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尽可能地说出与图形相像的物体。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变化创新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找出与图形相像的图物体,学习从一点向多点发散的创新思维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
请家长多让幼儿见识一些带有明显特征的物品,了解图形特征。
老师准备
1、画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大型操作卡纸。
2、橡皮泥、纸、笔,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若干。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课件导入
师生随轻快的音乐自由做动作进入场地做好。
师:魔术师爷爷送给老师一幅画,出示课件。
老师觉得它像圆圆的皮球,小朋友你们也来看看他像什么?
(二)扩散思维活动:圆形像什么?
师:你看到的这个圆形想到了什么?(请幼儿个别说)
老师注意引导幼儿多说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物品,如:玩具中的圆形、生活用品及食物中的圆形等。
(三)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以圆形为引子,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添画。
师:小朋友们刚刚说了这么多圆形的物体,真是爱观察,爱动脑的好孩子。其实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圆形,还有许多的图形,看,这是什么图形?(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那你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你都想到了什么?下面请小朋友们快点闭上眼睛,想一想,看你能想到什么?(放课件,幼儿在轻快的音乐中想象)
师:小朋友,请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吧。(提问四到五名幼儿,他们刚刚想到了什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材料,快到前面把你想到得物品画下来吧。
幼儿在音乐中,到老师准备好的`大型操作卡纸前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进行添画。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在小朋友的笔下变得真美丽。(师分别找四到五个幼儿作品进行讲解)
总结幼儿的作品特点,鼓励幼儿继续创新。
(四)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
1、课件演示
师:刚才小朋友画下了这么多和图形有关的物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细心的观察,到处都可以发现图形的影子,而且人们还利用图形,制作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课件演示)看,这不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圆形吗?
它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了什么了?出示课中圆形有关的物品。
看三角形变成了什么?三角形藏在了哪里面?
正方形不服气了,他说我也会变,看我变成了谁?说说正方形都藏在了哪里面?(依次出示课件)
此环节是活动的一个高潮,在引导展示的过程中,要富有激情,用变魔术的方式来一一引出,抓住幼儿的好奇心。
引导幼儿想象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图形自身的特征变化一下来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
2、师:看,人们利用图形,发明创造了这么多有用了东西。现在请小朋友想一下,你长大以后,还想创造什么形状的物品?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在此环节要巧妙地引导幼儿大胆地去想去表达,充分激发幼儿的创新想象力。
(五)创新想象和操作活动(放轻音乐)
师:小朋友们,现在就请你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物品,来创造你想发明的各种形状的物品吧。
幼儿分组进行,鼓励幼儿自由添画、拼搭、剪纸、捏泥,来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赞赏激励,互相评比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老师发现每一位小朋友的作品都不一样,老师很想知道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呢?为什么喜欢啊?所以快点来,让我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一起乘着小汽车去操场,来伙伴们分享一下你的发明吧。
(七)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发现生活中各种与图形有关的物品,准备辅助材料放在活动区,鼓励幼儿创作发明各种图形的小玩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畅想"中"好吃的种子"生成的子活动。开展本主题活动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他们看到了红红的野枸杞,飘飞的蒲公英……小朋友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老师,枸杞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是飞到很远的地方去玩吗?""明年它们会在长出来吗?"……可见幼儿对种子传播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宝宝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活动预设: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兴趣发现,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我引导幼儿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为幼儿提供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设计思路: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苍耳的传播方式--莲子的传播方式--经验升华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歌曲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
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1、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几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颜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觉?吹一吹这粒种子,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随风飘扬?师生一起交流总结出,种子长着白色的羽翼,这是它飞翔的工具。
3、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三、苍耳的传播方式
1、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有好多刺"。
2、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的刺。放大镜下,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刺能做关键性性的描述--有个弯弯的钩。在看清楚小钩钩后,让幼儿快快动手,"把苍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别让它掉下来呀。"接下来问问幼儿"它们为什么能够牢牢得黏在你们的'衣服上呀?"从而总结出: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
3、苍耳的传播: 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四、莲子的传播方式
1、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将莲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当你的手指再次离开的时候,它还在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能漂浮在水中。
2、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画。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放在袋子中,剪刀。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科学探索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唱起来把。请幼儿欣赏歌曲《形状变变变》。
(二)视频导入,巩固练习图形
1、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2、在立体图上可以找到平面图形。
3、巩固四种图形,智慧屋中做游戏。
4、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欣赏生活中的图形。
(三)观察、思考图形宝宝的不同用处。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火箭、坦克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
2、幼儿讨论。
(1)如何记住自己的`拼图方法?
(2)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图形都用了多少个?
3、教师出示统计表,请幼儿来做记录。
(四)第二次尝试活动
用折纸或剪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或剪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3、发展幼儿现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搭建能力。
活动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活动难点:
简单了解长方体、圆柱体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活动区内事先摆放牙膏盒、易拉罐、羽毛球桶、铅笔、橡皮等;装有若干奶盒、药盒、易拉罐的大纸袋,火柴盒、扑克牌、光盘、硬币、魔法师面具。
活动过程:
一、魔术引入,激发兴趣教师戴面具出场,扮演魔法师表演火柴盒变硬币的魔术。
请幼儿思考并回答火柴盒和硬币是什么形状的?(引入正题)二、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魔法师的口袋里还有好多的宝贝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1、分类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请幼儿摆弄,试一试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滚动,将材料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有的能滚有的却不能。
2、摸一摸,数一数
a、长方体有几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吗?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长方体的定义。
b、 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上下一样粗吗?两个圆面大小相等吗?小结圆柱体定义
3、找一找在活动区内还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4、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的?
三、了解长方体和长方形、圆柱体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一张扑克牌和许多张扑克牌演示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长方体是由许多个长方形组成的。
2、教师再出示一枚硬币和许多硬币演示圆形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由许多许多个圆形组成的`。
3、请幼儿用扑克牌和光盘分组演示,亲自感受长方形、圆形和长方体圆柱体之间的关系。
四、形体搭建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房子?该怎么做?
2、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帮助。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兴趣。
2.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
3.为实物匹配相应的点卡,依据出示的动物和水果图片,说出它们可以用几个点表示。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
为实物匹配相应的点卡。
活动难点
出示动物和水果图片,说出它们可以用几个点表示。
活动准备
实物(动物和水果)卡片5张,点卡5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
1.点数5以内数量。
师:今天我带来了许多小图片,请宝贝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出示大象卡片)问:图片上有什么呀?有几只大象呀?
师(出示小兔子卡片)问:这张图片上又有什么呢?它们有多少呢?
师:真的有两只小白兔吗?大家一起来用手数一数。
(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一只、两只。)
以同样的方法出示小老鼠卡片、小蜜蜂卡片、小鸡卡片。
师:这些动物卡片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大家愿意吗?
2.按量排序。
师:现在我们要来给这些动物卡片排排队了,记住,要按卡片上的动物数量从少到多排一排。,那么哪张卡片排在最前面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排一排?
师:哪张卡片排在大象的后面呢?(指名幼儿上前操作,强调边排边说什么排在大象的'后面)
师:你们看他排得对吗?
师:接下来该怎么排了呢?指名幼儿前来操作。
师:我们为动物卡片排好队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3.送圆点。
师:接下来我们要给动物送圆点朋友,一只动物送几个圆点呀?
师:我们要边送边说:一只大象,我送你1的点卡。那两只兔子呢?三只小老鼠呢?
请幼儿前来送点卡,边送边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几只什么我送你几的点卡,行吗?
二、操作活动
1.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有的小朋友是水果卡片,有的小朋友是动物卡片(分别出示一下卡片),请你们先给水果卡片或动物卡片排好队,再给它们送上点卡,记住了,要边排边说,边送边说,听明白了吗?那就一起去操作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宝贝,你在给谁送点卡?
3.活动评价。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向大家说说自己是怎么操作的?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很棒,不仅给动物卡片和水果卡片排好了队,还给它们送上了圆点朋友。
活动延伸:
在区域里继续操做其他动物以及水果卡片与圆点对应的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广告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喜欢广告。
2、了解广告的各种形式,知道不同的广告适合不同的人。
活动准备
广告采访短片、不同的广告、广告的记录表和统计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1、说说广告
提问:我们在哪里见过广告?是什么广告?
小结: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广告,有在电视上的、传单上的,也有在报纸上或者百货商店和超市门口的广告等。
提问:为什么要有广告?广告有什么作用?
小结:广告会给我们传递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信息,让我们喜欢广告上的东西,然后去购买它们。
2、观看广告采访短片
(1)昨天,老师做了回记者采访了几个不同的人,看看他们喜欢怎样的广告呢?
(2)观看PPT
(3)刚才我们采访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喜欢什么样的广告呢?(让幼儿学学其中的广告语)
小结:原来不一样的人他们喜欢的`广告也是不一样的。
3、统计广告
(1)广告公司的老板拍了很多的广告,想让小朋友们帮忙统计一下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喜欢哪些广告?把他们喜欢的广告记录在纸上。
(2)幼儿统计
(3)讨论交流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说出理由)
小结:不同的广告适合不同的人,他们都各有所需。
4、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都把他们喜欢的广告找出来了,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广告,我们可以回去再找一找,下次来告诉你的朋友。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和社会领域结合,可以让幼儿做采访,设计一张表格让幼儿去采访“不同的人喜欢什么样的广告”,从而让幼儿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喜欢不同的广告。
2、此活动还可和美术领域结合,让幼儿从自身出发,设计自己喜欢的广告。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养成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数的活动产生兴趣;
2、发展、比较、分析、观察、判断的能力;
3、能选择自然物做工具,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远近等,得到关于测量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火柴棒、测量用的长短不一的小棒、图书、绳子、尺子、记录纸。
活动过程:
1、利用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叔叔阿姨带着测量工具,比图:尺子、测绘议等进行测量工作如测量马路的长和宽,房屋的.距离等,今天我们来做小小测量员,来测量桌面、书或其他东西的边长;
2、学习测量的方法:
教师示范用铅笔测量黑板的边长重点讲解测量的方法:开始测量时要对齐物体的边角,测量一次用粉笔做记号,下次就从此为起点,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选择火柴棒来测量一本书的边长,并记录下来,可以让幼儿互相交流,因为各种书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也不一样。再让每组幼儿选择长短不一的小棒来测量桌子边长,记录结果有几个小棒这么长。
4、拓展活动,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活动反思:
由于幼儿个体差异,个别儿童性格孤立,不愿参加活动,测量工具及种类投入量如何把握,让孩子带着问题测量,并且在测量中发现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浮起的鸡蛋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谈感觉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11
大班科学教案:学吹泡泡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牵牛花_大班科学教案07-06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间的空隙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大力纸桥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汽车科学教案03-3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