?

  (幼儿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出示幼儿讲出的米的图片如:黑米、小米、糯米等

  师:除了小朋友说的这些米我们生活中还有青米、泰国香米、糙米等,现在商店里

  卖的一些米还有一些保健功能,因为科学家在种植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营养成分。

  (四)、游戏:逛米店

  幼儿角色游戏:请个别幼儿担任米店营业员,其他幼儿买米,买米的幼儿要把自己买的

  米的名字和特征讲述清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主题活动开始,通过这个活动,引起了幼儿的注意。“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米的种植生产过程还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对米的整个种植生产过程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了一些跟平常吃的不一样的米,先从在幼儿园吃的黑米粥、小米粥到后来教师的青米、香米等,幼儿了解到米的多样性同时又有继续想参与以后的活动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现代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

  2、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感知现代信息交流方式的丰富多样和方便快捷。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通讯工具。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关通讯工具的图片2、调查表——我家的通讯工具

  活动过程:

  一、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家里的通讯工具

  大家说一说,你们家里有哪些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用?

  二、欣赏故事,感知几种现代通讯工具的交流方式。

  1、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啊,太好了,大海的波涛声!我听得很清楚。妈妈说。”问:旅游的第一天,豆豆是怎样让妈妈听到大海的声音的?

  2、教师接着讲述故事,到“我好象和你们一起看到了日出。”问:豆豆是怎样让妈妈看到豆豆的画画的?

  3、教师将故事讲述到最后问:豆豆是怎样让妈妈看到豆豆的`城堡的?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进一步认识现代通讯工具。

  1、观察图片,说一说有哪些现代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特点?

  2、仔细观察电话机上的键盘,说说:少了什么?请幼儿帮着添画数字。

  3、观察画面上的传真机和电脑发送E邮件的直观图象,知道这些通讯工具的传递特点。

  4、启发幼儿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现代通讯工具?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还有传真机、电脑等,它们都能方便我们与别人联系,我们给它们起一个名字:通讯工具。

  活动反思:

  1、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讯工具时刻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认识通讯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孩子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去感受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只有个别孩子似乎交流的较少,可能是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通讯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小百科: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七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老师:森林里的小动物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7以内的序数。

  1、给房子做门牌

  a、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b、做门牌卡:红房子在第一座,用数字几表示?(把数字贴在房顶上)

  c、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门牌卡。

  2、进一步巩固序数词第一至第七。

  请小动物住到新家里了,小猪住什么颜色的房子,为什么?(拿钥匙“1”的住一号房子)用同样的方法,请他动物住到新家里。

  教师小结:原来数数不但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

  (三)给小动物送礼物

  教师:小动物都搬进了新家,我们给小动物做个窗帘当礼物送给它们吧。

  要求: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四组不同的材料,你们可以自己挑选七种材料来装饰窗帘,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好窗帘,并且把它贴到这个大房子上。

  1、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窗帘做好后,教师检验(注意幼儿数的排序)

  教师小结: 原来数数不但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

  (四)学习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形式表述物体的位置。

  1、情境引入 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2、出示森林宾馆图以及门牌,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来帮忙找房间。

  3、了解门卡号码的作用:

  宾馆一共有1、2、3、4、5五层楼;每层楼有1、2、3、4,四个房间。

  4、请幼儿找出203,504房间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

  5、幼儿操作:分组帮忙做门牌

  6、教师黑板检验、评价

  活动反思:

  幼儿园活动的`最大特色就是教学游戏化,教具形象化、生动化。对于认识7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动物搬家,按动物的出场顺序排队,按自己的想法给动物找房子等环节。让幼儿在这些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引导,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纲要》中要求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原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整个活动创设情境以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我体会到: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三、教学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四、教学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浮起的鸡蛋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谈感觉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11

大班科学教案:学吹泡泡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大力纸桥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间的空隙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牵牛花_大班科学教案07-06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01-22

大班下科学教案01-3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