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9篇[合集]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感悟结合,了解开文迪许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生词。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 精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主读书,自读自悟。
2. 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3. 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归纳板书]
4. 细读课文,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1)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考究”、“过时”的`理解。
(2) 简介开文迪许的背景,说说他为什么穿过时的衣服。
(3) 齐读第三自然段,你们家的客厅和卧室里放的是什么?开文迪许的家中为何摆满了图书和仪器?
(4) 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本段中心句。
(5) 小黑板出示:[他的藏书很多……办理一下手续。]齐读,开文迪许为什么这样做?
(6)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文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的怪?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
(7) 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二段。
1. 引读第七自然段。
2. 自由朗读课文,为什么说开文迪许并不怪?[板书]
3. 指导朗读。
四、 总结课文。
1.你认为开文迪许怪吗?为什么?
2.教师总结课文,点明中心。
五、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收集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学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
2、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自主导学】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通行证(xíng) 蓬勃(pén) 提倡(chàng) 幻想(huàn)
B.遨游(áo) 猕猴(mí) 翅膀(bǎng) 网络(lu)
C.拓宽(tu) 羡慕(xiàn) 受益匪浅(fěi) 闭幕(mù)
D.编撰(zhuàn) 克隆(lóng) 如火如荼(chá) 绵羊(mi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恼 庆幸 流传 图文并茂 B.提供 繁植 眼界 科教兴国
C.查阅 闭幕 决策 通俗易懂 D.热朝 简洁 精英 基本国策
3.序言,是 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 ”,内容多说明写作缘
由、经过、特点等。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读课文,试就下面内容筛选出相关语句。
科学的意义:。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
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
5.梳理脉络。
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编撰的背景、目的
从小就要爱科学 (1) ——介绍、评价
(2) ——提出希望
6.《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是什么?
7.你是如何理解科技知识的意义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8.⑴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有错,因为在他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句中“从一定角度上看”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⑵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这里的“面对……轰鸣”能否删去?为什么?)
⑶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在这两个句子中,“如果……那么……”表示的是什么关系?试作简要分析。)
9.文盲,是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是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请就“文盲与科盲”的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0.在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使自己具备科学素质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反馈检测】(14分)
10.填字组词.(4分)
图文并( ) 高( )猛进 如火如( ) 受益( )浅
11.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是 ( ) (4分)
①今天________“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
们的迫切要求。
②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________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
________了眼界和思路。
③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
伟大的祖国________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A.排除 提供 拓展 创作 B.排除 提倡 拓展 创造
C.扫除 提供 拓宽 创造 D.扫除 提倡 拓宽 创作.
1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⑴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该书文字简介
⑵该书文字简洁……小读者们阅读后会受益匪浅。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观察了解球的外形特征。
学习抛、接球,锻炼大肌肉群。
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大小、材质的球若干,塑料大筐若干。各种球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自由赏球
1.提供不同大小、材质、形状的球,引导幼儿欣赏美丽的球。
2.鼓励幼儿动手摸摸、掂掂、捏捏各种各样的球。
3.气启发幼儿互相交流各种各样球的名称、形状,想一想可以怎么玩这些球。
二、合作玩球
1.启发幼儿自由玩自己喜欢的球。
2.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玩球。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三、分类收球
1.出示贴有各类球标志的大筐,引导幼儿观察筐上的标志。
2.交代按类收球的规则,引导幼儿将球收入筐中。
3.要求幼儿今后都按这种方式整理球。
四、交流分享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球经验。如:玩了什么球?和谁一起玩球?怎么玩球的?
2.教师小结幼儿的.玩球方法,提升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提供橄榄球、保龄球、康乐球等不同球的玩法录像让幼儿欣赏,拓展幼儿的知识。
在体育区投放各种皮球,供幼儿游戏。
投放皮球在美工区中,供幼儿滚印画。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把问题写下来。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评:鼓励学生提问。
尝试解释实验现象: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重点: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难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都带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1)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同学们亲自来实践!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5、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课题,让幼儿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大熊猫)
二、出示大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出示大熊猫玩具,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大熊猫的头、嘴、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尾巴等。
小结:大熊猫的头是圆形,头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一张嘴,一对小眼睛周围长着黑色的毛,像带黑色的眼镜。鼻子是黑色的,在脸的中央,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身体胖乎乎的是椭圆形,全是白色。有四条粗短的腿,长圆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放录象,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教师放录象,提出问题:大熊猫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怎样生活?是怎样走路的?
小结:大熊猫住在长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欢吃竹叶、竹笋。它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吃东西,会爬树,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 四、谈话:大熊猫与人类的关系。
“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大熊猫?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小结:(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参见教学资料)小朋友在动物园、电影、电视或图书中见过大熊猫。大熊猫形体美丽,动作有趣,性情温雅,可供大家观赏,还可以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但它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我们要救救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让它永远生活在地球上。
活动延伸:
给大熊猫画像(国画);教幼儿玩《抢救大熊猫》的游戏,教育幼儿要爱护大熊猫。
活动要求与准备
一、使幼儿认识大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二、让幼儿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是国宝,应保护大熊猫。
三、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丰富词汇:珍贵、竹笋。
五、准备:大熊猫玩具一个、录像机、录像带。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美。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
探究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事例。
三、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
络搜索查找有关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事例与资料。
五、教学程序:
(一)探究学习:
1、在科学中发现艺术美
(1)课件展示太空星云图片。
①图片中的景象像什么?(眼睛)
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造型、色彩)
③在平日里我们用肉眼能看到这么美的景象吗?(天文望远镜)
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我们在遥远太空中发现了艺术的美景(板书出示:在科学中发现艺术的美)。
④你们还想再看一些这样的美丽的星云吗,下面我们就用美术的眼光来欣赏,这些美丽壮观的景象。(多幅星云图片欣赏)
⑤你能不能用美术语言,说说看到这些图片后的感受。
(2):是科学拓宽了人们艺术欣赏的新视野,为艺术的创作插上科学的翅膀。(出示课题)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感受一下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
2、用艺术表现科学。
(1)展示《下楼梯的女人》。
①我们一起来欣赏法国著名画家杜尚的油画作品《下楼梯的女人》。给你什么特别的感觉?这种现象你在哪里见过吗?(一个人在下楼梯,而且好像是连续的动作画在了一起)
②点击出示:用数码相机拍摄合成的击剑运动连续动作图片,与《下》对比观察:这张照片是用数码相机选用连拍功能后合成的,是不是和这幅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③:通常的绘画是在平面上表现一个静止的瞬间影像,而杜尚正是看到了高速摄影机拍出的连动画面才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用独特的艺术创作表现了全新的科学技术。这幅作品打破了贯常的表现形式和局限,进行了新的有意义的尝试。
(2)欣赏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①另外一位画家则是研究并运用了光学原理来作画。请欣赏法国画家修拉的“点彩画”。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画家是怎样运用小色点来排列作画的。
②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细节图)
③:画家作画时没有将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而是将需要调和的小圆色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并列排点在画布上,利用光学原理和人眼对环境色的自我调和功能而达到色彩的自然调和效果。是科学的发展激发了人们艺术创作的新灵感,用艺术去表现科学的新技术。
3、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1)飞檐与斗拱:
①展示世博馆图片:世博会期间馆的奇特造型每天都吸引了上万观众排队参观,你认为它的造型奇特在哪?(上宽下窄)有没有什么想问的问题?(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造型?设计师受到什么启发?下面的面积这么小,为什么能托住上面那么宽大的顶部?)
②请大家小组内交流一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参与、指导。
③:馆的屋檐设计灵感源于我国古建筑的传统造型“飞檐”,其中的木架结构“斗拱”这一科学技术实现了人们对建筑造型美的设计创想。
④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斗拱。
⑤展示各种斗拱的结构图片。
⑥欣赏“浙江宁波保国寺”的建筑图片。(造型宏伟别致的.飞檐不仅给人以建筑艺术美的享受,更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对屋身墙面的浸蚀。那么这么大而重的飞檐是用什么方法支撑起来的呢?)
(2):艺术与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一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艺术不断激发着人们创造的想象和灵感,科学则为艺术的创新表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首先感受摄影的艺术美,在欣赏的同时思考探究艺术创作背后的科技支持
(二)科学艺术考察活动。
1、每组桌面上有一些同学们课前在互联上搜索查找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作品,请各组进行探究考察活动,并填写好图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1)它的艺术美体现在哪?
(2)它的科学性体现在哪?
3、各小组进行考察活动。
(1)钻石艺术。
(2)壁纸艺术。
(3)电脑绘画艺术。
(4)桥梁建筑艺术(赵州桥)
(三)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考察结果,其余同学补充。
(四)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
(1)在科学中发现艺术。
(2)用艺术表现科学。
(3)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2、课堂小检测。
3、拓展:(图片欣赏)
(1)梵高《向日葵》(这是谁的作品?)
(2)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图片里是什么?)
(3)纳米材料图片欣赏。
4、:从古至今,人类从未间断过以艺术和科学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发明与创造,所以在生活中可以发现许多不同时代的具有艺术与科学实用价值的物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发展情况。
科学教案 篇8
在幼儿园,我们会将自己的物品写上名字,或者画上标记,这是为了防止小朋友物品混乱丢失的一种小手段,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小朋友认识自己的标志,知道哪些物品是属于自己的。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号码,并能找到它。
2.对属于自己的新物品产生亲切感。
活动准备
毛巾架,杯子,小床上提前写上号码。
活动过程
1.出示杯子、毛巾架。
教师:“在幼儿园里都有自己的小杯子,小床,小毛巾,那这么多小朋友,而且都是一样的',你怎么分别哪是自己的呢”(号码不同)
幼儿自己找不同。
2.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号码像什么。
“你的号码像什么?”幼儿自由想象。
3.请幼儿找到自己物品的位置。
(1)“在你们喝水的杯子上,挂毛巾的地方,还有睡觉的小床上都是这个号码,快去找一找,属于你自己的是哪个呢?”
(2)让幼儿明白贴着自己号码的东西都是自己的。
“请你以后就用贴着这个号码的小杯子喝水,小毛巾擦手,小床睡觉,好吗?”
活动延伸
可以将这个号码贴在幼儿身上,教师提醒并帮助幼儿根据自己的号码去找到自己的物品。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精选]08-15
(精选)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30