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7 10:03:41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8篇[荐]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以有经验,尝试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比较。

  3、感受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小毛巾、大块积木若干,海绵、卫生纸、玻璃瓶、塑料瓶、小桶、小盆、水若干,胶管、石子若干,虹吸现象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一、看图,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回答解决的办法。(图上有一个小桶,内装满水,另有一个空盆。)

  老师提问:不用倒的`方法,怎样将小桶里的水运到空盆里去?

  二、操作活动:

  1、进入操作场地,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设想,找出合适的操作材料。

  2、幼儿交换自己的设想和想法

  3、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设想。老师巡回指导。

  三、幼儿分享操作感受。

  1、你选择的是什么材料,是怎样操作的?

  2、通过操作觉得哪些材料能够帮助将水转移到另一个空盆里。

  四、比较三种方法的实效性。

  1、共同找出可行的三种方法,(用杯子舀、用体积大的材料压、用吸水的材料转移)通过比赛的方式感受每个方法的实用效果。

  幼儿自由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比较。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统计表格,请幼儿用或表达自己的意见。

  3、老师和幼儿一起通过统计表格比较三种方法。

  五、老师引导幼儿小结出今天实验的收获。

  六、老师演示虹吸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找出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构成的事物 3.萌发对图形能够组合成不同事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大小图片若干,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基本特征

  1、请出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袋,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谁要来摸一摸里面是什么好东西。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袋子里的图形。

  教师:他摸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正方形

  教师:正方形有几条边呀,请小朋友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角呀,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并且告诉我们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小朋友们一起念: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我有4个角,我的边一样长,所以我是正方形

  2、请出长方形

  教师:现在老师要从第二个魔法袋里请出我们的第二位朋友,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长方形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正方形,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长方形吧。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教师顺着长方形的边一条条的摸,增强幼儿的直观形象感)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我们刚才认识了正方形知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吗,为什么会是长方形(教师拿出正方形跟长方形,请幼儿做出比较)

  幼儿:长方形的四条边不是相等的(幼儿用手指出上下两条边是相等的左右两条边是相等的)

  教师:小朋友们发现我们的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面的两条边相等

  3、请出三角形

  教师:小小的魔术袋里还有什么图形呢,在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三角形且请他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询问其他小朋友该幼儿说的对不对,有什么不同意见)

  教师: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教师顺着三角形的边一条条的摸三角形的`角一个个的点)

  4、请出圆形

  教师:老师的魔法袋里还有一个图形,我们摸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图形(教师从袋子里掏出圆形)圆形有什么特点呢

  幼儿:圆形没有角 教师:圆形有没有边

  幼儿讨论圆形有没有边,教师引导幼儿圆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二)、寻找隐藏在图片中和周围环境中的图形

  教师:图形宝宝不见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找找看图形宝宝在哪里(教师打开ppt课件,展示儿童简笔画如小鱼、小鸡、花等)

  幼儿根据教师呈现的ppt上的图片找出图形藏在图片的哪个部位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你们都能把图形找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找找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些图形(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比如窗户是长方形、镜子是正方形等,教师可以让幼儿放学后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没有图

  (三)、拼有趣的图形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事物都是用图形拼出来的,我们用这些图形来拼你想拼的图案吧(教师分发准备好的图形,教师指导幼儿拼图案,比如用长方形跟几个三角形拼成一棵雪松等)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有些动物也能预报天气,知道一些常见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表现。

  2、通过模仿、表演,掌握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动作。

  3、引起幼儿探索关于动物的各种小秘密及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欲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农地、小河的图片各一张、农民伯伯及小朋友游泳的图片、乌龟、蚂蚁、青蛙、燕子、鱼、鸡等动物及与他们相对应的图片、下雨的图片若干张。(也可制作与其相对应的课件)

  2、乌龟、蚂蚁、青蛙、燕子、鱼、鸡等动物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乌云、太阳的头饰个一个;沙包若干。

  3、录音机、磁带

  4、提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天气变化,使幼儿对天气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谈话、提问的方式导入

  (1)今天天气怎么样?

  (2)你是怎么知道今天的天气的?

  2、了解知道天气预报的几种方法

  (1)教师读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和手机上的天气预报

  提问:刚才老师是从哪里知道天气的情况的?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天气?

  (2)观看录象[CCTV—天气预报]

  提问:电视里的阿姨在干什么? 她是怎么给我们播报天气预报的`? 天气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变化的?

  (引导幼儿讨论,充分发挥想象,主动表达自己想到的各种预知天气的方法)

  教师总结:“气象专家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来预知天气。

  (可出示卫星定位系统。气象仪器等图片)

  3、知道一些动物于天气的关系

  (一)蚂蚁搬家

  师:气象员阿姨的本领可真大,每天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看!农民伯伯正在地里干着活(教师出示农民伯伯干活的图片)咦!他看到了什么?(教师出示蚂蚁搬家的图片)

  幼:蚂蚁搬家!

  师:于是农民伯伯就回家了(收起农民伯伯的图片)不一会,天就下雨了(出示下雨的图片,放在蚂蚁搬家图片的后面)

  提问:(1)咦!农民伯伯没听天气预报怎么知道天要下雨的呢?

  (2)是谁给农民伯伯报的天气呢?(引导幼儿讨论,并根据已有经验和图片的暗示知道是蚂蚁给农民伯伯预报的天气)

  (3)蚂蚁是怎么告诉农民伯伯天要下雨的呢?

  (4)蚂蚁们为什么要在下雨的时候要搬家呢?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蚂蚁是怎么说的?(教师播放录音机,听蚂蚁说搬家的理由)

  (教师小结:原来快要下雨的时候,蚂蚁怕他们的家被雨水淹没,要把家搬到高高的地方去。当人们看到蚂蚁搬家了也就知道天要下雨了。小蚂蚁用搬家来告诉我们,天要下雨了,让我们也能快快找安全的地方躲雨。)

  师:,小蚂蚁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真神奇啊!让我们也来学学小蚂蚁搬家预报天气吧!(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及沙包,学学蚂蚁搬家,加深幼儿的记忆)

  (二)知道鱼儿在下雨前的表现

  师:大哥哥在河里游泳,多开心啊!小鱼儿也探出脑袋来凑热闹啦!(出示图片)咦?大哥哥怎么不游回家了呢?(拿走大哥哥的图片)啊呀!下雨啦!(贴上下雨的图片)幸亏大哥哥早回家,不然久要淋雨了!

  提问:(1)大哥哥怎么知道天要下雨的呢?

  (2)是谁给他报的天气预报呢?(根据蚂蚁搬家的经验,幼儿能很快说出是鱼儿报的天气预报)

  (3)鱼儿是怎么告诉大哥哥的呢?

  师:我们来听听鱼儿探出脑袋来说了些什么。(播放录音,听鱼儿为什么露出小脑袋)

  师:快下雨之前,水里很闷,鱼儿只好探出小脑袋,到水面来透透气。鱼儿们探出小脑袋也是想告诉人们要下雨拉,快回家吧!鱼儿真神奇,他也能给我们预报天气。我们特来学学鱼儿露出小脑袋预报天气。

  (三)出示剩余的几副图片

  师:看,这些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呢?(同时剩余的几副图片,让幼儿说说动物们的表现) 先观察小燕子低飞的图片

  提问:小燕子怎么飞的这么低呢?

  师:我们来听听小燕子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

  提问:(1)小燕子为什么飞的这么低?

  (2)小燕子想告诉我们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上对应的下雨图片)

  师:小燕子也是个神奇的气象员,它低飞是因为在下雨之前高处的空气潮湿,会打湿昆虫的翅膀,那昆虫只能降低飞行高度,小燕子为了能吃到昆虫,也只能飞低点。我们也让学学小燕子飞的低低,告诉人们要下雨了!

  (根据幼儿对小蚂蚁、鱼儿、小燕子预报天气时的现象,剩下的“青蛙呱呱叫、乌龟出汗、鸡在鸡窝门前跑来跑去不肯进窝“等图片,教师可先听录音在提问或者久根据换面提问,可这样提问:它是怎么样来预报天气的呢?并和幼儿一起模仿它们的动作预报天气)

  (四)总结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神奇,,他们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种动作来提醒人们要下雨了。它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知道在下雨之前空气会怎么样啊?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如:空气闷热、空气潮湿等)

  师:一些动物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小动物们帮助了我们知道天气的变化,他们很厉害。”

  4、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师:小动物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来当回神奇的气象员吧!

  游戏玩法:幼儿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教师戴上太阳的头饰,那小朋友们就随乐玩耍,教师戴上了乌云的头饰,小朋友们就根据自己扮演的动物,用肢体语言预报天气。(游戏可进行数次,每次可让幼儿交换头饰,感受不同动物的表现,也可让幼儿来当太阳和乌云。)

  游戏注意点:表演时不可碰到旁边的小朋友,及时根据教师的头饰做相应的反应。

  活动延伸

  请幼儿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做气象员的,并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与天气”这方面的资料。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乐于参与,积极发现。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扩大孩子视野,丰富了幼儿知识经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依据了幼儿需要设计了提问、猜测、验证、交流,让孩子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

  活动中还存在着不足,结束部分我邀请幼儿预报心情,讲游戏规则时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一同做示范,其它孩子会更清楚游戏的玩法。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操脑,探究问题。操作探索活动也成为了中班幼儿比较适宜的活动和学习方式。

  本次活动,我采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水和鸡蛋等,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最大限度的让幼儿去观察、探索、操作实验等。这样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在实验中,我采取分组实验的方式,曾强

  幼儿的目的性。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对探究活动感兴趣;

  2、能力目标:能在实验操作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实验结果的记录;

  3、知识技能:能够主动探究清水里加入盐或者糖,使沉下去的鸡蛋浮起来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活动,感知盐和糖在水中融化可以使蛋浮起来。

  难点:在使鸡蛋浮起来的实验活动中,感知盐和糖放入水中的量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常见的物品,喜欢参与实验活动。玩过物体在水中漂浮、沉浮的实验。

  材料准备:矿泉水瓶、鸡蛋、盐、糖、勺子、搅拌棍、记录卡、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图片导入:

  1、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那么你玩过什么玩具或者物品,它浮在了水面上?

  (二)提出让沉下去的鸡蛋浮起来的问题,引出兴趣。

  1、教师:“我手中有一杯清水,将鸡蛋放进清水里,鸡蛋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你们有办法让他浮起来吗?”二、经过部分

  (一)教师实验,幼儿观看

  1、教师:“现在我是一个魔术师,我手里有个神奇的物质,我将它放入这个杯子里一勺,仔细看我的一勺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我在我的纸上用点来表示我加了一勺,你们看看有变化吗?”

  “我在放入第二勺,在纸上再点一个点,你们看看鸡蛋变化是什么?”

  “放入第三勺,继续在纸上画一个点,又怎么样了?”

  (二)教师出示盐和糖,幼儿猜测。

  1、教师:“我们看到了浮起来的过程,可让它浮起来的神秘物是什么呢?”(出示糖、盐。)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尝一尝我手中的糖,你们猜一猜,几勺盐可以让鸡蛋浮起来呢?

  2、出示表格,教师:“这张表格上有和糖的,蓝色笑脸代表盐,红色笑脸代表糖请你们猜一猜,哪个放了三勺鸡蛋浮起来了?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认为的糖或者盐相对应的笑脸,贴到小黑板上。”

  (三)实验过程

  1、教师:“有两张桌子,桌子上分别放了盐、糖,请小朋友们走到自己猜测的位置,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请保护好你的.鸡蛋和记录纸不要丢。桌子上的物品可以多放些。完成这个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记住每加入一勺在自己的记录表上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加入的勺数。”

  2、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向水中加物质,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讲述验证结果

  将幼儿手中的表格投放到电脑中,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哪组小朋友。水里加了什么,加了多少勺,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五)继续实验

  教师:“现在,我有个疑问,如果我想让加入糖的鸡蛋也浮起来需要怎么做?”

  教师:“请小朋友们继续使用自己的记录表,用自己的方式将用了多少勺记录下来。教师:“那么现在我们来向糖水里继续加入糖,看一看加入多少勺,鸡蛋可以浮起来。

  刚刚加盐的小朋友,请稍等,老师为你们换糖和水杯继续实验。

  三、结束部分

  教师:“原来,盐加入水中可以让鸡蛋浮起来。糖在水中也可以在水中浮起来,只不过加入的量要比盐多很多。那么,为什么我们使用相同的材料放入的糖数不同?”幼:“鸡蛋的大小不同,水的多少不一样。”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首先鸡蛋的大小会影响白砂糖的多少,使鸡蛋浮起来;其次,水的多少也会影响鸡蛋浮起来;第三白砂糖会形成固状,没有盐那么容易加入,所以糖的量也没有盐好掌握。”

  四、活动延伸

  每个小朋友加入不同的糖的量可以使鸡蛋都浮起来了。下一次活动中,可以带秤和量杯继续实验。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紧紧贯彻《纲要》和《指南》精神,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幼儿的身边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来进行了这节科学活动,探索身边的科学,感知浮的现象。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材料,紧紧围绕浮起来贯穿活动,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主动大胆猜测和探索尝试,认识了水中加入少量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再次进行加入更多的糖使鸡蛋浮起来,给幼儿更多的探索空间。在活动中,让幼儿直接感知,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幼儿的好奇、探索、尝试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直观思维能力,幼儿的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幼儿感到探索活动的乐

  趣。在下次实验中,带秤和量杯,固定水、鸡蛋和糖的量,给孩子更多探索的空间。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 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 “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气温

  阳光

  2、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 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

  水能力。

科学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前一阶段,阜阳博物馆举行了“蝴蝶展”,我们组织幼儿去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幼儿发现每只蝴蝶两边翅膀的颜色、大小、形状、花纹都是一样的,幼儿特别好奇。其实幼儿发现蝴蝶翅膀上的这些现象就是数学中的对称。在生活中对称的现象随处可见,对称有着独特的美,它不仅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还美化我们的生活。幼儿对对称的现象并不陌生,但对对称的概念并不理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对称》。

  活动中,首先以观看“蝴蝶展”为线索,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给蝴蝶翅膀配对,使幼儿初步感知对称的概念;其次,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意义,验证图形的对称,了解对称的概念,并探索发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一条;最后利用PPT课件让幼儿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感知物体的.对称美。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初步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

  2、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蝴蝶图片人手一份,等腰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形人手一份。生活中的对称物体图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蝴蝶翅膀的配对,认识对称的物体

  博物馆里举行了一场有趣的展览会,可是工作人员把一盒蝴蝶拼板混在了一起,我想请小朋友帮助它重新拼完整,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幼儿操作给蝴蝶配对)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给蝴蝶配对的?(幼儿回答)

  怎样才知道两只蝴蝶是不是一样大呢?(引导幼儿将蝴蝶进行对折比较)

  小结:像蝴蝶翅膀这样两边形状、大小、花纹都完全相同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

  (二)认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老师:与蝴蝶拼板一块展出的还有许多图形(逐一出示各种图形介绍名称)

  这么多的图形宝宝怎么会和蝴蝶一同展出呢?原来他们和蝴蝶一样也是具有对称性。

  怎么检查它们是否有对称性?(老师演示等腰三角形,把它对折,使其两边完全重合)。

  提问:是不是两边完全重合?说明他有对称性

  在等腰三角形折痕用虚线表示出来。

  请小朋友检验其他图形是否有对称性。(幼儿操作,老师提示幼儿在折痕处用虚线画出来)

  老师讲解后小结:像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一样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那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

  老师:这条虚线把图形都分成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部分。你知道数学家们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吗?它就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图形有几条、有的图形有无数条,但是只要我们能找到一条对称轴,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四)判断对称图形

  展厅还有一些其他图形,你们能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吗?出示一些图形让幼儿哪些是对称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折后完全重合)

  (五)生活中的对称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的物体,我们一起看看(播放图片)带领幼儿欣赏一些对称的图片,然后让幼儿寻找身边的对称。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去教室外寻找对称。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城市中裸露的土壤越来越少,但孩子们对土壤却似乎是天生就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一小块泥巴、一小方花圃、一小片草地,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近期,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泥土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为什么种子在泥土里会发芽?”“为什么到了春天小草就钻出来了?”“泥土里究竟有些什么?”围绕着孩子们的这些问题,结合我园科学课题“主题环境下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我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收集、记录及小实验等活动,主动体验、积极探索,亲近泥土、亲近大自然,从而初步认识并了解土壤的一些基本特性,并进一步懂得如何保护土壤、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准备阶段:接触泥土——在寻找与发现中学习

  活动(一):前期物质准备——采集土壤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4月5日

  活动目标:通过户外采集等途径,收集各种不同颜色、不同作用的土壤,从而促进对土壤种类的了解。

  活动准备:家长告之书(附1)、小型密封胶袋

  活动步骤:

  1、发放告知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采集土壤。

  2、用小型密封胶袋展示幼儿与父母共同采集并制作完成的土壤标本。

  3、幼儿自由观察、比较,探索各种土壤的不同。

  活动(二):前期经验准备——泥土里有什么?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4月14日

  活动目标:通过寻找、观察、收集,初步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激发探索自然、亲近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一幅大的土地剖面图、家长告知书(附1)

  活动步骤:

  1、发放家长告知书,请求家长的协助配合。

  2、幼儿将自己寻找和发现的事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成卡片。

  3、教师在大的土地剖面图上展示幼儿的发现。

  4、幼儿自由欣赏,讨论。

  附1:家长告知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们的科学系列活动“神奇的土壤”正在进行中。近期,请您配合我们做好下列工作:

  1、采集各种土壤

  要求:

  (1)请您利用周末或清明假期下乡的机会,带孩子采集各种不同的.土壤(颜色、作用、成分不同等),不同的土壤请分别存放。

  (2)请让孩子用绘画形式记录土壤的采集地点、采集的方法、采集时发生的趣事等,家长可适当配上说明文字。(参考采集记录表)

  (3)作业尺寸:A4型号

  (4)4月6日(周二)

  2、观察、发现土壤中的事物

  要求:

  (1)在采集土壤的同时,请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土壤里有什么,包括土壤上面(如植物等)、土壤下面(如根、石头等)、土壤深处(如动物等),以及不同地方、不同用途的土壤里所发现的事物有何不同。

  (2)请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绘画或文字)做好记录。(参考观察记录表)

  (3)作业尺寸:A4型号

  上交时间:4月14日(周三)。

  3、请您帮忙

  要求:

  (1)请帮我们收集或下载有关各种土壤的知识资料及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家长可用彩色打印资料)。

  (2)上交时间:4月7日(周三)。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包装袋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包装袋,明白包装袋上标识的作用,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愿意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认识食品包装袋的各种标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学习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活动准备】

  1、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见到的包装袋标识,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初步了解标志的意义和作用。

  2、多媒体课件

  3、教学挂图

  4、每位幼儿带一袋小食品

  5、大挂历纸、牛皮纸、透明胶、打孔机、塑料绳、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师:“他们是装什么的?有什么图案?在哪里见过?”(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食品,认识包装袋上的标志。

  (1)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食品,现在请你和身边的小朋友讲一讲:你带来的是什么食品?在哪里买的?食品包装袋上有什么图案?为什么选择这个食品?

  (2)请幼儿看挂图,教师小结:食品包装袋上有质量安全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可回收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志,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选择有以上标志的食品。

  (3)请幼儿看一看自己的`小食品包装袋上有没有以上标志,有没有超出保质期

  (4)请幼儿和同伴一起品尝有以上标志没有超出保质期的食品

  3、组织幼儿讨论: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师:“小朋友,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有些包装袋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请你说一说,什么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白色的吗?他们是怎么破坏我们环境的?

  (2)播放白色污染环境的图片,教师小结:塑料袋方便而我们却不提倡使用,因为塑料袋很难降解,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4)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比如: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可回收标志的,不使用塑料袋,要使用环保手提袋,同时争当一个环保小卫士,告诉家长也要这样做。

  4、请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环保手提袋。

  (1)请幼儿用挂历纸根据幼儿用书上提示的步骤制作环保手提袋。每人选一块大积木玩具作为模具,在上面进行包装,按提示这叠好,用透明胶粘住。注意不要包的太紧,以免积木拿不出来。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2)请幼儿装饰环保手提袋,在手提袋上栓绳、装饰花纹等。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一讲什么是在、白色污染,为什么不能使用塑料袋。

  2、制作更多的手提袋送给家人和朋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经典)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30

(精选)科学教案07-27

[经典]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精选]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